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851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级中学2018-2019年(一)高三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底气之根。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的早期,各种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多角度地体现中华智慧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中国历史上思想学派众多,各有持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易传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和而不同,海纳百川,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各派思想从各种角度切入的关于宇宙人生、治国理政、立德树人相异相成的大智慧,取之不竭,常用常新。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

2、化的本质是人文文化,它最关注的是现世而非来世,是人间而非天堂它是人的文化,而非神的文化。中国历来不是政教合一、皇权与神权共治的国家。传统中国的治国理政、立德教民,是依据思想家的教导和智慧,而非神谕或上天启示。在中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历代思想家的学说主要是现实的智慧,而无关来世。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和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的都是这种世俗精神、人世情怀。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关怀,并非没有超越性和神圣性。中华传统文化把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牺牲作为最高价值,其自身就包含超越性,即超越个人的利益,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具有神圣

3、性,因为它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身殉道,以身殉国,而不是临难图苟免,贪生怕死。中华民族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也没有宗教殉教者,没有对宗教战争杀戮者的赞美,有的则是对为国牺牲者的歌颂。屈原的九歌国殇就是对战死沙场的勇士们的歌颂,“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文化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文化,一部中华文化史,同时是一部中华文化思想创造史。各个时代都有各自做出突出贡献的思想家和传世经典文本。至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4、明清小说,都是代表自己时代性的文化珍品。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和时代性特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历经5000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创造力。尤其处在发展迅速、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当代世界,一个国家仅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无创造性,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不会拥有足以自信的文化底气。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先人的创造和智慧。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要源远,还要流长;不仅要根深,还要叶茂;不仅要有传统性,还要有现代性。因为传统文化遗产能够保存,能够发挥它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不能只依靠祖先的荫应,而应该是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摘编自陈先达论文化自信的底气

5、,光明日报2017年09月11日15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化自信的底气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已经消失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B. 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早期产生了多种思想学派,所以具有全面性和丰富性的特点。C. 在中国历史上,众多的思想学派虽然坚守自己的学说但没有陷入彼此隔绝的状态。D. 易传所言的“会通”“同归”,可以用来解释各派思想对共同问题的关注。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论语中的“未知生,焉知死”反映了儒学人文文化的本质以及对现世的关注。B. 儒学注重人间,可以称之为人的文化;而注重天堂的文化,则可归结为神的文化。C. 在中国,

6、人们不讲来世,因而追求的主要是现实的智慧,不会出现政教合一的现象。D. 范仲淹与张载的名言流露出“现实的智慧而无关来世”的世俗精神和人世情怀。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在国家和民族的存亡之际,一个人甘愿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牺牲的做法,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神圣性的一面。B. 论语说的“杀身成仁”和孟子说的“舍生取义”,论证了中华民族追求“小我”但更追求“大我”的精神。C. 作者用九歌国殇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先秦时期已经具有了超越性,但因为没有宗教因素,就不具有神圣性。D. 中华文化发展史蕴含着深刻启示,创造性使一个国家不断产生丰富的文化,当今时代必须创造符合自身的文化。

7、【答案】1. A 2. C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结合文本内容“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分析,原文没有说是“已经消失的”。【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C项,“人们不讲来世,因而追求的主要是现实的智慧”错误,原文说“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历代思想家的学说主要是现实的智慧,而无

8、关来世”,并无因果关系,而且将“战国时期”扩大了到所有时代。【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神圣性”应改为“超越性”。B项,追求“小我”错误,原文说: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C项,“但因为没有宗教因素,就不具有神圣性”与原文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关怀,并非没有超越性和神圣性”存在矛盾,故错误。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二十年后美欧亨利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一位巡警在马路上威风凛

9、凛地走着。他边走边一家家打量,还不时转过头,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通衢大道两头远望,那甩警棍的动作多姿多彩,再加上体格魁梧,却不带傲气,俨然一个太平天下的卫士形象。走过一个路段的正中时,警察突然放慢了脚步。一家幽暗的五金店的门口,有个男子斜靠门站着,嘴里叼了根烟,并没点着。看到警察走过来,他抢先说话了。“没事,警官,我在等一个朋友,”他镇定自若地说, “二十年前约好现在相见。你听了觉得奇怪,是吗?你要是不放心呢,我可以把事情说给你听听。二十年前,这家店是一家餐馆,叫大乔布雷迪餐馆。”“餐馆早五年就没有了。”警察说。站在门道里的那个人划着一根火柴点燃雪茄。火柴光一亮。只见这人长着个方下巴,脸色发白

10、,目光倒炯炯有神,右边眉毛附近留着个小白伤疤。领带扣针歪别着,上面镶着颗大钻石。那人说:“二十年前的今晚,我跟吉米韦尔斯在这儿的餐厅吃饭。我们俩都是在纽约长大的,多年来亲如兄弟。那时我十八,吉米二十。第二天我要去西部闯荡。在吉米看来天下似乎只有一个纽约。那天晚上我们约定,二十年后,都将在此地、此日、此时再次会面。”“这事倒挺新鲜。时隔二十年才又见上一面,未免太久了点。分手以后你知道你朋友的消息?”警察问。那人答道:“说起来我们也有过一段书信往来,但过了一两年便断了联系。但我相信,只要吉米还活着,他肯定会来赴约的。”等朋友的人掏出一块漂亮的表,表盖上镶着小宝石。“十点还差三分钟,”他说,“我们在

11、这餐馆分手的时间是十点整。”“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你猜对了!吉米要是比得上我一半就好了。他是个大好人,只是有点死板。我发财可也不容易,非多长几个心眼不可。在纽约,人总是墨守成规,人要开窍得到西部去。”警察甩着警棍,又开步了。“我得走了!希望你的朋友真能来。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不会。”那人说,“我至少多等他半个小时。只要他还活着, 他肯定会来。再见, 警官。”“再见,先生。”警察说完,又继续巡逻,边走边一家家打量。这时,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风也越刮越紧。五金店门口的那个人抽着烟还在等。他等了约莫二十分钟后,一位高个子大步流星穿过马路径直朝他走来。这人穿着长外套,衣领翻上来盖住了耳朵

12、。“鲍勃,真是你吗?”来者不敢相信地问道。“吉米韦尔斯,你来了呀!”站在门边的人高声叫了起来。“哎呀呀!”刚来的人也高声叫,一把抓起对方的两只手,“果然是鲍勃。我只知道只要你还活着,一定会上这儿来。唉,二十年,可真不算短呀!鲍勃,老饭馆拆了,要是如今还在,我们可以到里面再吃上一顿。在西部混得怎么样,老弟?”“好极了!一切如愿以偿。你变多了,吉米。奇怪,你怎么又高了两三寸呢?”“是呀,二十岁以后我又长个儿了。”“在纽约过得不错吧,吉米?”“还过得去。我在市里的一个部门谋了个位置。走,鲍勃,我领你到一个熟悉的地方,咱们叙叙旧。”两个人手挽手沿马路走着。从西部归来的那个志得意满,讲起这些年的作为。另

13、一个把头缩在大衣领里,津津有味地听。十字路口有家药房,仍灯火辉煌。到了灯光下,两人同时转身瞪大眼看着对方的脸。从西部来的那个突然站住了,松开手臂。“你不是吉米韦尔斯,”他惊叫起来,“二十年的时间的确长,但再长的时间也不会把鹰钩鼻变成个扁鼻。”“二十年足可以把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鲍勃,你已被捕十分钟了。芝加哥警方猜到你会到这个城市来,打了电报说想与你谈谈。放老实点,知道吗?老实才聪明。有人叫我带张条子给你,看完了我们再去局里。你到那儿窗户下看,是巡警韦尔斯写的。”从西部来的人打开交给他的小纸条。刚看的时候他的手还正常,但到看完时却抖得厉害。条子上只写了几句话:鲍勃:我准时到了约定地点

14、。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原来是芝加哥通缉的罪犯。我不便自己动手,便找了位便衣代劳。吉米(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有删改)4.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两处关于风雨的环境描写“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和“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风也越刮越紧”,既渲染了氛围,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 鲍勃虽然是一个通缉犯,但是仍然坚持来赴二十年之约,由此可见鲍勃也有重情守信 的可贵之处。C. 鲍勃领带扣针镶着大钻石,表盖上镶着小宝石,可以看出他在西部发达了,也可以体现他想向朋友炫耀的心理。D. 小说结尾以吉米给鲍勃的纸条揭示谜底,交代鲍勃满怀期望等待的老友居然是警察,且吉米早就

15、发现了他是被通缉的罪犯。奇峰突起,出人意料。这种结尾构思巧妙,常被人称之为“欧亨利式结尾”。5. 小说成功塑造了警士吉米的形象,请从性格特点的角度,结合原文相关内容分析。6. 吉米不动声色就抓捕了二十年前的好友鲍勃,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但本文的伏笔设置很隐蔽,原文有哪几处伏笔?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4. A 5. 小说中的吉米是一个优秀的警士形象:尽职尽责。在寒冷的雨夜中,吉米认真地执行自己的职务,“边走边一家家打量”;稳重。以一名警士的身份与老朋友交谈,没有马上兴奋得揭露自己的身份。有正义感。在发现老朋友是要被缉捕的人后,吉米理智战胜了情感,暗中通知了便衣警察。 6. 第一处伏笔是开

16、头。警士吉米在巡街时 “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通衢大道两头远望”,为后文他发现鲍勃是通缉罪犯后的机警表现埋下伏笔;第二处伏笔是对鲍勃的外貌描写,这是为了呼应后文吉米在字条中提到 “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原来是芝加哥通缉的罪犯”;第三次伏笔是吉米在和鲍勃的谈话中问道:“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其实吉米是确定鲍勃不会走掉,为后文便衣警察逮捕鲍勃埋下伏笔。【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开头的环境描写并没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5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以一名警士的身份

17、与老朋友交谈,没有马上兴奋得揭露自己的身份”等情节中概括出其“稳重”的性格特征。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尽职尽责”“稳重”“有正义感”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6题详解】试题分析:注意找到伏笔的地方“开头”“对鲍勃的外貌描写”和“吉米在和鲍勃的谈话”,然后分析为后文的什么

18、地方做伏笔。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制定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到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

19、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摘编自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材料二2018年6月8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在回答“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的问题时,相关负责人说: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

20、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此外,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

21、,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鼓励、支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材料三6月10日,在江汉大学举行的高校招生咨询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了家长和考生最关注的专业之一,多数家长们看好它的就业和薪资前景。长江日报记者发现,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教育部在汉高校在设置此类专业时非常积极主动。在湖北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里,除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高校全部“集体

22、上线”。省属高校中,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作为市属高校的江汉大学围绕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双一流高校建设需要,增加了大数据、智能制造专业方向;武汉商学院去年成立了湖北省首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部分民办高校也十分敏感,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昌首义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那么,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张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一定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时一定要打牢基础。江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执行

23、院长程辉也持同一观点。他认为低年级的大学生首先要学好数学、计算机这些基础学科知识,到高年级再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实践。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维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可以结合项目进行培养。摘编自2018年6月12号长江日报7. 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2020年时,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基本完成,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B. 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C. 2030年,中国要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高校

24、在技术和人才方面,要发挥核心力量作用。D. 该目标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凸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那么,2030年,高校将成为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我国也因此而走在了创新型国家的前列。B. 高校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开放人工智能教学、科研资源,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科普工作。C. 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与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前景有关,同时,跟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有关。D. 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一定要打牢基础,所以,专家们并不建议在

25、大学低年级就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9. 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答案】7. A 8. C 9. 学科建设方面:支持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方面:研究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教材建设方面:推动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的转化;人才培养力度方面: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解析】【7题详解】题干是“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分析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26、项,“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说法错误,原文是“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注意“推动”二字,选项把未然变已然。故选A。【8题详解】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A项,“我国也因此而走在了创新型国家的前列”说法错误,原文是“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B项,“高校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说法张冠李戴,不是“高校”努力构建,构建的主体是“教育部”。D项,“家们并不建议在大学低年级就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说法于文中无据。故选C。【9题详解】题干是“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

27、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题干已经给出答题区域材料二。仔细阅读材料二内容,可以从中筛选出“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加快人工智能

28、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鼓励、支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条概括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点睛】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

29、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此题属于局部信息筛选,答题时注意从材料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后分,分条进行概括作答。二、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崔隐甫,贝州武城人。解褐左玉钤卫兵曹参军,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浮屠惠范倚太平公主胁人子女,隐甫劾状,反为所挤,贬邛州司马。

30、玄宗时,梨园弟子胡雏善笛,有宠,尝负罪匿禁中。帝以他事召隐甫,指曰:“就卿丏此人。”对曰:“陛下轻臣而重乐工,请解官。”再拜出,帝遽谢,与胡雏,隐甫杀之,有诏贳死,不及矣。居三岁,进拜御史大夫。初,台无狱,凡有囚则系大理。贞观时,李乾佑为大夫,始置狱,由是中丞、侍御史皆得系人。隐甫执故事,废掘诸狱。其后患囚往来或漏泄,复系之厨院。台中自监察御史而下,旧皆得颛事,无所承谘。隐甫始一切令归禀乃得行,有忤意辄劾正,多贬绌者,台吏侧目,威名赫然。帝尝诏校外官岁考。异时必委曲参审,竟春未定。隐甫一日会朝集使,询逮检实,其暮皆讫,议者服其敏,帝尝谓曰:“卿为大夫,天下以为称职。”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

31、中丞宇文融等暴其过,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夫。迁刑部尚书,兼河南尹。帝还京师,即拜东都留守,累封清河郡公,卒,赠益州大都督,谥曰忠。始,帝欲相隐甫也,谓曰:“牛仙客可与语,卿常见否?”对曰:“未也。”帝曰:“可见之。”隐甫终不诣。他日又问,对如初。帝乃不用。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隐甫所至絮介自守,明吏治,在职以强正称云。 (选自新唐书崔隐甫传,有删节)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B. 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C. 子弟或问故答

32、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D. 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B. “梨园”, 戏剧界雅称梨园,演员称梨园子弟。因唐代培养乐工之所设在当时长安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C. “刑部尚书”是六部中刑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全国监察和刑狱的大臣。D. “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崔隐甫执法严正,无所回避。惠范倚仗太平公主的权势逼

33、迫他人,崔隐甫检举揭发他;针对胡雏一事,崔隐甫欲辞官抗命,最终将罪犯绳之于法。B. 崔隐甫能力突出,精通吏治。担任御史大夫时,整顿吏治,加强了专断独行的作风,使御史台威名显赫。C. 崔隐甫处事敏捷,毫不拖沓。外官考核,以往整个春季都不能考核完毕,崔隐甫却仅用一天,被皇帝称赞。D. 崔隐甫志节高尚,刚直不阿。崔隐甫因鄙薄牛仙客的才能,没有遵循玄宗要其会见牛仙客的指示,因而错失拜相的机会。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以他事召隐甫,指曰:“就卿丏此人。”对曰:“陛下轻臣而重乐工,请解官。”(2)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等暴其过,说赐罢。【答案】10. A 11. C

34、 12. B 13. (1)玄宗用别的事由召见崔隐甫,对他说:“就请你宽免这个人吧。”崔隐甫回答:“陛下看轻臣子而重视一个乐工,请辞官(或:解除我的官职)。” (2)张说执政,崔隐甫一向讨厌张说,于是与中丞宇文融一同揭发他的过错,张说被罢相位。【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这句话的含义是“崔隐甫的子弟中有人问为什么不去见牛仙客,他回答道:我并不是因为他地位低而看不起他,只是他的才能还不及普通人,能和他交谈吗”,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子弟”“吾”“其材”“

35、中人”,然后先依据表对话的词语“曰”断开一处,再依据句末语气词“也”断开一处,最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问”是动词,“故”是“缘故”,是“问”的宾语,“答曰”的主语应是“崔隐甫”,故应在“故”和“答”中间断开,排除BC两项,“逮”,意思是“及,比得上”,“不逮”意思是“不及,比不上”,宾语是“中人”,“中人”是指“一般人,普通人”,故应在“中人”后断开,排除D项,故选A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

36、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刑部尚书掌管全国监察”错误,监察是御史台的职责。【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加强了专断独行的作风,使御史台威名显赫”错误,从文中来看,“隐甫执故事,废掘诸狱旧皆得颛事,无所承谘。隐甫始一切令归禀乃得行”,意思是“崔隐甫根据过去的例子,废除了台里的牢狱以前都专断独行,有事不向上级报告请示。从崔隐甫开始,一切事情都必须禀报以后才能施行”,由此可见,“加强”不当,应为“革除、改变”。同时“威名显赫”的也不应是“御史台”,而

37、是“崔隐甫”。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根据“担任御史大夫”快速找到设题

38、区域,从文中来看崔隐甫担任御史大夫后,并非是“加强了专断独行的作风”,而是进行“革除”和“改变”,同时文中所说“威名赫然”应是指崔隐甫。【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以”,用;“丏”,宽免;“对”,回答,下对上;“轻”“重”,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看轻,重视;“解”,解除,“解官”,辞去官职。第二句中,“当”,执掌,主持;“素”,向来;“恶”,讨厌,厌恶;“乃”,于是;“暴”,揭露;“过”,名词,过错;“说赐罢”,被动句,

39、张说被罢官。参考译文:崔隐甫,贝州武城人。初任左玉钤卫兵曹参军,后来升任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僧人惠范倚仗大平公主胁逼人家子女,崔隐甫检举揭发其罪状,反遭排挤,贬为邛州司马。玄宗时,梨园弟子胡雏善于吹笛,得宠,曾经负罪躲藏在皇宫。玄宗用别的事由召见崔隐甫,对他说:“就请你宽免这个人吧。”崔隐甫回答:“陛下看轻臣子而重视一个乐工,请辞官。” 拜了两拜之后走出皇宫,玄宗立刻道歉,把胡雏交给他,崔隐甫杀了胡雏,玄宗下诏免他一死,等诏书下达,已经来不及了。赏赐崔隐甫一百匹绢。过了三年,升为御史大夫。当初,御史台里没有牢狱,凡有囚犯,都关在大理寺。贞观年间,李乾佑担任大夫之职,开始设置牢狱,从此,中丞、侍御

40、史都可以关押犯人。崔隐甫根据过去的例子,废除了台里的牢狱。后来,又担心囚犯往来可能会发生泄密,又把囚犯关在厨院内。台中自监察御史以下,以前都专断独行,有事不向上级报告请示。从崔隐甫开始,一切事情都必须禀报以后才能施行,有违背皇帝心意的就即刻改正,很多官吏被贬谪罢黜,于是台吏们都小心谨慎,崔隐甫威名赫然。皇帝曾下诏命令崔隐甫去主持外官每年一次的考核。过去,都要反复研究议论,整个春天都不能考核完毕。崔隐甫一早上把被考核者都集中起来,询问后即刻核实,到晚上就考核完了,评论者都佩服他的敏捷。皇帝曾经对他说:“你任大夫一职,天下人都认为是称职的。”张说执政,崔隐甫一向讨厌张说,于是与中丞宇文融一同揭发他

41、的过错,张说被罢相位。但皇帝也不喜欢厌大臣联结为党,罢免了崔隐甫的官,让他回去侍奉母亲。一年多以后,又召回任大夫。多次封爵直到被封为清河郡公。死后追赠益州大都督,赐谥为“忠”。当初,皇帝有任命崔隐甫为宰相的意思,对他说:“可以和牛仙客一起谈谈,你常见到他吗?”崔隐甫说:“没有见过。”皇帝说:“可以去见见他。”但崔隐甫始终没去拜访牛仙客。过了些日子,皇帝又问崔隐甫去与牛仙客谈过话没有,崔隐甫的回答与前一次一样。皇帝于是决定不用他为相。崔隐甫的子弟中有人问为什么不去见牛仙客,他回答道:“我并不是因为他地位低而看不起他,只是他的才能还不及普通人,能和他交谈吗?” 崔隐甫每到一处,都清廉耿介,坚持操守

42、,精通治理之道,在职时以强正闻名。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注)建康:今南京,曾为六朝国都。史正志,字致道,时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安石:即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宝镜,唐李濬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

43、水,后遂不能再得。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所谓“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B. 上阕四、五两句,采用反问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在问答中勾画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义愤填膺的词人形象。“兴亡满目”,“兴亡”是偏义词,侧重于“亡”字。C. 最后两句,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用长江风浪险恶,暗指南宋的危局。D. “吊古”之作,大都借以抒发感慨或鸣不平。辛弃疾这首吊古伤今的词作,写得尤为成功,感

44、人至深。写景时,感情色彩极其浓郁;抒情时,笔调极为深沉悲凉。15. 词的上片主要抒发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抒发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闲愁千斛”,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抗金之志不得伸产生了很重的压抑。流露今不比昔的悲凉。“虎踞龙蟠何处是”是说建康形势很险要,而今哪里是这样。表达词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兴亡满目”,“柳外斜阳”五句,渲染了国势渐衰悲凉气氛,传达出深沉的爱国之情。隐含着对南宋朝廷软弱的谴责。“虎踞龙蟠何处是?”,饱含感情地发问,异常生动地勾画出词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气愤填膺的形象。【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

45、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整体和局部结合来理解。B项,“采用反问的方式”说法错误,“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有问有答,应该是设问。故选B。【1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从上到下逐句理解,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综合分析。“危楼,赢得闲愁千斛”,是说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闲愁”,

46、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作者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四、五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虎踞龙蟠何处是”?问话中透出今不比昔的悲凉。健康曾经成为六朝的国都。但在辛弃疾看来,此时却徒留空名,和一片败亡的气息。这里暗中,谴责南宋朝廷不利用健康的有利地形抗击金兵、收复中原饱含感情的问答异常生动地勾画出词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气愤填膺的形象。“柳外斜阳”五句,是健康眼前的景象,把“兴亡满目”落到实处,渲染一种国势渐衰悲凉凄楚的气氛。结合知人论世,作者辛弃疾是个著名的爱国词人,更好把握诗人的情感。【点睛】鉴赏评价诗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答题要领:抓住诗题,抓

47、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用传说和比喻来丰富内涵,引起绮丽联想,衬托孤寂的感伤和怅惘之情的句子是“_,_”。(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了从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从师的必要性的句子是“_,_”。(3)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从正面来论证坚

48、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答案】 (1). 沧海月明珠有泪 (2). 蓝田日暖玉生烟 (3). 人非生而知之者 (4). 孰能无惑 (5). 锲而不舍 (6). 金石可镂【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考生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一些重点字的写法,如“沧”“锲”“镂”等。三、语言文字运用17.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不要做活在犹疑里的观望者他们羡慕有更好的生活,渴望有最好的未来,却按兵不动,固步自封 ,在患得患失中错过了

49、太阳又错过群星。国际足联秘书长布拉特宣布参加国际足联主席的竞选,欧洲足联主席约翰松也积极参与竞选,一时间,国际足联主席一职变得炙手可热。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与日俱增 ,留学振兴祖国的理想主义色彩也逐渐消减,逐步演变成谋求个人发展的“捷径”。一个城市,无论高楼大厦多么鳞次栉比 ,马路车道多么宽阔平坦,如果走了半天却找不到一个便利店买瓶水,找不到一家餐馆各吃顿饭,那么这个城市就会成为鬼城、睡城。针对当前学生成绩良莠不齐的现状,学校决定实行走班制度,以保证每个孩子可以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下学习。浙江出台专项意见,要求各地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村庄的特点、类型,在充分展现村庄个性的同时,采取不同的保护利用方

50、式,让每个古村都各具特色。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成语的理解与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要注意结合词义进行语境分析,关注成语的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会不会望文生义、或者语法使用问题。固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又作“故步自封”。使用正确。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此项错误是将这一成语理解为热门,这就不恰当了。语境应该是此职位成了“香馍馍”的意思。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使用正确。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使用正确。良莠不齐:好人坏人混在一起,不能指成绩

51、。用错对象,应该为“参差不齐”。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使用正确。所以本题词语使用正确的是:。运用排除法,故选A项。【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气象条件如果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对京津冀大部分区域来说,即使是周边地区同时依据“大气国十条”

52、规定的标准减排,也难以实现它所要求的浓度目标。B. 由于航母在作为施加军事和政治压力的手段时所表现出的巨大作用,以及在执行“冒险”行动时所表现出的极高效率,是推动各军事强国不断发展航母的主要动力。C. 北京滑雪场九成以上受伤者为初学滑雪者,大部分在未接受专业指导或训练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中高级滑道,从而导致自己受伤或撞伤他人概率更大。D. 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围绕当地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产业开发的内容展示,成为许多展团的亮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

53、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气象条件如果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语序不当,应把“如果”放在“气象条件”之前,因为前后句子的主语不一致,此时第一个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的前面。B项,滥用介词导致成分残缺,应去掉句首的“由于”。C项,“从而导致自己受伤或撞伤他人概率更大”藕断丝连,去掉“概率更大”。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李教授给张教授发微信:近来因冗务繁忙,昨日您亲临府上,未能晤面,深表歉意。B. 某杂志编辑给李老师发来短信:大作已通过一审,请按意见进一步斧正,以便刊出。C. 某中介回复王先生:您的房屋已有买家表示购买意愿,我们一定尽快玉成此事。D. 赵先生给朋友发请帖:犬子新婚之

54、喜,多承厚爱,略备薄酒,恭请到寒舍小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D“犬子”指自己的儿子,“薄酒”指自己的酒,“寒舍”指自己的家里,都是自谦之辞。表达正确。A“府上”指对方家里。B “斧正”:指请对方修改说话者的作品。C“玉成”指请对方成全自己的事情。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有关,_,所以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温度的变化,既影响植物吸收肥料的程度,也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_,都会使植物新陈代谢的酶活性发生变化,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使新陈代谢达到最

55、佳状态,利于植物的快速成长。据研究,_,即根、冠、叶的温度都有差异,而根温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最直接。【答案】 (1). 这三种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 (2). 温度过高或过低 (3). 植物各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考生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书面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句序和语言的运用三个方面,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第一空前面阐释了植物生长的三个方面,后面分析总结“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可见影响植物生长的三个方面与温度之间有密切关系,第一空应填入“这三种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根据“温度的变化”和“只有适宜的温

56、度”等句子,可知第二空填入“温度过高或过低”。第三空应填入的句子要概括“即根、冠、叶的温度都有差异,而根温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最直接”这句话,因此,填入“植物各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万丈高楼平地起,道出了打好基础的真谛。材料:心境 复习 谦逊不管风吹浪打 温故可以知新 虚心使人进步虚怀若谷 心如止水 查缺补漏 不耻下问 充耳不闻 亡羊补牢【答案】示例心如止水,充耳不闻,不管风吹浪打,道出了良好心境的真谛。查缺补漏,亡羊补牢,温故可以知新,道出了及时复习的真谛。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虚心使人进步,道出了

57、谦逊好学的真谛。【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仿写的句子涉及到内容、句式、修辞、衔接,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仿写时,每句的核心是“道出了的真谛”。根据材料所给定的内容,可以确定要表达的“真谛”的内容,将相关的内容和“真谛”划分为一组,按照给定的句式,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四、写作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文

58、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器”:兼容并包 意蕴深弘说到“包容”,我们自然就会想到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主张。这几年,我们颇有点谈“自由”色变,所以,这“兼容并包”也就不怎么提了。但是,不久前,北京大学金开诚先生写了一篇漫话校训的文章。文章说:清华大学的校训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都令人大为激赏,但是作为在北大长期工作和学习的北大人,金先生竟不知道北大有什么校训。不知道北大校训的金先生,却记得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但金先生惜墨如金,将蔡元培先生主张中的后四字给惜

59、掉了。我想,不是金先生真的惜墨如金,将后面四个字惜掉了,而是怕是这四个字太敏感,刺激了某些人的神经。是的,“兼容并包”本身就够敏感,够问题的了。兼容并包?难道反动的言行,我们也能并包?“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言行,我们也能并包?社会的污秽、黑暗、腐败,我们也能并包?一个社会,在某种程度,就是一个世界,一个自然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我们允许树木、鲜花生长,也同样允许野草、荆棘生长;我们允许益鸟、益虫存在,同样也得允许老鼠、苍蝇的存在。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善与恶,进步与落后的斗争中发展前进的。没有了恶,何来善?没有了落后,何来进步?况且,反动、丑恶的东西,你不让它们充分的表现、表演,你怎么才能认清它丑恶

60、的本质,险恶的用心呢?新中国历,1957年的反右运动,对右派分子的引蛇出洞,大约不少人还是记忆犹新的。记得报道说,某一个地区为了保护善良、温驯的鹿群,而将凶恶、残忍的豺狼赶尽杀绝,结果怎么样?鹿群数量急剧膨胀,老弱病残之鹿迅速增长,严重影响了鹿群的质量,鹿群的生存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没有办法,只得将凶恶的狼先生们再请回来,这样,鹿群才又一次恢复了生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能够撑船的大肚里,什么不能包容呢?丑恶、阴谋、肮脏、污秽、苦难、磨砺、失败、挫折一切都可以承受,一切都可以包容,方显得我们的伟大、宽阔,坚毅与坚强。一点小小的风波,几声低低的议论,我们都以为大

61、敌当前;飘下轻轻的树叶,洒落微微的细雨,我们都以为会砸破脑袋,那样才真是显得可笑哩!我以为,北大完全应该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地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为自己的校训,它较“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一点都不逊色,反而有胸怀天下,包容宇内的气度与胸襟。【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围绕有关“器”的一段材料展开写作。材料中总结概括了“器”的四个内涵和功用,由表及里,由物质而精神。阅读材料时可注意标点符号,一个分号可以确立一个立意角度,要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作文。考生可以写实物的“器”,或思考形制与内容的关系,或思索器与道之辨;可以写个人的器量、才识、气度,探究“器

62、”在才德风范方面的含义;也可以写作为工具的“器”,探讨利器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的作用;还可以写大国重器,体悟“器”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作文可以说理,议论,也可以记叙、抒情、描写,说明。写作角度:要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启发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角度1:“器”的工具性角度,兼顾形式与内容,美的形式和好的内容相得益彰;角度2:“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要善于借助外物成事;角度3:要有器量、气度,兼容并包;角度4:人可以成为国家栋梁,肩负使命,成就梦想。也可以建立角度间的有机关联,确定立意,切忌面面俱到。此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议论 文会相对容

63、易些。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方法:第一步:概括现象(是什么),第二步:分析现象(为什么)现象反映了什么,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三步:如何解决(怎么办),第四步:确定立意。切入点要小,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触较深的,有素材积累的。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试题点评:2018年的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引导考生对成才成器、国之重器等进行深入思考,启迪考生争做大国栋梁,落实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天津卷作文题传统文化和语文味道都很浓厚,考题巧妙的结合不同词语,从“器”的不同面向来展示不同的认知角度,从中可以

64、探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也可以阐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故事或者道理,还可以谈到胸怀、责任等等,其背后更深的哲学背景就是“物与人”。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浸润在自己的文化之中,而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特质是如何思考物与人的关系,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待“物”的态度凝聚在各种词语之中,当青年人开始自觉的从自身的体验来考察这些态度时,就走在了继承与发扬的道路上了。考题的难点在于考生能否通透的识别这一“物与人”的关系,把自己的切实经历或者思考过程生动的展现出来。对于材料作文,首先要选择立意的角度,明确立意;然后再进行构思。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 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 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 选择角度, 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 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 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 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