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备考卷(B)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朝前期龟甲占卜所问,巨细靡遗,包括祭典、任免
2、、征伐等大事公事,及疾病、生育等小事私事;而后期则仅及于祭祀、田猎征伐等例行公事大事。前期由贞人选卜问内容,宣布占卜结果;后期则由商王自选卜辞内容,甚至自己判断吉凶。这反映出商朝( )A神权与王权共治的特点 B封建迷信观念占统治地位C王权的地位在逐渐上升 D神权与王权矛盾日益激化2.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天下置预备仓,并购粮储存以备救荒;设置营田司,专掌水利,使“遇旱涝,民不为病”。此外,朱元璋也重视对灾区的赈济,措施主要有调粟、养恤、除害等。这些措施( )A有效地维持了社会长期安定 B成效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权威C重在防救结合化解灾荒风险 D是休养生息重视农业的表现3.据统计,两宋时期私人藏书家7
3、00余人,是周至唐五代千年左右藏书家总和的近3倍,其中藏书万卷以上者达200多人。这一现象说明了两宋时期( )A官办教育的削弱 B君主专制的加强C崇文风气的增强 D市民地位的提高4.古代雅典,执政者在阵亡将士的葬礼演说时,往往通过一系列非历史的方法,运用有意的遗漏和夸张虚构的手段,回顾祖先及父辈经历的辉煌战斗以及取得的赫赫战功,讲述阵亡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及对死者的哀悼和亲属的抚慰。该项活动旨在( )A保护公民个人自由 B扩大统治基础C培育为政者的素养 D塑造城邦认同5.根据英国1882年制定的普通规程,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要有政府参加。据统计,从1887年到1897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时间
4、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 , 因此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一现象反映出英国( )A内阁行政权力的膨胀 B议会主权地位确立C三权分立体制被打破 D政党政治日益完善6.在人类文明史上,汉字显得十分独特:这一套书写系统的基本结构原则自商朝以来就未曾改变。当甲骨文在19世纪末被重新发现时,中国的学者几乎立刻就能够辨识,他们通过甲骨文与金文、篆文互证的方式成功释读了大约600多个甲骨文字。下图是甲骨文、金文与篆文的“日”字( )A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 B是后世造字的重要参考C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D阻碍了后世汉字的创新7.仔细观察下图的物理现象,这一现象可以用一种科学理论来解释。这一理论( )
5、光线经过太原变弯曲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8.1917至1919年,在新青年中“十月革命”被提及的次数极少,1919年以后逐渐增多。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化 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转变9.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都认为,妇女缠足是受到男人、礼教等的压迫。国共关系破裂后,该观念在国民党的话语体系中逐渐谈出,而共产党则继续高举反封建的旗帜开展反缠足运动。这反映出( )A国共两党关系受制于社会性质变化 B新文化运动对国共两党的影响
6、不同C国民党与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反对放足 D中共坚持革命理想与现实政治的统一10.图2为1919年日本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其中甲地区对应的是( )图2 A华中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东北地区11.春运,一开始称“春节客运”,后来简化为“春运”。从1954年起,铁道部就有春运记录,1989年,伴随著民工潮,中国媒体开始大量使用“春运”字眼,从此,一年一度如同潮汐一样的候鸟式大迁徒不断轮回。1998年至2004年,铁路连续五次提速,绿皮火车也逐渐被豪华空调列车所代替。材料主要反映( )A民工潮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B民工潮体现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C民工潮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
7、经济体制的建立D民工潮出现是市场经济对配置资源的结果12.以下表格的信息说明( )时间 表现 1982年宪法制定前夕 邓小平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 1982年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重新规定,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改为第二章。 20世纪90 年代 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这个时候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了“管理法”的色彩。 A法律使人民获得感增强 B依法治国理念不断强化C社会主义民主基础扩大 D国家关注公民基本权利13.邓小平说:“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
8、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由此可知,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A是中国经济开放区发展的结果 B是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C更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 D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4.吴建民谈外交一书在评价新中国初期的某项外交方针政策时,称它“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接受”,是“外交上的精彩华章”。下列关于该方针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因朝鲜战争结束和国内建设需要提出 B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阐述这一构想C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推动我国与亚非国家建交高潮的到来
9、15.中国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指出,在世界全球化加速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科技研究,总结、汲取别人或国外的经验没有错,也是应该做的,但弯道超车往往成了投机取巧的代名词。由此可以推知中国某些科研工作者在科技研究中尚( )A存在忽视理论的短板 B缺乏脚踏实地的情怀C存在盲目自大的情绪 D缺乏虚心学习的精神16.与普罗泰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把奴隶不看作人,而把人的概念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古希腊对人的认识历程的解读合理的是( )A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B第一次将人置之于世界的中心位置C夸大了个人的作用
10、 D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17.孙中山认为只有土地国有才能防止地主暴利的产生,“人类发生之前,土地已自然存在,人类消失以后,土地必此存留。可见土地实为社会所有,人于其间由恶得而私之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完全吻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贯彻落实其“节制资本”主张C试图解决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 D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18.导致下面图文材料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 中国丝、茶、瓷器等商品享誉国际市场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A B C D19.20世纪30年代,美苏贸易增长迅速。但美国企业通常只接受苏联的现金支付方式,
11、因为银行对苏联的汇票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即便有些企业可以为苏联的订货提供贷款,但贷款条件十分苛刻,贷款利率很高,这反映了( )A美国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B苏联工业发展需要美国帮助C经济危机促进了美苏贸易 D意识形态影响美国外贸政策20.1895年,恩格斯指出:“旧式的起义在1848年以前到处都起决定作用的筑垒的巷战,现在大都陈旧了。如果说在国家之间进行战争的条件已经起了变化,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这一观点( )A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C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D反映了欧洲阶级斗争时代终结21.20世纪50年代起,俄语和东欧研究一直是美国政府支持的重
12、点。到了80年代,美国政府则特别重视日语、汉语及其相关研究,汉语更是成为其第一关键外语。美国的政策调整( )A实现了其外交重心的东移 B反映了冷战形势的缓和C体现其国际战略的前瞻性 D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多极化22.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中总值的比重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 )A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B有利于欧共体摆脱美国控制C说明欧洲的联合进一步密切 D反映了美欧之间的贸易关系23.1830年,法国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问世,真实地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社会的状况,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小说中的“红”代表了( )A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
13、时代 B贵族复辟势力及教会组织C欧洲蓬勃兴起的工人运动 D新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24.图5是1948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其前身为关贸总协定)成员国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5 A6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导致成员国数量迅速增加B世贸组织发展使世界各国之间贸易争端日益减少C9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解体推动了世贸组织的发展D世贸组织主导权已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第II卷本卷共5大题,共52分,其中25、26题为必做题,27、28题选做一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自1825年至1835年年底,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铁路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
14、,发行债券和股票,迅速完成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英国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完成。铁路建设时期,一英里的单轨铁路在铁轨的用铁量就达到200吨,随着“铁路热”的升温,国内所需铁矿量巨大。此外,同期英国国内煤产量的50%用于冶铁工业。铁路通车后,可以从特伦特河畔伯顿快速地运出啤酒,从格里尔姆斯比等新型港口迅速地运出鱼等海鲜产品。依靠铁路运输,邮局送达的信件从1839年的7600万件增长到1870年的86300万件。一座座小村庄在进入铁路时代后,成为了铁路枢纽,快速发展起来。铁路也使人们快速地来往于不同的地区成为可能。 摘编自胡晓莹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设对
15、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后,内河小轮船发展,铁路火车出现,内地交通也日渐进步。有很多乡僻士商,未出门之前对西学新说不明所以,因而思想保守,眼界封闭,后来由于出门远行,坐了轮船、火车,见了城市景象,头脑开始开通,思想由此趋新。自从有了轮船,往返于通商城市的商人们乘坐轮船数千里指日可到,商贾贩运往返其间视以为常,再也不必像以往那样一去三年不得回家而使家人忍受久盼不归之苦了。如上海轮船通航后,有竹枝词题咏商人妇与夫暂作别离的感受:“生小家临黄浦滨,行年老小嫁商人。妾身惯设风波险,郎欲趁船大火轮。”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
16、代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9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铁路建设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的相似影响。(8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6世纪,英国完成统一,形成民族国家,为以后的富强打下了基础。1688年,英国以和平手段进行了光荣革命,此后几百年国内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政治局面。18世纪70年代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开始了以蒸汽机发明为主要标志的工业革命,人类从此进入工业时代。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英国是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国家,这是它在19世纪称霸世界的经济基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因
17、未进行产业革新而失去科技创新优势,从19世纪末期开始走下坡路。随后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加速了英国的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世界上全面收缩,大英帝国瓦解,英国不得不回归欧洲。 摘编自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程 英国的发展历程蕴含了国家兴衰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上其他国家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戏曲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中既有人民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这一遗产,中国共产党一直很重视对它的改革。1948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了
18、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的社论,指出对旧剧改革的必要性和分类标准。1951年3月,毛泽东主席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改革原则。5月政务院颁布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改戏、改人、改制的原则,要求净化舞台,发掘整理传统剧目,剔除旧戏中的各种毒素等。政府对当时全国城乡旧剧团上演的数万出旧戏,分别好坏,加以取舍;对宣传反抗侵略和压迫、爱祖国爱人民的戏曲予以鼓励推广;对含有反动、封建、迷信等内容的加以肃清;删除或修改各种野蛮、恐怖、不良的表演方法。对受群众喜爱的戏曲艺人,党和政府强调要尊重并把他们看作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同时引导他们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时事政治和党的方针,让他们了解社
19、会的变革与进步,加强艺术实践,提高业务修养。通过改革,涌现出了一批内容健康、人民喜爱的戏剧作品。 摘编自欧阳雪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戏曲改革的特点。(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戏曲改革的意义。(分)2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开元四年(716),山东地区发生严重的蝗虫灾害。在“天命论”和崇佛思想的影响下,老百姓对蝗虫无能为力,在路旁烧香磕头,乞求上天开恩,眼看着蝗虫食禾苗,不敢捕杀。满朝文武也都一筹莫展。唯独姚崇上疏积极主张捕杀蝗虫。他引经据典,极力说服玄宗,同时提出了灭蝗办法,并派遣御史分头督促各地灭蝗。后
20、又派遣使者去各州县进一步检查捕蝗情况,并把各州县官吏捕蝗的勤惰、政绩大小上报朝廷,以促进州县捕蝗救灾。姚崇督责捕蝗,始终如一,因此捕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仅汴州一州,就捕蝗十四万石,投入汴渠顺流而下者尚不可胜数。在他的努力下,虽然山东连年发生蝗灾,也没有造成很大的饥荒。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姚崇的救灾举措。(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姚崇的救灾举措。(9分)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备考卷历 史 (B)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
2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朝前期龟甲占卜所问,巨细靡遗,包括祭典、任免、征伐等大事公事,及疾病、生育等小事私事;而后期则仅及于祭祀、田猎征伐等例行公事大事。前期由贞人选卜问内容,宣布占卜结果;后期则由商王自选卜辞内容,甚至自己判断吉凶。这反映出商朝( )A神权与
22、王权共治的特点 B封建迷信观念占统治地位C王权的地位在逐渐上升 D神权与王权矛盾日益激化【答案】C【解析】商朝前期事无巨细均由贞人占卜决定,表明王权在神权之下,但商朝后期仅例行公事大事占卜且商王甚至自己判断吉凶,表明王权的地位在逐渐上升,故选C项;商朝“后期则由商王自选卜辞内容,甚至自己判断吉凶”,排除A项;商朝处于奴隶社会时期,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矛盾日益激化”,排除D项。2.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天下置预备仓,并购粮储存以备救荒;设置营田司,专掌水利,使“遇旱涝,民不为病”。此外,朱元璋也重视对灾区的赈济,措施主要有调粟、养恤、除害等。这些措施( )A有效地维持了社会长期安定 B成效
23、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权威C重在防救结合化解灾荒风险 D是休养生息重视农业的表现【答案】C【解析】材料“令天下置预备仓”重在预防,“重视对灾区的赈济”重在灾害发生后的救济,体现出防救结合化解灾荒风险,故选C项;这些措施只是有利于维持社会安定,A项的效果无法得出,排除A项;皇帝的个人权威影响成效,并非决定性因素,排除B项;材料强调防灾救灾,与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无关,排除D项。3.据统计,两宋时期私人藏书家700余人,是周至唐五代千年左右藏书家总和的近3倍,其中藏书万卷以上者达200多人。这一现象说明了两宋时期( )A官办教育的削弱 B君主专制的加强C崇文风气的增强 D市民地位的提高【答案】C【解析
24、】两宋时期私人藏书家的人数,是近千年来藏书家总和的近3倍,表明文化参与者人数众多,藏书的数量很多都超过万卷,表明书的种类广泛书的发行量大,这些都表明当时社会上崇尚文化的风气盛行,崇尚文化的社会风气较前代增强,故选C项;私人藏书是民间行为,与官办教育无关,排除A项;私人藏书和私人藏书家的多寡与君主独裁的政治制度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未见城市与城市居民,排除D项。4.古代雅典,执政者在阵亡将士的葬礼演说时,往往通过一系列非历史的方法,运用有意的遗漏和夸张虚构的手段,回顾祖先及父辈经历的辉煌战斗以及取得的赫赫战功,讲述阵亡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及对死者的哀悼和亲属的抚慰。该项活动旨在( )A保护公民
25、个人自由 B扩大统治基础C培育为政者的素养 D塑造城邦认同【答案】D【解析】据材料“运用有意的遗漏和夸张虚构的手段,回顾祖先及父辈经历的辉煌战斗以及取得的赫赫战功,讲述阵亡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及对死者的哀悼和亲属的抚慰”分析夸张的描述战士为城邦做出的贡献有利于教育公民,塑造城邦认同,故选 D项;据材料“讲述阵亡战士们的英勇事迹”说明不是公民的人生自由,排除A项;据材料“对死者的哀悼和亲属的抚慰”结合所学可知阵亡将士和亲属都是公民,本就是雅典的统治基础,排除B项;材料“运用有意的遗漏和夸张虚构的手段”说明执政者已经具备为政的素养,排除C项。5.根据英国1882年制定的普通规程,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要
26、有政府参加。据统计,从1887年到1897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 , 因此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一现象反映出英国( )A内阁行政权力的膨胀 B议会主权地位确立C三权分立体制被打破 D政党政治日益完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要有政府参加”“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可知政府权力在扩大,而政府职能是由内阁行使的,说明内阁权力的膨胀,故选A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议会主权地位确立,排除B项;三权分立体制涉及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分权并未被打破,排除C项;政党政治涉及两党之间的关系,
27、与材料主旨“议会与内阁关系”不符,排除D项。6.在人类文明史上,汉字显得十分独特:这一套书写系统的基本结构原则自商朝以来就未曾改变。当甲骨文在19世纪末被重新发现时,中国的学者几乎立刻就能够辨识,他们通过甲骨文与金文、篆文互证的方式成功释读了大约600多个甲骨文字。下图是甲骨文、金文与篆文的“日”字( )A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 B是后世造字的重要参考C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D阻碍了后世汉字的创新【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中“这一套(汉字)书写系统的基本结构原则自商朝以来就未曾改变”,说明中国文字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据此可知题干中甲骨文、金文与篆文的“日”字成为后世造字的重要参考,故选B项;在魏晋南
28、北朝之前,文字的主要功能是使用性,而非审美性,排除A项;单独一个“日”字并不能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大量的汉字才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排除C项;题干主要以甲骨文、金文与篆文的“日”字来论证“这一套书写系统的基本结构原则自商朝以来就未曾改变”这一积极方面,而非其不足之处,排除D项。7.仔细观察下图的物理现象,这一现象可以用一种科学理论来解释。这一理论( )光线经过太原变弯曲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答案】C【解析】光线在通过强引力场附近时会发生弯曲,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要预言之一,相对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
29、足,故选C项;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排除A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预见了海王星存在,排除B项;量子论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跟相对论无关,排除D项。8.1917至1919年,在新青年中“十月革命”被提及的次数极少,1919年以后逐渐增多。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化 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使得新青年中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增多,故选C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不能反映1919年的变化,排除A项;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主
30、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不能反映1919年的变化,排除B项;19171919年中国的国内主要矛盾仍然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地主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排除D项。9.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都认为,妇女缠足是受到男人、礼教等的压迫。国共关系破裂后,该观念在国民党的话语体系中逐渐谈出,而共产党则继续高举反封建的旗帜开展反缠足运动。这反映出( )A国共两党关系受制于社会性质变化 B新文化运动对国共两党的影响不同C国民党与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反对放足 D中共坚持革命理想与现实政治的统一【答案】D【解析】国共合作时两党都坚持反封建的革命理想,但两党关系破裂后,国民党为了获得封建阶级的支持,不再坚持反封建
31、,革命理想屈服于现实政治需求,而共产党则继续坚持反封建反缠足,表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坚持革命理想与现实政治的高度统一,故选D项;从1840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现代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都认为,妇女缠足是受到男人、礼教等的压迫”,表明在反对封建制度上影响是一样的,排除B项;只是“在国民党的话语体系中逐渐谈出”,没有反对放足,排除C项。10.图2为1919年日本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其中甲地区对应的是( )图2 A华中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东北地区【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欧战时期前后,
32、日本加紧进行侵略东北地区,并以“二十一条”为代表,从北洋军阀政府获得大量侵略权益,向东北地区出口贸易较高,中国对日贸易入超增多,故选D项;华北地区为乙,1919年欧战时期前后,日本也加紧进行侵略华北地区,但由于日本从华北地区掠夺矿产等资源,华北对日贸易为出超,排除A项;丙为华中地区,为英国势力范围,日本对华进出口贸易少,排除B项;丁为华南地区,为法国势力范围,日本对华进出口贸易少,排除C项。11.春运,一开始称“春节客运”,后来简化为“春运”。从1954年起,铁道部就有春运记录,1989年,伴随著民工潮,中国媒体开始大量使用“春运”字眼,从此,一年一度如同潮汐一样的候鸟式大迁徒不断轮回。199
33、8年至2004年,铁路连续五次提速,绿皮火车也逐渐被豪华空调列车所代替。材料主要反映( )A民工潮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B民工潮体现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C民工潮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民工潮出现是市场经济对配置资源的结果【答案】A【解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日益拉大导致大量农民由农村流向城市,民工潮的出现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变迁的反映,故选A项;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而民工潮出现于1989年之后,排除B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为了进一步适应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与民工潮无关,排除C项;民工潮出现在市场经济在中国建立之前,排除D项。
34、12.以下表格的信息说明( )时间 表现 1982年宪法制定前夕 邓小平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 1982年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重新规定,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改为第二章。 20世纪90 年代 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这个时候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了“管理法”的色彩。 A法律使人民获得感增强 B依法治国理念不断强化C社会主义民主基础扩大 D国家关注公民基本权利【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我国对宪法的修改、公民权利的规定和法的作用得到重视,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
35、国不断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理念不断加强,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家领导人对于宪法的认识以及宪法内容的修改和法律的特色,没有涉及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的感受,排除A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是人民当家作主,与材料体现的是宪法和法律等相关内容不符,排除C项;材料只在1982年修正的宪法里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另外两则信息没有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故关注公民基本权利不是材料的全面概括,排除D项。13.邓小平说:“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由
36、此可知,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A是中国经济开放区发展的结果 B是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C更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 D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C【解析】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开放浦东是为了将长江沿岸城市推向全世界,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故选C项;以浦东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的开放是中国经济开放区发展的表现,排除A项;材料论述的是浦东的开放对外向型经济的促进作用,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对外开放的进程,排除D项。14.吴建民谈外交一书在评价新中国初期的某项外交方针政策时,称它“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接受”,是“外交上的精彩华章”。下列关于该方针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37、)A因朝鲜战争结束和国内建设需要提出 B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阐述这一构想C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推动我国与亚非国家建交高潮的到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接受”“外交上的精彩华章”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不是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12月提出,此时朝鲜战争已经结束国内在进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需要有个良好的外交环境,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C项正确,不符
38、合题意;1955年亚非会议制定并通过了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十项原则,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5.中国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指出,在世界全球化加速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科技研究,总结、汲取别人或国外的经验没有错,也是应该做的,但弯道超车往往成了投机取巧的代名词。由此可以推知中国某些科研工作者在科技研究中尚( )A存在忽视理论的短板 B缺乏脚踏实地的情怀C存在盲目自大的情绪 D缺乏虚心学习的精神【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刘亚东所说的“但弯道超车往往成了投机取巧的代名词”我们就可以推知在现代中国,有一些科研工作者缺乏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故选B项;题干中强调的是
39、“弯道超车往往成了投机取巧的代名词”,说明弯道超车者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而不是说他们不重视理论研究,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弯道超车往往成了投机取巧的代名词”,说明一些科研工作者追求科技发展的高速度,与“盲目自大”无关,排除C项;题干中刘亚东述及了我国一些科研工作者“总结、汲取别人或国外的经验”,说明他们具有虚心学习的精神,排除D项。16.与普罗泰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把奴隶不看作人,而把人的概念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古希腊对人的认识历程的解读合理的是( )A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B第一次将人
40、置之于世界的中心位置C夸大了个人的作用 D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答案】D【解析】材料“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受到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理性、城邦与自由”受到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说明古希腊对人的认识是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故选D项;材料古希腊人强调人的价值,没有涉及对人的内心道德的认识,排除A项;普罗泰格拉第一次将人置之于世界的中心位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是对人的概念和内涵的探讨,但没有夸大人的作用,排除C项。17.孙中山认为只有土地国有才能防止地主暴利的产生,“人类发生之前,土地已自然存在,人类消失以后,土地必此存留。可见土地实为社会所有,人于其间由恶
41、得而私之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完全吻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贯彻落实其“节制资本”主张C试图解决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 D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答案】C【解析】材料中“土地实为社会所有”,体现孙中山试图用土地国有的办法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弊端克服,故选C项;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不可能完全吻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土地问题,没有涉及防止资本操纵国计民生,排除B项;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排除D项。18.导致下面图文材料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 中国丝、茶、瓷器等商品享誉国际市场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明
42、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A B C D【答案】A【解析】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正确;当时中国的出口是丝绸、瓷器和茶叶等拳头商品,深受海外青睐,而中国却不需要外国的商品,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故正确;14001800年世界金融中心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达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中国不是世界金融中心,故错误;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但这不是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9.20世纪30年代,美苏贸易增长迅速。但美国企业通常只接
43、受苏联的现金支付方式,因为银行对苏联的汇票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即便有些企业可以为苏联的订货提供贷款,但贷款条件十分苛刻,贷款利率很高,这反映了( )A美国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B苏联工业发展需要美国帮助C经济危机促进了美苏贸易 D意识形态影响美国外贸政策【答案】D【解析】据材料“美国企业通常只接受苏联的现金支付方式,因为银行对苏联的汇票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可知美国和苏联由于政治制度不同,影响到了美苏贸易,故选D项;材料只是说美苏贸易,并没有说经济危机,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苏联已经开始了工业发展的五年计划,而且材料主题是美苏贸易而不是苏联工业,排除B项;材料只说美苏贸易增长,并没有提到原因是经
44、济危机,排除C项。20.1895年,恩格斯指出:“旧式的起义在1848年以前到处都起决定作用的筑垒的巷战,现在大都陈旧了。如果说在国家之间进行战争的条件已经起了变化,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这一观点( )A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C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D反映了欧洲阶级斗争时代终结【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恩格斯认为以巷战起决定作用的国家之间的战争条件发生变化了,推断出阶级斗争的条件也一定发生变化,可知恩格斯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现出与时俱进,故选B项;从材料“如果说在国家之间进行战争的条件已经起了变化,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
45、同样起了变化”,说明恩格斯在根据时代的变化来完善丰富自己的思想理论,并不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排除A项;从材料“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说明马克思主义者已经认识到了时代变化,也能够顺应时代而进行理论的调整,不能体现已经过时,排除C项;从材料“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可知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仍然存在,只不过它所具备的条件发生了改变,排除D项。21.20世纪50年代起,俄语和东欧研究一直是美国政府支持的重点。到了80年代,美国政府则特别重视日语、汉语及其相关研究,汉语更是成为其第一关键外语。美国的政策调整( )A实现了其外交重心的东移 B反映了冷战形势的缓和C体现其国际
46、战略的前瞻性 D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多极化【答案】C【解析】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苏联与东欧自然成为美国关注的重点,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日成为美国关注的重点,说明美国已经预见到中日的崛起,加强了对中日的研究,这表明美国的国际战略具有前瞻性,故选C项;决定国家外交重心转移的重要因素是国家利益,语言研究与外交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80年代美国特别重视日语的研究与冷战无关,排除B项;美国一直想称霸世界,排除D项。22.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中总值的比重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 )A表明世界多
47、极化趋势已出现 B有利于欧共体摆脱美国控制C说明欧洲的联合进一步密切 D反映了美欧之间的贸易关系【答案】B【解析】20世纪50至70年代初美欧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中总值的比重变化中差距的缩小有利于欧共体摆脱美国的控制,故选B项;表格中只是涉及美、欧,没有体现其它力量,故不能反映多极化出现,排除A项;欧洲内部整合的提高并不能导致其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跟美国的比重差距缩小,排除C项;表格反映的是美欧各自在世界占比,没有体现美欧之间的贸易关系,排除D项。23.1830年,法国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问世,真实地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社会的状况,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小说中
48、的“红”代表了( )A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时代 B贵族复辟势力及教会组织C欧洲蓬勃兴起的工人运动 D新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答案】A【解析】材料“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社会的状况”,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小说中的“红”代表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时期,故选A项;“黑”代表贵族复辟势力及教会组织,排除B项;红与黑反映出欧洲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与工人运动无关,排除C项;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D项。24.图5是1948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其前身为关贸总协定)成员国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5 A6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导致成员国数量迅速增加B世贸组织发展使世界各国之
49、间贸易争端日益减少C9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解体推动了世贸组织的发展D世贸组织主导权已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90年代以后世贸组织成员国数量直线上升,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解体推动了世贸组织的发展,故选C项;60年代增加的成员国多为发展中国家,其原因在于6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并非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导致的,排除A项;仅从图片信息无法看出世界各国之间贸易争端是否日益减少,排除B项;世贸组织主导权至今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并未转移,排除D项。第II卷本卷共5大题,共52分,其中25、26题为必做题,27、28题选做一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阅读
50、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自1825年至1835年年底,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铁路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发行债券和股票,迅速完成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英国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完成。铁路建设时期,一英里的单轨铁路在铁轨的用铁量就达到200吨,随着“铁路热”的升温,国内所需铁矿量巨大。此外,同期英国国内煤产量的50%用于冶铁工业。铁路通车后,可以从特伦特河畔伯顿快速地运出啤酒,从格里尔姆斯比等新型港口迅速地运出鱼等海鲜产品。依靠铁路运输,邮局送达的信件从1839年的7600万件增长到1870年的86300万件。一座座小村庄
51、在进入铁路时代后,成为了铁路枢纽,快速发展起来。铁路也使人们快速地来往于不同的地区成为可能。 摘编自胡晓莹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设对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后,内河小轮船发展,铁路火车出现,内地交通也日渐进步。有很多乡僻士商,未出门之前对西学新说不明所以,因而思想保守,眼界封闭,后来由于出门远行,坐了轮船、火车,见了城市景象,头脑开始开通,思想由此趋新。自从有了轮船,往返于通商城市的商人们乘坐轮船数千里指日可到,商贾贩运往返其间视以为常,再也不必像以往那样一去三年不得回家而使家人忍受久盼不归之苦了。如上海轮船通航后,有竹枝词题咏商人妇与夫暂作别离的感受:“生小家临黄浦滨,行年老小嫁商人。妾
52、身惯设风波险,郎欲趁船大火轮。”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9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铁路建设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的相似影响。(8分)【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议会立法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股份制为铁路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经济发展需要提高运输能力;雄厚的社会财富奠定了物质基础。(8分,任答四点即可) (2)主要特点:近代交通建设起步晚;近代交通工具主要从西方引进;新式交
53、通方式由沿海向内陆扩展;水路和陆路交通建设同时并举;近代交通建设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9分) (3)相似影响:加速了区域间的商品交流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便利了人口的流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在紧急救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8分,任答四点即可)【解析】(1)据材料中的时间结合英国历史,当时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可知工业革命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据材料一“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可知议会立法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据材料一“铁路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发行债券和股票,迅速完成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股份制为铁路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据材料一“
54、铁路建设时期,一英里的单轨铁路在铁轨的用铁量就达到200吨”可知经济发展需要提高运输能力;铁路运输属于重工业;据材料一“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铁路里程如此之长需要雄厚的资金,可知雄厚的社会财富奠定了物质基础。 (2)据材料二“20世纪后,内河小轮船发展,铁路火车出现”相较材料一中英国火车出现时间,可知中国近代交通建设起步晚;据材料二“后来由于出门远行,坐了轮船、火车,见了城市景象,头脑开始开通,思想由此趋新”可知近代交通工具主要从西方引进;据材料二“上海轮船通航”结合交通通讯的发展一课所学,可知新式交通方式由沿海向内陆扩展;据材料二“内河小轮船发展,铁路火车出现”可知
55、水路和陆路交通建设同时并举;结合所学“马拉火车”等历史现象,可知近代交通建设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3)据材料一“铁路也使人们快速地来往于不同的地区成为可能”、材料二“往返于通商城市的商人们乘坐轮船数千里指日可到”可知加速了区域间的商品交流和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一座座小村庄在进入铁路时代后,成为了铁路枢纽,快速发展起来”可知推动了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材料“再也不必像以往那样一去三年不得回家而使家人忍受久盼不归之苦了”可知便利了人口的流动;据材料“铁路通车后,可以从特伦特河畔伯顿快速地运出啤酒”可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材料“见了城市景象,头脑开始开通,思想由此趋新”可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56、;据材料“妾身惯设风波险,郎欲趁船大火轮”可知在紧急救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6世纪,英国完成统一,形成民族国家,为以后的富强打下了基础。1688年,英国以和平手段进行了光荣革命,此后几百年国内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政治局面。18世纪70年代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开始了以蒸汽机发明为主要标志的工业革命,人类从此进入工业时代。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英国是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国家,这是它在19世纪称霸世界的经济基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因未进行产业革新而失去科技创新优势,从19世纪末期开始走下坡路。随后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加速了英国的衰落。第二次世界大
57、战后,英国在世界上全面收缩,大英帝国瓦解,英国不得不回归欧洲。 摘编自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程 英国的发展历程蕴含了国家兴衰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上其他国家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一: 启示:不断创新是国家兴盛的重要因素 说明:美国独立战争后,确立了符合本国国情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19 世纪中期,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契机,不断革新技术,取代英国成为技术发明和创造的主要国家,使国家经济实力大增;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
58、模式,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并最终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国家。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其兴盛时都是富于创新精神而不是因循守旧的。 示例二: 启示:能否保持国内政局的稳定是国家兴衰的关键 说明:自1789 年以来,法国经历了帝制与共和的反复较量,国内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严重影响了国内经济的发展,1875 年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政治体制趋于稳定,经济也得到较快发展。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引发了国内的各种矛盾,导致社会意识形态混乱,民族矛盾尖锐,最终使苏联走向解体。 由此可见,保持国内政局的稳定是国家兴盛的前提,国内政局动荡往往导致国家的衰落。【解析】首先,阅读
59、材料,根据提示语从“国家兴衰”的角度提炼启示,如根据“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因未进行产业革新而失去科技创新优势,从19世纪末期开始走下坡路”得出启示:不断创新是国家兴盛的重要因素;然后,结合世界近现代史上其他国家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在论证时要简单叙述和略加评论相结合即史论结合,如在20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时美国进行了制度创新,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并最终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国家;又如战后日本抓住第三次科技浪潮的契机进行科教创新,确立“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开发尖端科技,推动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使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
60、国;最后简单总结: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其兴盛时都是富于创新精神而不是因循守旧的。当然,可以从不同角度提炼启示,如根据“16世纪,英国完成统一,形成民族国家,为以后的富强打下了基础。1688年,英国以和平手段进行了光荣革命,此后几百年国内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政治局面。18世纪70年代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开始了以蒸汽机发明为主要标志的工业革命”得出启示:能否保持国内政局的稳定是国家兴衰的关键;又如根据“随后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加速了英国的衰落”得出启示:我们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戏曲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中既有人民
61、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这一遗产,中国共产党一直很重视对它的改革。1948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的社论,指出对旧剧改革的必要性和分类标准。1951年3月,毛泽东主席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改革原则。5月政务院颁布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改戏、改人、改制的原则,要求净化舞台,发掘整理传统剧目,剔除旧戏中的各种毒素等。政府对当时全国城乡旧剧团上演的数万出旧戏,分别好坏,加以取舍;对宣传反抗侵略和压迫、爱祖国爱人民的戏曲予以鼓励推广;对含有反动、封建、迷信等内容的加以肃清;删除或修改各种野蛮、恐怖、不良的表演方法。对受群众喜爱的
62、戏曲艺人,党和政府强调要尊重并把他们看作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同时引导他们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时事政治和党的方针,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加强艺术实践,提高业务修养。通过改革,涌现出了一批内容健康、人民喜爱的戏剧作品。 摘编自欧阳雪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戏曲改革的特点。(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戏曲改革的意义。(分)【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有明确的指导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内容全面;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需要。(分) (2)意义:传承了传统优秀文化;实现了价值引领;增强戏曲新的活力;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民众的素
63、养。(7分)【解析】(1)据材料“1948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的社论”可知政府主导和有计划有步骤;据材料“1951年3月,毛泽东主席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改革原则。5月政务院颁布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改戏、改人、改制的原则”可得有明确的指导原则;据材料“政府对当时全国城乡旧剧团上演的数万出旧戏,分别好坏,加以取舍”可得内容全面;改造的内容可以看出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需要。 (2)戏曲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对此进行改革有利于传承传统优秀文化;改造的内容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需要,实现了价值引领,增强戏曲的活力;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丰富了民众
64、的文化生活;改造后的戏曲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素养。2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开元四年(716),山东地区发生严重的蝗虫灾害。在“天命论”和崇佛思想的影响下,老百姓对蝗虫无能为力,在路旁烧香磕头,乞求上天开恩,眼看着蝗虫食禾苗,不敢捕杀。满朝文武也都一筹莫展。唯独姚崇上疏积极主张捕杀蝗虫。他引经据典,极力说服玄宗,同时提出了灭蝗办法,并派遣御史分头督促各地灭蝗。后又派遣使者去各州县进一步检查捕蝗情况,并把各州县官吏捕蝗的勤惰、政绩大小上报朝廷,以促进州县捕蝗救灾。姚崇督责捕蝗,始终如一,因此捕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仅汴州一州,就捕蝗十四万石,投入汴渠顺流而下者尚不可胜数。在他的努力下
65、,虽然山东连年发生蝗灾,也没有造成很大的饥荒。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姚崇的救灾举措。(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姚崇的救灾举措。(9分)【答案】(1)引经据典争取皇帝支持;提出科学的救灾办法,并派遣御史督促落实;救灾与官府政绩挂钩。(6分) (2)策略得当,救灾及时;当机立断、始终如一;措施全面,有力地缓解了灾害造成的损失等。(9分)【解析】(1)据材料“他引经据典,极力说服玄宗”可得引经据典争取皇帝支持;据材料“提出了灭蝗办法,并派遣御史分头督促各地灭蝗”可得提出科学的救灾办法,并派遣御史督促落实;据材料“把各州县官吏捕蝗的勤惰、政绩大小上报朝廷,以促进州县捕蝗救灾”可得救灾与官府政绩挂钩。 (2)可从救灾及时度、坚持力度、具体措施、救灾效果等方面来评价姚崇的救灾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