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668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1. 论语为政中,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据此判断,十世可知的原因是A. 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因袭B. 儒家思想逐渐成大宗C. “礼”的传承使文明得以延续D. 父系血缘关系得以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礼制传承的影响。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子张问:“十代以后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夏朝的礼仪制度,改动了多少,可以知道;周朝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改动了多少,也可以知道;以后的朝代继承周朝的礼

2、仪制度,即使百代,同样可以推测。”,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礼”的传承使得文明得以延续,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的传承对文明延续的作用,不是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因袭,两者并不相同;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的传承对文明延续的作用,并未体现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大宗,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早期儒家思想并未成为大宗;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的传承对文明延续的作用,不是父系血缘关系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 “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

3、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从以上材料可以知中书和门下两省设立的最大意义是有利于A. 正确决策B. 限制皇权C. 分权制衡D. 推翻旧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材料“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可知,唐朝设立中书和门下两省有利于正确决策的实行,故A正确;B项表述错误,不是限制了皇权,而是加强了皇权;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史实。3. 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项中属于

4、相权调整的举措是A. 建立世官制B. 增设“参知政事”C. 强化“外朝”D. 实行察举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增设参知政事体现的是对丞相行政权的分割,B选项符合题意。世官制属于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A选项排除。外朝是以丞相为首的执行机构,强化外朝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察举制属于汉朝的选官制度,D选项排除。4. 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 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 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 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 防范宰相擅权,

5、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元朝为实施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来管理地方,所以行省的设立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故选B;行省没有独立的民政权,所以没有地方政治的自主性,故排除A;行省是中央派出的行政机构,而不是监察机构,故C不符合史实;行省是用来管理地方的,故与中央政府的权力无关,所以排除D。5. 据东汉崔寔记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若为该材料配图,合适的一幅是A. B. C. D. 【答案】C【解析】

6、试题分析:由“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可知此题考查的是我国耧播技术。A项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西汉时出现,不符合题意;B项是曲辕犁,唐代出现,材料是在汉代;C项是播种用的耧,符合题意;D项牛耕图,不能反映“下种挽耧”。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6.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A. 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 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 资本主义的萌芽D. 商业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要供宫廷和贵族需要,与市场联系不密切。而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日

7、用品用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能够满足面城乡市场迅速增长的需要,其地位日益重要,在许多行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7.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非农业税在北宋整个税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并超过了农业税,表明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工商业有很大发展。故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政府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非农业税的增长也不能说明

8、农业生产削弱,排除。故D项正确;排除ABC。8. 下列材料描绘的内容与所指对象相符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所说的“烧生铁精以重柔铤”,“以柔铁为刀脊”,对应的是将生熟铁一起冶铸的灌钢法,B项正确;栏中“江南水轮不假人”“一轮十筒挹且注”,相对的是唐代的灌溉工具筒车,而非翻车,栏中“越窑”、“翠色”指的是青瓷而非白瓷,栏中“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描绘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不是海上丝绸之路,ACD三项错误。9. 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人桑蓬,臧获

9、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 土地过度集中B. 有田者无力可耕C. 小农户个体经营D. 地权与劳动者契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中引文的准确理解与分析。题干中引文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经济形态的向往,也就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一种自然的较为淳朴的生活,与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的模式状态相符合,故C项正确;题干中只是谈到人们“佃则有田”,而没有阐释土地过度集中,故A项排除;“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说明人们有力可耕,故B项排除;题干中地权依然三是地主阶级,作为劳动者的农民,两者是无法契合。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

10、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10. 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A. 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B. “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限制C.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D. 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指的是“市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全天候的生活方式”指的是“市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故B正确;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属于“全天候的生活方式”,故A不符合材料主旨;两宋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但不

11、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原有“市”的管理已经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故D错误。11.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如图分别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元朝大运河示意图,两个时期的运河都沟通了南北,但河道走向并不完全相同,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原因主要是A.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 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 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D. 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图一是隋唐大运河,此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而从南宋以来,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且南宋时期的政治中心在南方,因此也会影响到元代的运河格

12、局变化,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是主要原因,C项正确;ABD项都不是主要原因,可排除。12. 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比较成熟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体现的是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正确。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现的是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正确。孔子、孟子、荀子

13、等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正确,正确,A选项排除,C选项符合题意。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的说法与材料无关,错误,BD选项排除。13. 孝经是阐发儒家伦理的著作,以“孝”为“百行之本”,进而阐述如何以忠孝、孝悌的原则处理君臣、父子、兄弟等各种社会伦理关系,以及立身、处事、齐家、睦邻、治国、事君等各种社会政治事务。汉魏以来,孝经成为儒学教养的主要文本。至唐代,孝经获得“经典”地位,升格为与“五经”并列的儒家“经书”之一。孝经地位的演变反映了A. 儒学成为官方哲学B. 儒学地位得到强化C. 统治思想趋向保守D. 道德教化受到重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14、孝经从汉魏以来儒学教养文本到唐代成为与五经并列的经书之一,说明以孝道为代表的儒家伦理道德受到统治者的重视,D选项符合题意。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使儒学成为官方哲学,A选项排除。儒学地位的强化是为封建统治服务,体现的是统治者对道德教化的重视,B选项排除。孝经地位的提升,不能反映统治思想趋向保守,C选项排除。【点睛】从汉朝开始,儒学就成为统治全国的指导思想,时代愈是往前发展,统治者对他的依赖程度也愈大。为了统治帝国,维系王朝的需要,历代君主无不尊崇儒学,以儒学治天下。14. 黄宗羲认为,上古君王“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世君主则“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古之君王,受到人们爱戴:“比之如父,拟之如天”

15、,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据此可知,黄宗羲A. 反对中国古代的封建君主制度B. 认识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危害C. 反对脱离物质生活而空谈义理D. 认为保卫国家是天下人的责任【答案】B【解析】根据“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结合所学,黄宗羲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故选B;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不反对封建君主制度,排除A;C与材料无关,排除;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也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联系所学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即可。15.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如图所示之东汉字砖

16、,有学者研究认为系行书之滥觞肇迹,盛行于晋代。据此判断A. 行书介于篆书与草书之间B. 行书肇自甲骨金文并吸收草书之长C 行书之体介于楷书与草书D. 行书兼具隶书之对称与楷书之方正【答案】C【解析】【详解】该学者研究认为,“东汉字砖”系行书之滥觞肇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字体,故C正确;汉代时,隶书已经取代篆书,故A错误;甲骨金文流行于商周,故B错误;行书既飞洒活泼,又工整清晰,兼具楷书和草书之长,故D错误。第II卷二、非选择题16.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朝郡县制结构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并结

17、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地方行政架构的特点。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分之为郡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利)【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及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材料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工律中这样的内容:“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即使在官营手工业系统,这样讲究标准化的要求,也是值得重视的。工律还规定,县和工室由官府

18、有关机构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至少每年应当校正1次。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材料四 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4)综上,谈谈你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答案】(1)秦朝地方行政机构是与秦朝中央行政机构相配套的,机构完备,结构严密,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工作效能高。(2

19、)历史作用:有利于社会安定;任用有才能的人管理百姓,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克服了分封制的弊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根本原因: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3)措施:对器物有标准化的要求;政府机构对衡器要定期校正。作用:有利于公平交易,促进商品贸易的繁荣和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加强中央集权。(4)中央集权制度是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政治制度,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它有效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解析】【详解】(1)结合秦朝中央与地方的官制相关所学分析图示可知,秦朝地方行政机构是与秦朝中央行政机构相配套的,机构完备,结构严密,各司其职,

20、相互制约,工作效能高。(2)依据材料“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分之为郡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而为天下计(利)【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结合所学从有利于社会安定、任用有才能的人管理百姓,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克服了分封制的弊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等角度分析“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依据材料“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结合所学从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的发展需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等角度分析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3)依据材料“这样讲究标准化的要求,也是值得重视的”、“县和工室由

21、官府有关机构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至少每年应当校正1次。”可从标准化生产、定期校正等方面概括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措施。结合所学从有利于公平交易,促进商品贸易的繁荣和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分析秦朝统一度量衡的积极作用。(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从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有效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等角度认识中央集权制度。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经历了隋唐的发展,瓷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用具。唐时人们的起居生活仍保持着席地而坐、用矮几、矮塌的习惯,居室陈设相当简单。宋时,台、几、床、柜

22、等起居用具纷纷进入家庭生活皇室、权贵、士大夫,以至富商大贾为渲染豪华、富贵及风雅,着力收藏和陈设工艺瓷器,对瓷器的观赏和艺术价值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宋后瓷器大宗出口,特别是南宋后,瓷器的出口占有重大的分量。瓷器的大量制造,是要有精湛的技艺工艺作保证的。这时期的制瓷技术已经达到纯熟的程度,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杜石然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通史卷(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瓷器制造业全面发展的原因。材料二 (宋代)泉州是重要港口之一以泉州港为出发点的瓷器运销路线,大致有三条航线。第一条,东向航线,由泉州出发,向东航行,到达台澎地区,使这一地区成为当时泉州瓷器的重要中转站和消费地之-这条航

23、线航程较短,可作为更远航线的中转站,由此进一步到达日本、菲律宾等地。第二条,北向航线,由泉州港出发,向北沿近海航线至明州(庆元)一带,短暂停留之后、继续向东北航行至日本诸岛。第三条,南向航线由泉州港出发,向南航行,有的船只先经广州作短暂停留,然后出发到达菲律宾、越南,继续南行,至西南到达苏门答腊岛、爪哇岛、沙捞越等各地港口,再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南部港口或直接向西航行,经印度洋到达非洲东海岸、阿拉伯海、波斯湾沿岸的港口城市,进而分散到非洲、中东各地。孟原召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瓷器的外销(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瓷器外销繁盛的原因。材料三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期间,“片板不得入海”的海禁

24、仍在厉行,海禁导致民间海外贸易被迫转型为走私性质的私商贸易。民间海外贸易的需求张力和朝廷政策的矛盾冲突始终贯穿明清两朝。掩盖在倭寇之乱中的真相是,倭寇有两种,一种是真的日本倭寇,但更大的一种倭寇是东南沿海商民。(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和后果。【答案】(1)宋人生活起居方式的变化使其在家居陈设上要求工艺精湛的瓷器用品;权贵、富商的追求和引领;瓷器出口的繁盛;宋代在制瓷技术上的进步,提升了瓷器的品质和产量。(2)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繁荣,是瓷器外销繁盛的外部大环境;宋代制瓷业发达,制瓷工艺和技术改进,为瓷器贏得了海外市场的青睐;指南针等应用于航海,是瓷器外销

25、得以实现的航海技术保障(中国的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政府重视,设立市舶司管理,统治者的鼓励政策,海外贸易税成为重要财源;经济重心南移。(3)原因:明朝实行“海禁”政策,致使中国在国际上失去制海权和海上贸易主动权,同时也影响到国内民间贸易需求;倭寇骚扰;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后果:看不到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发展变化的大势,致使中国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逐渐落后于世界。【解析】【详解】(1)根据“宋时,台、几、床、柜等起居用具纷纷进入家庭生活”得出宋人生活起居方式的变化使其在家居陈设上要求工艺精湛的瓷器用品;根据“对瓷器的观赏和艺术价值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得出权贵、富商的追求和引领;根据“宋后瓷

26、器大宗出口”得出瓷器出口的繁盛;根据“瓷器的大量制造,是要有精湛的技艺工艺作保证的”得出宋代在制瓷技术上的进步,提升了瓷器的品质和产量。(2)根据所学可概括得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繁荣的大环境;根据所学可从制瓷业的发达、航海技术的提高、政府的政策与态度、重心的南移等角度概括。(3)原因:根据“海禁导致民间海外贸易被迫转型为走私性质的私商贸易”得出明朝实行“海禁”政策,致使中国在国际上失去制海权和海上贸易主动权,同时也影响到国内民间贸易需求;根据“掩盖在倭寇之乱中的真相是”得出倭寇骚扰;结合所学可得出还有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后果:根据所学可概括得出看不到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发展变化的大

27、势,致使中国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逐渐落后于世界。18. 儒家学说和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封建统治者的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自古以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仲舒)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

28、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原因。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卷(2)据材料二分析李贽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材料三 2020年9月28日,位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为纪念孔子诞辰2571周年隆重举行祭孔大典。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王培伍表示,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

29、念孔子在孔庙举行的隆重祀典,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孔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既是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奠基者。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学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新时期举行祭孔大典,是为了缅怀先圣先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伦理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建设新文化和新道德,儒家伦理思想中合理的、积极的内容,应当引起特别的重视。(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简述儒家思想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答案】(1)孔子主张德治,教化,被冷落,因为不适应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需要;董仲舒主张“罢黜百

30、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或“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因为其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不应以孔子言论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变化。原因:封建专制强化引起人们强烈不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导致思想领域变化。(3)儒家思想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儒学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儒家文化强调人道与天道的一致,强调互信互利,符合市场经济与现代公民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这是儒家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体现;儒家文化倡导平等教育主张,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与终生性,提出

31、知行合一观点等,对于指导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仍有现实意义,这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体现;儒家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在历史的变迁中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使得中华民族稳固屹立数千年。尽管儒家思想也存在历史的局限性,但其“德治”主张和“礼治”的秩序思想,对当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是儒家政治思想的现代价值体现。【解析】【详解】(1)根据“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孔子主张德治,教化,被冷落,因为不适应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需要;根据“春秋大一统者”“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32、进”可得出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或“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因为其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朱熹:根据“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可得出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根据“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得出不应以孔子言论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变化。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等角度概括。(3)根据“孔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学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可得出儒家思想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儒学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具体的作用可从儒学所主张的核心点的影响去概括。如“仁”“礼”“为政以德”等产生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