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试题分为第I卷(共30分),第II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啜(chu)泣慑(sh)服恬(tin)淡无声无臭(xi)B供(gng)应瞥(pi)见蓓蕾(li)游目骋(chng)怀C杳(yo)然砧(zhn)板笑靥(y)倜傥(dng)风流D吮(shn)吸畏葸(s)哺(b)育戎马倥偬(z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陨石 恣意胡为卑恭屈膝湮没不闻B屏弃委靡不振巍然屹立清彻见底C攻讦惮精竭虑声闻遐迩风雨如晦D剽悍擢
2、发难数动辄得咎自顾不暇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在欧元区十二国中,作为龙头老大的德国经济的低迷,很可能 其他国家。新任市长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群众来信,即便工作再忙,他也 作出答复。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 部分和整体的对峙关系, 说是点面对峙的关系。A波及 择要而是/或者B涉及择要就是/或许C涉及摘要而是/或者D波及摘要就是/或许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明明是一条商业步行街,但是竟然还有许多机动车往来穿梭,令行人或如白驹过隙,或如悬崖却步。B那杀人犯虽然自首了,但是这一举动对他犯下的罪行仍然是无济于事的,他仍然要面临法律的审判
3、。C这篇小说题材新鲜、构思新巧,的确给我们许多启发,但未必就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D虽然积雪还没融尽,然而轻风已经没了冬日的凌厉,田野间每个人都如沐春风,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允不允许同时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都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B一部全国性的职业病防治法将提交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审议,有望使劳动者保护自身健康提供更有力的武器。C中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改革,在这些小城镇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该地城镇户口。D广东将用三年的时间,重点培育3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
4、以珠江三角洲为重点,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辐射的格局。6把后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哦,大海!你多么广阔。称雄陆地的喜马拉雅山,不是在你的怀中长大的吗?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 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 你创造了多少奇迹,蕴藏了多少力量,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你蕴藏了多少力量,创造了多少奇迹,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在无边的大海面前,自然和人交融,使人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在无边的大海面前,人和自然交融,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拍打岩石,激起丛丛白色的浪花,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
5、蓝色的海水激起的丛丛白色的浪花,拍打着岩石,ABCD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初袭祖爵。司空刘 寻引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并不行。后参东海王越军事。时元帝为琅琊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
6、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窍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讲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士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晋书王导传卷六五)注晋元帝:司马睿,公元317年他得到晋悯帝被俘的消息后,先自称晋王,第二年改称皇帝。东晋王朝从此建立。选文记载他称帝前初到江东的情
7、况。吴会:地名。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潜有兴复之志潜:暗地里B帝亦雅相器重雅:很C宜有以匡济者匡:辅助D皆江南之望望:声望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导每劝令之国 导因讲计曰A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乃相率拜于道左 未若引之以结人心CD 今君乃亡赵走燕 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9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军谋密策,(帝)知无不为B及(导)徙镇建康,吴人不附C导因讲计(于)(纪瞻、顾荣)曰D自此之后,(各地)渐相崇奉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陈留名士张公看到十四岁的王导后,便对王导
8、的同胞兄长王敦说,这个孩子是个做将相的人才。B王导不愧是一代名臣,他对司马睿提出了要尊先贤、问风俗、重谦虚、招俊杰、得民心。这是稳定时局、开创大业的五大法宝。C江东士族起初看不起司马睿,态度非常冷淡,后来看到他亲观祭祀时,那隆重的仪仗,威整的行列,都惊惧不已,于是纷纷前来投靠。D西晋末年,天下纷乱,王导审时度势,决心辅佐司马睿,兴复晋室。凡军国大计,他都积极筹划,司马睿也把他当成知交,对他言听计从,当即付诸行动。第卷(共120分)三、(18分)11请用“/”给下边的文字断句。(3分)祥 符 中 禁 中 火 时 丁 晋 公 主 营 复 宫 室 患 取 远 土 乃 令 凿 通 衢 不 日 皆 成
9、巨 堑。12把第二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 译文: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题。(6分)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晚唐郑谷评价此诗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以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诗人先写“客路”后写“行舟”,流露出了人在江南而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颔联写潮落浪止、风息帆垂,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恢弘阔大的江上夜景。C颈联“海日
10、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残”“旧”二字交代了诗人行舟于岁暮,而“日”“春”二字又透露着春天的气息。D尾联两句,写诗人客旅江南,思乡心切;于是便寄望于北归的大雁,能替自己捎去寄往洛阳的“乡书”。E“青山”、“绿水”、“归雁”,诗中的诸多意象都展示出浓浓的春意,美景衬悲情,眼前的美好景色深深地触发了诗人的情思。这首唐诗与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是思乡的佳作,但二者表达的感情却有着明显差异。请就具体诗句,加以比较,分析王湾次北固山下表达的感情。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答: 14在横线上填写所引诗词的句子。(4分)在诗人李白笔下,水,永远魅力无
11、穷:天姥之水,“渌水荡漾清猿啼”,幽静而神秘;庐山之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浪漫而神奇;而在将进酒中,“ , ”,却把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描写得那样雄浑壮丽。古代诗词很讲究借鉴。唐温庭筠词有“梧桐树,三更雨”之句,宋秦观也有“雨打梨花深闭门”之句。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 , , ”,与此意境相仿。四、(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904年,遵照清政府奏定中学堂章程,独立设科的“语文”含“古今文学流别、文风盛衰要略”,更要注重“文义”、“文法”及“作文”,还要修习楷书、行书、小篆,语文教育的形态一开始就有点简装版“国学”的味道。此时文学能在晚清“废虚文兴实学”的大背景
12、里颇为诡异地升帐登场,是一个“醉心欧化”的结果。“五四”时期改国文为国语时的“语文”,与民族国家建立有关。当时的课程标准既包含了在语文教学中求得民族认同、开启民智的需要,也包含了新文学起步之初对自身发展的要求。这时的中学教科书,流行采取社会问题设置单元。“读经”已经废除,语文教学则以新“经”出现以让学生赶上前行的时代。这种“语文”理念在宏大的叙事氛围中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因素,而同样不可忽视的语言训练并未得到科学的体现。国人以学说为高、以求道为能,以工艺为末技的思想造成语文课程不断与经学、与政治争地位,语文课倒向知识权力的现象屡见不鲜。专重思想一面,忽略技术训练,使一般学生了解和运用文学的能
13、力没得到适量发展,未免失掉了平衡。建国初期,曾把“语文”分为汉语和文学两门独立学科。语言学和文学性质不同,前者是一门科学,后者是一门艺术。可惜的是,文学课被讲成繁琐的文学知识课、模式化的文学分析课。汉语课同样存在问题,教学语法体系固然完备,却忽略了学生“能力养成”。文学课和汉语课也没能很好结合。也有人认为,一旦引入语法,语文课就变成外语课了。的确,有些“美文”不用分析结构、语法,背诵下来就行,学生可以从吟咏中体会无言的美,文学教育的真谛就在于此。不过需要注意,和“外语教学”相对应的词,除了“文学教学”,只要换一个序列,也可以是“母语教学”。这就是语文课不可或缺的识字缀文、运用语言等技能性训练。
14、毕竟文学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了解生活、感受命运、体验痛苦与幸福,并引起对文学的兴趣,这主要是语文“人文性”所决定的任务。而语文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由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一个民族需要文学,也需要文学教育,面对当下中学语文“文学性失落”的弊病,应当如何解决?在语文课程新标准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被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调和一样容易导致语文自身的纠缠。这个问题需要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认真思考、对待和解决。15文中加了序号的“语文”,特征是否相同?(1分)和 ,和 ,和 。16根据文意,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作者对“语文教育”、“文学教育”的定义。(4分)语文教育是 ;文学教育是 。17
15、文章结尾说“这个问题需要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认真思考、对待和解决”,请你推想并简明表述出最接近作者的解决主张。(3分)作者认为 。18根据文意,选出下列推断中恰当的一项,并将错误的推断修改正确。(4分)A晚清时期的文化环境,尽管“国学”盛行,但西方文化已在产生影响。B“五四”时期语文特征的形成,既有政治、社会原因,也有文学因素。C推重学习和宗教,轻视工艺的传统思想,影响着“五四”时期的语文。D文学教育的真谛是让学生从吟咏中体会无言的美,不用分析结构语法。 恰当的推断是:( ) 修改: A晚清时期 。B“五四”时期 。C推重 。D文学教育的真谛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6、祈 求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汗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
17、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三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的笑。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
18、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然而那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地感到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 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
19、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刚刚死去。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天空是蓝色的,一切都很安静。我想起北方的天空、阳光和鼓动衣襟的长风,想起伤痕累累的长城上那面猎猎的鹰旗。我不知道那只年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虽然它一生未曾飞翔。我知道鹰的灵魂在天上。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高飞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19下列对这篇散
20、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作品写南方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对比,以反衬鹰的敏锐与高傲。B作品写年轻的鹰茫然冷漠与苍老的鹰高傲暴烈,用意在于表明离开天空鹰就将失去灵魂。C作品描写遭到欺辱后的鹰的动作、眼神和鸣音,使其内在的精神和性情得到了充分展示。D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摧残个性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E作品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及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20散文开篇,作者选择“长城”这个特定的场景,有什么用意?(5分) 答: 21文中小孩欺辱苍老的鹰时,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
21、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这表明了年轻的鹰的哪些特点?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意思?(5分) 答: 22看到小孩欺辱苍老的鹰以及鹰的痛苦和无奈,作者为什么会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4分)答: 六、(12分)23根据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3分)从3月1日开始,不断有消息称法国电信设备厂商阿尔卡特很快将把亏损的手机部门出售给一家中国公司,而这家公司就是南京的熊猫电子集团。受此消息刺激,阿尔卡特的股票走势坚挺。日前,当记者向“熊猫”的高层领导以及通讯业务的相关负责人士求证时,对方很坚决地表示“至少我们不晓得有这件事存在。”“我没有从我们内部的任何文件上
22、看到或者从同事那里听到收购阿尔卡特的消息。”“熊猫”的董事长秘书陈平女士如是说。24仿写。下面这首小诗借“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选择另一事物表达你对另一话题的思考。(3分)梅一片玉瓣,是一滴生命; 剥落了生命,你召来了燕语和莺啼。25以下边给出的文字为开头,续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含下面三个词语,且不少于40字。(6分) 琴 旋律 境界 在音乐晚会上 在人生旅途中七、(60分)26在名与实的关系上,孔子很重视“名”,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而吕览认为事物的价值在其“实”,所谓“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宋代的王安石则说:“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生活
23、中,名与实的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也启迪着我们。请以“名与实”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18分,每小题3分)1A(B.蕾li C.傥tng D.葸x)2D(A.恭一躬 B.彻澈 C.惮殚)3A(涉及,强调与对象有“关联”;波及,强调对对象产生了“影响”。摘要,意为“摘录要点”;择要,意为“选择重要的”。“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不是就是”,是选择关系,并不能表明说话人的最终态度,这与句首“严格地讲”不太相符。或许,是表示猜测语气的副词;或者,是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
24、4C(A.白驹过隙: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借以形容时间过得很快。B.无济于事:指对事情没有帮助。原句用来说对“罪行”没有帮助,是不恰当的;应指对减轻罪行没有帮助。D.如沐春风:比喻受到教化,沉浸于其中。原句直指春风,是妥的)5B(“使提供”,搭配不当;应改为“为提供”)6D(“创造了多少奇迹”承接上文中的“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蕴藏了多少力量”与下文中的“心胸的容量有多大”相衔接。所有分句(或成分)均以“人”作主语,使全句在表达上更为流畅。“听不到嘶鸣”,“更没有荣耀”,“只有浪花”,这种表述使各句名式一致,“拍打着岩石”与下文“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是合理的因果衔接)二、(12分,
25、每小题3分)7D.(望:应解释为“有名望的人”)8B.(于是、就。A.去、往;这样的。C.于是、就;却。D.来;因为)9D.(A.王导。B.帝。C.于、帝)10B(A. 王敦是王导的堂兄。C.江南土族纷纷投靠元帝是在王导受命亲自登门拜请贺循、顾荣之后。 D.“当即”有误,“导每劝令之国”中的“每”证明并非“当即”)三、(18分) 11(3分)祥 符 中/ 禁 中 火/ 时 丁 晋 公 主 营 复 宫 室/ 患 取 远 土/ 乃 令 凿 通 衢 /不 日 皆 成 巨 堑。(第二处1分,其余四处每对两处1分,错断一处扣1分)12(5分)译文: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登门拜请贺循、顾荣,他们两人也奉命前来
26、朝见元帝,因此吴会受到他们影响,民心归附。(“躬造”、“由是”、“风靡”、“归心”各1分,其余1分,语句不通顺,酌扣12分)13B、E(B. “潮平”应指“潮涨”,“风正”应指“风顺、风和”,而非停息。 E. 本诗所绘春色并无“浓浓”之意,诗人有乡愁,但说“悲情”言辞太过;相反,本诗颈联恰恰表现出了诗人乐观开朗的心情。这正是该诗特点所在)(答对一项给1分,每多答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同为思乡之作,但王湾一改传统乡愁诗浓郁的悲凉气息,在诗歌中传达出了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春潮涌涨,波平浪静,风顺帆悬,诗人的视野和心情也因之而开朗、
27、阔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取代严冬,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理趣。比照天净沙中的“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便显得多了几分豁然。(答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给2分;结合具体诗句,至少举一例,作出合理分析,给2分。意思对即可)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2分,每句1分;第1句1分,后两句1分。有错字,该句不给分)四、(12分)15(1分)和否, 和否,和否。(错一处即不给分)16(4分)语文教育是以识字缀文、运用语言等技能性训练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文学教育是以了解生活、感受命运、体验痛苦与幸
28、福并引起文学兴趣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艺术。(每个定义2分:中心词1分,附加词1分。语句不通顺酌扣1分)17(3分) 作者认为语文和文学应当分科,同时要注意二者的结合,注意学生的“能力养成”。(三个要点,各1分。语句不通顺酌扣1分)18(4分)恰当的推断是:B 修改: A晚清时期的文化环境,“国学”已不盛行,西方文化影响浓厚。C推重学说和思想,轻视工艺的传统思想,影响着“五四”时期的语文。D文学教育的真谛是让学生从吟咏中体会无言的美,有些“美文”不用分析结构语法。(每项1分)五、(18分)19(4分)C、E(A. 反衬的应是“鹰是飞翔的精灵”“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B. 苍老的鹰并没有失去灵魂
29、。 D. “对摧残个性和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在文中没有根据)(每对一项2分,每多答一项扣2分,扣完为止)20(5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个场景中,特定的景物使作者产生由鹰及人及民族的联想,使作者产生内心的震撼,这震撼不仅仅是对于鹰,更是对于中国人、中华民族鹰一般的爆发的力量和奋飞冲天的豪迈气概的深刻感受。(关键词:场景、象征、中华民族、联想、震撼或爆发,每个关键词1分,语句不通顺,扣12分)21(5分)从文中可以看出,“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它展翅,只不过是为了“站稳”,它的目光“冷漠”,是缺乏“鹰”的情感;而“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茫然”表明它从未曾飞翔,不知所措;“目光投向远
30、方”,表明它还有着祖先的血脉,仍然有着对蓝天的向往。作者要表明的是:不要人为地制造能力退化,而要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关键词语:人工孵化、情感、未曾飞翔、向往、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沧。最后一个词语是关键,2分,意思对即可)22(4分)苍白、强烈、冷冷,形容作者悲怆之深:一方面,愚昧(无知)竟然会使人变得如此残忍;另一方面,苍老的鹰,这高傲、凶猛的生灵,却被铁链锁住无法高飞,且当尊严受到冒犯时却无法还击。这里,有时愚昧者的怨愤,也有对奋飞者厄运的同情。(关键词:愚昧、残忍、怨愤;奋飞者、同情,意思对即可,其中“怨愤”“同情”是关键,各1分)六、(12分)23(3分)日前熊猫集团否认收购阿尔卡特(时
31、间:“日前”1分;对象:“熊猫集团”1分;事件:否认收购阿尔卡特“1分)24(3分) 示例书:一页历史,是一面镜子;擦亮了镜子,你呼唤着理性与良知。蚌:一颗沙砾,是一种苦痛;历经了苦痛,你孕育了圆润与晶莹。路:一道辙印,是一段历史;尘封了历史,你迷蒙着今日和未来。路:一道辙印,是一段历史;展示出历史,你开发了近林和远山。船:一片归帆,是一缕乡情;倾注着乡情,你满载着沧桑和希望。泉:一股细流,是一曲欢歌;汇聚了欢歌,你成就为大江与汪洋。叶:一片嫩绿,是一份自然;呼吸着自然,你孕育出果实与丰收。菊:一缕清香,是一份成熟;酝酿了成熟,你展示着高洁和恬淡。25(6分)(3分)示例在音乐会上,那琴声如泣
32、如诉,如怨如慕,如缕缕清风掠过人们的心湖,掀起微微涟漪,美妙的旋律把听众带入了奇妙的艺术境界。(有“琴”、“旋律”、“境界”三个词且字数不少于40个字,1分;在此基础上,能恰当的描绘情景2分)(3分)示例 在人生旅途中,生活的琴弦可以弹奏出爱的小夜曲,也可以演绎出理想的梦幻;可以挥洒浪漫和激情,也可以流淌出渴望卓越的旋律,表现出对崇高人生境界的执着追求。(有“琴”、“旋律”、“境界”三个词且字数不少于40个,1分;在此基础上,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认识或感悟,2分)七、(60分) 附录:文言文译文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王览之孙。父亲名王裁,官至镇军司马。王导年幼时就有风度,有远见。十四岁时,陈留
33、名士张公见到他十分惊奇,对他的堂兄王敦说:“看这个孩子的相貌心志,是做将相的人才。”最初王导承袭祖上的爵位。不久司空刘引荐他做东阁祭酒,升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他均未赴任。而后做了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军。当时晋元帝还是琅琊王,与王导一向亲密友善。王导看到天下已经大乱,便全力拥戴(琅琊王),暗自立下复兴(晋室)的心志。晋元帝对他也很器重,志趣相投如挚友,元帝在洛阳时,王导时常劝他到自己的封国去。及至元帝出镇下邳,就请王导做安东司马,凡军国大计,王导都积极筹画。元帝刚出镇建康时,吴人不相依附,过了一个多月,仍没有士人百姓前去拜望,王导为此深感忧虑。待王敦来朝见,王导对他说:“琅琊王仁德虽然厚重,但
34、名望还轻。兄长在此早已声名大振,应该想办法匡济时局。”到了三月上巳节,元帝亲自前去观看修禊仪式,一路乘坐肩舆,威仪齐备。王敦、王导以及众名臣骏将也都骑马护行。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一带名望极高的人,他们私下前去观望,看到这种场面,都十分吃惊,于是一起在路旁迎拜。王导于是又向元帝献计说:“古代凡是能够称王天下的,没有不礼遇遗老贤才,存问风土人情,虚心坦诚,以便招揽天下俊杰的。更何况现在天下大乱,国土分裂,我们立国的大业尚在初创,当务之急在于取得民心啊!顾荣、贺循二位是当地的士族首领,不如将他们吸引过来以便广收人心。他们二位一来,其他人便没有不来的了。”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登门拜请贺循、顾荣,他们两人也就奉命前来朝见元帝,因此吴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民心归附。从此之后,各地相继尊奉元帝,开始有了君王与臣子的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