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素养检测(五)(第五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南太平洋一处海拔约562 m的波尔斯金字塔岛上,存活着被人们认为已灭绝多年的神秘昆虫“树龙虾”。树龙虾曾生活在距离波尔斯金字塔约21 km的豪勋爵岛,是澳大利亚的特产。1918年,一艘运输船在豪勋爵岛搁浅。1920年,科学家遗憾地对外宣布树龙虾正式灭绝。下图为波尔斯金字塔岛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1.波尔斯金字塔岛是一座孤岛,陡峭的峰顶好似恐龙的背脊。推测该岛由()A.流水沉积而成B.海
2、底火山喷发产生C.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与大陆分离而成D.珊瑚虫遗体堆积而成2.分析“树龙虾曾灭绝”的原因,最可能是()A.气候变化B.天敌捕杀C.食物短缺D.物种入侵【解析】1选B,2选D。第1题,波尔斯金字塔岛是一座孤岛,陡峭的峰顶好似恐龙的背脊。说明山峰岩层可能是坚硬的岩浆岩,推测该岛由海底火山喷发产生。流水沉积形成的是沉积岩,易被海浪侵蚀,不能形成陡峭山峰。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与大陆分离而成的是大陆岛,与岛屿上陡峭山峰无关。珊瑚虫遗体堆积而成的岩石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第2题,树龙虾曾生活在距离波尔斯金字塔约21 km的豪勋爵岛,是澳大利亚的特产。1918年,一艘运输船在豪勋爵岛搁浅,运
3、输船上可能携带外来物种,进入豪勋爵岛。1920年,科学家遗憾地对外宣布树龙虾正式灭绝。由此分析,“树龙虾曾灭绝”的原因,最可能是外来物种入侵。气候没有明显变化,材料不能体现天敌捕杀、食物短缺。(2021烟台高二检测)里海为一封闭海盆,水平面变化主要受制于伏尔加河径流量。近百年来,里海水平面升降幅度大,1930-1977年,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伏尔加三角洲位于里海北部,以多汊道著称。下图示意伏尔加三角洲分区及相邻各地貌单元,图中a为伏尔加三角洲顶部地区,b为上三角洲平原,c为下三角洲平原,d为前三角洲(三角洲水下部分),短虚线为人工开挖的鱼类洄游水道。据此完成3、4题。3.伏尔加三角洲多汊道,与
4、其形成相关的是()A.地势起伏较大B.河道下切严重C.人工开挖排水渠D.水量变化较大4.在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时期,伏尔加三角洲上()A.生物多样性增加B.人工鱼道的作用增大C.主要汊道河床变宽、缩短D.与主要汊道相邻的汊道水量增加【解析】3选D,4选B。第3题,伏尔加三角洲地区地势平缓、河床较浅、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因此河流经常改道,形成众多汊道。地势起伏较大,河道下切严重,则河流汊道较少。人工开挖的鱼类洄游水道,与三角洲多汊道无关。第4题,在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时期,水流速度加快,伏尔加三角洲上主要汊道河床变窄、加长,与主要汊道相邻的汊道将萎缩废弃,水位下降,人工鱼道的作用增强,生物多样性减少。
5、(2021河南联考)四川贡嘎山最高峰海拔7 556米,该地区分布着豹和雪豹两种猫科动物。豹是典型的森林型封闭生境动物;而雪豹是一种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的动物,夏季可在3 000 6 000米的高山上见到,冬季多随着猎物而迁徙至2 0003 500米。据此完成57题。5.夏季,贡嘎山雪豹主要栖息地所属的自然带是()A.山地针叶林带和常绿阔叶林带B.山地针混交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C.永久冰雪带和常绿阔叶林带D.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6.据科学家观测,贡嘎山地区豹偶尔会进入雪豹的活动区域,其主要目的是()A.捕食猎物B.获取水源C.躲避天敌D.扩大领地7.随着全球变暖,在一定时期内
6、贡嘎山地区()A.豹的活动上界可能升高,雪豹的活动范围可能下移B.豹的活动范围可能缩小,雪豹的活动范围可能扩大C.豹的活动范围可能扩大,进入雪豹的活动区域增多D.豹完全占据雪豹的生存空间,雪豹面临灭绝的危险【解析】5选D,6选A,7选C。第5题,贡嘎山位于四川西部,最高峰海拔7 556米,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明显。夏季雪豹主要生活在雪线附近或雪地,距雪线最近的自然带就是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冬季可能会下降至针叶林带。第6题,豹是森林型封闭生境动物,主要生活在森林带,但有时也越过林线来到高山灌丛草甸带。豹和雪豹均为肉食性动物,两者有共同猎物,有时豹会为了捕食猎物来到林线以上地带活动;
7、森林带比林线以上地带水源丰富,不可能是为了获取水源;豹处于食物链顶端,躲避天敌可能性非常小;题干已经说明豹只是有时会进入雪豹的活动区域而不是占据雪豹的活动区城,因此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扩大领地。第7题,随着全球变暖,在一定时期内,贡嘎山的林线、雪线都可能上升,因此豹的活动范围可能扩大,进入雪豹活动区域更加频繁,而雪豹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但短期内完全占据雪豹生存空间的可能性不大。(2021德州高二检测)气候条件是控制某一类植被类型形成以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水热条件的时空变化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黑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为甘肃、内蒙古西部最大的内陆河流域。在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了典型的
8、高寒草甸植被。下图为野牛沟流域三个观测站5-9月份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8、9题。8.5月份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生物量较为接近的主要原因是()A.野牛沟流域所处的纬度较高B.野牛沟流域所处的海拔较高C.高寒草甸均处于生长初期D.高寒草甸处高寒冻土的影响9.据图推测,野牛沟降水峰值最可能出现的月份是()A.6月B.7月C.8月D.9月【解析】8选C,9选B。第8题,5月份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冰雪融水量小,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均处于生长季初期,所以生物量较少,积累速度较慢,生物量较为接近。野牛沟流域所处的纬度较高、海拔较高、高寒冻土的影响都不是5月份生物量较为接近的原因。第9题,当气温
9、升高和降水增多,流域内生物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增,7月份不同海拔处生物量积累速度最快,说明水热条件较好,降水峰值出现在7月份。(2021北京高二检测)又到驯鹿迁徙时,大群的驯鹿小心翼翼地迈动着脚步,趁着漫长的极夜到来之前,到南方去寻找温暖、阳光和食物。读“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驯鹿迁徙路线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迁徙路线)”。完成10、11题。10.驯鹿寻找的“南方”是指()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温带草原D.亚寒带针叶林11.推测与驯鹿迁徙原因最相似的是()A.东非草原动物迁徙B.候鸟的周期性迁徙C.鲑鱼洄游到上游产卵D.秘鲁近海鱼类丰富【解析】10选D,11选B。第10题,图中箭头显示,驯
10、鹿南迁至北纬60以南地区,该地纬度较高,植被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区的植被。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温带草原是温带大陆气候区的植被。第11题,驯鹿的迁徙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这与候鸟在南北方间的迁徙相类似。东非草原上动物的迁徙原因是随着雨带的移动寻找水源。鲑鱼的洄游原因是产卵地和生长地之间的环境差异,属于动物习性。秘鲁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丰富是上升补偿流的影响。(2021长沙高二检测)下图显示了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海拔、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12、13题。12.据图可判断()A.曲线依次表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降水量、气温B.多年平均雪线海拔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高
11、C.中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D.高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与气温变化趋势呈负相关13.曲线数值赤道地区小于南北纬20附近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赤道地区()A.太阳辐射强B.年降水量丰富C.海拔低D.受海洋的影响大【解析】12选B,13选B。第12题,曲线在副热带地区最高、高纬度地区最低,表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曲线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表示气温;曲线在赤道地区最高,南纬60附近出现次高峰,表示降水量。从图中多年平均雪线海拔的分布可知,多年平均雪线海拔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高。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与降水量变化趋势不一致;高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和气温变化趋
12、势大致呈正相关。第13题,由上题可知,曲线表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气温、降水量等。一般来说,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降水量越多,雪线越低。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大,所以雪线低,而北纬20附近因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较少,因而雪线高。(2021年河北适应性测试)某科研小组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如图示意跨越珠峰的10千米宽矩形样带的土地覆被类型及其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4、15题。14.南北两坡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异特点是()A.相同覆被类型下限的海拔南坡低于北坡B.两坡农田出现的最低海拔差近2 000米C.北坡比南坡少三种土地覆被类型D.两坡草地分布的海拔
13、相同15.下列南坡覆被组合符合垂直分异规律的是()A.农田森林灌丛冰川雪被B.森林草地湿地冰川雪被C.农田灌丛祼地冰川雪被D.森林灌丛草地冰川雪被【解析】14选A,15选D。第14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相同覆被类型下限南坡均低于北坡;两坡农田出现的最低海拔相差近5 000米;北坡比南坡少了森林和灌丛两种类型;对比两坡的草地分布可知,南坡分布的海拔上限更高,下限更低。第15题,从图中信息可直接得出,南坡覆被垂直分异规律是森林-灌丛-草地-冰川。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位于大兴安岭余脉的黄岗岭,平均海拔1 800米,年平均气温01 ,一年中有150200天
14、在0 上下波动。由花岗岩组成的山岭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北部是与云南路南石林相似但又有差异的地貌景观阿斯塔图石林,其沿山脊线延伸,岩层像“千层饼”状错落有致,成为鸟类的“天堂”;而南部有大大小小数百个石臼(坑穴)。某科考团队经过十多年跟踪记录,发现倒塌的石林都是向东倒塌,而石臼在不断扩大;石林东侧较西侧植被更茂盛。(1)阿斯塔图石林并非与云南路南石林一样属喀斯特地貌,请从岩石类型、气候条件印证以上观点。(2)简述阿斯塔图石林对当地动植物生存创造的有利条件。(3)水在自然界中固、液态变化深刻影响着岩石。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推测大青山石臼扩大的原因。【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阿斯塔图石
15、林属于花岗岩,而路南石林属于石灰岩。气候条件方面,阿斯塔图石林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量较少,而云南路南石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阿斯塔图石林位于长白山余脉的黄岗岭,平均海拔1 800米,年平均气温01 ,一年中有150200天在0 上下波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而云南路南石林虽位于云贵高原,但平均海拔较低,纬度低,气温高。第(2)题,由材料可知,阿斯塔图石林沿山脊线延伸,岩层像“千层饼”状。错落有致的岩层形成天然洞穴,在背风坡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在冬季可以阻挡寒冷的西北风,为动植物提供了温暖的生长环境和
16、越冬条件。第(3)题,由材料可知,石臼位于山脉南部,白天气温高,夜间温度低,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岩石易受破坏,裂隙发育;冬春季节,偏西风强劲,携带山脉西侧达里湖、岗更湖湖泊水汽进入岩石缝隙,在凹陷处汇集;年平均气温01 ,一年中有150200天在0 上下波动,气温较低,缝隙中的水易产生冻融现象(或冰劈作用),结冰时撑开了石臼缝隙,融冰时水进一步渗入岩石缝隙中,如此循环往复,使石臼不断扩大。答案:(1)阿斯塔图石林属于花岗岩,路南石林属于石灰岩;阿斯塔图石林所在地区海拔、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阿斯塔图石林属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带,年降水量较少。(2)错落有致的岩层形成天然洞穴,在
17、背风坡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冬季阻挡了寒冷的西北风,为动植物提供了温暖的生长环境。(3)当地晴天较多,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岩石多裂隙;偏西风强劲,携带湖泊水汽进入岩石缝隙中,在凹陷处汇集;气温多在0 左右,缝隙中的水易产生冻融现象(或冰劈作用),结冰时撑开了石臼缝隙,融冰时水进一步渗入岩石缝隙中,如此循环往复,使石臼不断扩大。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2019年8月以来,亚马孙雨林火灾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巴西南马托格罗索州最先出现火情,多处森林被烧毁,而新的火情不断出现。下图分别为巴西地形图及南马托格罗索州首府大坎普市的气候资料统计。(1)说明南马托格罗索州不断出现火情
18、的原因。(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简述雨林大火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南马托格罗索州所处的地理纬度较低,气温较高;8月份,南马托格罗索州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降水少,空气干燥,容易起火;人为的焚烧开荒现象严重。第(2)题,雨林大火会导致雨林大面积被毁,森林覆盖率下降,破坏该区域动植物的栖息地,使得生物的多样性减少;雨林被毁后,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加剧,区域内的河流的含沙量会增大,进而使得该区域的土壤肥力下降;随着雨林大面积被毁,该区域的局部小气候发生变化,旱涝灾害增多,最终导致该区域更大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恶化。答案:(1)地处低纬,气温高;8月份,该
19、地地处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降水少,空气干燥;人类焚烧。(2)雨林被毁,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土壤肥力下降;局部小气候发生变化,旱涝灾害增多,生态环境恶化。18.(2021济南高二检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山西蔡家川流域为黄土高原典型的小流域。某地理研学小组选择该地最有代表性的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作为观测样地,探讨不同植被状况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以期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下表为该小组观测的两种类型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统计数据。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统计数
20、据深度/cm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30150土壤含水量/%人工刺槐林地12.31717.41517.419.617.41614.61814.41216其他次生林地12.120.314.417.317.416.120.520.22525.22631.531(1)一般认为在水土流失地区植树造林可增加土壤含水量,请对此加以解释。(2)据表格信息,补充完成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折线图。(绘图可用2B铅笔作答) (3)针对人工刺槐林地与深层土壤含水量的矛盾,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一般认为在水土流失地区植树造林可增加土壤含水量,这主要是因
21、为植被通过枝叶干截留雨水,减慢雨水的汇流速度,给下渗留下充足的时间,从而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同时植树造林会使植被覆盖率提高,减少土壤直接与大气接触的面积,从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导致土壤含水量的提高。第(2)题,据表格信息,补充完成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折线图,主要注意三点:一是根据已经绘制的折线确定好水平横坐标;二是根据已经绘制的折线部分绘制好图例;三是根据表格信息补绘人工刺槐林地80 cm以下(深层)的土壤含水量折线。见下图。第(3)题,图表信息表明,人工刺槐林地的深层土壤含水量远低于其他次生林地,表明人工刺槐林地消耗深层土壤水量较大。要缓解人工刺槐林地的深层
22、土壤含水量低,首先应减少人工刺槐林地耗水量,可以适当降低人工林密度的方式实现;其次,植树造林时尽量少使用人工刺槐林这种耗水量大的树种,应种植耗水量小、耐旱的树种;再次,由于其他自然状况生长的次生林深层含水量较大,因此当地恢复植被时,应多采取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等方式。答案:(1)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率提高,减少土壤水分蒸发。(2)(3)适当降低人工林密度;种植耗水量小、耐旱的树种;采取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等方式。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
23、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图2);枝干或叶片上密布有附生的苔藓植物。鉴于其生存环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图1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进行合理解释。(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3)推测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及原因。(4)说明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保护的原因。【解析】第(1)题,从水汽、降温角度分析即可。第(2)题,树木生长慢一般可从气候(光热)、土壤角度分析;“矮曲”又体现在“长不高”“弯曲”上,一般“矮”与气温、“曲”与风力有关。第(3)题,山顶苔藓矮
24、曲林分布在山顶,而由我国地势分布的东西差异可知其分布高度自东向西升高。第(4)题,可从该林存在的意义、破坏后不易恢复,以及破坏严重角度分析。答案:(1)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气湿度大;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2)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贫瘠,植物生长缓慢。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3)变化:自东向西升高(或自西向东降低)。原因:山顶苔藓矮曲林是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或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或降低)。(4)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人类活动不当(转为农业用地、采药等)的威胁日益严重;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保功效;生存环境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