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口与环境.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6160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3.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与环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86页
人口与环境.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一、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及其转变(一)人口再生产的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使人口总体不断地延续下去的过程。(二)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因素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说明人口的出生率:指人口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人口的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减死亡数)和人口总数之比(三)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特征比较表人口再生产 类型 原 始 型 传 统 型 过 渡 型 现 代 型 所处历史阶段主要特征人口增长状况形成原因代表性国家采猎文

2、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产业革命时期现代社会时期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很低的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较高的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的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很低的自然增长率速度极为缓慢速度有所加快增长迅速趋于低增长或停止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能力低,战争频繁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环境改善;节育还不普及,需要多生子女从事农业生产。生产力的大发展,生活质量改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节育措施的出现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变革;人们晚婚晚育和小家庭;不愿生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亚洲的巴基斯坦欧洲的德国(四)人口再生产

3、类型的转变1、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开始的标志死亡率的下降2、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的根本原因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阅读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1)(2)(3)(4)各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哪一阶段?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先是从什么下降开始的?为什么?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而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带来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进一步思考一下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4)段,为什么人口死亡率出现略有上升的趋势?(4)段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后阶段,属于“现代型”,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世代更替缓慢

4、,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4、最后思考在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时,为什么要分析“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社会生产力资料数据年龄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总计甲 人口数200550250 1000死亡率0.5 0.6 2 乙 人口数350 600 50 1000死亡率0.8 0.7 2.2 0.930.81(1)在分组年龄中,甲组死亡率比乙组 (高或低)。(2)在总人口死亡率中,甲组死亡率比乙组 (高或低)。(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主要是因为甲人口的老年人比较多,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在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时,要分析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这涉及人

5、口 的年龄、性别结构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出生率,与适龄妇女生育 率有关,因而需要了解被分析地区的人口中育龄妇女的比重;死亡率,在其他因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老年人口比重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 这些都可以从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中了解到。以直观地表示人口的年龄 结构。这种图称为 。它为研究人口年龄结构提供了一种 简便的手段。人口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 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水平 方向的长度表示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或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人口学家还常常按人类生命史不同阶段分组,一般分为未成年(014岁)、青壮年(1564岁)和老年(65

6、岁以上)三组,按人口年龄结构,一般又分为 增长型(快增长和慢增长型)、静止型(零增长型)和缩减型(负增长型)等几种。人口年龄金字塔 下图为四种人口金字塔的模型1、快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金字塔基底宽阔,15岁以下年龄组占人口比重大而塔顶尖细,65岁以上人口组所占比例小,表明具有人口迅速增长的强大动力 2、慢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金字塔塔基不宽,向上逐渐变窄,表明老龄人口所占比例增长 3、零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塔基与塔身几乎等宽,塔顶逐渐变窄。4、负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塔基最窄,塔顶较宽,略呈纺锤状,人口增长动力不足。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1、发展中国家

7、过渡型2、发达国家现代型3、全世界过渡型(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0%)(二)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1、欧洲(如德国、匈牙利等)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0.1%)2、北美(仅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4%到0.8%之间3、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左右(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1、非洲国家、大洋洲国家(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过渡型”2、亚洲、拉丁美洲(除日本、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过渡型”3、中国“现代型”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判断12题:巩固练习题1、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B、C、D、2、和德国人口

8、死亡率、出生率相似的国家应该是A、B、C、D、CA读图,回答3一4题3、1990年,该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4、与1982年相比,1996年该地 A、人口大量外迁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本地劳动力相对不足 D、城市化水平降低DC5、读下图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国;如该国人口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_,_(2)B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_型,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_,_。(3)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就业困难 人均资源减少 影响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社会

9、安定现代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或兵源不足 社会负担加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6、下图中与(4)阶段一致的年龄金字塔图是A、左B、中C、右B阅读P4页及表1.2,思考以下问题: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有什么不同?2、从总体上讲全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何种类型,为什么?3、从各大洲的情况来看,人口出生率有何差异?4、各大洲人口死亡率相差不大,而非洲为什么稍高一些?5、哪一大洲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什么?欧洲,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非洲生产力水平最低,生存环境、营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因而死亡率最高 6、在人们看来,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表1.2中的数据却显示出相反的结果,

10、发达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年龄结构原因造成。发达国家属现代型,其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这一类型发展的结果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因此老年人的死亡率就比较高。(前例中已有分析)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化曲线图00.511.522.533.541949195219571962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1(1)1949年-2001年期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2)我国70年代的出生率比以前下降了很多的原因是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改善,国家实行控制人口

11、增长的国策00.511.522.533.544.5韩国印度巴西尼加拉瓜古巴尼日利亚埃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一些国家2000年的人口自然变化-0.500.511.522.533.54全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非洲北美拉丁美洲亚洲欧洲大洋州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000年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变化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第二节 人口数量与环境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1、人口的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2、人口的机械增长(即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一、人口数量的变化(一)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二)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二、环境对人口

12、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及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元素对生育率的影响是极小的。问题:出生率和生育率的的关系?生育率是出生率的基础,一般情况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生育率表现的是新人口和育龄妇女的关系,而出生率表现的是新生人口与全体人口的关系,但一般生育率比出生率要精确一些,因为它将生育同育龄妇女联系起来(通常是15-49岁的妇女)。这样排除了年龄性别结构不同引起的偏差。因此,生育率比出生率更能揭示生育水平的变化。答:生育率:是指某年每1,000名15-49岁妇女的活产婴儿数。岁妇女)育龄妇女(出生人数49151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

13、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等。2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等大的自然灾害,例如:地震、火山、洪水风暴等环境污染八大公害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使众多人群非正常死亡、残废、患病的公害事件不断出现,其中最严重的有八起污染事件,人们称之为八大公害:(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1日5日,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外排的工业有害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硫)和粉尘对人体健康造成了综合影响,其中毒症状为咳嗽、流泪、恶心、呕吐,一周内有几千人发病,近60人死亡,市民中心脏病、肺病患者的死亡率增高,家畜的死亡率也大大增高。(2)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194

14、3年5月10月,美国洛杉矶市的大量汽车废气产生的光化学烟雾,造成大多数居民患眼睛红肿、喉炎、呼吸道疾患恶化等疾病,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3)美国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日30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以及其它氧化物与大气烟尘共同作用,生成硫酸烟雾,使大气严重污染,4天内42的居民患病,17人死亡,其中毒症状为咳嗽、呕吐、腹泻、喉痛。(4)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8日,英国伦敦由于冬季燃煤引起的煤烟形成烟雾,导致5天时间内4000多人死亡。(5)日本水俣病事件1953年1968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由于人们食用了海湾中含汞污水污染的鱼虾、贝类及其它

15、水生动物,造成近万人中枢神经疾患,其中甲基汞中毒患者283人中有66余人死亡。(6)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55年1961年,日本的四日市由于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患聚增,尤其是使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7)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1963年3月,在日本爱知县一带,由于对生产米糠油业的管理不善,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物混入米糠油内,人们食用了这种被污染的油之后,酿成有13000多人中毒,数十万只鸡死亡的严重污染事件。(8)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1955年到1968年,生活在日本富山平原地区的人们,因为饮用了含镉的河水和食用了含镉的大米,以及其它含镉的食物,引起痛痛病,就

16、疹患者258人,其中因此死亡者达207人。答: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与环境对死亡率的作用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因为在婴儿死亡率较高的情况下,会诱发补偿性高出生率,因此如果说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有影响的话,那也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所施加的间接作用。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为什么与环境对死亡率的作用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问题:1人口数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在原始社会,人口数量很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小农业社会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提高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现代人口数量增长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三、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2、现代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口数量增

17、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必然增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2)人口数量增多,人口分布集中以及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若不妥善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3)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当然要带来更多的生产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为什么不能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数量的增长会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但环境污染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所以不能把人口数量的增长看作是环境污染的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人口数量只是其中之一。当然也不能忽视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环境恶化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们必

18、须辩证地看待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3.人口增长对环境污染无足轻重,只要有了先进的技术,人口增长不仅不会使环境恶化,反而使环境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分析下列的几种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为什么?1.人口数量增长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环境污染就是因为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2.环境污染与人口数量多少呈正相关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第三节 环境人口容量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1、环境人口容量概念产生的背景 目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人 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力的关 系问题 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

19、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的含义 简单的定义: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2资源、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3生活水平也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4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的利用的资源和技术,可以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一、环

20、境人口容量的概念3、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1)资源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主要考虑的资源有:土地、淡水、能源(2)科技发展水平 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3)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环境人口容量会增加 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3、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4)生活消费水平 生活消费不仅包括物质生活消费,也包括精神生活消费。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案例分析:我国计划把长江上游的水调往西北地区,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水资源状况发生变化使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三峡库区建设,百万移民安

21、置 土地资源减少,三峡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减少 假如地壳运动使青藏高原到海拔100米左右 气候资源趋好,使环境人口容量增加 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1、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现有的资源总数并不确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的交流程度及人口消费水平等也在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2、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假定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时,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3、合理容量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从从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二

22、、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4、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介于悲观者与乐观者之间,许多人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5、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2)我国人口与环境、资源矛盾突出 A.从人口可耕地关系来看:耕地短缺,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三分之一。B.从人口与淡水关系来看: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3)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第四节 人口

23、素质与环境 人口素质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一、人口素质的概念二、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 1.原生环境因素:主要指地形、气温、湿度、降水等自然环境因素。2.次生环境因素:主要指受人类影响的环境因素 克山病:地区流行的原发性心肌疾病。1935年首先发现于中国克山县。病因可能是由于病区的水及粮食中硒微量元素含量低及有关营养物质的缺乏或失衡,以及水土中某些有毒物质干扰或破坏心肌代谢引起的心肌损害。时间上有明显多发年及多发季节,多见于夏秋季。心肌纤维变性坏死。起病多突然,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可迅速死亡。改善膳食成分,长期服用亚硒酸

24、钠可预防本病。大剂量维生素C、补液治疗有较好效果,治疗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碘与“大脖子病”、癌症:肿瘤的发生与缺碘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膳食和饮水中含碘量低时,可引起单纯性甲状腺肿,即俗称的“大脖子病”。甲状腺肿易转化为甲状腺肿瘤,在甲状腺肿流行地区,甲状腺癌就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另外还有一个规律性现象凡是乳腺癌的高发区,往往也是严重缺碘的地区。所以可以说,如不能维持正常的碘摄入量,就更易患乳腺癌。氟关节僵硬:氟是地球表面颁最广的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氟可以随空气、食物和水进入人体。有的地区水中含有较多的氟。氟虽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如果摄入过多,长期饮用高氟水,也会发生氟中毒。氟中毒主

25、要症状是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表面粗糙、着色、缺损,并容易脱落。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变性,极易产生骨折。氟还可沉积于关节中,造成骨质增生,韧带骨化,严重者出现骨骼变殂,关节僵硬,最后致人残废和瘫痪。此外,氟还会抑制人的肾上腺、生殖腺、甲状腺、胰腺功能,并损害人的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严重的氟中毒会导致高氟区居民丧失劳动力。饮高氟水是害骨毁齿的主要原因。黑色人种皮肤黑,是因为热带地区紫外线辐射强烈,皮肤中黑色素像过滤器一样,可以阻挡紫外线进入体内,免受强光灼伤。黑种人卷曲的头发易于防晒、透气通风,就像一顶草帽,保护头顶。黑人的鼻孔短而粗、体毛少,也是便于散热的特征。非洲的孩子在高纬度地区,容易患

26、软骨病,就是因为进入体内的紫外线多了,体内维生素D少了。白人到热带容易造成皮肤灼伤,因为接受了超出遗传特征所决定的紫外线数量。黑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较高,输送氧和二氧化碳功能较强,是进行体育运动良好的生理基础,所以黑人在音乐、舞蹈、体育方面具有特殊才能。我国南方气候湿热,人们食物量普遍比北方少,饭量也少,所以身材较北方人瘦小;而北方人食面和肉类,身材较高大;北方的牧民以肉食为主,身体更是高大强壮(1)物理性环境污染 主要指放射性污染、微波污染和噪声污染。例如,对北美哥伦比亚河水进行的放射性分析,证明汉福特原子工厂制造原子弹的钚随废水流入河中。这条河水的放射性并不明显,但是河流中的浮游

27、生物的放射性高出其他河流同类2000倍,而以浮游生物为食物的鸭子则要高出4万倍,鱼则高出15万倍,幼燕吃了老燕子捕捉的河中昆虫后放射性高出50万倍,河流中水鸟蛋黄中的放射性高出100万倍以上。噪声污染 交通噪声:主要指各种机动车辆、飞机、火车、轮船等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和喇叭声产生的噪声。它的特点是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对交通干道两侧以及港口、机场附近的居民影响最大。工业噪声:指工厂的机器在运转时产生的噪声和建筑工地施工时的噪声。它的特点是具有稳定的噪声源。在工厂和工地工作的人是直接的受害者,在其附近的居民也深受其害。社会生活噪声:主要产生在商业区。另外,娱乐、体育场所,游行、集会、宣传等社会活动也

28、会产生噪声。其他如家用电器的运转声,宠物的叫声,上楼下楼的脚步声,喧哗声,打闹声等等,都属于社会生活噪声。噪声控制: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颁布了噪声控制标准,对飞机和机场的噪声、城市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工厂机器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都制定了严格的噪声控制标准。例如,工厂、工地的噪声应不超过85分贝90分贝。居民居住区,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不能超过40分贝。(2)化学性污染 研究人员在肿瘤高发区的部分陈粮食、酸菜、发霉的食物、粗制鱼露、薯干、干萝卜条、干咸鱼等样品中测出亚硝胺来。在肿瘤高发区的部分居民的胃液中,也测到几种不同的亚硝胺。国外报道在某欧洲国家市场上的香肠、奶酪和啤酒300

29、份样品中,有30%的样品含有亚硝胺。我国腌制肉类时常加入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此物与肉类中的胺相结合便可产生极强的致癌物亚硝胺。已知蔬菜、水果中含有的维生素C具有阻断胃内合成亚硝胺能力,从而减少亚硝胺对人的危害。所以,我们提倡吃新鲜的各种食物。家住北京回龙观的一对夫妇,本打算在新装修的家中迎接新生儿,不曾想,妻子在怀孕二十一周时,检查发现胎儿发育畸形。经有关部门检测,他们居住的新家甲醛超标八倍。10年中收治的1800多名白血病患儿中,有46.7%的孩子家里在半年之内进行过装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孩子遭受着白血病的折磨,仅市第一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收治的白血病患者中,儿童就高达40%。有关部门的统计数

30、字也表明,白血病占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的95%。刘先生在购买了住宅后,入住不久发现室内空气严重污染,刘先生全家人均感到身体不适,刘先生原有过敏性鼻炎,入住后更加严重,他儿子也经医院诊断为咽炎。特别是有一次,由于天气炎热,室内有害气体大量聚集,睡在房间里的刘先生半夜里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险些窒息而死。刘先生提出退房,经过协调换到同楼房的另一房间。结果气味依旧,连电梯里都有气味。无奈之下刘先生全家迁出后 (3)生物性的污染 全球每日5000儿童死于水污染 据一项联合国报告,全球日有30亿人得不到适当的卫生设备,每天死于与汗水有关疾病的儿童超过5000名。报告说,如果各国政府致力于具有成本效益的当地工

31、程的话,它们应能够在25年内确保每一个人可得到安全的用水和足够的卫生设备。另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每年至少有1500万人死于水污染引起的疾病,仅痢疾每年就夺去四五万儿童的生命。沼泽污水滋生的蚊子传播的疟疾每年10亿人受害(死亡达270万人)。在发展中国家的死亡人数中有一半与水污染有关 婴儿死亡率(千分比)010203040506070婴儿死亡率中国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平均平均预期寿命(岁)01020304050607080平均预期寿命(岁)中国解放前中国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平均三、影响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因素我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现状:项 目 建国前 1990年 1994年 2000年 文盲

32、半文盲 80%15.88%6.72%学前儿童入学率 20%98.4%每10万人口中的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1422 3611 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人口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单位学生成本 我国大学学生单位成本89学年度公立大学约为15万元,远低于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大学,可见我国政府有责任对大学生投注更多教育投资,使学生享受更好的教育品质。四、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数量多少并不是最主要的,人口素质的高低往往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以及人口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对环境有着特殊

33、的影响。从整体上决定着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影响着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技术上说影响着环境的保护、改善和治理。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科学文化素质不同,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第五节 人口迁移与环境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的或长期性的改变人口流动:人口迁移:只发生人口活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而不改变居住地空间移位 居住地变更 时间限度游牧民的迁徒;季

34、节工的季节性流动,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都不算人口迁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的含义,这一定距离指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时间限度没有统一的“长期”时间的标准 人口从A1到B1,及C1到A2常被认为是迁移,而从A1到A2,及C1到C2则被认为不是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的或长期性的改变1、概念 三大要素:空间移动 居住地变更 时间限度 按地理范围划分:按迁移方向划分: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的分类 因为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是人口的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并进而向第三产业转

35、移。+_0+_+_0_0+代表一个地区吸引人口的因素。-代表一个地区排斥人口的因素。0代表无关因素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是主要的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总之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不平衡,地区间的生存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美国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决定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从而决定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逐

36、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现在某些大河流域如长江、珠江、尼罗河、多瑙河,伏尔加河等,也是人口密集地区。乌克兰的黑土地,尼罗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冲积土地区,对该地区的人口分布与迁移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世界上很多的工业城市,如英国的伯明翰和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都是因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而形成的现在依赖减弱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从而影响人口的迁移。通过影响农业生产,从而影响人口的迁移。(工业)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1)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2)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深圳 人类越来越大规模、大范

37、围、大跨度的人口迁移,得益于这种发展(1)婚姻是影响青年人迁移的重要因素结婚(2)家庭因素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重要作用团聚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改变了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三峡工程建设而导致三峡库区移民我国“文革”期间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劳动二战期间,战争引起的欧洲人口迁移达3000万人,战争引起的难民潮 我国历史上几次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大都与战乱有关 我国历史上,都城在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和北京之间不断变换,引起人口的大规模迁移。中国历史上的“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八年抗战”。自三国至魏、晋、南北朝之间长达300

38、年的战乱,曾引发黄河流域人口大规模南迁,使我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时期 社会经济的主体 迁移主要目的 原始时期 采集和渔猎 追逐生活资料的来源 农业时期 种植业为主的农业 寻找新的土地 工业时期 机械化大生产 要求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以及市场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劳动力随生产条件不断变化而不断进行迁移 总之,人口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作用下有意识的行为。合理的人口迁移会对人口数量的地区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环境生态平衡起到积极的作用。反之会对迁入地环境造成负面 影响。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现在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迁出地:

39、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保护环境但也造成人才外流。迁入地: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有利于开发资源,发展经济,也会城市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内地开发、民工流动、老龄化欧洲国家美国东北部地区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美国东北部气候有何特点?美国人口向南部和西部迁移,除气候因素外还受什么因素影响?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因而人口稠密东北部纬度偏高,东部又受拉布拦多寒流的影响,夏季气温较低,北美的地形南北敞开,北方冷空所可长驱南下,所以东北部地区冬严寒,被称为“冷东地带”东北部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严重,南方和西部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新兴工业和旅游业等

40、分析:1.我国“黑河腾冲”以西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3%,人口只占63。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D A、西部地区气候干燥,有大面积干旱区,生态脆弱 B、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 C、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 D、人口的出生率低,人口迁出量大 3影响(3)、(4)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是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战争 2右图中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 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中,阶段(2)最有可能的是()A原始农业 B种植业 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C B 4.有关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因素一直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 因素 C.矿产资源开发不会引起相应的人口迁移和流动 D.家庭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也属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B 15 人口迁移与环境(小结)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 2、人口迁移的分类 按地理范围分国际、国内人口迁移 按迁移方向分农村、城市人口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交通通讯、文化、家庭等 3、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 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影响 三峡移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