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四步教学法”课时教学设计年级组别高一年级语文组审阅(备课组长)审阅(学科校长)主备人 使用人授课时间课 题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专题二 五人墓碑记(第三课时)课 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学会从作品语言入手,了解作品时代背景,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思想感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五人就义的意义,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过程与方法积累第六、七段古代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常见的特殊句式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五人就义的意义,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教学重点通过积累文言知识点,以及正反对比的写作手法,了解抗争经过及五人的英雄气概。教学难点了解
2、五人就义的意义,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教学方法“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 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一、 导入教师根据各班情况,复习重点字词。二、 自学指导一齐读第六段,解决第六段文言知识高爵显位:指做大官、地位显要的人。抵罪:犯罪而受惩治。 远近:形容词用于名词,远近的人;远近的百姓。佯狂:装作发狂。不知所之:举止失措,不知何去何从。固: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副词。是以:即“以是”,以:因为,是:这。 因此。暴:显露,表彰。封:坟墓。过:专程拜访。固:实在。遇:际遇。不然:不这样。然,指代词,这样。令:假使。户牖:门窗,借代“家”。隶:奴仆,名词作状语
3、,像对待奴仆那样。屈:使动用法,使屈身。扼腕墓道:即“扼腕于墓道”。扼腕:用手握着手腕,表示激动痛惜之情。哀: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哀,哀惜,惋惜。徒:白白地。记:名词用作动词,作记。明: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社稷:国家的代称。社,本指古代祭祀的土神;稷,谷神。土神和谷神,借指国家。自学指导二:第六段中有哪些对比及其作用?由是观之 ,则今之高爵显位 ,一旦抵罪 ,或脱身以逃 ,不能容于远近 ,而又有剪发杜门 ,佯狂不知所之者 ,其辱人贱行。 对比 突出五人之死的意义的重大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赠谥美显 ,荣于身后五人:得以加其土封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令五人者保
4、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 对比 突出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耀 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二 合作释疑 环节三 点拨拓展(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三、 合作释疑归纳文中的知识点,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四、 点拨拓展本文的写作特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从全文看,前两部分侧重记叙,第三部分侧重议论。两部分之中,记叙和议论又互有穿插。巧妙使用对比。文章多处使用对比,突出五人慷慨就义的英勇事迹和重大意义,突出五人之伟大。用简练传神的笔墨刻画人物形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四 当堂检测二次备课翻译下面句子
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伸义,敛赀财以送其行。译:我们社中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译: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哭泣,在墓门前扼腕叹息,抒发其志士的悲叹呢?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译: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即使一个平民的死,对于国家的兴亡也有重要的作用啊!课堂小结作者在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颂扬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课后作业掌握文中重点文言知识,并且背诵5、6两小节。板书设计 对比高爵显位 周公、五人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 对比 突出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耀 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