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考 点 精 讲复习板块二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1真题开路点迷津2导图重温锁要点3明确考情补短板真题开路点迷津一、(2021课标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 ,出山犹带骨毛清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
2、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C项,对颈联理解错误,颈联两句写曾巩不能像鸟儿自由自在、无挂无碍地生活,羡慕隐居山中的僧人闲适、悠然的一生。故选C。2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答: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颈联表达曾巩对隐
3、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尾联表达曾巩为了苍生,暂时放弃归隐,积极入世,以期“兼善天下”的博大胸怀。结合起来可以解答此题。二、(2021课标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
4、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D项,“听觉”是错误的。首先看清“词末”二字,命题人是利用尾二句“听”“看”来做文章的。而“听君飞去饱时来”中的“听”是“听任,任凭”的意思,联系陈情表“听臣微志”,联系“听之任之”“听其自便”等可知。故选D。4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答:本词运用了口语化描写,语言直白,清新自然地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采用对话式描写,对鹭鸶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运用一些表示色彩的语言,如“白鹭”“白沙”“青泥”,更写出了环境的清新自然。【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特色的能力。本词开篇就写
5、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鸶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鸶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词中运用了很多色彩性比较强的词语,如“白鹭”“白沙”“青泥”,这些词语的运用,描绘出一幅山水湖泊、鱼虫虾草、青天白鹭和谐共生的画面。导图重温锁要点必备知识近三年,古代诗歌鉴赏在题型设置上一般为一选择一简答。考生在做选择题时,不是选不对,而是选不准。解决的办法是在平时
6、多积累的同时,了解题目的设误点,培养自己静心、细心的良好答题习惯。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考生存在两个问题:分析概括不准。分析概括不全。在二轮复习中十分需要掌握、细化分析概括情感的具体路径。关键能力明确考情补短板1选材:2020年课标全国三套卷、2021年课标全国两套卷,以唐宋名家非名作诗歌为主。(1)题材多样化:2020年课标全国卷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是一首唱和诗,课标全国卷王安石的读史是一首哲理诗,课标全国卷陆游的苦笋是一首托物言志诗。2021年课标全国甲卷陈师道的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又是一首唱和诗,2021年课标全国乙卷辛弃疾鹊桥仙赠鹭鸶是一首词。(2)选材暗
7、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0年课标全国三套卷中,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侧重于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王安石读史诗所阐述的道理,引导考生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苦笋中体现的“对人才培养”的理念更具有现实意义。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2021年课标全国两套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以曾巩出山为发端,表达了在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之间选择兼济天下的思想,表现出北宋文人忧国忧民、敢于担当的襟怀;鹊桥仙赠鹭鸶通篇都是对鹭鸶的谆谆之语,告诉鹭鸶希望它莫再取食溪里少得可怜的鱼儿,而应去“远浦”“别渚”捉虾捉泥鳅,希望它懂得与人和谐共处的道理。2考点:重点考查理解和赏析诗
8、歌、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题目设置近三年为一选择一简答。3思想感情:命题者对表达家国情怀和感慨个人身世的作品较为青睐,而格调不高、儿女情长的作品逐渐被排除在范围之外。继续聚焦立德树人,精心选择试题材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传承,仍然是最高准则。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代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对考点题型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但是考生读不懂诗歌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直接影响着答题的准确性;而在各个题型的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失误,造成失分严重。故二轮复习中,应从如下两方面突破:(1)再次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帮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疏通诗意;(2)针对考生失分点,逐点例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补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