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分层训练1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394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分层训练1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分层训练1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分层训练1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分层训练1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分层训练1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分层训练1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分层训练1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分层训练1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1(2021安徽亳州市亳州二中高一期中)唐朝初年,日本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之后的日本“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A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D天皇掌握了实权2(2021岢岚县中学校高一月考)继汉字和儒家经典的传入,佛教在6世纪也经由百济传入日本。日本的乐舞、书法、绘画、工艺制作、都城规划、医药、服饰等方面均受到唐文化的巨大影响。材料说明A唐朝国力强盛世界领先B日本推进改革强化中央集权C日本落后移植他国文化D日本文化善于吸收先进文明3(20

2、21岢岚县中学校高一月考)(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史前时代的几百万年中有两大转变为以后的全部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一是灵长类逐渐转变为人类,即具有思维能力的真正的人类;其二是人类的先祖从坐享大自然恩赐的食物采集者转变成日益摆脱大自然束缚、掌握自己命运的食物生产者。”可说明此观点的史事是A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的原产地B人们用火取暖、烧烤食物C人们在一定范围内过着迁徙生活D人们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4(2021辽宁高二期中)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新约中的许多故事是希腊罗马古代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

3、可知,基督教A是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B推动欧洲近代科学产生C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和解D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5(2021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一期中)“浮动园地”(见下图)是一种创造性地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耕种者甚至可以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中获得7次收成。创造它的人是()A玛雅人B阿兹特克人C印度人D埃及人6(2021高唐县第一中学高一月考)国家并不是一个统一而完整的政治单位,国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广大民众只效忠于其直接依附的封建领主。上述材料所体现的中世纪欧洲政治格局的特点是A封建主彼此分裂割据B等级制度森严C城市与领主分享权力D宗教神权统治7(2021高唐县第一中学高一月考)“民族大

4、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 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 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段材料旨在说明A西罗马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B中古时期确立了日耳曼人的统治C西欧封建制度是诸多因素作用的产物D封建社会的西欧保留了农奴制度8(2021云南昆明市昆明二十三中高一期中)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权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兴衰。这个国家是()A西罗马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波斯帝国D拜占庭帝国9(2021夏津第一中学高一

5、期中)“卡诺莎之辱”源于 l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您向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忏悔罪过”,双方因为教皇选举等问题发生尖锐矛盾。最终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予事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原谅。上述事件反映了( )A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B德皇软弱无能而屈服于教皇C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D宗教改革引发天主教的反对10(2021山西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期中)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据此

6、可知()A中世纪的欧洲希腊文化被神学取代B阿拉伯文化与欧州文化互动交融C阿拉伯人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D欧亚贸易发展促进了文化交融11(2021浑源县第七中学校高一月考)对下面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附庸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国王效忠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12(2021江苏南通市海门中学高一期中)在西欧封建制度初期,封君封臣关系复杂。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这反映了在西欧封建社会初期A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明显B教会势力被日渐削弱C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力分散D王权得

7、到进一步发展13(2021临高县临高中学高一期中)14世纪中叶,马里使用玛瑙贝作为等价物,但当时玛项贝只流行于加奥等地。廷巴克图、杰内等商业发达城市直到16世纪初才使用玛瑙贝,而塞内加尔、冈比亚等西部地区更是未曾流行玛瑙贝.许多地方仍实行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这表明马里当时A货币流行范围小B玛瑙贝是主要货币C西部经济很落后D商品经济发展缓慢14(2021临高县临高中学高一期中)庙宇和府邸建在城市的中心广场周围,与碑石、石座(祭祀时最高统治者的宝座)球戏场组成宏伟的建筑群,这显示出玛雅社会宗教与政治的合一和集权。平民百姓则散居在城市郊外。材料中房屋建筑的布局A反映了玛雅宗教地位高B体现了玛雅的社会

8、面貌C表明玛雅公共设施齐全D扩大了中心城区的面积15(2021临高县临高中学高一期中)桑海黑人史学家马哈茂德卡迪写道,“桑海的所有重要人物都精通战争艺术。他们非常勇敢,非常大胆,又善于用兵。”这一现象促成桑海帝国A灭亡了加纳帝国B中央集权的衰落C成为西非的霸主D疆城延伸至南欧16(2021临高县临高中学高一期中)从下列表格的内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阿拉伯人数学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使之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阿拉伯人著写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文学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塞万提斯的堂吉诃

9、德等名著,都受到了天方夜谭创作方法的影响沟通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A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伊斯兰文化B首先发明了阿拉伯数字C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展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17(2021临高县临高中学高一期中)举行臣服礼时,附庸一般要亲自跪在领主的面前,两手交叉置于领主的手中,并宜暂:“我立誓效忠和依附于你,正如一个仆人须效忠于主人。”领主交给附庸一柄旗子、一根手杖和一张约书,或其他的标志物,以表示给附庸财产并保护他。设定这样一套仪式旨在A增强臣服礼仪式感B强化契约意识C强调国王权力至上D强调义务关系18(2021临高县临高中学高一期中)西欧

10、各庄园法庭一般由封建主或他的管家主持,其主要职责是依据习惯法或村法对本庄园不能完成劳役、消极怠工或未按照规定纳税等有损领主利益的佃户进行处罚。这表明庄园法庭的主要功能是A解决封建主与农奴之间的矛盾B处理经济纠纷的案件C以收取罚金的方式来解决纠纷D维护封建领主的利益19(2021湖北武汉市高三其他模拟)如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15世纪欧洲各地大学的分布A文化较为繁荣B科学革命兴起C新教传播广泛D教俗矛盾尖锐20(2021广东深圳市深圳中学高一期中)2019年的日本新年号出自日本传统古籍万叶集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不过从“大化”开始,日本共有247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

11、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A使日本发展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B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C全面引进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D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21(2021浙江高一期中)日本在历史上出现了过一种特殊的政治体制:权力中心在征夷大将军,将军分封采邑给诸有力的武士,将军的地位则等同为天下之共主。由于天皇在当时的地位相当神圣,即使担任征夷大将军的氏族有所更迭,也没有外人敢直接篡夺天皇大位。这种体制被称为A封君封臣制B封建宗法制C幕府政治D门阀政治22(2021浙江高一期中)印第安人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淤泥非常肥沃,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

12、们的田园中获得7次收成。这一特殊的农业技术的发明者是A玛雅人B阿兹特克人C印加人D班图人23(2021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高一期中)“浮动园地”(见下图)是一种创造性地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即将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淤泥非常肥沃,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中获得7次收成。创造它的人是A玛雅人B阿兹特克人C印加人D班图人24(2021山东聊城市高一期中)12世纪起直到15世纪,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南洋的香料,印度的棉布、象牙、宝石、珍珠等,经波斯湾或红海,转运往欧洲。他们在欧亚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上,立下了历史功绩。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A中国商人B阿拉伯人C早期殖民者D基督

13、教徒25(2021山东临沂市高一期中)有学者认为一千零一夜是在古代波斯一千个故事的基础上,吸取了埃及、伊拉克和印度等国的民间故事,经过几百年的修改补充而最后编定。这反映了A文学作品的影响大B阿拉伯人的兼收并蓄C东西方文化的融合D人们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参考答案1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通过大化改新日本实现了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A;BCD不是日本社会发生的实质变化,排除。2D【详解】据材料可知,汉字、儒家经典、佛教均由中国传入,同时“日本的乐舞、书法、绘画、工艺制作、都城规划、医药、服饰等方面均受到唐文化的巨大影响”,这说明日本文化吸收了唐朝先进文明,

14、D正确;材料未涉及“唐朝国力强盛领先”问题,A错误;材料未涉及“日本推进改革”,B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D不符题意。3A【详解】据材料“其二是人类的先祖从坐享大自然恩赐的食物采集者转变成日益摆脱大自然束缚、掌握自己命运的食物生产者”并结合所学可知,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而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产生于中美洲,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在史前时代的几百万年中有两大转变为以后的全部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材料未涉及“人们用火取暖、烧烤食物”“人们在一定范围内过着迁徙生活”“人们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故B、C、D排除。4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基督教保存了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虽

15、然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但却推动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所以D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A错误;根据材料“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可知,B项说法错误,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神权和世俗文化和解”,所以C错误。5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阿兹特克人创造出“浮动园地”,故选B;玛雅人、印度人、埃及人不符合题意,排除ACD。6A【详解】材料“国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广大民众只效忠于其直接依附的封建领主”是对中世纪欧洲封君封臣制的描述,该制度使封建主彼此分裂割据,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A。7C【详解】根据题干中的“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

16、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可得出,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受到罗马文明的影响以及保留有日耳曼的特征,因此西欧封建制度是诸多因素作用的产物,故C项正确;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若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而不是罗马帝国灭亡,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日耳曼人在中古时期统治欧洲,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农奴制的保留,排除D项。故选: C。8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是伊斯坦布尔,D正确;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在米兰后来迁移到了拉文纳,A排除;亚历山大帝国原首都是佩拉,后迁移到巴比伦,B排除;波斯帝国首都是波斯波利斯,C排除。故选D。9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德皇在与

17、教皇的博弈中失败,说明当时教权高于王权。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神权统治干涉各国内政,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故A项正确;“德皇软弱无能而屈服于教皇”只是表面现象,未能揭示材料实质,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故C项错误;欧洲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D项错误。10B【详解】材料“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反映的是阿拉伯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即阿拉伯文化与欧州文化互动交融,B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文化同欧洲文化之间的交流,并非是桥梁中介作用,C排除;材料与欧亚贸易无关,D

18、排除。故选B。11C【详解】根据所学及图片中的信息可知,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封君封臣制的基础是封土制。甲把一块土地分封给乙,甲成为乙的封君,乙则成为甲的封臣。在封群封臣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因此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C正确;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直接附庸”的表述错误,大封建主才是其直接附庸,排除A项;农民才要服劳役,排除B项;从图中可以看出,各阶层相互之间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排除D项。12C【详解】根据材料“在西欧封建制度初期,封君封臣关系复杂。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可知,西欧封建制度初期的封君封臣关系复杂混乱,这是由于政治分裂和

19、国家权力分散导致的,所以C正确;根据材料“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可知,A项说法错误,所以A错误;材料内容与教会势力无关,且在西欧封建社会中,教会势力强大,所以B错误;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王权受到教权的约束,所以D错误。13D【详解】马里的玛瑙贝作为货币,其流通范围极为有限,这说明当时马里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有限,D正确;A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通过题干无法得出玛瑙贝在货币中的地位,排除B;货币流通范围有限,不等于经济落后,只能说明商品经济不活跃,排除C。14B【详解】据材料“庙宇和府邸建在城市的中心广场周围”“玛雅社会宗教与政治的合一和集权”“平民百姓则散居在城市

20、郊外”分析可知,城区的建筑布局特点可以映射社会的整体权力分布特点,故B选项正确;宗教地位高是事实但不够全面,不能概括材料的全貌,A选项错误;碑石、石座显然不属于公共设施的范畴,C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玛雅城市布局分为中心城区和郊外两个部分,但没有说明中心城区的面积有所扩大,D选项错误。15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桑海的重要人物多为社会精英,善于用兵,这最终使得桑海成为西非的霸主,C正确;加纳帝国被马里灭亡,排除A;桑海重要人物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桑海的北疆到摩洛哥,排除D。16D【详解】根据材料“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使之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著写的

21、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阿拉伯人的著作对欧洲的影响和阿拉伯人将中国科技文明传入欧洲等事迹可知,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正确;题干中强调的是阿拉伯人对文明传播的重要性,而非赞誉阿拉伯人文明的文化丰富,排除A;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排除A;C片面解读材料,排除。17B【详解】据材料分析可知,臣服礼有着较为繁琐的程序,而领主将标志物交给附庸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体现了一种契约关系,有利于契约意识的强化,故B选项正确;增强仪式感不能起到较为实际的作用,不是设计意识的根本目的,A选项错误;领主与国王的概念并不是直接对等,因此不能体现王权至上,C选项错误;强调附庸的义务

22、关系并不需要通过繁琐的仪式来体现,D选项错误。18D【详解】西欧庄园法庭的管理者是封建主或者其管家,其职责是处罚损害领主利益的佃户,这说明庄园法庭的主要功能是维护封建领主的利益,D正确;庄园法庭并不维护农奴的利益,排除A;材料中涉及的内容并不属于经济纠纷,排除B;C是庄园法庭处理纠纷的方式,而非功能,排除。19A【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1世纪时,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国际间的贸易和交往日益频繁,客观上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原有的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再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中世纪的大学兴起,比较早的有意大利的博罗尼亚大学和法国的巴黎大学等,到15世纪大学遍布欧洲各地,大学开

23、设文法和计算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大学的普遍兴起,促进了城市文化的繁荣,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图中展现的是15世纪大学分布于欧洲各地的情况,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文化较为繁荣,故A项正确;16-17世纪“科学革命兴起”,故B项错误;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兴起,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教俗矛盾尖锐”,故D项错误。20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唐朝的制度和文化进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迈向封建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A;“大化改新”缓和了日本社会矛盾,稳定了政局,但不是日本社会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故排除B;日本全面引进中国先进的政

24、治经济制度,是“大化改新”的措施,而不是日本社会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故排除C;日本幕府时代,天皇权力被架空,故排除D。21C【详解】从材料中的“权力中心在征夷大将军,将军分封采邑给诸有力的武士,将军的地位则等同为天下之共主”等信息来看,材料反映的是武士集团首领幕府将军掌握实权的幕府体制,故答案为C项;中世纪的欧洲存在封君封臣制,材料信息反映的不是这一体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的信息,排除B项;中国东晋时期出现士族与皇权共治的门阀政治,材料没有反映日本历史上出现这一政治现象,排除D项。22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阿兹特克人发明浮动园地,故选B;玛雅人、印加人是古代美洲印第安人,但不符合题意

25、,排除AC;班图人是古代非洲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排除D。23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浮动园地”是古代美洲阿兹特克人发明的,扩大了耕种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故选B;玛雅人、印加人虽然同属于古代美洲文明,但它们并未创造“浮动园地”,故排除AC;班图人属于古代非洲文明,其并未创造“浮动园地”,故排除D。24B【详解】据题意可知,他们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媒介,根据“12世纪起直到15世纪”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传播东西方文明的是阿拉伯人,故选B;综上所述可知“他们”最有可能是阿拉伯人,而非中国商人、早期殖民这和基督教徒,排除ACD。25C【详解】据材料“在古代波斯一千个故事的基础上,吸取了埃及、伊拉克和印度等国的民间故事”联系所学知识,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同时,阿拉伯人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一千零一夜便是阿拉伯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故C选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一千零一夜的创作背景和过程,A选项错误;“兼收并蓄”表述错误,“吸取了埃及、伊拉克和印度等国的民间故事”反映的应是兼容并包,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所述一千零一夜的创作背景和过程,无法得知人们精神生活的状况,D选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