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 第9课 阿房宫赋习题 苏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988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 第9课 阿房宫赋习题 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 第9课 阿房宫赋习题 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 第9课 阿房宫赋习题 苏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阿房宫赋一、我夯基我达标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索绕)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遥远)C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美丽)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借鉴)2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用之如泥沙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多于市人之言语A BC D3下列加点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4以下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

2、之所劫哉!5下列分析鉴赏,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以后的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俗的情怀。B第1段运用比喻、夸张、衬托的手法和虚实结合的写法,通过写阿房宫耗材之多、占地之广、规模之大,突出了阿房宫的恢弘气势。C第2段从两个方面进行铺陈:一是由人的被践踏写到物品的被践踏,一是写尽豪华奢侈和荒淫骄横。这些描写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的特点。D第3段写秦的横征暴敛导致了农民起义,推翻其统治;第4段意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指出“后人”如不知借鉴,必将重蹈覆辙,这两段

3、议论由古及今,卒章显志。二、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6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1)句的两个“之”相同,(2)句的两个“而”不同。B(1)句的两个“之”不同,(2)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1)句的两个“之”相同,(2)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1)句的两个“之”不同,(2)句的两个“而”相同。7对文中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南亩:泛指农田。九土:即九州,指全国。呕哑:难听的音乐。独夫:孤单的人。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楚人:指刘邦。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A BC D8根据文意分析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句中四处“后人”所指是( )A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是指当时的唐人(如杜牧);是指秦人。B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是指唐以后的人。C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D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9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第1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D第2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三、翻译下列语句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翻译: 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翻译: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翻译: 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翻译: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