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淄博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二一轮单元卷(含解析):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2012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6题)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这说明陕甘宁边区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指导C实现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2资产阶级革命派对维新思想的突破主要表现在( )A.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主张引进西方政治制度3(2011年1月山东潍坊市质检10题)图1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
2、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图1A抗战胜利后,民众渴望和平民主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D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4(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5题)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 )A限制封建剥削 B解放广大农民 C保护封建剥削 D废除封建剥削5孙中山民主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创新的是( )A.反对独裁专制 B.主张主权在民 C.提出五权宪法 D.确定三权分立6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核心是否( )A.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 B.推翻清政府的统治C.要“师夷长技以制夷” D.需要“中体
3、西用”7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说:“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国民党“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的尝试是( )。A通过议会斗争,争取多数选民支持B制定临时约法,依法捍卫民主共和C发起“护国运动”,声讨专制暴政D促成国共合作,发起国民革命8从改组国民党到发动“二次革命”,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斗争方式经历了( )A由政党竞争到工农运动的变化 B由维护共和到反对复辟的变化C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的变化 D由权力之争到民主革命的变化91912年1月,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孙中山所说的“变局”是指( )。A和平变
4、法被暴力革命成功替代 B君主专制政体被民主共和政体所替代 C“臣民”被“公民”所替代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独立自主的共和国所替代10(2011年5月北京西城区二模18题)1946年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围绕国民政府的改组问题,各种政治力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某派别主张:“根据我们做地方政权的经验,最好是政府主要职员大党所占的地位不要超过三分之一。”这个派别应该是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C民主党派 D无党派民主人士二、非选择题11(2011年12月开封模拟46题)(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
5、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摘编自孙中山全集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
6、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单元测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了“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在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机构中,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从材料中“参选议员”来分析,议员产生的方式为民主选举。陕甘宁边区当时为特区,并不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党外合作,陕甘宁边区政府并不是多党联合政府,而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本题可用排除法。审题看材料“参选议员”,指的是选举。其他
7、三项与历史事实不符。抗战时期,始终并存两个战场,中国共产党的陕甘边区政府指挥敌后战场的抗日斗争,从大局角度出发,名义上接受国民政府的统一领导,B项排除;1937年9月,随着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两党合作就已实现,但不同于1924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的是党外合作的方针,故C项排除;边区的抗日政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建立的政权,并非是多党联合政府,D项排除。边区政权组织建设遵循的是“三三制”原则,其目的是加强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A解析:B项是革命派反对的;C、D项是革命思想与维新思想都倡导的。A项是在君主立宪制基础上更为激进的思想。3C解析:分
8、析统计图可以了解到1946年时“民主”出现频率最高,相关文章达499篇。联系所学,根据1945年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规定,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代表、共产党代表等38名。会议通过了政府改组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宪法草案等项协议。由于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会议通过的政协协议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及其内战政策,确认了有利于人民民主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个人独裁的政治制度,否定了国民党的反人民的内战政策,迫使国民党承认党派存在的合法性和各党派的平等地位,确定了民主改革的总方向。所有这些,是符合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代表了当时人民的利益的,是人民民
9、主势力的胜利,据此本题选C项。另外也可从时间上对AB项进行排除,A项抗战胜利、B项重庆谈判分别是在1945年8月和10月,与材料时间不符。4A解析:农民交租交息说明并没有废除封建剥削;地主减租减息说明并不是保护保护封建剥削,这么说也与中共的性质相违背。故只能是限制封建剥削。这一政策不涉及人身隶属,也不能说是解放广大农民。5C解析:除了C项内容是孙中山独创之外,其余各项都是欧美各国早就通行的启蒙思想。6B解析:A项是论战双方都认同和追求的。C、D项内容是封建开明人士的主张,论战双方都反对;B项是双方分歧所在,改良派希望依靠清政府改良政治,而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7A解析:“合法”的“法”
10、指的是“临时约法”。故这一尝试应该是在临时约法颁布后依法采取的宋教仁发起“选战”的行动,而不是指临时约法本身。C项是在使用“合法手段”斗争受到袁世凯镇压后出现的暴力斗争,与题目要求无关;D项所述史实与袁世凯无关。8C解析:“改组国民党”是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利用法律手段进行合法斗争,这是议会斗争,而“二次革命”则是武装斗争。9C解析:“变局”指的是社会面貌巨变。结合“1912年1月”这一特定时间概念的指向,可知指的是中华民国的建立。A项指的是辛亥革命,与本体指向不符;C项所述与变局有联系,但不全面;D项显然错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才结束。10B解析: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抗战,开辟了解放区,建立了新的政权,在名义上是隶属于国民政府的地方政权;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实行政府工作人员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根据上述史实可知,B符合题意要求。A当时掌握全国政权而非地方政权,CD没有建立政权。二、非选择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