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备考导航考点扫描知识导图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2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精神风貌。3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课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考点
2、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外交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筹备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 年 9 月)(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成立标志:开国大典的举行。3成立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二、人民政权的巩固1背景。(1)国
3、内: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全国尚有约占总数 2/3 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经济上千疮百孔,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趁机制造市场混乱。(2)国际: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进行武装干涉。2主要措施。(1)土地改革。概况:1950 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 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2)稳定财经: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 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
4、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到 1952 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3)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过程:1950 年,美国侵朝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3 年 7 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意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照“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推动中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21954 年 4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作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31954
5、 年 6 月,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41955 年 4 月,中国参加亚非会议,会议上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险。11949 年北平政协会议与 1946 年重庆政协会议的不同。(1)新政协将国民党反动派排除在外。(2)新政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3)新政协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4)新政协是长期存在的、固定的统一战线组织。2从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前,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考点 2 社会主义基本制
6、度的建立一、经济建设领域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年,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2三大改造完成:1956 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3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二、政治建设领域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这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大会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
7、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它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三、思想领域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一五”计划的联系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总纲领,具有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举的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制定“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和遵循原则;“一五”计划是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实施。(2021广东学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的方针是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
8、家建立外交关系。这种外交方针被形象地称为()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求同存异”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内涵一致,故选 A 项。答案:A典题发掘 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方针的特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平等外交;积极发展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外交关系。(2020广东学考)1952 年,重庆一零一钢铁厂职工给毛泽东写信说:“成渝铁路的钢轨每一根都是我们亲手轧成的,那上面没有一个外国字我们的工厂两年多来已发生根本变化。生产瘫痪状态早已成为历史陈迹。”这反映了()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B“一五”计划的实施C“大
9、跃进”的开展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52 年”可知,上述来信反映了通过 19491952 年的三年发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故选 A 项;“一五”计划的实施时期是 19531957年,排除 B 项;“大跃进”的开展是在 1958 年,排除 C项;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 19531956 年,排除 D 项。答案:A 典题发掘 注意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的原因(稳定物价、土地改革的等措施)及意义(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一、选择题11949 年 9 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
10、里的“工作”是指()A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 B实现祖国统一C进行土地改革D恢复国民经济答案:A 2下图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黄炎培天安门歌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答案:C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完成对旧乡村的改造,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A推行土地改革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A 4“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
11、制。”这段话中的“敌人”是指()A美军B日军C八国联军D英法联军答案:A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材料二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摘编自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根据材料一,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
12、题及其针对的现象。(2)材料二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3)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答案:(1)问题:解决不同的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问题。针对的现象:殖民主义、霸权主义。(2)周恩来,1955 年,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方针。(3)不矛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正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课时 2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 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文化大革命”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中共八大:1956 年。(1)内容。大会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
13、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1)内容:1957 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2)影响: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3探索中的失误。(1)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 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
14、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2)危害:1959 至 1961 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4调整国民经济。(1)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2)意义: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5建设“四个现代化”。(1)时间:1964 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2)意义: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二、“文化大革命”1原因: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2过程。(1)开始:
15、1966 年,全面发动。(2)“全面夺权”:1967 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3)1971 年,党中央成功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4)1972 年和 1975 年,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5)1976 年,中央政治局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3性质:“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主要不同(1)“大跃进”属于生产力范畴,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16、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2)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根源在于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考点 2 伟大的建设成就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1工业领域。(1)基础工业建设: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诸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三线建设: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2国防高科技领域: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3农业领域: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4社会生活。(
17、1)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2)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5外交领域。(1)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2)197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3)1972 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二、取得成就的重大意义这些成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构图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
18、成立后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2019广东学考)一些中国人的名字往往带有时代烙印。下列人名中体现“文化大革命”时代特征是()A援朝B跃进C卫兵D改革解析:注意时间“文化大革命”时代特征这一关键信息,故 C 项正确。答案:C典题发掘“文化大革命”是由“左倾”思潮发展到“极左”泛滥,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极大危害。使党和国家、人民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长期以来“左”的错误得不到纠正,领导者对国内形势的错误认识,对国际范围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严峻的估计,被野心家的利用,导致了这场人类的浩劫。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一五”计划B三大改
19、造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宣传画强调“不到十五年,要超过英国”,体现了“大跃进”运动“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的特征,故选 C 项。答案:C典题发掘“大跃进”属于生产力范畴,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一、选择题11958 年 8 月 13 日,人民日报社论写道:“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对这段社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带有主观臆断性D重视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答案:D 21960 年第四季度,毛泽东主席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提出“要搞几年慢腾腾,
20、不要务虚名而遭实祸”,于是出台了“调整、巩固、提高”六字方针。随后,周恩来总理又加上两个字为()A恢复B改造C跃进D充实答案:D 319561966 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十年。以下词语最能全面反映该时期特点的是()A人民公社 外交政策 包产到户B中共八大 大炼钢铁“共产风”C“求同存异”公私合营 和平共处D“一大二公”“大跃进”改社建乡答案:B 4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主要是为了()A带动其他部门发展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提高中国国防实力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答案:C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
21、,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有六亿多人口,我们党同六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摘编自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材料二 1961 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摘编自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1)材料一强调了什么?忽视了什么?这种指导思想导致了实践中怎样的严重错误?(2)材料二中 1961 年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二中所说的“已有的胜利”是事实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案:(1)强调了主观能动性,追求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错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实质是部分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材料二中所说的“已有的胜利”并非事实,因为当时国民经济出现异常困难的局面。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出对“左”倾错误的认识不足,“左”倾错误并未得到根本的纠正,继续恶化。谢 谢 观 赏合格演练测评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