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考点重点难点探究 固考基双基体系优化 目 录 ONTENTSC悟高考真题演练 4 课时作业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3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纲要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是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三个方面3进化理论的发展(1)对于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水平。(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为基本单位。分子种群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1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的全部个体。(2)基因库:一个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的比率。(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的定向改变。种群同种生物种群全部等位基因数种群基因频率2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突变(2)生物的变异是的,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不定向4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的一群生物。(2)隔离类型 地理隔离和实质 基因不能(3)物种形成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及隔离形成标志:可育后代生殖隔离自由
3、交流自然选择出现生殖隔离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概念:不同之间、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原因:生物与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之间的相互影响。2生物多样性(1)内容:基因多样性、多样性、多样性。(2)形成原因:生物的。(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物种生物与无机环境生物无机环境物种生态系统进化化石四、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导致生物进化的是的积累,而不是。2生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中性突变自然选择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2)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3)生物进化
4、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4)突变可以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5)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6)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2如图 1 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 和 a 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 2 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2)在种群 1 中出现了基因型为 AA 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该来源为生物进化。基因型为 AA 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 1 的发生改变。(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
5、两个种群之间有机会进行。由此可知,种群 1 和种群 2 之间不存在。(4)根据图 1 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所占的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作用。基因基因突变提供原材料基因频率基因交流地理(生殖)隔离1选择考点一 正确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点研析1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2选择对生物进化的影响(1)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项目自然选择人工选择选择因素自然环境条件人类选择结果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对人类不一定有利满足人类各种需求速度慢快(2)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选择的直接对象是具有某特定性状表现的生物体。选择的实质是控制某特定性状表现
6、的基因。选择的结果:从生物个体角度看导致生物个体生存或死亡;从基因角度看导致控制某特定性状基因的频率上升或下降。3物种形成的三大模式4物种形成的环节及隔离导致物种形成(1)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者关系如图所示:(2)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一个种群 地理隔离多个小种群 多种因素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亚种出现生殖隔离新物种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后代不活;杂交后代活而不育。5对物种和进化标准的判断技巧(1)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
7、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2)判断种群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则种群没有发生进化。(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内容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与原生物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也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联系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物进化过程 易混易错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 7 个理解误区(1)把“突变”误认为就是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能
8、定向诱发突变。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3)把物种误认为种群: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4)正确理解一个不定向和三个定向: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定向)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定向)生物进化(定向)。(5)自然选择直接选择的是表现型,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实质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6)形态、结构一致同一物种。形态、结构一致的生物,有可能具有生殖隔离:两个种群的生物形态、结构相同,但繁殖期不同,这两个种群的生物具有生殖隔离,是两个物种。(7)能产生后代同一物种。两个
9、个体能够交配产生后代,有可能子代高度不育:如马和驴虽然能够产生子代,但子代不育,因此马和驴是两个物种。命题探究命题点 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为新物种形成提供材料C种群基因频率一旦发生改变就能产生生殖隔离D个体的基因在个体死亡后消失,导致种群的基因库也随之消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 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可遗传变异,可以为新物种的形成提供大量的选择材料,B 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但是不一定产生了生
10、殖隔离,C 错误;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带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是一个种群的基因库,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部分基因,所以个体的基因在个体死亡后消失,不会导致种群的基因库随之消失,D 错误。A2(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物种产生不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一定产生新物种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但解释了进化的实质C野生型红眼果蝇群体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变异,进而使细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新物种产生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A 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
11、率的改变,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B 错误;迁入和迁出、基因突变等因素,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 正确;抗生素只是起了选择的作用,不能使细菌定向产生抗药性变异,D 错误。C命题点 2 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分析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生活在神农架的野兔与狼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
12、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改变种群基因频率,从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物种间在相互作用中共同进化。B4(2018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群体中近亲个体基因相似度高,近亲繁殖会提高纯合体的比例,A 项正确;基因突变中的有害和有利突变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 项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C 项错误;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的一个前提是群体足够大,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
13、因频率在各代不一定保持不变,D 项错误。A考点二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及生物多样性考点研析一、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2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3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分析(1)从分子水平看DNA 多样性转录翻译 蛋白质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生物多样性)(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4共同进化的实例共同进化类型包含类型举例种间互助长有细长吸管似口器的蛾与长花矩的兰花不同物种之间种间斗争猎豹和斑马(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地球最早为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了氧气出现
14、好氧生物二、“公式法”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1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比较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公式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数目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100%外延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2.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1)常染色体基因频率的计算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 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 1。计算公式: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 杂合子的频率。【实例】豌豆种群中 AA 基因型个体占 30%,aa 基因型个体占 20%,则:种群 A 基因的频率AA 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30%1/2(13
15、0%20%)55%。(2)X 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计算公式:XbXb总数2女性个数男性个数100%【实例】在一个工厂中,男女职工各 100 名,女性中,色盲基因(Xb)携带者为 5 人,色盲患者为 1 人;男性中色盲患者为 8 人,则 Xb 的基因频率为:51281002100100%5%知识归纳 自交和随机交配时基因(型)频率变化规律(1)某种群的所有个体自交,若没有进行选择,则自交后代的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会改变,并且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降低,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升高。(2)某种群的所有个体随机交配,若没有进行选择,则后代的基因频率不变。后代的基因型频率是否改变有以下两种情况:如果没有达到遗
16、传平衡,则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改变并达到遗传平衡;如果已达到遗传平衡,则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3运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1)适用条件:种群非常大;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出和迁入;没有自然选择;没有基因突变。(2)计算方法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A、a)时,设 p 表示 A 的基因频率,q 表示 a 的基因频率,则基因型 AA 的频率为 p2,Aa 的频率为 2pq,aa 的频率为 q2。逆推计算:已知隐性纯合子的概率,求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若 aaX%a X%A1 X%AA1 X%2Aa2 X%1 X%【实例】据调查,某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大约为 1/100。请
17、问,该群体中白化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以及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杂合基因型频率各是多少?某白化病女患者与一表现型正常的男子婚配,子代中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解题思路 第一步:白化病的发病率为 1/100,所以致病基因 a的基因频率为 1/10,正常基因 A 的频率为 9/10;第二步:Aa 基因型频率为 9/101/1029/50;第三步:表现型正常男子是携带者的概率为AaAAAa9/5011/1002/11;第四步:子代患白化病的概念2/111/21/11。方法技巧遗传平衡时 X 染色体上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以红绿色盲为例)(1)红绿色盲基因(Xb)的基因频率在男性和女性中相同,但发病率不同
18、。(2)人群中男性的红绿色盲发病率即为该群体 Xb 的基因频率。(3)若红绿色盲基因 Xb 的基因频率为 10%,则男性中XBY90%XbY10%女性中XBXB90%90%81%XBXb290%10%18%XbXb10%10%1%说明:若男性和女性数量相等,则女性携带者 XBXb 在女性中的比例和人群中的比例分别为 18%和 9%。命题探究命题点 1 生物多样性分析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及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个种群若存在地理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B判断种群是否进化,即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C有性生殖提高了物种的变异性,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选
19、项 A,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要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选项 B,判断种群是否发生进化,要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选项 C,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选项 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A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C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D外来物种入侵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
20、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选项 A 正确。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相互适应的结果,选项 B 正确。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选项 C 错误。外来物种入侵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选项 D 正确。C命题点 2 基因频率的计算7某动物的基因 A、a 和 B、b 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当只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胚胎不能成活。若 AABB 和 aabb 个体交配,F1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 群体中 A 的基因频率是()A40%B45%C50%D60%AABB 和 aabb 个体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为 AaBb,F1 雌
21、雄个体相互交配,按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_bb 和 aaB_死亡,因此 F2 群体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12421,其中 AAAaaa361,F2 群体中 A 的基因频率是 31012 610 610100%60%。D8(2019安徽合肥质检)某动物种群中 AA、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3、0.4 和 0.3,且种群数量足够大、不发生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不起作用、没有迁入迁出,则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如果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该种群的子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0.25B
22、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C如果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其子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0.4D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AA 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某动物种群中 AA、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3、0.4 和 0.3,因此 A 的基因频率为 0.31/20.40.5,a的基因频率也是 0.5,该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子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0.50.50.25,A 正确;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由于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其后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不会发生改变,B 错误;如果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
23、间进行交配,则子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0.30.41/40.4,C 正确;子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0.4,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0.41/20.2,aa的基因型频率为 0.30.41/40.4,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则子二代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0.40.21/40.45,所以 AA 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D 正确。B9(2019河北唐山模拟)一般认为分布于中国的鲚属鱼类有 4 种,即刀鲚、凤鲚、短颌鲚和七丝鲚,其中刀鲚和凤鲚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长江凤鲚和珠江风鲚是凤鲚的不同种群,都具有河口短距离洄游的习性,凤鲚长江群体成熟个体主要分布在崇明 3 个岛
24、附近,凤鲚珠江群体主要分布于广东沿海及河口。(1)由原始鲚属鱼类进化为刀鲚、凤鲚、短颌鲚和七丝鲚等四个物种的内因是_,外因是生活环境有_。(2)对长江凤鲚和珠江风鲚两群体的线粒体 cytb 基因片断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序列有 44 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 11.5%,这些差异属于_多样性层次。(3)假设某刀鲚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 A、a,A 的基因频率为 0.2,a 的基因频率为 0.8,那么 AA、Aa、aa 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 a 的频率逐渐下降,A 的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 aa 基因型个体的变化趋势是_。解析:(1)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由于变异产生了进化的原材
25、料,外因是生活环境改变形成地理隔离,自然选择导致了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此处为不同的变异类型,故为基因多样性。(3)由于 A 的基因频率为 0.2,a 的基因频率为 0.8,根据遗传平衡,AAA24%、Aa2Aa32%、aaa264%,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 a 的频率逐渐下降,则 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会逐渐减少。答案:(1)遗传和变异 地理隔离(2)基因(3)4%、32%、64%逐渐下降结论语句要记牢易错易混辨析清1.生物朝一定方向不
26、断进化的原因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2.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3.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的利害性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环境。4.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5.基因库的描述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6.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使两种生物共同进化。7.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1)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只要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生物就进化了;只要生物进化了,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
27、,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范围。只有当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破物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才能形成新的物种。(3)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基因频率是某个种群中某一基因出现的比例,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的总数/种群中该等位基因的总数。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不随机交配、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迁移等。基因型频率是指群体中某基因型个体所占的百分比。1(2018浙江 4 月选考)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A 正确;
28、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当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使得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时,即产生了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B 正确;个体并不是直接把性状传递给后代,传递给后代的是基因,并不是所有的性状都能得以遗传,C 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变异性状进行了选择,D 正确。C2(2017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
29、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才是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A 项错误;各大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B 项正确;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 项正确;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说明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进化的,D 项正确。A3(2016高考海南卷)人工繁殖的濒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化训练。如果将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B草本植物
30、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C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D草原上食肉动物与被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食物森林环境中的野生动物与草原环境中的野生动物取食等生存方式不同,野化训练的环境和条件只有与该种野生动物所处的野外环境一致,才能使其尽快完成野化训练,且草原上食肉动物与被野化训练动物食物相同程度有限,一般不会出现激烈争夺食物的现象,因此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的目的,故选 C。C4(2016高考北京卷)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 F 区和 T 区。20世纪 90 年代初,F 区豹种群仅剩 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 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
31、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 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因地理隔离形成的 F 区和 T 区两个种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它们种群的基因库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将 T 区的豹引入 F 区后,会导致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A 项正确;从题干中无法确定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是否会发生改变,B 项错误;由于 T 区和 F 区的豹只存在地理隔离,未产生生殖隔离,仍为同一物种,所以 T 区的豹迁到 F 区后,物种丰(富)度不发生改变,C 项错误;F区在引入健康豹繁殖子代后,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将降低,D 项错误。A5(
32、2015高考全国卷)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 A 和 a 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 A 基因频率a 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 AA、Aa 和 aa 的数量比为_,A 基因频率为_。(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 Aa 和 aa 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 Aa 和 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解析:(1)已知该种群中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因此该种群中 A 基因频率与 a 基因频率的比例为 11,理论上只有 Aa 基因型的种群随机交配,后代有 AA、Aa、aa 三种基因型,且比例为 121,则 A 的基因频率为 0.5。(2)如果后代中只有 Aa、aa 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 21,则原因最可能是 A 基因纯合致死。该种群中第一代随机交配时,A、a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1/3、2/3,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 Aa 占 4/9,aa 占 4/9,AA占 1/9,由于 AA 致死,则成活个体中 Aa、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 11。答案:(1)11 121 0.5(2)A 基因纯合致死 11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