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712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3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类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 CO2,吸收反射热导致温室效应B. 氟利昂的大量使用会使臭氧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C. 在调查某淡水区域水质时,温度一般不会作为测量的项目D. 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其 pH 值可以低于 56【答案】C【解析】【分析】1、温室效应:(1)主要成因:大量使用化学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迅速增加。(2)影响:地球气候异常,灾难性气候增加;温度上升,冰川融化,沿海国家和地区可能被海水淹没。(3)解决方法:减少化学燃

2、料的使用,开发新的能源,改进能源结构,如利用风能、水能、核能。2、臭氧层破坏(1)臭氧层作用: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2)破坏原因: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3)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个臭氧分子。(4)危害: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3、酸雨(1)形成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酸雨的pH5.6。(2)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3)危害酸雨落在植物体上直接危害植物的茎和叶片。酸雨污染的水体,严重威胁着鱼、虾和贝类的生存。酸雨使土壤

3、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增加,从而毒害植物和土壤中的动物。酸雨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详解】A、CO2分子吸收地球的反射热,减少热逸散,使地球升温,造成温室效应,A正确;B、氟利昂的大量使用能对大气中的臭氧层起到破坏作用,且破坏作用大于其生成作用,B正确;C、水质调查的测量项目包括温度、细菌含量、溶解氧及细菌含量等,C错误;D、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酸雨的pH5.6,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要求考生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起因、危害及缓解措施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1g 油脂所含的能量是 1g 糖类所含能

4、量的 2 倍以上B. 验证花生组织中存在油脂,必须在显微镜下观察C. 脂双层的形成是由磷脂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D.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成分之一,其作用是使细胞膜比较坚实【答案】B【解析】【分析】1、脂质的种类及功能:(1)脂肪:良好的储能物质;(2)磷脂:构成生物膜结构的重要成分;(3)固醇:分为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A、油脂中C、H的比例远高于同等质量的糖类,因此1g油脂所含的能量是1g糖类所含能量的2倍以上,A正确;B、向花生种子匀

5、浆中滴加苏丹染液,可以直接观察颜色反应,把花生种子制作成临时装片,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颜色变化,B错误;C、磷脂分子的性质头部亲水,尾部疏水,而细胞内外是液体环境,因此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呈双层排列,而且头部分布在外侧。由此可见,脂双层的形成是由磷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决定的,C正确;D、细胞膜上的上磷脂和胆固醇使细胞膜既有一定的流动性又比较坚实,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脂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脂质的组成元素、种类及其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溶酶体的存在,可避免水解酶破坏整个细胞B. 将离体的溶

6、酶体和液泡放于蒸馏水中均会发生破裂C. 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中的物质转运系统,承担着物质运输的任务D. 将叶绿体中所有磷脂分子铺展成单分子层,其面积约是叶绿体表面积的 4 倍【答案】D【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

7、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所以溶酶体的存在使水

8、解反应局限在一定部位,不会破坏整个细胞,A正确;B、将离体的溶酶体和液泡放于蒸馏水中,由于溶酶体内浓度和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均会吸水涨破,B正确;C、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中的物质转运系统,承担着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任务,C正确;D、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除此之外,类囊体薄膜也属于生物膜,因此将叶绿体中所有磷脂分子铺展成单分子层,其面积约大于叶绿体表面积的 4 倍,D错误。故选D。4.将萝卜和甜菜幼苗分别放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萝卜吸收水的相对速度快于 Mg2B. 甜菜运输 SiO44的载体数多于 Mg2C. 萝卜吸收 Mg2

9、和吸水的方式相同D. 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会趋于平衡【答案】B【解析】【分析】据分析可知,与初始浓度相比,培养甜菜的溶液中镁离子浓度增加,而硅离子浓度显著降低,说明甜菜大量吸收硅离子,而吸收镁离子较少;与初始浓度相比,培养萝卜的溶液中镁离子浓度降低,而硅离子升高,说明萝卜大量吸收镁离子较多;吸收硅离子较少。【详解】A、萝卜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慢于 Mg2,因此溶液中镁离子浓度降低,A错误;B、甜菜主要吸收硅离子,对镁离子吸收较少,因此甜菜运输 SiO44的载体数多于 Mg2,B正确;C、萝卜吸收 Mg2是主动运输,吸水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错误;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不趋

10、于平衡,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吸收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利用相关信息结合根对矿质元素和水的吸收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间的双向基因迁移引起种群内变异量增大B. 自然种群中,个体中存在变异就会发生选择C. 环境条件稳定,种群基因频率就不会变化D. 同地物种形成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

11、、两种群间的双向迁移,会增加个体间的基因交流,引起种群内变异量增大,A正确;B、只有变异的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才可能发生作用,B错误;C、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不随机交配、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迁移等,因此环境条件稳定所时,种群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C错误;D、同地物种形成是不一定渐进的,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6.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缺氧条件下葡萄糖不再发生脱氢反应B. 电子传递链的发生场所线粒体内膜C

12、. 需氧呼吸产生的 H2O 中的氢来自于丙酮酸和水D. 丙酮酸脱去 CO2 生成二碳化合物的过程无 ATP 生成【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糖酵解,发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主要为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还原氢,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场所主要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场所在线粒体内膜,还原氢和电子传递给氧,最后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生成大量ATP。【详解】A、在缺氧的条件下,葡萄糖的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仍具有脱氢反应,A错误;B、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电子传递链的过程,发生场所是线粒体

13、内膜,B正确;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和水的分解以及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的分解,C错误; D、丙酮酸脱去 CO2 生成二碳化合物的过程有少量 ATP 生成,D错误。故选B。7.下列关于“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雄1”和“雌1”信封内的卡片数可以不同B. 从“雄1”、“雌1”中各取取 1 张卡片,模拟F1雌雄个体产生配子C. 将从“雄1”和“雌1”取出的卡片组合在一起,共有 3 种组合方式D. 每次记录后需将卡片放回原信封内,以保持信封内两种卡片的比例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

14、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由于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数量不等,因此理论上,雌1信封中的卡片数和雄1信封中的卡片数可以不相等,A正确;B、从“雄1”

15、、“雄2”信封内各随机取出1张卡片,分别模拟F1 雌雄个体产生配子,B正确;C、将从“雄1”和“雌1”取出的卡片组合在一起,共有4种组合方式,C错误;D、实验时,要确保信封中代表显、隐性基因的卡片数相等,抽出的卡片记录后放回原信封内,以使代表显、隐性基因的卡片再次被抽到的机会相等,D正确。故选C。8.下列有关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水果匀浆中加入 95%乙醇使果胶沉淀,可提高出汁率B. 在水果匀浆中加入果胶酶反应一段时间后加热,可提高澄清度C. 在原料中加入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可提高果胶获得率D. 在 LB 液体培养基中接种苹果青霉,可大量提取果胶酶【答案】B【解析】

16、【分析】1、果胶:(1)作用: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和果胶;(2)成分: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3)特点:在果汁加工中,影响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2、果胶酶:(1)作用: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也是果汁变得澄清;(2)组成: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总称,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详解】A、果胶不溶于乙醇,水果匀浆中加入 95%乙醇使果胶沉淀,但不能提高出汁率,A错误;B、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水果匀浆中加入果胶酶能提高果汁的澄清度,B正确;C、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都能分解果胶,C错误;D、LB培养基主要用于培养细菌,而青霉属

17、于真菌,D错误。故选B。9.下列与“中心法则”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核酸苷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 基因转录形成的 RNA 产物中,可能存在氢键C. RNA 聚合酶具有催化 DNA 双螺旋结构形成的功能D. HIV 的遗传物质可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中【答案】D【解析】【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详解】A、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

18、白质,A正确;B、基因转录形成的 tRNA中存在双链区,含有氢键,B正确;C、转录时RNA聚合酶具有解开DNA双螺旋结构的功能,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C正确;D、HIV的遗传物质为RNA,故需通过逆转录形成DNA后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下列关于遗传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断裂后必导致其结构变异B. 果蝇的复眼由椭圆形变成“棒眼”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 不同个体任何细胞内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19、,体现了其普遍性特点D. AAaa 自交出现 35:1 的性状分离比,这是基因重组和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3、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详解】A、染色体的断裂若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则不会引起其结构的变异,A错误;B、果蝇X染色体上某个区段发生重复,增加了某个相同的片段,导致其复眼由正常的椭圆形变成条形的“棒眼”,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

20、的重复,B错误;C、基因突变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个体的任何细胞内均可发生,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C正确;D、AAaa 自交出现 35:1 的性状分离比,这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D错误。故选C。11.下表为“探究酶的专一性”活动的实验记录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试管1234561%淀粉溶液3mL3mL3mL2%蔗糖溶液3mL3mL3mL新鲜唾液1mL1mL蔗糖酶溶液1mL1mL37温度恒温水浴保温 15 分钟本尼迪特试剂2mL2mL2mL2mL2mL2mL实验结果A. 若淀粉酶溶液浓度适当降低,为了保持 3 号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适当延长B.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酶的种类或底

21、物的种类,新鲜唾液需经过稀释一定倍数处理C. 本实验中须对底物溶液与酶溶液进行分别保温后,再充分混合放入恒温水浴中D. 若试管 1 号无阳性反应而 5 号有阳性反应,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是淀粉不纯【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详解】A、淀粉酶溶液浓度适当降低,酶促反应的速率降低,因此需要延长反应时间

22、,才能保持3 号显色结果不变,A正确;B、据表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酶的种类和底物的种类,新鲜唾液淀粉酶浓度高,需要经过一定倍数的稀释处理,B正确;C、本实验研究的是酶的专一性特点,不是研究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需要分别对底物溶液与酶溶液进行保温处理,C错误;D、蔗糖酶不能水解淀粉,1号试管和5号试管的结果应该相同,则若试管 1 号无阳性反应而 5 号有阳性反应,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是淀粉不纯,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实验设计的基本技能,探究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因素时,应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难度适中。12.某同学进行了 2,4-D 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

23、,用不同浓度的 2,4-D 溶液浸泡枝条适宜时间后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 a、b、d 组为实验组,c 组为空白对照组。下列叙述中与该实验相符的是( )A. 本实验的自变量一定是 2,4-D 的浓度B. a 组 2,4-D 的浓度一定大于 b 组C. d 组 2,4-D 的浓度一定大于 b 组D. 各组所用的枝条上一定要没有芽【答案】C【解析】【分析】从图表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是根的总长度。以2,4-D溶液浓度为c作为对照组,其他组为实验组。从根的总长度可知,a、b浓度的2,4-D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d浓度的2,4-D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能体现生长素作用

24、的两重性。【详解】A、据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4-D的浓度和作用时间,A错误;B、由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因此a 组 2,4-D 的浓度不一定大于 b 组,B错误;C、高浓度抑制扦插枝条的生根,图中d浓度的2,4-D作用下,生根作用抑制,b浓度的2,4-D促进生恨,因此d 组 2,4-D 的浓度一定大于 b 组,C正确;D、各组所用的枝条上要保留部分幼芽,D错误。故选C。13.以下关于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B. 蚕豆病致病基因是否有害,需要与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C. 一般说来,染色体异常的胎儿 50%以上会因自发流产而不出生D.

25、羊膜腔穿刺吸出的羊水进行离心获得细胞后,只取上清液进行检测【答案】D【解析】【分析】1、遗传病是指由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遗传给下一代。遗传病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多基因遗传病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一般不遵循遗传定律。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禁止近亲结婚(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原因: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增,使所生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增;遗传咨询(主要手段):诊断分析判断推算风险率提出对策、方法、建议;提倡适龄生育;产前诊断(重

26、要措施)在胎儿出生前,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等)对孕妇进行检查,以便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详解】A、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A正确;B、判断缺乏某基因是否有害需与多种环境因素一起进行综合考虑,B正确;C、染色体异常导致的胎儿50%以上会因自发流产而不出生,C正确;D、通过羊膜腔穿刺获取少许羊水,离心后对羊水细胞和上清液进行生物化学方面的检查,D错误。故选D。14.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是证实 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B. 多肽类的荚膜

27、使 S 型菌不易受宿主防护机制的破坏C. 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D. S 型菌的 DNA 与活的 R 型菌混合悬浮培养后可出现两种菌落【答案】A【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最早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B、荚膜的化学成分是多糖,B错误;C、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C错误;D、从S型菌中抽提的DNA与R型菌混合悬浮培养后,需接种到固

28、体培养基上才可观察到两种菌落,D错误。故选A。15.如图为某细胞分裂时的一对染色体示意图,18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如图所示结构中含四条染色体,称四分体B. 1与 3、4 互为等位基因,1 与 7、8 互为非等位基因C. 减数分裂中,1 与 7 或 8 组合可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D. 若基因 1、5 来自父方,则 2、6 来自母方【答案】C【解析】【分析】如图为某细胞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其中1和2、3和4、5和6、7和8都应该是相同基因。详解】A、如图所示结构中含两条染色体,A错误;B、1与 3、4 互为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B错误;C、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

29、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可使1 与 7 或 8 组合形成重组型的配子,增加配子的多样性,C正确;D、基因1和2、5和6都是通过DNA复制形成的,因此若基因 1、5 来自父方,则2、6 也来自父方,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通过模式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6.科研工作者发现某核基因能控制 p53 蛋白的合成,该蛋白可以判断 DNA 损伤的程度,若损伤小,该蛋白就促使细胞自我修复(过程如图所示);若 DNA 损伤大,则该蛋白诱导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30、p53 蛋白被激活,则细胞会凋亡B. p53 蛋白基因在细胞周期的合成期复制C. 抑制 p53 蛋白基因的表达,细胞将不能分裂D. p53 蛋白可使 DNA 受损的细胞分裂间期缩短【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DNA发生损伤后,P53蛋白会和该DNA结合,此时细胞停止分裂,P53蛋白激活DNA修复酶;修复后的细胞再进行正常的细胞分裂。【详解】A、据题干信息显示,当DNA损伤较小时,p53 蛋白能激活DNA修复酶,使细胞继续进行的细胞分裂,A错误;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合成期,B正确;C、当DNA没有损伤时,细胞还是正常的分裂,不需要p53 蛋白的参与,

31、C错误;D、DNA复制过程如出现受损,则P53蛋白修复过程需要相应的时间,使间期延长,D错误。故选B。17.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细胞和腺垂体都可分泌促进蛋白质合成的激素B. 卵巢通过输卵管将孕激素分泌到血液中从而抑制妊娠时子宫的运动C. 在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中,腺垂体细胞只能接受下丘脑释放的信号物质D. 腺体通过垂体门脉运输促甲状腺激素到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答案】A【解析】【分析】1、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2、孕激素主要生理功能为:(1)抑制排卵,促使子宫内膜分泌,以利受精卵植入,并降低子宫肌肉兴奋度,保证妊娠的安全进行。(2)促

32、进乳腺腺泡的生长,为泌乳作准备。(3)提高体温并使血管和消化道平滑肌松弛。【详解】A、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也能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和合成,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骼的生长,A正确;B、卵巢属于内分泌腺,没有导管,B错误;C、在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中,腺垂体细胞除了接受下丘脑释放的信号物质,还接受甲状腺释放的信号物质,C错误;D、下丘脑分泌的多种调节激素通过垂体门脉到达腺垂体,D错误。故选A。18.下图表示肌细胞与环境物质交换关系,X、Y、Z 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Y 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可进入 X 中B. Y 中蛋白质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

33、响C. 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渗透压会变大D. 肌细胞代谢产物可导致 X 的 pH 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从图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XZY是单向的,所以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详解】A、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可进入组织液中,A正确;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B错误;C、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积累使肌细胞渗透压会变大,C正确;D、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有降低,D正确。故选B。19.下列关于免疫说法正确的是( )A.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在血液中循环流动B. 皮肤油脂腺分泌的油脂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

34、是非特异性反应的体现C. 被疯狗咬伤后,注射狂犬病毒疫苗目的是刺激机体内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D. 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时,并不是所有的抗原都会被巨噬细胞降解成肽【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道防线的组成。解答时可以从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方面来切入。【详解】A、免疫细胞集中分布于免疫器官中,因此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不在血液中循环流动,A错误;B、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对某些细菌具有抑制作用,不能看成是非特异性的表现,B错误;C、注射狂犬疫苗,目的是刺激机体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C错误;D、抗原化学本质并非都是蛋白质,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抗原都会被巨噬细胞降解成肽,D正确。故选D。

35、20.下列有关克隆羊“多莉”培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培育过程中需对核供体母羊注射促性腺激素,促进其超数排卵B. 重组细胞培养到 8 细胞胚过程中,有机物总量增多总体积变大C. 营养限制性培养有利于重组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分子开关的开启D. 来自于乳腺细胞核的蛋白质因子可使核 DNA 被重新编排排【答案】C【解析】【分析】克隆羊“多利”是将白面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后,经过一系列培育过程而成。【详解】A、克隆羊“多莉”培育不需要对供体母牛进行促性腺激素的注射,A错误;B、重组细胞培养到 8 细胞胚过程中总体积变小,有机物总量减少,B错误;C、核移植前对胚胎

36、干细胞进行营养限制性培养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重组细胞中基因表达分子开关的启动,C正确;D、在重组卵细胞开始第三次分裂时,原乳腺细胞的调节蛋白便全部被卵细胞质中的蛋白因子替换了,因此核重新编排,D错误。故选C。21.科研人员研究了温度对人工种植的蒲公英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光照条件下,30 环境中蒲公英的实际光合速率比 25 环境中小B. 昼夜时间相同且温度不变,则适合蒲公英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25C. P 点时,叶表皮细胞产生 ATP 的场所为细胞溶胶和线粒体D. 一直处于光照条件下,P 点时蒲公英无法正常生长

37、发育【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自变量为温度,本题是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在读表时,要明确光照下吸收CO2的量为净吸收量,即净光合作用量;黑暗中放出CO2的量代表的是有机物的消耗量,也代表呼吸作用强度。【详解】A、实际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30 环境中蒲公英的实际光合速率为6.5mg/h,25 环境中蒲公英的实际光合速率为5.95 mg/h,A错误;B、昼夜时间相同且温度不变,则适合蒲公英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20,B错误;C、P点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蒲公英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但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所以表皮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

38、粒体,C正确;D、一直处于光照条件下,P 点时蒲公英净光合速率大于0,蒲公英能正常生长发育,D错误。故选C。22.破坏蛙脑保留脊髓,获得脊蛙,暴露该脊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下图为该脊蛙屈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 和 b 为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刺激该脊蛙左后肢趾皮肤就可引起屈反射B. 骨骼肌的收缩过程中,肌膜上并不形成动作电位C. 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突触就是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D. 在该反射弧上某处进行 1 次刺激,可验证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传递是单向的【答案】D【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

39、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2、静息电位(外正内负)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主要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详解】A、实现反射需要具备完整的反射弧和足够的刺激,因此刺激该脊蛙左后肢趾皮肤若是刺激强度不强,不会引起屈反射,A错误;B、骨骼肌的收缩过程中,肌膜上也会形成动作电位,B错误;C、屈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脊髓,C错误;D、刺激电位计b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b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a未出现电位波动,即可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D正确。故选D。23.某弃耕地的

40、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其能量流动的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表,单位是 J/(hm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A. 田鼠同化的能量中只有自身的遗体残骸会流向分解者B. 由数据分析可知,需要定期投放饲料才能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C. 在该弃耕地中,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是 03%D. 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 3%5%用于生长、繁殖,这与它们是恒温动物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1、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

41、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2、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3、田鼠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同化能量的(7.50108-7.15108)7.50108=4.6%,鼬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同化能量的(2.25107-2.18107)2.25107=3.1%。【详解】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包括自身的遗体残骸以及鼬中的粪便量,A错误;B、仅从表格数据分析,植物的能量到田鼠的传递效率约为0.3%,植物固定的生物量大于消费者需要的生物量,因此不需要额外投放饲料,B错误;C、能量的传递效率是以营养级为单位,

42、图中的田鼠不能代表第二营养级,因此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 0.3%,C错误;D、据分析可知,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 3%5%用于生长、繁殖,这可能与它们是恒温动物有关,D正确。故选D。24.绿藻 A 是某种单细胞藻类,能够合成物质 W。某小组为探究氮营养缺乏对绿藻 A 增殖及物质W 累积的影响,将等量的绿藻 A 分别接种在无菌的氮营养缺乏(实验组)和氮营养正常(对照组) 的两瓶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并检测细胞浓度和物质 W 的含量,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测定绿藻 A 的细胞浓度时,必须同时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和比浊计B. 实验过程中,绿藻

43、A 的环境容纳量,是由其所处环境中的有效资源决定的C. 若用少量绿藻 A 尽可能多的获得物质 W,需先将其置于对照组条件下培养D. 与光照条件下相比,若要使绿藻 A 在黑暗条件下增殖,需要为其提供有机物【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甲:正常氮营养液中绿藻增殖速度较缺氮营养液中绿藻增殖速度快。分析图乙:正常氮营养液中物质W的含量较缺氮营养液中物质W含量低。【详解】A、在测定绿藻 A 的细胞浓度时,可以单独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或比浊计,A错误;B、种群的K值(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取决于生存空间中有效资源,B正确;C、在生产上,若要用少量的绿藻A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W,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先将少量绿藻放在氮营

44、养正常的培养液培养,等到细胞浓度最高时集中收集,再放在氮营养缺乏的培养液继续培养,C正确;D、在黑暗下,绿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有机物),需要吸收葡萄糖为营养物质,D正确。故选A。25.下列为某家族 ABO 血型与某遗传疾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有些家庭成员的血型已经清楚(见图中标注)。已知该地区人群中 IA 基因频率为 01,IB 基因频率为 01,i 基因频率为 08;人群中该遗传病的发病率为 1/10000。已知控制血型与疾病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遗传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9 号为该病男患者的概率为 1/303C. 3 号与 4 号再生一个 O

45、型孩子的概率为 9/20D. 5 号与 B 型血男性生一个 O 型血儿子的概率为 1/17【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1号和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该遗传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E、e表示),据此答题。【详解】A、据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6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EE、2/3Ee,人群中患病的概率为1/10000,即ee的概率为1/10000,则e的概率为=1/100,因此E的概率为99/10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EE的概率为(9999)/(100100),Ee的概率为299/1

46、001/100,人群中正常个体中Ee的概率为Ee/(EE+Ee)=2/101,因此,9号患病为男性的概率为2/32/1011/4 1/2=1/606,B错误;C、关于血型,3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IAi:IBi:ii=(20.10.8):(20.10.8):(0.80.8)=1:1:4,则3号为O型血的概率为4/62/3,3号个体产生i配子的概率是1/61/2+1/61/2+4/6=5/6,4 号个体产生i配子的概率是1/2,因此3号和4号再生一个O型血孩子的概率为5/61/25/12,C错误;D、5号个体有A型、B型和AB型三种血型,其中产生i配子的概率是1/41/22=1/4,6号B型血有两种

47、基因型IBiB或IBi,其中基因型是IBi的概率为(20.10.8)/(20.10.8+0.10.1)=16/17,因此5 号与 B 型血男性生一个 O 型血儿子的概率为1/416/171/21/2=1/17,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26.甲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未体现的生态系统成分有 _,属于次级生产者的为 _。(2)图甲中若青蛙被人大量捕捉,则短时间内鼠和蜘蛛的数量变化分别为_。(3)给农作物施加了含 32P 标记复合肥后,复合肥可为农作物提供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检测 32P 在蜘蛛和食草昆虫体内的放射性强度变化如图乙

48、所示,则 A 应为_ 。(4)在该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区,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以利用动物的不同习性, 设计多种 _,还可以调整农作物的 _。【答案】 (1). 分解者、有机物、无机物、气候、能源 (2). 食草昆虫、鼠、青蛙、蜘蛛、食虫鸟、蛇 (3). 减少、增加 (4). 无机物 (5). 食草昆虫 (6). 立体养殖技术 (7). 品种和种植面积【解析】【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

49、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详解】(1)图中的捕食关系包含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还有其他如分解者、有机物、无机物、气候、能源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没有体现出来。图中所有的异养生物都是次级生产者,包括食草昆虫、鼠、青蛙、蜘蛛、食虫鸟、蛇。(2)青蛙被大量捕捉,则蛇要捕食更多的鼠,因此短时间内鼠的种群数量会减少。青蛙被大量捕捉,蜘蛛减少了食草昆虫的竞争者,同时也减少了蜘蛛的一部分天敌,因此短时间内蜘蛛的数量会增加。(3)复合肥料给农作物提供的是无机物。32P 标记的复合肥,首先是农作物根部吸收,使农作物含有反射性,其次食草昆虫取食农

50、作物含有放射性,再次就是蜘蛛捕食食草昆虫也还含有放射性,因此根据反射性出现的时间快慢,A先出现放射性的是食草昆虫。(4)立体养殖技术利用了动物的不同习性,提高了农业生产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还可以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及生物富集现象。27.某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一株短根白化突变体水稻 A,欲研究该突变体的光合作用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相关实验。(1)在适宜条件下,研究人员测定了长势一致且良好的突变体水稻 A 和野生型水稻 B 植株光合作用的相关指标,结果见下表。水稻品种表观光合速率(molm-2s-1)气孔

51、导度(molm-2s-1)胞间 CO2 浓度(molm-1)A(突变体)36101842452B(野生型)117703029844据上表数据分析,突变体 A 表观光合速率的显著降低_(填“是”或“不是”)由于气孔导度下降引起的。与野生型 B 相比,突变体 A 的光反应与碳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_ 。(2)利用两种水稻的叶片为材料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结果如图 1 所示,则突变体 A 叶片中缺少的色素为_,从而导致其对可见光中_光的吸收率收明显下降。由此推测叶绿体内_ (结构)发育不良。(3)过氧化氢酶(CAT)能催化水稻细胞内超氧自由基的分解,超氧自由基有助于膜脂过氧 化物(MDA

52、)的生成,而 MDA 的增多会加剧膜的损伤。图 2 为两种水稻中上述两种物质相对含量的测定结果,据数据分析,突变体 A 中_ 的含量比野生型 B 低,会使 _ ,从而导致突变体 A 表观光合速率下降。由此可见,突变体 A 白化的根本原因是 _ 。【答案】 (1). 不是 (2). 下降 下降 (3). 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4). 红光与蓝紫光 (5). 类囊体膜 (6). CAT (7). 超氧自由基含量升高,会加速MDA的合成,造成类囊体膜结构的损伤 (8). 过氧化氢酶合成基因表达量减少【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 【详解】(1)表格中,突变体A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远高于野

53、生型B,说明突变体A净光合速率的显著降低不是由于气孔导度下降引起的。突变体A的光合速率明显低于野生型B,与野生型B相比,突变体 A 的光反应与碳反应速率均下降。(2)图1所示,突变体A缺少了三条色素带,依次是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光合色素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由此可知,突变体A对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吸收较少。叶绿体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薄膜,由此可推测突变体A叶绿体内类囊体膜发育不良。(3)图2中,突变体A中CAT的含量比野生型B低,会使使超氧自由基含量升高,加速MDA的合成,造成叶绿体膜结构的损伤,从而导致突变体A净光合速率下降。突变体A植株白化的根本

54、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合成基因表达量减少引起叶绿体损伤。【点睛】本题结合表格图象主要课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更重要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28.现有两个纯合果蝇品系:品系A 和品系 B。这两个品系都表现出与野生型深红眼明显不同的猩红眼。品系 A 猩红眼基因与品系 B 猩红眼基因对眼色改变具有相同效应,且独立遗传。进行杂交实验:亲本F1F2品系A野生深红眼深红眼深红眼全深红眼深红眼:猩红眼=1:1回答下列问题:(1)品系A 的猩红眼基因是由野生型深红眼基因发生_ (填“显性”或“隐性”)突变而来。猩红眼基因的载体是_ 。让 F2 代随机交配,所得雄蝇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55、_。(2)缺失 1 条号染色体的果蝇仍能正常存活和繁殖,缺失 2 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 1条号染色体的深红眼果蝇杂交(雌蝇能产生 4 种配子),F1 中的猩红眼果蝇占_ 。(3)若让猩红眼品系 A 雄蝇与猩红眼品系 B 雌蝇(分别由基因 A、a 和 B、b 控制)杂交(记为杂交实验 M)得到 F1,F1 随机交配得到F2,写出F2 中猩红眼雄蝇的基因型 _。从 F2 中选择合适的果蝇验证 F1 雌蝇的基因型,写出遗传图解_(采用棋盘格法)。(4)若相关眼色的遗传机制如图。重复上述杂交实验 M,则 F2 代会出现与(3)不同的果蝇表现型是_,占F2 代比例是 _。 【答案】 (1). 隐性 (2

56、). 染色体(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 (3). 野生/深红眼:猩红眼=3:1 (4). 1/4 (5). BBXaY BbXaY bbXAY bbXaY (6). P 深红眼雌蝇 猩红眼雄蝇 BbXAXa bbXaY F1 雌配子雄配子 BXAbXABXabXabXaBbXAXa深红眼雌蝇bbXAXa猩红眼雌蝇BbXaXa猩红眼雌蝇bbXaXa猩红眼雌蝇bYBbXAY深红眼雄蝇bbXAY猩红眼雄蝇BbXaY猩红眼雄蝇bbXaY猩红眼雄蝇 深红眼雌蝇:猩红眼雌蝇:深红眼雄蝇:猩红眼雄蝇=1:3:1:3 (7). 白色眼雄蝇 (8). 1/16【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野生型深红眼()

57、猩红眼品系A()的后代都是深红眼,说明深红眼对猩红眼为显性;又子二代中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说明相关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与XaY,F1的基因型为XAXa与XAY,F2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图表,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1)根据亲本品系A野生深红眼杂交后代都是深红眼,可知深红眼为显性,品系A 的猩红眼基因是由野生型深红眼基因发生隐性突变。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是染色体。据分析可知,亲本品系A野生深红眼的基因型是XAXA与XaY(设用字母A/a表示),则子一代为XAXa和XAY,得子二代XAXA、XAXa

58、、XAY和XaY。子二代随机交配中雌性产生的配子为3/4XA、1/4Xa,因此F2 代随机交配,所得雄蝇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红眼:猩红眼=3:1。(2)一对都缺失1条号染色体的深红眼果蝇杂交,由于雌果蝇为杂合子,所以基因型为XAXa与XAY,杂交后, F1中猩红眼果蝇占1/4。(3)据题干信息“品系 A 猩红眼基因与品系 B 猩红眼基因对眼色改变具有相同效应,且独立遗传”,可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纯合猩红眼品系 A 雄蝇与纯合猩红眼品系 B 雌蝇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Y和bbXAXA,杂交得F1,基因型为BbXAXa与BbXAY,F1随机交配得F2,基因型为(3B_:1bb)(1XAXA

59、:1XAXa:1XAY:1XaY),因此F2 中猩红眼雄蝇的基因型是BBXaY BbXaY、bbXAY和bbXaY共四种。要验证F1 雌蝇的基因型最好进行测交,即采用F2 中基因型为bbXaY的猩红眼雄蝇。遗传图解为(4)根据相关颜色的遗传机制可知出现了新的性状即白色,重复上述杂交实验 M,F2的基因型为(3B_:1bb)(1XAXA:1XAXa:1XAY:1XaY),因此出现与(3)不同的果蝇表现型是bbXaY的白眼雄蝇,占F2 代比例是1/16。【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伴性遗传中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的能力、判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能力、从题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能用数

60、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29.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回答下列有关发酵食品生产工艺的问题:(1)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影响豆豉风味的主要因素,除了菌种类型、发酵温度、pH、氧气等环境因素,还有_(答2个因素)。(2)目前的豆豉发酵基本是一次性的,每次都经过“培养基灭菌_发酵提取”,周而复始。能否_发酵、生产、提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面哪种微生物更适合用豆芽汁培养基培养_A醋杆菌B酵母菌C乳酸菌D农杆菌(4)在果醋发酵工艺中,用谷壳糠等将醋杆菌固定化,装在发酵瓶,下端直角玻璃管中塞_用以过滤空气;物料瓶内装_,铝箔封口。发

61、酵过程若流速过快,则可能导致_,为保障品质,需对发酵瓶流出液_。(二)为开发利用沿海滩涂盐碱地,我国科学家应用基因工程培育出了耐盐碱水稻新品系,大大提高了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1)欲将耐盐碱基因和Ti质粒进行重组形成重组质粒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_,限制酶一般需要_种,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2)将重组Ti质粒构建完成后导入农杆菌,经筛选后,对含目的基因的农杆菌进行大量繁殖,其目的是_。(3)取田间水稻的幼胚经消毒后接种到_(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利用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后,将其接种到MS生根培养基上,在该培养基

62、中细胞分裂素具有解除高浓度生长素_的作用。(4)经组培获得水稻试管苗后,提取其叶片组织中的DNA,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目的是为了_。要检测到转基因水稻中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答案】 (1). 大豆品种(原料)、发酵时间 (2). 接种 (3). 连续地 (4). B (5). 脱脂棉球 (6). 酒水混合物 (7). 发酵不充分 (8). 定期检测/监控(答到一个词给分) DNA连接酶 (9). 2 (10). 防止质粒和目的基因自身环化以及定向连接 (11). 获取大量重组质粒(让目的基因扩增 或克隆目的基因 ) (12). 半固体 (13). 抑制根生长 (14

63、).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 (15). 抗原-抗体反应【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2H5OH+2CO2+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一是获取目的基因;二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核心);三是将目的基因

64、导入受体细胞(导入植物细胞一般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道法等);四是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一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成功,二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三是检测目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是否在能在植株上表现出来)。【详解】(一)(1)影响豆豉风味的因素很多,包括菌种类型、发酵温度、pH、氧气等环境因素还有发酵的大豆品种原料和发酵时间。(2)发酵过程利用了微生物的代谢,因此培养过程要经过“培养基灭菌接种发酵提取”。这种发酵技术基本上是一次性的,因此如何连续性低发酵、生产、提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3)豆芽汁培养基适合培养真菌,选项中只有酵母菌属于真菌,故选B。(4)醋酸菌是好氧细菌,下端直角玻璃管中塞

65、脱脂棉球用以过滤空气。物料瓶内装酒水混合物,铝箔封口。发酵过程若流速过快,则可能导致发酵不充分,为保障品质,需对发酵瓶流出液进行定期检测。(二)(1)重组质粒构建过程中,用的工具酶包括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其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一般用两种,这样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发生自身环化以及定向连接。(2)为了获取大量重组质粒,可对含目的基因的农杆菌进行大量繁殖。(3)愈伤组织的培养采用的是半固体培养基。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MS生根培养基上,细胞分裂素具有解除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根的作用。(4)提取叶片组织的DNA,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

66、对于检测转基因水稻中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点睛】本题考查视频发酵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发酵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流程,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意义,掌握基因工程采用的工具及具体操作步骤,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分析各题。30.科研人员为研究 JS-K(一种新合成的抗肿瘤药物)对胃癌细胞的抑制效应及机制进行了相关实验。(1)体外癌细胞培养:胃癌细胞培养于含动物血清(目的是更好地模拟体内的 _成分) 的完全培养液中,并补充_以防污染。经_消化制成细胞悬液。将装有细胞悬液的培养瓶置于 CO2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配制不同浓度的 JS-K 溶液,添加于各组完全培养液中。每隔

67、一段时间检测胃癌细胞存活率。(3)研究结果表明:JS-K 抑制胃癌细胞存活,且抑制效果随着剂量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 _,如图 1。在图中画出 24h 时各浓度下胃癌细胞的存活率曲线_。本实验的可变因素是_。(4)实验过程中还用到一种 Z 试剂,相关结果如图 2。根据结果推测,Z 试剂可能是细胞凋亡的_ (填“促进”或“抑制”)剂。(5)研究者进一步研究了 JS-K 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发现 JS-K 是通过促进活性氧的产生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者用 JS-K 和 NAC 同时处理胃癌细胞,发现其与_ 的胃癌细胞存活率相似,但比用_处理的胃癌细胞存活率显著高。猜测 NAC 是一种 _的

68、清除剂。【答案】 (1). 内环境 (2). 抗生素 (3). 胰酶 (4). 增强 (5). JS-K浓度和处理时间 (6). (7). 抑制 (8). 不做任何处理 (9). JS-K (10). 活性氧【解析】【分析】1、细胞癌变的定义: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的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分裂增殖:永生不死细胞;2)形态结构变化:3)细胞物质改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粘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癌细胞膜表面含肿瘤抗原,肝癌细胞含甲胎蛋白等;4)正常功能丧失;5)新陈代谢异常:如线粒体功能障碍,

69、无氧供能;6)引发免疫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3、致癌因子:1)物理致癌因子;2)化学致癌因子;3)病毒致癌因子。【详解】(1)用动物血清培养癌细胞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模拟体内的内环境。培养胃癌细胞时,为防止污染,需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一般采用用胰蛋白酶处理胃肿瘤组织获得单细胞悬液。(3)由图1可以看出,JS-K 能抑制胃癌细胞存活,且随剂量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图中的自变量是JS-K浓度和处理时间。24h处理的效果应该介于12h和48h之间,画出 24h 时各浓度下胃癌细胞的存活率曲线如下:(4)由图2可知,同等浓度的JS-K在有Z试剂共同使用下,细胞的存活率更高,由此可推出Z 试剂可能是细胞凋亡的抑制剂。(5)NAC是一种活性氧的清除剂。研究者用JS-K和NAC同时处理胃癌细胞,发现其与不做任何处理的胃癌细胞存活率相似,但比用JS-K处理的胃癌细胞存活率显著高,证明JS-K通过促进活性氧的产生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原因以及细胞癌变的特点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