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年高二语文 晨读晚练 第十二周 荀子智慧-人定胜天.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755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二语文 晨读晚练 第十二周 荀子智慧-人定胜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高二语文 晨读晚练 第十二周 荀子智慧-人定胜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高二语文 晨读晚练 第十二周 荀子智慧-人定胜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高二语文 晨读晚练 第十二周 荀子智慧-人定胜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高二语文 晨读晚练 第十二周 荀子智慧-人定胜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2年高二语文 晨读晚练 第十二周 荀子智慧-人定胜天.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2年高二语文 晨读晚练 第十二周 荀子智慧-人定胜天.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2年高二语文 晨读晚练 第十二周 荀子智慧-人定胜天.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2年高二语文 晨读晚练 第十二周 荀子智慧-人定胜天.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定胜天“可能改变命运的屏幕”的魔力在哪光明网评论员这两日,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报道刷屏。文章讲述了“近乎是两条教育的平行线”产生交集的故事。一条线是:成都七中去年30多人被伯克利等国外名校录取,70多人考进了清华北大,一本率超九成;另一条线是:中国贫困地区的248所高中,师生是周边大城市“挑剩的”,学生能考上一本的仅个位数。而直播改变了这两条线。200多所学校全天候跟随成都七中平行班直播,一起上课、作业、考试。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本科学校升学率涨了几倍、十几倍。这是一篇让不少人感动的报道,文章下面的留言中,点赞数最高的一条就是“为什么特别的想哭”。这里的感动,既可能是

2、对贫困县中学真实状况的某种触动,也可能是对一些贫困学生命运被改变的励志故事产生了共情。不过,感动之外,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比如有观点指出,赞美远程教育这块“屏幕”,实质上就是对应试教育思维的认同。也有声音对“可能改变命运的屏幕”的真实作用产生疑问:有网友表示,近几年一些名牌大学在招生录取上,加大了对农村学生的倾斜力度,一些高校有面向农村的专项招生计划。还有人指出,远程教育在一些地方试验了多年,它的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需要多方面因素共同支撑,并不仅仅是牵一根网线这么简单。由此,将一些贫困县本科升学率的提高,完全归于“屏幕”的贡献,有夸大之嫌。其实,报道中并没有把学生升学率的改变,完全归功于“屏幕

3、”,如云南禄劝县的案例中,学校老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校长乃至地方政府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等,都是升学率提升不可或缺的外部因素。客观而言,我们不能苛求一篇报道呈现直播教育对于学生成绩影响的全貌,事实上,这也很难作定量分析。但是,这一现象,为我们思考教育公平,以及如何优化教育资源分配,仍旧提供了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又非常现实的视角。如报道里多次提到过心理建设一词。成功的教育,其衡量标准是多元化的,远不止于高考分数。直播走进贫困地区的中学,首先让更多学生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那些与最好的中学同步的课堂,或许未必能给每一位学生的成绩带来巨大改变,却给那些闭塞的青春,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意识到对于未来

4、、对于个人的更多可能性。这一点,或许比成绩更重要。当我们在发展贫困地区教育时,类似的“心理建设”或许值得借鉴。另外,报道所揭示的是远程教育的成功案例,但还有哪些失败案例,为何失败,公共部门可以更全面、更科学地进行摸底、总结。正如有专家意见指出的,“当且仅当哪些条件满足时,技术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应该有权威的结论。目前,远程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仍处于尝试阶段,其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助力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有太多不确定性因素。但是,一如这次报道所揭示的,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加大教育资源的公平惠及,真的可以让更多的命运得到改变无论多少,或者说多大程度。报道中有一句话让人印象尤为深刻:“往井下打了光,丢下绳子

5、,井里的人看到了天空,才会拼命向上爬。”而所有向“井下”打光、丢绳子的努力,都值得肯定。当贫困之地的孩子,获得更多光亮的指引、更多绳子的牵引,他们“向上爬”的希望也就越大。这或许才是那块“可能改变命运的屏幕”的真正启示和魔力所在。(2018年12月13日光明网)赏析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和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最终呈现。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实现教育公平并非易事,这不仅意味着政府要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而且更意味着贫困山村的孩子终于拥有了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在数字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教育”技术普遍被学校采用,远程教育的直播教学应运而生。虽然一个人的成才和教学手段关系不

6、大,但我们坚信教育设施的先进更有利于打造教育公平,赋予每一个孩子均等的成功机会。如果人人都是坐而论道地仰望星空,却不去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教育公平将永远无法实现。顺势而为的智慧天地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千百年前,古人就知道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二十四节气,是自然法则,是人们顺应自然的表现。从古到今,只有顺势而为,才能生存,这便是智慧。顺势,是顺自然之势。清明扫墓,芒种播种,秋分收割,顺时势,五谷丰登,举家合乐;伐木以时,疏网捕鱼,放生积德顺长势,物种繁多,自然和谐;南橘北枳,山上种树,河边插柳顺地势,绿树红花,万物有序。顺自然之势,是智慧,既然改变不了,那便顺势而为,这是生存的智慧,万物也因

7、顺势而荣。顺势,是顺时事之势。世界潮流,风起云涌,识时务者为俊杰。顺俄共成立之时势,中国涌现出了共产党的精英;顺世界大战之时势,中国赶走了外国的虎狼;顺改革开放之时势,沿海崛起了一座座繁华之城。顺时事之势,是智慧。因为有促使中国融入世界的先贤,中国有了今日之成就;因为有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勇士,中国成就了今日之辉煌。唯有顺势而为,中国乃至世界才会进步,才会发展。顺势,是顺自身之势。嵇康善琴,终使广陵散成为人们心中的绝响;司马相如工赋,才有对仗工整、辞藻华丽的大赋;王羲之精书法,于是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兰亭序。顺自身之势,是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用最直接的方式达到成功,这是智慧,是成功的智慧。顺

8、势而为,我们得到的是生存,是发展,是成功。倒行逆施,我们看到的是灭亡,是退步,是失败。在催熟西瓜的“嘭”然而逝中,在防腐食品的万年不朽中,在人为添加的毒食品中,我们想起了顺势而为的智慧,我们忆起了前人的那一声声告诫,我们开始后悔自己所做的一切,我们终于明白了应该顺势而为。雪莱西风颂里那句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时刻鼓舞着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顺势而为,就是能够经受寒冬的考验,顺应时势的发展,走过寒冬的凄苦长夜,迎接明媚的艳阳天。“春雨惊春清谷天”是节气,也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智慧,那便是顺应自然。只有顺应了自然之势、时事之势、自身之势,才能生存,发展,乃至成功

9、。名师点评文章善于选择角度,从二十四节气出发,提炼出“顺势而为”的观点,掷地有声,富有张力。文章开篇引用古语,提炼出“顺势而为”的主题,入题简洁有力,不蔓不枝,然后横向展开,从不同角度论证“顺势而为”的重要意义。文章主体部分,例子鲜活,条分缕析,将论述逐步引向深入,说理深刻而具说服力。望阙台明戚继光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赏析此诗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发自己的丹心热血。首句“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此诗虽为登临之作,却不像一般登临诗那样开篇就写景,而是总括作者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卓绝战斗生活。“寒”,既指苍茫清寒的海色,同时也暗示旷日持久的抗

10、倭斗争是多么艰难困苦,与“孤臣”有着呼应关系。第二句写登临,又不是写一般的登临。“望宸銮”,交代出登临望阙台的动机。“孤臣”,不是在写登临人的身份,主要是写他当时的处境和登阙台时复杂的心情。战斗艰苦卓绝,而远离京城的将士却得不到来自朝廷的足够支持,作者心中充满矛盾。得不到朝廷支持,对此作者不无抱怨;可是他又离不开朝廷这个靠山,对朝廷仍寄予厚望。所以,他渴望表白自己的赤诚,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正是这矛盾的心情,促使作者来到山前,于是望阙台上有了英雄伫望京师的孤独身影。至此,我们才会看到,第一句诗不是徒然泛设。它其实为下面的登临起着类似领起的作用。没有多少年艰苦的孤军奋战作前提,那么此次登临也就不

11、会有什么特殊的感情。“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一联是借景抒情。作者登上望阙台,赫然发现:千峰万壑,秋叶流丹。这一片如霞似火的生命之色,使作者激情满怀,鼓荡起想象的风帆。这两句诗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会中的爱国将领忠君爱国的典型精神境界。在长达十来年的抗倭战争中,作者之所以能在艰苦条件下,不停歇地与倭寇展开殊死较量,正是出于爱国和忠君的赤诚。“繁霜”二句,作者借“繁霜”“秋叶”向皇帝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心。虽然,朝廷对自己海上抗战支持甚少,而且甚有责难,但自己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虽凝如繁霜,也要把这峰上的秋叶染红。作者轻视个人的名利得失,而对国家、民族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哪怕自己

12、遭受不公,也仍然忠心耿耿地驰海御敌。由于作者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爱国情怀,尽管是失意之作,也使这首诗具有高雅的格调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这首诗用拟物法,以繁霜比喻自己的鲜血,形象生动,在艺术表现上极富感染力,读其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不愧为千古传颂的名作。风俗礼仪(一)【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13、。【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一、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浣溪沙朱敦儒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注朱敦儒(1081115

14、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箨(tu):竹笋的壳皮。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和满腔爱国热情。B“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及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C“日长独自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沉的辛酸,把上阕中凄冷的景色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深沉动人的韵味。D“江南春好与谁看”以反诘句收结全词,既与上阕孤独怆然的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答案A解析A项,“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

15、情”错,词人是用江南清明时节的美景来衬托对故国灭亡的悲情。2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的分析。答: 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爱国词人形象。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词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解析词的上阕写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阑干”,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透露出词人的寂寞、惆怅。下阕以反诘句“江南春好与谁看”收结全词,表达了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再结合词下注解可知本词是词人流落江南所作,联想到当时的

16、时代背景,可知词人遭遇战乱,流落江南,内心自然充满悲愤凄凉。由此可得人物形象,按答题的一般步骤回答即可。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梦境,下阕写梦醒后的感想,虚实对比,反差巨大,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B词人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D“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

17、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答案C解析C项,“一动一静,以动衬静”表述错误,“动静结合”或“动静互衬”,常用于实景描写,这里作者写的是梦境,属于虚写。4本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答: 答案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作者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各自诗(词)境,可以先分析两者的相同点,“自许封侯在万里”“塞上长

18、城空自许”两句写出的是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但这些志向和理想均落空了。然后分析两者的不同点,本词“鬓虽残,心未死”强调的是“心未死”,也就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意思;“镜中衰鬓已先斑”强调的是“鬓”“先斑”,侧重点在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上。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破阵子陆游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营营端为谁。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注千钟:优厚的俸禄。营营:忙忙碌碌。云萝:也叫藤萝。即紫藤。因藤茎屈曲攀绕如云之缭绕,故称。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人

19、认为,官做到年俸千钟并不难,但活过七十岁者却是很少。对比中见感慨。B词人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现在才知道,荣华声名原来是一场梦幻,不值得追求。C“沽酒”“题诗”“采药”“对棋”四词概括了词人晚年的生活,表达了归隐的幸福与快乐。D“不归真个痴”既道出了词人对选择归隐的肯定,又表达了自己不再维续继续“痴”的庆幸。答案C解析C项,“幸福与快乐”分析不当,“幸有”的意思是“庆幸的是有”,由词人的生活经历可知,陆游归隐,虽然有沽酒、题诗、采药、对棋之乐,但依然难抑心中隐隐的痛。可见他的晚年并不幸福快乐。6这首词陆游写于晚年,表现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答: 答案荣华富贵,过眼烟云,不屑一顾。经过人生坎坷

20、之后,晚年的陆游看透了荣华。“元是梦”是对荣华的最好诠释。在归隐中度过余生的无奈。作者借沽酒、题诗、采药、对棋聊度余生,虽然有乐趣,但也透露出无奈。“不归真个痴”道出了词人对人生的顿悟(通过自嘲来表现心中难以排遣的愤懑)。解析上阕开头词人就认为,官做到年俸千钟并不难,但活过七十岁者却是很少。对比中见感慨。词人曾经渴望建功立业,但是朝廷不用他,因此词人认为荣华声名原来是一场梦幻,因为追求荣华声名而不知休息,内心躁急不安,实在不值得。经过人生坎坷之后,晚年的陆游看透了荣华。由词人的生活经历可知,陆游归隐,虽然有沽酒、题诗、采药、对棋之乐,但依然难抑心中隐隐的痛。可见他的晚年并不感到庆“幸”。尾句描

21、绘了一幅“归隐生活图”,含蓄言志。“不归真个痴”,通过自嘲来表现心中难以排遣的愤懑。抓住“梦”字回答,晚年的词人用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心中的无奈和愤懑(或顿悟)。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爬墙虎祁云枝五年前初夏,张阿姨在西墙根种了两株爬墙虎,说日头毒,晒得楼板都要着火了。瘦瘦弱弱手掌般高的小苗,在淡黄色的高墙下面,看起来弱小又无助。我心想,它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咋好指望它抵挡骄阳?爬墙虎不语,在傍晚的阳光中垂头耷脑,像是默认了我的想法。只三四天工夫,缓苗后的爬墙虎,一下子睡醒了似的,左伸一只触角,右伸一只触角,一步一串脚印,一步染绿一寸墙壁地往上爬。这一爬起来,就止不住了。在西墙上留

22、下了一串串赛跑的脚丫子。下午下班后,我常常绕到西墙边,看它们在夕阳里葱茏。看久了,竟觉得爬墙虎长在墙壁上的样子,是一幅动态水墨画,葳蕤、娟秀,处处透着生机。挥毫的,自然是爬墙虎,它的用色很简单,只有深深浅浅的绿和嫩生生的红。但每一处皴染,都很传神,每一笔用色,都恰如其分。真佩服爬墙虎,它算得上高明的画家,比我见过的最厉害的画家功力都要深。爬墙虎的根里,似乎也盛着一部能量永动机。从春到夏,打根底冒出的能量,翻腾着江河般的力量,顺着爬墙虎褐色的茎干,奔涌着流向绿叶,流向千千万万个小脚丫,在淡黄色的墙布上一寸寸泼墨、一厘厘游走,让绿,叠盖着绿。一个夏天过后,两株爬墙虎蓬勃的“画作”已经占到了墙面的五

23、分之一。一阵风吹过,顺溜的绿叶间,会依次轻轻地翻腾起一层细浪,闭上眼睛细听,似乎还有音乐叮当作响。坚硬的墙面,从这年开始,有了呼吸,有了美丽的衣裳,有了无数关注的眼眸。太阳暴晒、电闪雷鸣、狂风骤雨中,爬墙虎的脚步,都不曾停歇过。第二年,爬墙虎“挥毫”的力度明显大多了。每一天,它长出的新梢,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用手掌能丈量的范畴。那满墙的绿犹如潺潺的溪水,在竖直的墙壁上,向上、向前蜿蜒。之后的岁月,这两株爬墙虎,用绿叶和奔跑的点点脚丫,给我展示出了“虎”一样的气势。这气势,也让我对自己当初的幼稚想法羞愧不已。真佩服为爬墙虎起名字的人,只三个字,就切中了“命脉”,描摹出了这种植物的外形和精神。当秋风浸

24、过头顶的天空,张阿姨家西墙上的画,渐渐呈现出别样的神韵红霞,一点点从绿叶中泛出,像一片片火苗,也像一颗颗红心,将夏天里凝聚的热情,一股脑儿诉说出来。“满目苍凉意,忽来照眼红”,如花非花的红叶,成了长在淡黄色墙壁上的一首抒情诗。当抒情诗片片退去,透出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依然是震颤人心的景致血管一样的图、凛然的筋骨、灵魂般的质感。生命的坚韧、张力和走向,剪纸般凝固在西墙上如此这般。叶儿绿了红,红过又绿。当初孱弱的爬墙虎,渐渐织就了整整一面西墙的“壁挂”。这壁挂,也像一片竖起来的绿莹莹的湖水,可以静静地流进心里。炎炎夏日,看到它的人都不由得驻足赞叹:“真美啊!”燥热的心,像是被爬墙虎举着的绿色“小扇子

25、”扇过一般,渐渐安宁下来。曾经看到过一则报道,说一株四岁的爬墙虎,已经爬到七层楼房的墙面上。在爬墙虎的眼里,生命,大概是永无止境的吧。我不知道爬墙虎最终能爬多高,但它的生命力委实让我吃惊。资料上说,一株爬墙虎,一个季度可以蹿高一米;一根茎粗两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积可以达到三十到五十平方米。这本领,其他植物,怕是望尘莫及。几乎用不着人去浇灌,也不需要施肥、修剪,单是依靠伸向大地的根,探寻能量,就可以用自己的身体织成厚厚的“地毯”,消噪、蔽日、除尘爬墙虎真的是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典范呢!西墙上,两株爬墙虎的碧叶虬茎,还在一点点丰盈,一步步延伸、厚重。夏天见到张阿姨时,她笑逐颜开。

26、说大热天里,有了爬墙虎,家里比外面低三四度呢,都不怎么开空调啦。(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联想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由风吹碧叶联想到细浪和叮当作响的音乐,流露出对爬墙虎的喜爱。B深秋时节,其他植物都已萧条,而爬墙虎却一墙飘红,作者即景引用“满目苍凉意,忽来照眼红”的诗句,表达了内心的惊喜。C文章引述资料介绍爬墙虎的相关知识,把爬墙虎与其他植物作比较,丰富了作品的内容,表现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D文章以爬墙虎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外部形态变化为明线,以作者对爬墙虎的认识和情感变化为暗线,行文脉络分明。答案C解析C项,“把爬墙虎与其他植物作

27、比较”,属于无中生有,文本中没有涉及。8“一幅动态水墨画”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爬墙虎生长状态之美的总体感受,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答: 答案“总体感受”是指作者对爬墙虎生长状态之美的欣赏和赞美。在作者看来,爬墙虎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它的生长就像画家在挥毫、皴染、泼墨、走笔,其形、色、势富有变化之美。这幅“水墨画”意趣盎然,让人喜爱,令人佩服。解析解答本题,要先回答作者对爬墙虎生长状态之美的总体感受是什么,然后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感受的。分析文章可知,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爬墙虎的生长与画家的创作结合起来,充分展现了作者对爬墙虎生长状态之美的欣赏和赞佩。作者把爬墙虎比作一位高明的画家,把它的生长过程比

28、作画家在挥毫作画,其中皴染、用色等都恰如其分,体现出“水墨画”的灵动,意趣盎然等,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9张阿姨、“驻足者”和作者对爬墙虎的喜爱有何不同?这些不同蕴含着什么道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 答案第一问:张阿姨着眼于爬墙虎的实用价值。“驻足者”着眼于爬墙虎的审美价值。作者则注重爬墙虎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欣赏爬墙虎“画”一般的外形和“虎”一般的精神;认识到爬墙虎是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典范。第二问: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回答三者对爬墙虎的喜爱有何不同。据分析可知,张阿姨因为夏天日头西晒得楼板都要着火了而决定种爬墙虎遮挡骄阳,后来高兴地说有了爬墙虎就不用怎么开空调了,这是喜爱爬墙虎的实用价值;“驻足者”看到爬墙虎会不由得感叹“真美啊”,这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爬墙虎的美的喜爱;作者说爬墙虎是“一幅动态水墨画”,并感叹爬墙虎“画”一样的外形与“虎”一样的气势,不用人施肥、修剪,只靠自己的根部寻找能量,这是注重爬墙虎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三者的喜爱原因不同,但各有道理,说明一种事物可能有多种意义,不同的人对其意义和价值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