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838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第7讲 考场作文的凤头、豹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考生在考场这个特殊而紧张的氛围下要想写成一篇让评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急就之作,就必须重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如“爆竹”,结尾如“撞钟”,扮好“凤头”,饰好“豹尾”,首尾圆合,是考场作文取得高分的亮点。一、雕饰凤头常见“8技法”高考作文中,精彩的开头(凤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锤定音的,它常常对作文的基调、氛围、情境起着引导的作用,好的开头可以吸引评卷人的目光,激发阅卷老师的兴趣。优秀作文的开头虽方式各异,或开门见山,一览无余,或开门向壁,曲径通幽,但都是殊途同归。对此,考生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语言简洁,切勿烦琐冗长,拖泥带水;二是快速入题,观点清晰,切勿含糊不清,故弄

2、玄虚。(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破题式开头是议论文最简捷、最鲜明,同时也是操作性最强的开头方式。或者以哲理性的语言旗帜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给人以雄辩的力量和思想的震撼;或者对标题和相关概念的意义加以解释和阐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可以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等的描写点题;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直接进入主题。如:(示例一)生活是一部“作品”,我们每个人都是创造生活的“作家”,而那些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人则是我们的“读者”。那么,应当怎样对待这些读者的呼声呢?我认为,应当善则听之,恶则弃之。(选自善则听之,恶则弃之)点评开篇

3、扣住“怎样对待这些读者的呼声”,引出“应当善则听之,恶则弃之”的观点,开门见山,入题简洁,切中肯綮,干净利索。(示例二)江山如画,美人垂泪;英雄末路,霸王别姬。大伯的眼泪顺着眼角落下,他浑厚、沙哑的声音,随着眼泪的落下被咽入胸腔。我们总爱问大伯:“每次都哭,怎么还唱?”他总回答:“京剧的语言太美妙,我舍不得不唱。”(选自京剧)点评开篇利用四个四字句举例生活中的语言之一京剧。然后通过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刻画了大伯倾情演唱京剧的情景,一问一答的对话,点出了文章的主题“京剧的语言太美妙”,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二)名句开篇,彰显底蕴将名言警句、经典诗文、俗语等,不是作为题记而是作为文章开头的一部分内容

4、,直接引用或化用,将其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或者以此引出论点。这样做既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彰显作者的文学底蕴,还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色彩,从而起到先声夺人、文采飞扬的艺术效果。如:苏轼在琴诗里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人是智慧的,他通过对琴声的追问,向我们形象地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美美与共,成就辉煌。(选自美美与共,成就辉煌)点评开篇引用苏轼的名句,由诗人对琴声的追问,归纳出一个哲学命题,“美美与共,成就辉煌”这一命题恰恰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这样的开头既有文采,又能水到渠成地展示观点。(三)起兴类比,引人入胜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里所说

5、的“他物”并非与此物无关,相反,二者之间应该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这类文章的开头,作者常常从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写起,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无所不包,化理为形,化虚为实,用形象包蕴思想,同时又大于思想,读来使人口舌生香,回味无穷。如:水加水还是水,淡而无味;盐加盐还是盐,咸极遭弃;若将盐加入水中,则是一杯有味的盐水。物如是,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亦如是。(选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点评由水和盐的关系,进而联想到“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作者巧妙地由生活现象入手,引出话题,为下文展开论述分析张本。(四)反弹琵琶,柳暗花明考生要论证的观点与传统的、一般人的观点相对或相反,而那些观点从某个角度来说又没有错

6、。为了不引起读者的误解,作文开头先肯定那些观点,然后再从“反向”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反弹琵琶”的开头方法,开场圆满,滴水不漏。如:孔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应该像器具那样,让自己的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而我却说,君子当为器。君子当接受教育使自己进步、完善,从璞玉浑金成长为有用之器;君子当海纳百川成为有容之器;君子当砥砺前行成为国之重器,怀抱为国为民,舍我其谁之志。(选自君子当为器)点评先引用孔子名言“君子不器”,继而简洁而凝练地提出相反的观点“君子当为器”,开门见山,明快有力,同时照应题目。之后的三个“君子当”,以排比句式从三个方面阐释观点,为下文展开论述张本。(五)整句入题,先

7、声夺人开头以对偶句、排比句等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情感,既能凸显文章的文采,同时又能增强文章凌厉的气势,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这已成为近几年高考高分作文中的常见手法。如:(示例一)相揖于春风,我懂得鲜花盛开的美好;相恤于诗书,我珍视风乎舞雩的安乐;相敬于先贤,我一遍遍吟咏“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观看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我澎湃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选自飒爽青春生浩气,不畏任重求弘毅)点评此开头围绕“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展开,一连三句,形成强大的气势,而后点出“我澎湃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为下文展开张本。(示例二)半丁画心,雁冰书情。良铮焚身膏振臂高呼,良镛执纸笔笑傲江

8、湖。前有越王卧薪尝胆,后有鲁迅弃医从文。浙江宝地,人才济济;钱江潮涌,浩浩汤汤。浙江精神正是“水”的精神,务实肯干,润万物于无形。作为浙江学子,身处新时代的广袤天地,唯有常怀“浙江精神”,方能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选自心怀江潮,务本精耕)点评开头前三句分别是四字句、九字句、八字句,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以42个字写了6个人(陈半丁、茅盾、穆旦、金庸、勾践、鲁迅)及他们各自的特质,几句话写尽论据之内涵,可谓高度凝练。(六)巧设问句,发人深思文章一开篇便提出疑问或设置悬念,点燃读者的阅读热情,造成一种新奇感,一步步引导读者更深入地思考,给人一种欲罢不能之感。如:“国之重器”是什么?支撑一个国家存在或

9、变强的人或物,就是“国之重器”。前两天在报纸上读到题为“国之重器,人才为要”的评论,不由沉思:看我泱泱中华,可称“国之重器”者谁?想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选自“国之重器”赞)点评面对作文材料中的“器”字,作者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国之重器是什么”。然后自问自答,阐释其内涵。但作者没有停留在空泛论述的层次,而是进一步明确自己要讨论的问题,那就是泱泱中华,哪些人可以称为“国之重器”,进而展开对自己心中伟人的论述。(七)比喻生辉,妙语成金比喻,可以将抽象化为形象,将深奥化为浅显,将复杂化为简明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富有感染力。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开

10、头,先要明确文章需要表现本体的何种特点,然后根据这一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一个和本体相似而又完全不同类的事物作为喻体,喻体最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如:祖国是阳光,我是树苗。经过18个春秋,曾经的幼苗,如今已枝繁叶茂,成为新时代的栋梁。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我们:“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不仅在祖国的庇护下成长,更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在新时代的今天,新青年在祖国的高速发展中得到成长。(选自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点评文章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开篇,把“祖国”比作“阳光”,把“我”比作在阳光下成长的“树苗”,写了青年一代

11、对国家和个人的认识,既彰显了文采,又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述做了很好的铺垫。接着写自己已经成为栋梁,并且点明自己的成长跟祖国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八)情景交融,感染读者以景入文是写作记叙文常用的开头技法。在文章的开头,运用景物描写,为文中所写的人和事展示周围的环境、渲染气氛、提供背景,能给人留下美好清新的印象;景物之中融入作者的主观感情,又能达到景中有情、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开头运用景物描写,要注意描写景物的文字不能过多,突出主要景物即可,并且要与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有密切的关联。如:六月的天空格外蓝,教学楼安静地矗立着。教室里面,您正温和地说道:“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

12、们。”听见您的话语,正低头看书的我,刹那间有了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了您的感触,思绪一阵飘扬(选自在最美的年华遇见您)点评作者以景物描写开篇,通过渲染教室外面静谧、祥和的氛围,引出“我”听到老师的话语后的深深感触,给人一种亲切之感。二、锻造豹尾常见“10技法”古人在谈到文章的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一)画龙点睛,总结升华在文章的结尾,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凝练简洁的语句归纳总结,以便对前文中的观点、态度、主张和主旨进行重申,画龙点睛,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点明文章的主旨,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这种形式的结尾能

13、有效地解决考生在写议论文时出现的散、杂、泛、乱的问题,将漫无边际的思绪归拢起来,使文章的观点鲜明突出。如: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中华文明用她特有的“韧性”绵延整个民族,养育一代代精魂。我们的民族复兴之路已然越走越宽,作为青年的我们,不如先从以身传承这种民族韧性开始,向着心中的理想迈进(选自文明的韧性)点评结尾处寥寥数语,既是对题目的进一步阐释,也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主旨,收尾自然。(二)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一篇佳作,一般既重视思想与文采,又重视结构的匀称和谐。在议论文中,结尾处如能巧妙地照应开头,一呼一应,首尾圆合,便能使文章读来气韵流畅。文章首尾呼应既能体现视觉上的和谐对称,又能体现思维上的起承

14、转合、严密周全。如:(开头)草感地恩,方得其葱郁;花感雨恩,方得其艳丽;己感彼恩,方得其壮大。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温暖的人间;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结尾)山感地恩,方成其高峻;海感溪恩,方成其博大;天感鸟恩,方成其壮阔。感恩,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使我们的生命更加灿烂。(选自常怀感恩之心)点评本文开头和结尾都以“感恩”入句,中心突出,首尾呼应,深化了主题,且都使用排比句式,形成结构上的对称美,显得整齐完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三)警示劝诫,呼告号召议论文在议论某些现实问题的时候,为了达到警示、劝诫的作用,往往在结尾处发出呼告或号召,以促使人们意识

15、到问题的严重性,明确问题会导致的严重后果。这种形式的结尾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能有效达到警示、劝诫之目的。在结尾处提出号召,用呼吁(如“让我们”)的句式来号召人们去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能凸显文章内容的现实意义;而直接呼告某人,以号召的方式结尾,对某人表达一种期望。这种形式的结尾,能有效凸显作者的写作意图,唤起读者的共鸣。如:(示例一)当下的中国虽然经济发展飞速,人才有如泉涌,但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依然面临挑战愿中国新时代之青年能做到心系国家、心系民族,在渴望“被需要”的同时主动“迎合”国家和时代的需要时刻铭记:“被需要”的修饰词绝不仅仅是渴望。(选自人永远活在自身之外)点评文章结尾

16、提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挑战,并发出警示,呼吁新时代的青年要心系国家,将“被需要”的渴望转化为切实的行动,深化并升华了主题。(示例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8岁的你们,请谨记“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与我一道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吧!(选自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点评结尾点题,总结升华,号召有力,引人深思。但要注意以这种形式来结尾,一定不要空喊口号。(四)巧妙引用,增强底蕴名言警句是语言的精粹。善于在结尾处引用名言警句、俗语等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既能有力地论证作者的观点,又能借这些精粹助阵,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积淀,使文章更显精彩,让读者眼前一亮,

17、过目难忘。如:(示例一)叶嘉莹先生有诗云:“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心中铭责任,知行重合一,方可教育影响世人。国运待昌,我辈深感责任之重大,愿你我效法先贤做细流入海,为海晏河清贡献力量。(选自书生报国成何计)点评结尾处引用叶嘉莹先生的诗句,回扣题目,重申观点,提出“愿你我效法先贤做细流入海”的誓愿,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示例二)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青年啊,在中国更强大富饶的新时代,愿我们一同回味过往,砥砺向前!(选自未来,你好)点评结尾处引用习总书记的话,深刻阐释了人生要不断前进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再发出对青年人的号召,使

18、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达到无可辩驳的效果。(五)巧用修辞,尽显文采议论文是实用性文体,这决定了其基本表达方式为议论,要在全篇彰显文采,难度较大,若处理不当,会将议论文写成抒情散文,不符合文体规范。考生可以在结尾处凸显文章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借助修辞手法,使语言华丽优美。例如以排比作结,或以比喻作结,或以小诗作结,在结尾处给读者留下文采飞扬的印象。如:(示例一)继往开来的浙江人,不负历史悠久的故乡,不负蒸蒸日上的祖国,不负日新月异的时代,必将于今日书写新的传奇,书写新的文化!正是这“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撑起了浙江人民不败的雄姿。(选自继往开来浙江人)点评结尾照应题目,三个“

19、不负”构成排比,既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又层层递进,简短有力,升华主旨,令人振奋。(示例二)国家是天,天高任鸟飞;国家是海,海阔凭鱼跃。但天空需要鸟的矫健,海洋需要鱼的活力,国家需要青年人的付出与奉献。让我们一起唱响新时代,拥抱新辉煌!(选自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点评作者把“国家”比喻成天空和大海,把“青年人”比喻成在天空中高飞的鸟和在大海里跳跃的鱼,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国家和时代对青年人成长的意义,内涵丰富而深刻。(六)问句作结,启发思考在文章结尾设置问句,或设问,自问自答;或反问,留有思考的余地。这都能促使读者对文章论及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启发人心,有效地延展思想的长度,或拓展思维的

20、深度。如:(示例一)如何做到“随才器使”?很简单,一要了解所用之人是哪方面的“才”,二要有以大局为重的意识。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才”,更需要保障“随才器使”的机制。(选自“器”之断想)点评结尾运用设问的方式,来阐释自己对如何做到“随才器使”的见解,解决了议论文中“怎么办”的问题,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而且展现出作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尾深刻实用而且论证有力!(示例二)倘个体明辨他人之需,何愁不能创建文明社会?倘社会大众明辨时代之需,何愁不能实现中国梦想?倘各国国民明辨世界之需,何愁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选自他需在左,自我在右)点评结尾连用三个反问句,并且反问句间呈递进关系,情感逐渐加强,引发读者

21、对“他人之需”重要性的思考;同时三个反问句又构成排比,气势磅礴。(七)留白拓展,意蕴丰富文章采用留白式的结尾,往往留不尽之意在文字之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议论文的结尾运用留白之法,能够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思考、咀嚼和回味,使文章更显余味深长。如:夕阳西下,大伯往家走去。夕阳下,他又开始恣意吟唱,地上拖着他长长的身影,载着凉凉的愁绪。大伯在愁什么,我始终不知道,却透过戏词看到了他的沧桑孤独。大概,这就是京剧语言的奥妙吧!(选自京剧)点评大伯的“愁”到底是什么,文章的结尾没有给读者一个明确的答案,引发读者无限的思考:或者是京剧语言的铿锵,揉断了愁肠;或者是为京剧中的人事而愁

22、;抑或是对京剧的思考勾起的愁绪(八)阐明道理,揭示主旨议论文在前文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尾处阐明道理,揭示主旨。记叙文在事情叙述完之后,结尾就事论理,这种形式的结尾有揭示主旨、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人生的本质亦如此。只有与众不同且富有价值,并不断进取,才会始终被需要。若只是一味地追随他人的脚步,无视自我的价值,我们必将为不再被需要而深感焦虑。所以,我们应该像歌曲我们不一样里唱的那般,找准自己的位置,成为无可替代的人,从而立于不败之地!(选自我们需要不一样)点评这个结尾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我们要与众不同且富有价值,并不断进取,才会始终被需要,也才会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结尾简单明了,揭示主旨。

23、(九)抒情议论,启迪人心记叙文中,叙述是骨架,描写是血肉,抒情议论是灵魂。结尾处进行适当的抒情议论,能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主旨得到明确,主题得到升华。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要结合起来,做到少而精,贴切自然。议论文中,以抒情的语言含蓄地结尾,能达到“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的效果。如:(示例一)“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先生之言,铭记于心。今日,吾辈挥洒战场,源自先生教导之恩;今日,吾辈以笔为梦,源自先生循循善诱。他日,待吾辈逐梦未来,定不负春光不负卿!(选自不负春光不负卿)点评结尾情感真挚,借用中庸中的名言引出后面的内容,“今日”与“他日”形成鲜明对比,意味深长;“定不负春光不负卿”

24、一句给人以无尽的哲思和力量。(示例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得深沉,所以竭力;爱得深沉,所以尽心。竭力尽心,方成“国之重器”!(选自“国之重器”赞)点评这个结尾,引用艾青的诗句,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这份眷恋,指引青年一代为国尽心,成为“国之重器”。作者的情感升华带动了文章主旨的升华,恰到好处。(十)诗情画意,美化意境写记叙文时,在结尾融进环境描写,这种描写往往是前文内容的一个发展,环境描写与前文内容和谐相融,相互生发,情中有景,景中含情,意境优美,深化主旨。如:家里又恢复了平静。林妈妈坐在林爸爸的身边翻看着一本新到的杂志,林爸爸调低了电视音量回放刚才

25、漏掉的比赛细节,林零儿则在书房里继续“抠”她的数学题。墙上的时钟依然嘀嗒嘀嗒不紧不慢地走着。夜深了,四野一片宁静。一轮圆月探出云层,悄无声息地将柔软的银辉洒在这间充满温情的屋子里。(选自最家常的语言,最浓郁的爱)点评这篇文章的正文描述了一对夫妻给家人买衣服的对话,丈夫对妻子给自己买打折的衣服坚决拒绝,对给女儿买名牌衣服却非常慷慨。文章以夫妻间对话结束,屋内恢复平静结尾,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中,“圆月”“银辉”给人一种温暖祥和之感,渲染了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好题演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颜回是孔子的杰出弟子,他终生贫困,并不幸早逝。按照世俗的看法,颜回的一生是不幸而凄惨的。但是我们看到的颜

26、回却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虽居陋巷,箪食瓢饮,内心世界却充盈着无比的快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孔颜之乐”,留给后人的问题是,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够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或者说,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对此你一定有过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提示“孔颜之乐”是一个值得我们挖掘的文化话题,也是一个颇有思辨性的哲学命题。作文题力图打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屏障,让同学们思考物质匮乏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内心幸福的源泉所在,注重传统文化,倡导思辨色彩。这

27、个材料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立意:探讨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否”,言之成理即可。思考“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信念、理想、高度的精神修养等都可以成为内心幸福感的源泉。综合考虑以上两个问题,提出“高度的精神修养可以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成为身陷困厄之人的幸福源泉”等类似的观点。写作时要紧扣“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这一前提,不能脱离这个前提简单地讨论幸福的来源。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马戏团里表演的大象都是从小就开始训练的。小时候的小象很调皮,玩性又大,故用绳子把小象拴在木桩上。由于小象力量小,经过很多

28、次的试验,它都无法将木桩拖动。当时间久了之后,只要把象系在木桩上,象知道自己无法挣脱,也就安分了。当小象长大变成了大象,在马戏团中可以做很多的表演。大象力大无穷,可以搬很多东西,但在表演后,却很安分地被拴在木桩上。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具有寓言性质的材料作文题,能给人启发和思考。与时评类作文不同的是,它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而应有所引申和发挥。材料于对比之中彰显了比较明显的立意倾向,即大象“很安分地被拴在木桩上”,是受到“定

29、势心理”的影响,因此不敢越雷池半步。大象的力量很大,但因为小时候曾受挫,便觉得木桩不可挪动,于是再也不想去挣脱木桩。大象其实是被自己以前的观念所束缚,不了解自己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因而放弃了想要移动木桩的念头。在很多情况下,人也跟大象一样。面对一个目标,人们可能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而没有达到目标,就会灰心丧气,认为这个目标是自己永远都不能达到的。于是,自己便被心中的“木桩”拴住了。由此忽视了自身潜能的激发,忽视了自身力量的壮大,忽视了外界条件的改变,忽视了一切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最终放弃了尝试和努力,失去了希望和信心。这便是心理定式的消极作用。这种消极影响,往往会让人陷入失败的经验中爬不出来,一次次丧失唾手可得的成功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