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725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2016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高考补习学校高三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三)第I卷(选择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A气氛(fn) 果脯(p) 机杼(zh) 擢发难数(zhu)B插科打诨(hn) 令人咋舌(z) 噤若寒蝉(jn) 刹那(ch)C刽子手(gu) 犄角(j) 一哄而散(hng) 数见不鲜(shu)D肖像(xio) 黑魆魆(x) 雾霾(mn) 曲高和寡(h)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戳穿 毕竟 金刚钻 掎角之势B.告罄 凋蔽 亲和力 至高无尚C.瞑目 骠勇 掉书袋 砾石流金D.殉职 熨贴 暴冷门 溘然长逝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

2、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为官很难,因为要想干好事业就要 、倾注心血,甚至“5+2”“白+黑”地加班加点,日夜操劳。 今年因天气影响,双季槐遇到成穗少、大面积减产等问题。雷茂端为此 ,正在积极寻求科技突破。 江西省内大大小小200余家老字号,除亨得利、黄庆仁等少教几家著名品牌外,近七成生存困难, 。A、殚精竭虑 煞费苦心 惨淡经营B、惨淡经营 殚精竭虑 煞费苦心C、煞费苦心 惨淡经营 殚精竭虑D、煞费苦心 殚精竭虑 惨淡经营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与西医相比,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已系统地阐述了中医

3、的理论基础。B近日,“贫二代”一词在各大网站频频出现,“出身贫寒,社会关系缺乏,求职过程中全靠个人奋斗”成为校园“贫二代”的简单特征(2012年2月12日中国青年报)。C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的墓地他是1984年在故乡克鲁齐林诺村去世的在顿河边,标志是一块没有镌刻任何文字、未经雕琢的巨石,正对着静静的顿河。D应通过举办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选派专业人员去高校深造;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结合设计、研究工作出国考察、访问、学习等来对专业技术干部进行继续教育。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云南虽然下了那么多雨,可是有的山区还是和去年前年干旱一样时常缺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B.局

4、长一接到电话就马上行动,他统一安排了出发的时间、人员以及行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C.远征军在敌人碉堡下方挖了两条地道,然后填充炸药同时起爆,将松山顶峰变成了日本侵略军的坟墓。D.中韩两国首脑在北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双方同意共同致力于推进两国经济关系发展更好。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种群中较弱个体的存在,可能有助于加强种群的长期稳定性,从而减少灭绝的风险。 ,结果发现,鱼群中混有多种不同的性状,会对种群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些在近海珊瑚礁区发育的幼鱼更可能返回成年时的栖息地;那些在潮池区发育的幼鱼可能成为繁殖的“赢家”,但它们通过增加数量和减少波动,为种群的稳

5、定性做出了贡献。A.研究人员对一种生活在新西兰潮池和近海珊瑚礁的小型鱼类进行了研究B.研究人员在研究一种生活在新西兰潮池和近海珊瑚礁的小型鱼类时C.研究人员研究了一种生活在新西兰近海珊瑚礁和潮池的小型鱼类D.一种生活在新西兰近海珊瑚礁和潮池的小型鱼类被研究人员研究第II卷(非选择题)二、名句默写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 的“ , ”两句意思一致。 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 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 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6、 , ?” 杜甫登高一诗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 遣的诗句是“ , ”。三、诗词鉴赏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试题。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戴复古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 【注】作者是南宋爱国词人。浪说:漫说,别说。1. 这首词的上片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2. 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四、现代文文

7、本阅读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我眼中的潘家铮先生 潘家铮的大名我早就熟悉了,但有幸结识先生却是2007年3月5日的事。 那一天,在接连婉拒了两次之后,先生说,他终于被我的“锲而不舍所打动”,于是 接受了我的一次专访。 采访正式成行的前一周,潘先生的秘书李永立打电话告诉我:潘老说为了采 访时节省时间,也为了他能更准确、更深入、更全面地回答我的问题,请我先将自 己的采访提纲以电子邮件发给他。 3月5日的采访非常成功。在整个交谈中,先生思维缜密,表达严谨,几乎 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他说话舒缓、从容,有一种绅士风度。 即便在说到自己的忧虑和愤懑时,也仅仅是紧锁眉头,而从无疾言厉色

8、。先生用 60分钟回答完我的所有问题,又用20分钟时间跟我轻松地聊起了他的业余爱 好。我一直生活在北方,感觉江浙一带的话很难懂,也似乎并不好听。但接触先 生之后,我发觉他的一口吴侬软语宛如昆曲,实在动听。 时隔五年,那天采访的许多内容都已经淡忘了,但有一段谈话却至今深深地 印在我的脑海里。当时,我国风电正在大热之时,在回答我关于对当时发展风电 的看法时,先生除了对风电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之外,更多的是表达了对当时风 电大跃进式推进的批评和担忧。先生说:“我们应该把风电的优点说清楚,但也 要把它的问题摆出来,说透,而且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包括国家应采取的政策, 这才是对风电真正的爱护。” 那天采访

9、结束后,先生起身从办公桌后的书柜上取下一本潘家铮院士文 选送我,并当即在扉页上题签:韩磊同志指正。字不大,都是一笔一划的,很 秀气。 在中国科技界,潘先生以敢说真话而闻名。他的一个“段子”曾在科技界广 泛流传:“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的是那些反对者。”这位在三峡工程的论证和建设 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说,“正是反对者们的反复追问、疑问甚至是质问,逼 着你把每个问题都弄得更清楚,才使方案一次比一次更理想、更完整。”先生的话 博得了大家的广泛赞誉,称其“对反对意见不仅仅是容忍,更有海纳百川的包容”。 在我的眼里,先生性情的底子是文人。他身上有浓重的文人气息。许多读 者知道,潘家铮不仅是科学家,也是一

10、位热心于科幻创作的作家。先生的科幻小 说构思巧妙、大胆,科学性严密、人情味浓,文笔生动凝练,语言幽默调侃,选材和 描写不落俗套。2007年采访先生的那段时间,我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捧着先生的偷脑的贼,经常读得哈哈大笑。作诗填词也是先生的业余爱好之一,然而,科幻小说和诗词其实都还不是先生的最爱。先生告诉我:“我不抽烟,也不喝酒,也不讲究饮食,衣服也是穿得邋邋遢遢,很少看电影,电视也看得不多,体育也不爱好,写诗什么的实际上也不是我的真正爱好。我真正的爱好只有一个,就是读书,我总觉得一卷在手,就可万虑皆消。” “一卷在手,万虑皆消。”这不是真正的文人、书生么?!当然,这些还都是先生文人情怀的浅表性东西

11、。如果你读了先生的杂文、政论之后,你一定会发现,他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爱得有多么深沉1 2001年下半年,先生有感于时事,写了一篇我们需要再反一次党八股的小文。此文连投多家报、刊,无人敢登。一气之下,时任政协委员的先生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应邀发言时,全文宣读了自己的这篇小文章,引起轰动。 潘先生不愧为君子。潘先生非常崇拜李锐,李锐老部长是潘先生的老领导、老同事。自80年代中期以后,潘先生和李锐之间出现了一些分歧,后来裂痕越来越大,终致不相往来。即便是在两人不相往来的日子里,彼此对对方也都有非常客观、公正的评价。潘先生称赞李锐“确实是个豪杰”。李锐在谈到潘先生时,说:“潘家铮确实是个好样的专家。”

12、2007年9月21日,潘先生亲自登门拜访李锐老部长,两位中国水电界的重量级元勋人物,又把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君子和而不同”,大概说的就是潘先生这样的人物吧! (摘编自韩磊我眼中的潘家铮先生,有删改)相关链接: 我已年逾耄耋,病废住院,唯一挂心的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衷心期望,也坚决相信,在党的领导和国家支持下,电力工业将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取得全面突破,在国际电力舞台上处处有“中国创造”、“中国引领”。 (潘家铮语) 在能俯看到隔流堤的厂房坝段栏杆处,他足足趴了近1刻钟。记者连忙上前询问:“潘院士您一直没有讲话,是在考虑什么问题吗?”“哪里考虑什么问题,我这是老年

13、痴呆。”看到记者满脸的疑问,工作人员笑着说:“潘老是跟你调侃呢!” (摘自高明昧、徐爱民潘家铮院士在三峡)(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潘家铮先生颇具人格魅力,仪态沉稳从容,有一种绅士风度,一口吴侬软 语实在动听,使我对江浙一带的话“很难懂,也不好听”的感觉彻底改观。 B.潘家铮先生的“字不大,都是一笔一划的,很秀气”,此处细节描写体现先 生的认真和低调,与其伟大成就相映成趣,使先生的形象更加立体。 C.作为学术职衔最高的科幻作家,先生热衷科幻创作,写出引人人胜的高水 平科幻作品。文风正如其人格,科学严谨、人情味浓,风趣幽默。 D.先生敢在全国政协会议全文宣

14、读他有感于时事写的一篇小文,从这件事 上,我们可以看出先生的文人气:有所爱,有所恨,有担当,有风骨。 E.李锐是潘家铮先生的老领导,他和先生在一些问题上有严重的分歧,这与 潘先生和而不同的君子风范形成对比,两人后来的和解堪称佳话。 (2)潘家铮的文人情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作者评价潘家铮“君子和而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潘家铮先生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8分)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孔子求学孔子青少年时期的学习分两个阶段:15岁以前上平民学校,15岁以后转入自学。古代平民学校,按孟子的说法,夏代名“校”,商代名“序”,

15、周代名“庠”。庠、校都是教育的意思,序,即射,乃就其军事训练而言。这种学校设在平民居住区,每年夏历10月秋收后由当地父老教育未成年子弟,教学内容一般为文化知识和军事训练。孔子家境贫寒,但在母亲支持下,仍能在农闲时入校学习。他后来有能力自学,实得益于此;孔子熟悉射御,懂得军事,这同他小时所受的平民学校教育不无关系。古代平民学校又是当地群众议事和集会游乐的场所。左传襄公31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是他们在此议论朝政的例子。群众集会,主要是祭祀活动。周礼说“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就是指在春、秋二季举行群众性的社祭,并在州序进行乡饮酒礼和乡射礼。男女盛会,济济一堂,杀牲祭飨,载歌载舞,举杯祝酒

16、,气氛热烈。家乡的大型民间礼仪活动对儿时的孔子富有吸引力,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儿嬉戏,常设俎豆(一种礼器),设礼容”。童蒙天真的孔子自然没有想到,他这种模仿成人祭祀的儿童游戏,竟成为他以后学习礼仪的起点。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平民学校已不能满足孔子的求知欲望。在无法进入贵族子弟大学深造的情况下,孔子决心自学。他在论语中回忆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其自学的主要内容即诗书、礼、乐等。诗即诗经,书即尚书,都是孔子在鲁设教的两门课程,因此它们必是孔子设教以前在鲁研读过的。孔子引述过志,这也是他熟悉的一种古书;他还提到“方策”,即板书和简册。这些记载周文王、武王时期政治的板书和简册,自然不止一种,同样

17、为孔子所熟悉。在典籍丰富的鲁国,孔子有可能见到这些读物,并为他所通晓。礼,即社会礼仪制度;乐,主要是附于诗而用于礼的乐曲。礼和乐均无专书,要了解这方面知识,必须广泛收集、调查和向别人请教。为此,孔子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态度始终如一。涉及的范围也不限于礼乐,还包括神话传说、历史遗闻、民风民俗、天文历法、地理博物等。为考察殷礼,孔子去过宋国。郯国一位国君来访鲁国,孔子听说他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便去向他请教。鲁太庙陈列许多文物古器,鲁国常在此举行各种政治礼仪活动,是了解周鲁史迹和有关典章制度的重要地方,孔子便下功夫到这里考察,每遇不明之处即请教于人。孔子还向鲁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他学琴,特别注意领

18、悟乐理乐义,孔子世家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弹奏一支名曲,一连弹了十日也不调换别的曲子。师襄子建议他进一步弹别的乐曲,孔子说:“我已经熟悉这支曲,但还没有领悟它的技术。”过了些时,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这支曲子的技术,可以进一步弹别的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悟它的用意。”又过了些时,师襄子说:“你已经领悟了它的用意,可以进一步学别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悟它写的人物形象。”又过了一些时候,孔子默然有所思,向高远处眺望,说:“我可能领悟到这支乐曲所描写的人物形象了。这人长得很黑,高身材,眼睛向上看,好像要统一四方,这不是周文王还能是谁呢?”师襄子听了十分赞佩,离席再拜行礼,说

19、:“这支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在求学道路上,孔子不仅向名人名物学习,更经常、更大量的还是向普通人学习,向他所遇见的一切有识之士和有一技之长的人求教,从他们身上不断获取知识和精神力量。他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反复强调:“见贤思齐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种胸怀若谷的好学精神,使孔子汇百川而成大海,其学识远远超过了旧学“六艺”的范围,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为了体会和掌握学到的知识,他努力做到学思结合而废寝忘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在孔子以前,无自学成名的先例。他是在没有任何借鉴的情况下独自走上自学道路并获得巨大成就的。仅此一点,即可想见其创造力和坚韧精神。(摘

20、编自张秉楠孔子传)相关链接:张秉楠同志从1985年开始计划撰写孔子传,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写成这本孔子传,尽量选择可信的史料,详加考订,试图将孔子的思想融会于其行事与历史环境之中,考核详确,论述明晰,是一部有价值的传记新作。张岱年序孔子之学,非追随时代之风气,志在求业(谋生)而学。若是追随时代,志在求业,此非可谓之志于学。孔子之志于学,乃是一种超越时代,会通古今之学。孔子在十五之幼年,而已于此有所窥见而有志寻求,可谓卓乎不伦矣。钱穆孔子传(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孔子在平民学校,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学到了一些军事知识,特别是培养了自己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自

21、学打下了基础。B.作者认为孔子研读过诗书志等典籍,这是主观臆测,显得武断,不足为信。C.孔子在儿时的游戏中即有“礼”的意识,及长则学礼、问礼、倡导礼,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动荡局势下,他希望社会和个体都能以“礼”为本,尊崇礼,实行礼。D.孔子到鲁太庙考察鲁国的史迹和典章制度,事事都问别人,恰是一种不符合“礼”的行为表现。E.孔子能够通过自学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是因为他善于向名人学习,向名物学习,向普通人学习。(2)文本中的第6段文字,在文章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本篇人物传记,在选择和安排材料方面,有哪些特点?请联系文本进行简要分析。(6分)(4)孔子的求学经历,对我们今

22、天的青少年有哪些启发意义?请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选取其中四点,分条简要阐释。(8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

23、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

24、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

25、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1990年3月,双氢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当年大协作的“523”项目以“胜利完成”而告终,“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这个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的名字。然而贡献的归属却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争议不断,屠呦呦则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2004 年,泰国玛希敦奖将 5 万美元和一枚奖章颁发给了青蒿素研发团体,大多

26、数青蒿素研究参与者赞成将这笔奖金捐给盛产青蒿的四川酉阳地区的中学。这时,屠呦呦提出,必须先明确她个人应该享有 50以上奖金的份额,然后,由她以个人名义捐给酉阳。2009年,屠呦呦编写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出版,就因为引文署名的细节而招致批评:未能充分肯定其他研究小组和研究成员的作用。反对者认为,屠呦呦夸大了自己在“523”项目中的作用。2011年9月,81岁的屠呦呦登上了拉斯克医学奖的领奖台,斩获临床医学研究奖,那是彼时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拉斯克医学奖认为,屠呦呦是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

27、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可见这个奖项注重科学发现的思维,而不在乎是谁做的。四年后,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位中国女科学家,以表彰她发现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并不认可集体成就的诺贝尔奖,把奖项颁给了在青蒿素研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个人。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无穷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感到自豪。 (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

28、的两项是(5分)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屠呦呦从小树立治病救人理想到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奋钻研,不懈追求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B“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C由于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试验中患上了多种慢性疾病,但她没有退缩,坚持工作,先后完成了抽取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研制、开发双氢青蒿素等工作。 D屠呦呦因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受到启发,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很快便成功发现青蒿素。 E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

29、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和分析。(6分)(3)屠呦呦及其团队能在上世纪70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屠呦呦因维护个人权益的行为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一谈。(8分) 五、文言文阅读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小题。萧何追韩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

30、,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 ”上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31、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具:准备,备办B.不及以闻,自追之 闻:听说C.若亡,何也 若:你D.王素慢无礼 素:一向2对“一军皆惊”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韩信本为楚人,未必真心归汉。B.韩信拜为上将军,迁升太快。C.韩信逃跑,未加惩处反升迁,出乎预料之外。D.人人自以为得大将,未曾想到韩信。3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 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C. “何闻信亡

32、,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D. 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4分)译译:(2)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3分)译文:(3)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3分)译文:六、语文文字运用13.下面是一幅摄影图片,请根据你对图片意蕴的解读,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在横线 上填上一个能够体现意蕴的词;根据意蕴展开描写;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60字。(5分)这是一只 的小鸟。 七、写作题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33、)材料一:幼儿园里教育孩子:“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给陌生人开门”。在家中叮嘱老人:“陌生的电话号码不接”“买东西不听陌生人的推荐”。银行门口摆放着提示牌:“不给陌生账户打款”。社区警务站贴着海报:“陌生人搭讪轻易别理睬”材料二:我们常说“熟人好办事”,美国知名学者弗里德曼却说:“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在收音机、在电视或报纸上告诉我们陌生人的新闻”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亲戚之说,亲指族内,戚言族外,“亲人不睦家必败”;英国谚语也有“亲人帮亲人,无亲来帮愁煞人”的说法。而今时今日,你可在淘宝将一个陌生人叫作“亲”,却甚少如此亲热地称呼与自己同样血型的亲人。对“熟

34、人”“陌生人”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试卷答案1.C试题分析:A果脯(f);B.插科打诨(hn);D.肖(xio)像,雾霾(mi)。2.A3.A4.CA、“个性化”后边的逗号改为句号。 B、括号为句外括号,故在句号后面 D、三个分号换成逗号。5.C解析:A项语序不当,把“虽然”放在“今年云南”前;B项“安排”和“问题”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应删去“更好”。6.C根据空格后表述的研究结果的顺序,即先说“近海珊瑚礁”,后说“潮池”的说明顺序,由此可排除A、B

35、项。注重分析空格前后的内容,空格前的内容是研究人员对种群中较弱个体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空格后的内容写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结果。所以空格处的内容应写明研究者与研究对象,陈述主体是“研究人员”。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发现,C 项比较符合语境。7.(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分,每题1分)8.(1)上片先描写吞云楼的胜况。巍巍高楼,直耸云天,华美、壮观,直抒赞赏之情。这是扬。(3分)接着,“岂欲”“浪说”表明词人(或李季允)重任在身,没有观赏风景的闲情,又为失去抗金良机而遗憾。这是抑。(3分)(意思对即可)(2)思念故土,(1分)想像岳飞一样

36、建功立业,收复中原,报效国家,(2分)却壮志难酬。(2分)(意思对即可)9.(1)C(3分)、D(2分)、B(1分) (2)喜爱写作:热心科幻创作,爱好作诗填词;最爱读书:生活简朴,一卷在手,万虑皆消;以文载道:写文表达他对时政的关注,富有强烈的国家民族之爱。 【评分细则】6分,每点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 (3)答案:潘家铮和李锐出现分歧,彼此坚持自己的立场,互不妥协,这是“不同”;但他们对对方都有非常客观公正的评价,最后握手言和;可见潘家铮先生有坦荡的君子之风,能 保持独立的思想和人格。 【评分细则l6分,每点2分。 (4)答案】严谨、客观、公正:采访前要求我提供采访提纲体现出先生的

37、严谨,理性地对待 风电体现先生的客观,包容并看重反对者的意见体现出先生的公正;生活简朴,志趣高 雅:生活要求很低,爱好科幻创作、作诗填词,最爱读书;有君子的气度:与李锐和而不同, 不计较人际纠葛,保持独立人格;心系国家民族:关心时政,关心国家民族的富强振兴; 平易近人、幽默风趣:与作者闲谈爱好,白嘲邋遢,打趣说自己老年痴呆。 【评分细则】8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给满8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10.(1)选C,3分,选A,2分,选E,1分,选B、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A项见第2段;B项推断并不武断,第4段

38、有“鲁国典籍丰富,孔子有可能见到这些读物,并为他所通晓”的话,链接材料有“详加考订”“考核详确”的话;C项,文本中有孔子学礼、问礼的内容,“在春秋时期为本”的话来自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需要学生链接起来;D项,不能认为这是不符合“礼”的表现,不懂就问,这本身就是符合礼的行为;E项,“是因为”只是部分原因,而不是全部原因】(2)表现孔子的特点。孔子对学习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入到知识和技能的根本。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详略结合,以一当十。文章写孔子求学,其它大多是略写,这一段却极其具体,让读者通过它看到孔子求学其它方面的情况,有管窥全豹、见微知著的效果。每点2分。有其它概括,言之有据亦可。语义相

39、近亦可。【人物传记中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人物传记中大多表现为表现人物特点、增强文章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见微知著等等。认识到人物传记细节描写的这些特点,即可解答此题】(3)选择材料的特点:选择古代典籍中的材料。文章选用了左传史记周礼论语等典籍中的文字记载,增强了传记材料典型性和真实性。补充背景材料。如关于古代平民学校教育的背景材料,增强了传记内容的合理性和丰富性。采用细节材料。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就是典型的细节材料,有了这样的细节材料,增强了传记的生动性和可读性。安排材料的特点:依时间顺序,先略写孔子15岁以前在平民学校学习的情况,再详写15岁以后自学的情况,详略分明,重点突出。每

40、点2分。选材特点答到2点即可。语义相近亦可。【人物传记作品要求材料“真、信、活”,要对材料认真进行“弃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和考证工作,严格坚持史实的可靠性、准确性。补充背景材料,有助于让传记内容合理、充实。细节描写也不可忽视,有时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在一些细节中表现出来。认识到人物传记的这些基本特点,对选材特点一问就可解答。回答安排材料方面的特点,一要注意时间顺序,二要注意详略分明】(4)启发意义参考:在学校学习中,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向名人名物学习,也向普通人学习;对学习不要浅尝辄止,而要深入到知识和技能的根本;不要仅仅把学习当作谋生的手段,而要有志向,要

41、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坚持自学,学校学习只是求学的一种途径;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懂就问,随时向他人请教;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学习;阅读经典;学思结合每点2分,既有要点,又有阐释。语义相近亦可。【孔子求学的经历,对青少年学生的启发意义很多。回答此题,既要从文本中提取要点,又要结合青少年的实际进行阐释,并做到语句通畅。注意:答案不得遗漏“不要仅仅把学习当作谋生的手段,而要有志向,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因为试题要求同时要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遗漏此点则没有结合到链接材料。】11.(1)答A给 3分,答C给 2分,答E给1分;答B 、D不给分。(B项说“氯喹”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于文

42、无据;D项“很快便成功发现青蒿素”错误;E项“描写细腻”有误,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是平实的语言,没有细腻的描写。)(2)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从小立志治病救人,一生以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面对条件简陋、信息闭塞等多重困难,坚持研究,终于开发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大量查阅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身患多种慢性疾病仍然不辍研究。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执着态度。她不顾众人非议,坚持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为自己的付出正名。(答出其中3点即可)(3)丰富的知识及能力储备。家学渊源以

43、及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的系统学习使屠呦呦在中医药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能力。勤于思考。屠呦呦善于思考,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她把目光投向历代医药学典籍,从前人的经验中受到启发,取得了关键性突破。锲而不舍。在“抗疟”漫长的攻关岁月中,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经历诸多困难大量实验,无怨无悔,锲而不舍,经历多次失败才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团队力量。在“抗疟”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523”团队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中医中药是个巨大的医药宝库,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医药研究,因而能取得成功。(答出其中3点即可)(4)屠呦呦应该维护自己的

44、个人权利,我不认为这是“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2分)屠呦呦带领团队长期辛苦工作,还因为研究影响了个人身体健康,最终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维护权利是对她自己付出的承认,是对自己的尊重。在青蒿素的研发过程中屠呦呦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以科学发现的思维带领课题研究走向了正确的方向,她的决定性作用得到了拉斯克医学奖和诺贝尔奖的认可。(结合文本分析,4分)在科学研究面前,真理、真相都应该得到尊重,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当下学术造假问题严重,我们更应该还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应得的承认,鼓励更多的人才进行真正的学术研究。(联系现实分析

45、,2分;若认同屠呦呦“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结合文本和现实,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2.(1)B 闻:使动用法,“使听到”。(2)A 与“一军皆惊”无关且真心归汉。(3)D 言听计从只能说明萧何提出的意见对刘邦影响极大。(4)(1)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2)我不敢逃跑,是追逃跑的人罢了(3)我也想向东部发展,怎么能郁郁长久待在这里呢?(3)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参考译文】韩信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

46、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

47、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今天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

48、,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13.示例:这是一只孤独的鸟 苍茫的夜色,远处的电线杆孤独地挂在天穹,与黑色融为一体的鸟静静地立在那儿,无声,无息,偶尔扇动着翅膀,掀起阵阵凉风,哀鸣声不间断地从它的喉间发出。良久,它仿佛忘记了时间的存在,与孤独融为一体,犹如一位思考者。示例:这是一只孤单的小鸟 灰色的天空背景下,它就像一个孤独者,双眼凝视着这片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天堂,还记得往日,它与小伙伴在湛蓝的天空下畅谈着未来美好的梦想,它们拥有矫健的双翅能在天空下自由飞翔,但如今只剩有它了,人类的密网无处不在,它不能也不敢随意地飞翔,今后它又该飞向何方呢?示例:这是一只自由的小鸟

49、微风中,她独自站立,俯视着地面上的一切,目光高傲而清冷。因为没有鸟笼的束缚,与自由相比,优越的生活显得那么渺小。心之所向,双翅一挥,便可在天地间留下无拘无束的痕迹,去往梦想的远方。14.【立意分析】 由于材料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社会性,因此采用言论性文体是很好的选择。例如从社会上人们面对陌生人的冷漠态度,谈“用信任架设陌生人走向熟人的桥梁”,我们可以采取先驳后立的写法,首先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如“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有的老人可以得到陌生人的帮助,有的老人却被人视而不见甚至因此而丧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冷漠到这种地步?在论述时我们可以先驳斥这些路人的冷漠与无情,然后从外部客观环境到内部主观因素分析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危害,再由浅入深地追根溯源,最终提出观点。 当然,因为材料具有生活化的特点,所以,采用记叙类的文体也是可行的。比如通过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自己对熟人和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先写自己“远亲不如近邻”思想根深蒂固,后来却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邻里渐渐成为见面不相识的陌生人,而在网络里,自己反而认识了很多热心人,从而明白,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不在于距离的远近,而在于心的远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