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语文高中(苏教版)必修四导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第二课时.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3466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语文高中(苏教版)必修四导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第二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语文高中(苏教版)必修四导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第二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作学习】1、辛弃疾的词以好用典故见长。课文用了哪几个典故?明确:上阙用了 、 两个典故,下阙用了 、 、 三个典故。2、分析第一、二个典故。说说前两个典故蕴含了什么用意? 3、分析第三个典故。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4、诗人写北魏太武帝在长江边的瓜步山上建行宫(佛狸祠)祭神的热闹景象,是什么心情?借用北魏太武帝典故的用意何在?【拓展练习】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破阵子 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注:陈同甫,陈亮的字,同作者一样,也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因而遭主和派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他到上饶去访赋闲居此的辛弃疾,二人曾写词唱和。1.这首词里的起句“醉里”和尾句“可怜”是 写;中间的沙场情景,建功立业的情景都是 写,作者通过写梦想和现实矛盾,悲和壮的对照,突出表现了作者 。2. “小序”中说“赋壮词”的“壮”是指作者描写梦想的部分,这一部分包括: 。3.而此词壮中有悲,“悲”主要体现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