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居家学习线上检测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962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居家学习线上检测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居家学习线上检测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居家学习线上检测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居家学习线上检测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居家学习线上检测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居家学习线上检测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居家学习线上检测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居家学习线上检测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居家学习线上检测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居家学习线上检测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居家学习线上检测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居家学习线上检测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居家学习线上检测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1.如图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云纹漆案,是古人盛放食物的家具,它反映了两千多年前贵族宴饮进餐时分餐制的生活状况。后来,考古学家们又在距今约4500年以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些用于饮食的木案,说明当时就已经出现了分餐制。由此可知,分餐制的出现A. 说明古人有良好的卫生习惯B. 源于氏族公社共享劳动成果C. 体现了长幼有序的礼仪规范D. 反映了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饮食木案体现的分餐制反映了氏族公社群体共享劳动成果的画面,故B项正确;

2、分餐制与古人卫生意识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分餐制中并未体现长幼与贵贱的礼仪规范和等级秩序,排除CD两项。故选B。2.根据图中的历史信息,可以探究的历史问题有唐朝都城的居民生活 唐朝都城商业区的布局唐朝都城的异城文化 唐朝商业管理机构的职能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图片可知,长安东西市中酒肆、衣肆、杂戏等反映了城市居民生活娱乐现象,市内行、署、肆、的分布展现长安商业区的布局情况,市署、常平仓反映了唐代对商业设置机构进行管理,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图片中不能反映中原的异域文化,故错误,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3.元朝时期,西域之士“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

3、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这反映出元朝A. 民族隔阂的消除B. 对外政策的开放C. 中央集权的加强D. 民族融合的加强【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西域和中原人士之间的交流交往非常频繁,但并不能说明民族隔阂消除,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元朝的对外政策,主要是元帝国境内民族交往,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地方官职,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加强,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原和周边民族交往非常频繁,民族融合日益加强;故D项正确。4.“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

4、光打量世界。”17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A. 促使人们彻底摆脱神学束缚B. 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扩展C. 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D. 为启蒙运动兴起奠定思想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产生使人们以科学理性的视角认识世界,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并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故D项正确;“彻底摆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进入尾声,排除B项;1859年达尔论“进化论”的提出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排除C项。故选D。5.杨和平在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中写道:处

5、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下面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光荣革命”是革命的倒退B. 权利法案吸纳革命原则C. 妥协方式有助于社会发展D. 宪政体制下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成就了近代宪政体制”结合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体制,君主权力受到约束,符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故B项正确;“光荣革命”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

6、立的政治前提,排除A项;题干并未强调妥协方式对英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排除C项;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受制于议会,并非与议会制衡,排除D项。故选B。6.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A. 宣传民主共和思想B. 编译学习西学C. 批判传统儒学D. 传播社会主义理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作者认为清朝初年的学术讲究从大处着眼,乾隆嘉庆年间讲究考据从精处着眼,道光咸丰以后洋务运动兴起,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新”应指西学,故B项符合题意;民主共和思潮开始于19世纪末,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对儒学的批判,排除C

7、项;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中国传播,排除D项。故选B。7.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火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欧洲A.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B. 资本主义制度崩溃C. 世界中心转移D. 欧洲电力系统瘫痪【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灯火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结合所学可知,一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向北美转移,故C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与“整个欧洲熄灭”不符,排除A项;一战消弱了帝国主义国家,并非使资本主义制度崩溃,排除B项;D项是对“灯火正在整个欧洲

8、熄灭”的误读,排除。故选C。8.如图是某同学在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历史阶段时总结的时间轴(部分),从中可以解读出毛泽东思想逐渐走向成熟日本全面侵华截断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遵义会议召开于长征途中20世纪30年代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此时正处于长征途中,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开始,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故正确,D项符合题意;日本全面侵华使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因而日本全面侵华并未

9、完全截断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错误,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9.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主要目的是A. 把日本当做对抗苏联桥头堡B. 扶植日本经济发展,拓展美国市场C. 促进日本民主改革,清算法西斯势力D. 实现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发动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美国扶持日本,实际是要遏制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势力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故A项正确;日本经济崛起会挑战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并不利于拓展美国市场,排除B项;美国扶持日本

10、并不是推动日本民主化进程,消除其战争因素,排除C项;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排除D项。故选A。10.自1964年起,中国政府开始在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随着“三线建设”的开展,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三线建设”实施的国际背景是A. 朝鲜战争爆发,威胁沿海安全B. 增强战略纵深,提高备战能力C. 调整工业布局,提升经济实力D. 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局势紧张【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64年,国际局势动荡,战争因素急剧增长,美国扩大越南战争,直接威胁中国安全,苏联

11、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国防安全建设迫在眉睫,故D项符合题意;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1953年,排除A项;B项为我国战略决策层面,并非国际背景,排除;C项为“三线建设”的影响,并非国际背景,排除C项。故选D。11.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 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 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 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 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表格中数字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而此时中美贸易急剧减少,结合所学这应该是新中国成

12、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我国选择“一边倒”,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造成的,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12.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这次会议“是指A. 华盛顿会议B. 汪辜会谈C. 日内瓦会议D. 万隆会议【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万隆会议于195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与会国皆为亚非国家,旨在讨论反对殖民主义的问题,又称第一次

13、亚非会议,该会议符合杜勒斯“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的描述,故D项正确;华盛顿会议为一战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参与,排除A项;汪辜会谈反映的是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排除B项;日内瓦会议于1954年4月召开,是苏、美、英、法、中五国参加的外交会议,与会国中无非洲国家,排除C项。故选D。13.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A. 人民公社化运动B. 多快好省的经济方针C.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

14、键阅读和获取材料信息。材料信息“单干邀伴变互助”、“大组变作合作社”等明显的反映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史实,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考点:现代中国的经济中国特色会主义建设道路三大改造14.“这种经济危机特别难以应付,用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医治通货膨胀,就会使生产停滞,失业增加:用赤字财政政策医治生产停滞,增加就业,又加剧通货膨胀。”文中“这种危机”出现于A.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B. 20世纪70年代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 20世纪90年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医治通货膨胀,就会使生产停滞赤字财政政策医治生产停滞,增加就业

15、,又加剧通货膨胀”可知,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赤字财政政策均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仍未解决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问题,凯恩斯主义失灵,“滞胀危机”出现,体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发展特征,故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5.第五十六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于2020年2月14日至16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主办方发布的2020年慕尼黑安全报告,将“西方缺失”设定为会议主题。按照主办方的说法,“西方缺失”是指一种被广泛感受的不安,这种不安源于“西方”持久目标的不确定性和“西方”共同立场的缺失。导致“西方缺失”的内部因素是A. “反自由主义”浪潮兴起B. 世界政治

16、格局多极化趋势C. 西方国家实力差距的缩小D. 新兴市场国家的不断崛起【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西方缺失”反映了弥漫在西方内部的一种焦虑情绪担心西方在急剧变化的世界格局中失去主导地位、关注欧美统一立场因正在生成的不同理念和利益取向而受到侵蚀、担心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被所谓“威权国家”势力“修正”,等等,故“西方缺失”的内部因素在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对欧美主导体系的冲击,B项正确;“反自由主义”浪潮反映的是各种民粹主义和国家主义,现“西方缺失”无关,排除A项;西方国家内部实力差距变化与“西方缺失”无关,排除C项;新兴市场国家崛起增强了“西方”共同立场,不利于“西方缺失”出现,排

17、除D项。故选B。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山西一地在明代276年间曾37次出现灾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之后,尤以万历、崇祯两朝为甚。疫灾常常与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尤与饥荒并发的频率最高。战祸一起,疮痍满目,疫疠丛生。面对频发的灾疫,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地方官府常常采取施医送药的救疗手段,扩大救疗面。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不避疫气,不辞劳苦,施医送药。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摘编自张丽芬明代山西疫灾

18、特点及救疗措施述略材料二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英国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至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材料三 1910年12月,肺鼠疫在东北大流行。当时清政府尚无专设的防疫机构,沙饿、日本均以保护侨民为由,要求独揽防疫工作,甚至以派兵相要挟。迫于形势,清政府派

19、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1911年1月,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鼠疫研究所。同时,他请求清政府采取建立隔离医院、控制疫区交通、加强铁路检疫、火化鼠疫患者尸体等防治措施。他依据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防疫理念和办法,仅用了四个月时间,便成功扑灭鼠疫疫情。为了介绍此次控制鼠疫的成功经验,1911年4月,清政府在奉天举行了“万国鼠疫研究会”。参加会议的有英美等11国的代表,共33人,伍连德任中方首席代表。会议宗旨为研讨微生物学及传染病学理论。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摘编自百度百科等网络资源(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防疫措施的特点及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及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伍连德防疫成功的原因及影响。【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和民间救济相结合;以法令形式进行直接救济;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注意防控和隔离措施。作用:有利于缓解疫情,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促进经济恢复发展。(2)特点: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周密部署,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防疫工作制度化;防疫措施科学、进步背景: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的加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兴起;人文主义的发展。(3)原因: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政府的支持;观念的更新,采取科学的方法;爱国心的驱使。影响:扑灭东北鼠疫,挽

21、救人民生命,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高医学水平;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为后世微生物学及传染病学理论提供借鉴。【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得出以法令形式进行直接救济及注重灾后赈济救助;根据材料“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得出注意防控和隔离措施;根据材料“常常采取施医送药的救疗手段,扩大救疗面”“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得出民间救济与政府救济相结合;作用结合防疫措施从缓解疫情、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促进经济恢复发展进行回答即可。(2)特点根据材料二“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

22、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从政府重视程度、构建防疫体系、工作制度化及措施科学性进行概括阐述;背景结合材料二“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结合材料时代环境及所学从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的加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人文主义的影响进行回答即可。(3)根据材料三“清政府派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建立了鼠疫研究所请求清政府采取建立隔离依据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防疫理念和办法”从个人专业教育、政府的支持、防疫观念、科学方法及爱国情怀进行分析阐述;影响结合材料三“成功扑灭鼠疫疫情研讨微

23、生物学及传染病学理论第一次由中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从解决鼠疫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高医学水平、提高国际地位及后世借鉴进行分析阐述。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5年1月,法、意签订罗马协定。意大利应允法、意两国在欧洲问题上,特别是在奥地利问题上采取妥协行动。也就是说意大利把侵略矛头调离巴尔干、地中海和小协约国地区,即离开法国的势力范围。法国则同意把突尼斯和法属索马里的某些利益让给意大利,并纵容意大利侵吞埃塞俄比亚。法国外长赖伐尔承认,“我把埃塞俄比亚赠送给他(墨索里尼)了”,“我把意大利的侵略矛头引向一边,因而拯救了法国”。摘编自王春良等世界现代史材料二 张伯伦与达拉第

24、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的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对国人报告说,他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行为的背景及影响。(2)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

25、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3)综上,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答案】(1)背景:经济危机之后,英法等势力受到明显影响,无力遏制德国;祸水东引,企图以此打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害怕战火蔓延本国。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2)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建联合国。(3)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解析】【详解】(1)背景结合题干时代环境并根据材料一“我把意大利的侵略矛头引向一边,因而拯救了法国”及材料二“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

26、”从经济危机影响、敌视苏维埃政权、防止卷入战争进行分析;影响根据材料一“把突尼斯和法属索马里的某些利益让给意大利,并纵容意大利侵吞埃塞俄比亚“我把意大利的侵略矛头引向一边,因而拯救了法国”及材料二“对捷克政府施加压力,要它屈服英国的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 从助长法西斯气焰、加速二战爆发、牺牲弱小国家及不利于各国共同反法西斯进行分析阐述。(2)根据材料三“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从战时与战后的目标进行概括;二问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建立的宗旨在维持世界各地和平,发展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协调各国行动等。(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维护世界的和

27、平发展,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同心协力,密切合作。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严复认为:“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日体育,日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救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阅读材料,选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

28、实准确。)【答案】论点: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和发展阐释: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此时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道路就是救亡图存,严复将德、智、体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主要是为救亡图存服务;辛亥革命后,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此时中华民国政府主张人才培养的标准是以西方的自由平等为核心,适应了培育新国民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切的需要就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期毛主席提倡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适应了建设新中国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习主席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主要和大国振兴、实现中国梦有关。【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严复认为:“讲教育者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可从“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和发展阐释”进行立论,结合甲午战后救亡图存需要、辛亥革命后培育新国民需要、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及进入21世纪后民族振兴、实现中国梦的需要进行分析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