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同步测控3 (人教版必修2)基础巩固1.你听说过凤阳花鼓吗?曾经的凄凄惨惨的唱词在今天只成了一个已近消失的记忆。出现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不再沿街乞讨B.政府大力扶持凤阳发展C.凤阳沙发远销国内外,经济发展很快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析:安徽凤阳因为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生活才出现了大变化。答案:D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A.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建立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那么所有的建设和改革必须是
2、以发展生产力为方向的。答案:B3.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是()A.安徽、四川B.安徽、江西C.福建、四川D.安徽、广西解析:联系凤阳花鼓即可回答。答案:A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是对土地所有制的重大改革B.符合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C.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状况相适应D.是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表现解析:本题A项干扰性最大,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并没有改变。要抓住生产资料所有制这一决定性因素。答案:C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专业化商品化集体化社会化A.B.C.D.解析:解题时要注意区别农村改革的步骤和发展方向,改革生产关系同农业现代化是相结
3、合的。答案:C综合应用6.我国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都是()A.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D.为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解析: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答案:A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C.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私营企业改革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解析:要搞清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答案
4、:C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了人民公社的哪些弊端?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内容、结果和影响,比较人民公社体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出前者的弊端和后者的积极作用。参考答案:(1)在人民公社体制下,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农民没有自主权,农业生产十分缓慢。(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试行到初步发展再到普遍推行,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从而保障了农民积极性的发挥。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61年,在一位老
5、农的启发下,安徽创造了计划、分配、大农活、水、抗灾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实际上就是包产到户的形式。这年3月,安徽省委作出决定,在全省普遍实行这种生产形式。因怕被人误解说成是“单干”,他们把这种形式叫做“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责任制。实行“责任田”确实很见效,能够大幅度增产,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是对“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经营方式的自发的否定,也是为克服农村遇到的严重困难应运而生的。它一问世就很受农民欢迎,全国不少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实行起来。李剑关键会议亲历记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恢复、健全了农业生产责任制。最初是恢复或成立起包工制,即包工到人、包工到组或计件包工稍后改包工制为划分
6、固定作业组,包工到组、包产到组、联产计酬的责任制,把责任、权力和利益结合起来后来,在一些地方进一步发展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包产到户是农村基本核算单位,包产部分由基本核算单位统一分配,超产奖励、减产受罚,包干到户同样是以户为承包单位。它同包产到户的区别在于农户承包的生产任务所得到的劳动成果中扣除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和上交公共积累等费用后,全部归承包农户。赵少荃主编中国当代史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分析20世纪60年代初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因。(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生产责任制与20世纪60年代初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有何异同?实行农村生产责任制有何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
7、材料结合教材内容,不难归纳出原因;第(2)问对比两个事件的异同具有一定的难度,应在准确理解两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参考答案:(1)由于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中央在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以浮夸风等为标志的“左”倾错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和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此,从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2)相同之处: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在保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的,即在保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实行经营管理的责任制。不同之处:20世纪60年代是农村土地经营管理的部分责任制;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是农村土
8、地经营管理的全部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迅速发展。夯基达标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历史背景不包括()A.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B.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D.“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没有平反解析:C项内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答案:C2.我国思想界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在()A.1973年B.1975年C.1976年D.1978年解析:针对“两个凡是”方针,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答案:D3.下列人物曾经发表解放思想
9、,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的是()A.毛泽东B.邓小平C.刘少奇D.周恩来解析: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答案:B4.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顺利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应坚持的思想原则不包括()A.实事求是B.理论联系实际C.民主集中制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析:据所学内容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要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是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由此判断,C项不属于其遵循的原则。答案:C5.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今后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是()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C.对外开放 D.对内改革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
10、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A6.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现代化需要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思想方式政治制度A. B.C. D.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是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而不是政治制度。答案:A7.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进行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文中“革命”的含义是()A.生产力的飞跃B.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C.变革社会制度D.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析:
11、主要理解“革命”即变革,变革即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C、D二项表述错误。答案:B8.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原因不包括()A.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理论B.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伟大转移D.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解析:D项不是原因,而是影响。答案:D9.阅读下图: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请回答:(1)该图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该事件为什么会发生?(3)该事件结果如何?有何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原因与意义。(1)问依据图片标题即可作出;(2)问应从背景方面思考
12、;(3)问则联系改革开放的背景考虑。参考答案:(1)真理标准大讨论。(2)原因: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却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3)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从而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0.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
13、心的重大决策,但实践效果并不相同。请结合史实扼要指出这两次决策的实践效果的差异。简要分析实践效果不同的原因。从上述分析中应总结出什么重要结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的实施情况。并根据其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参考答案:(1)实践效果:中共八大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直至出现“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中国经济出现了腾飞,引起中国的巨变。(2)原因: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常被“左”倾错误所否定。这一错误随之引起经济领域的“左”倾错误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
14、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改革开放,开创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结论:必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有科学的认识,这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基础。必须发扬党内民主,形成正确的领导核心,这是坚持和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保证。走近高考11.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析: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只有D项“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答案:D1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思想束缚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解析:可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内容考虑,它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答案:B13.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A.B.C.D.解析:完成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任务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而排除带的选项。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