收藏 分享(赏)

21《伯牙鼓琴》课文解析及练习(解析版)—2020年秋山东省济宁市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5842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伯牙鼓琴》课文解析及练习(解析版)—2020年秋山东省济宁市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1《伯牙鼓琴》课文解析及练习(解析版)—2020年秋山东省济宁市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1《伯牙鼓琴》课文解析及练习(解析版)—2020年秋山东省济宁市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1《伯牙鼓琴》课文解析及练习(解析版)—2020年秋山东省济宁市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1《伯牙鼓琴》课文解析及练习(解析版)—2020年秋山东省济宁市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1《伯牙鼓琴》课文解析及练习(解析版)—2020年秋山东省济宁市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1《伯牙鼓琴》课文解析及练习(解析版)—2020年秋山东省济宁市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1《伯牙鼓琴》课文解析及练习(解析版)—2020年秋山东省济宁市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1《伯牙鼓琴》课文解析及练习(解析版)—2020年秋山东省济宁市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1《伯牙鼓琴》课文解析及练习(解析版)—2020年秋山东省济宁市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1伯牙鼓琴六年级上课文简介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 作者简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原文阅读

2、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 鼓琴 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心志,情志 泛指大山(一说泰山) 好啊伯牙弹琴,锺子期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巍峨的泰山,锺子期说:“好啊!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 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高大的样子 像 一会儿,不久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这琴声像大山一样高峻!”一会儿伯牙想着流水,锺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摔破 扯断锺子期死了,伯牙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 值得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人了。注释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本

3、味。鼓:弹奏。听:倾听。志:心志,情志。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善哉:好啊。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绝:断绝。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文意理解(1)伯牙鼓琴第1句写了什么?答:这一句交代了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事件。(2)语段赏析。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赏析:伯牙鼓琴,借变幻的旋律表达自己的志向,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的欣赏水平同样高超,一听便能领悟。写伯牙的心智、钟子期

4、的语言,这样行文有变化,更能体现出两人的心意相通。(3)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答:“破琴绝弦”是伯牙的动作描写。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失去了值得让他弹琴的人,他的音乐再也无人理解,她的心意再也无人能够明白,就用“破琴绝弦”来表达心中极度的痛苦和对钟子期深深的思念。赏析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

5、。”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

6、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同步练习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3)志在春雨,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4)志在_,锺子期曰

7、:“善哉乎鼓琴,_。”答案(1)徐徐乎若清风(2)皎皎乎若明月(3)潇潇乎若春雨(4)波光;粼粼乎若波光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写出文中画“_”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_(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此以后,人们把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3)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如

8、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_。(填四字词语)(4)如果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答案(1)伯牙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像锺子期那样的知音值得自己为他弹琴了。示例:伯牙认为世界上没有知音是件痛苦的事儿,而且再遇知音是很难的,“知音难觅”就是这个道理。(2)真正了解自己;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3)示例:欣喜若狂;悲痛欲绝;深情厚谊(4)B

9、课外拓展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画鱼捉獭(t) 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见人辄去。帝欲取之,终不可得(di d)。侍中徐景山曰:“獭嗜鲻(z)鱼,乃不避死。”画板作两生鲻鱼,悬置岸上,于是群獭竞逐,一时执得。 帝甚佳之,曰:“闻卿能画,何以妙也?”答曰:“臣未尝执笔,然人之所作,可庶几耳。”帝曰:“是善用所长(zhn chng)也。”(选自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魏晋南北朝卷)(1)给文中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2)选择加下划线字词的正确意思。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A值得怜悯B数量少得不值一提C令人喜欢(3)帝甚嘉之。()A夸奖B欢乐C善,美(4)臣未尝执笔。()A辨别滋味B曾经C经历(5)徐景山是怎么帮助魏明帝捉到獭的?_(6)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d;chng(2)C(3)A(4)B(5)徐景山在木板上画了两条鲻鱼,悬挂在岸上,于是群獭竞争着追到木板画边上,一下子就都捉住了。(6)要善于运用自己的长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