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2301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 据史料记载,商朝时期,王位“兄终弟及”的现象非常普遍;西周时期,王位“父死子继”则成为定制,并逐步确立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这反映了A.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程B. “家国”观念随社会发展而变化C. 保障了国家制度和政策的可持续发展D. 体现了王位继承者“优胜劣汰”原则2.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

2、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据此可知分封制中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 有利于不同文明交流与融合B. 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C. 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D. 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3. 据尚书记载,西周的刑罚制度已很完备,墨、劓、剕、宫、大辟五刑的惩罚极其残酷;而周礼中明确贵族犯法一般能通过缴纳罚金免刑。由此可知当时A. 礼乐制度并不完备B. 宗族治理建立起来C. 出现礼法并用思想D. 社会等级色彩明显4. 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期,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

3、表明A. 西周中央集权削弱B. 宗法分封制完全崩溃C.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D. 中原文化逐渐扩展5. 战国中期,诸侯国国君给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给予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到了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这说明战国中后期( )A. 频繁的变革阻碍社会发展B. 经济发展推动官僚制度改革C. 出现专制集权制度的萌芽D. 国家统一开始取代封建割据6. 秦朝规定了官方文书的表述标准,如“公室”“王室”称“县官”,“边塞”称“故塞”,“郡邦尉”称“郡尉”,“邦司马”称“郡司马”。这有利于A. 隶书的全面推广B. 儒家思想的传播C.

4、边患危机的解决D. 大一统思想的宣传7. 汉代初年,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家资满10万(文帝时减为4万)可任郎官。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时即可由郎官中选用。这表明汉初A. 商人入仕优化了官僚体制B. 世卿世禄体制尚未被打破C. 因长期战乱官员严重匮乏D. 依政治需要选官形式多样8. 唐代前期,对于重大军国大事,在御前会议和宰相会议都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时,往往先由宰 相主持在尚书省召开由各级官员参加的百官会议,并将议定结果上报皇帝。这一做法A. 防范了宰相集体专权B. 减轻了皇帝政务负担C. 提高了国家决策效率D. 体现了决策的合理性9.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

5、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B. 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C. 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D. 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10. 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限制势家与孤寒竞进”,同时“严防考官营私、考生作弊”,全凭经义、诗赋和策论取士,个人的知识才能在科举考试中占了主导地位。由此可知,宋代科举A. 提高基层官员地位B. 提升用人取士信度C. 推动词曲文学发展D. 引领科学研究风气11. 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

6、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A. 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B. 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 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D. 相权一度得以恢复12. 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 1726 年、1727 年、1729 年、1730 年、1732 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A. 军机处历经逐步演化得以成立B. 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C. 历史研究难以形成统一的结论D. 军机处的设置具有机密性特点13. 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时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任期2.954.7

7、32.472.712.762.201.581.46A. 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B. 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C. 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D. 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14. 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雅典至少有150个到170个村社。村社的职能之一为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村社职能的扩大A. 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妨碍B. 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C. 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D. 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15. 苏格拉底认为,统治者并不是那些拥有大权和王位的人,不是那些由群众选举出来的人,也不是那些中签

8、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统治的人。由此推知,苏格拉底A. 认为民众没有资格参与政治B. 强调统治者要具备政治素养C. 否定雅典民主具有积极作用D. 主张雅典完善法律实行法制16. 公元前150年左右,罗马法庭在对面临死刑的公民进行判决时,通常采用拖延审判的办法,以使罪犯远离罗马,估计他到达安全地带以后,才宣布禁止该罪犯返回罗马,死刑实际变成了流放。这反映了罗马法A. 法治理念遭到破坏B. 司法原则以人为本C. 法律条文不够严谨D. 维护罗马公民特权17.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法律中说,通过法律,我们能与诸神共同联结于一个城市之中,宇宙乃是人与诸神的共同家园。因此,这一“由爱统治的社会”超越

9、了“城市的围墙”,而具有了世界性。这体现了罗马法强调A. 维护人类共同体B. 宗教是最高权威C. 节制是公民义务D. 法律具有强制性18. 17世纪,经济发展受到专卖、土地等因素限制的资产阶级,依靠农民群众,发动了英国阶级革命,但革命阶级内部也充满了矛盾,长老会派、独立派、平等派,分别代表了大财团、工厂主和乡绅、小手工业者和士兵等,他们之间相互制衡。据此A. 可以佐证未来英国政治基本趋势B. 能证明英国社会结构有利于革命C. 无法划分两大阵营最明显的界限D. 能探讨光荣革命成功的主要原因19. 英国内阁权力的发展是缓慢的、渐进式和积累式的,而这几乎完全是自然的,并非按预定的、经审慎拟定的计划进

10、行的。这一现象说明英国A. 政治保守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B.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制尚不成熟C. 国王作为国家元首却缺乏实权D. 政党交替执政难以形成凝聚力20.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针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基于南方各州代表的坚持,最终通过的法案规定:国会在20年内无权禁止奴隶交易。这反映了美国A. 中央政府缺乏强制权力B. 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不同C. 宪法遵循分权制衡原则D. 1787年宪法体现实用主义精神21. 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德在评价1787年宪法时说:一帮“有才干的资本家投机商”,成功地哄骗一般的老百姓去接受旨在有利于少数显贵而设计的政体。这反映了1787年宪法 ()A.

11、 消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B. 维护了权贵利益具有局限性C. 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D. 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22. 1879年6月,法国参、众两院做出了几项具有象征意义的决定:政府和议会重新迁回巴黎;确定马赛曲为国歌;7月14日为法兰西国庆节。这些举措最深远的影响是A. 维护了1789年革命成果B. 巩固了1875年宪法地位C. 从根本上防止君主制复辟D. 大力弘扬了共和文化传统23. 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国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后世有史学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 德国统一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B. 经济的

12、工业化和思想的现代化共同发展C. 国家统一革命性和新建政体的局限性D. 社会革命的进步性和工人运动的容忍性24. 据统计,从1851年至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5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而德国占202项,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科学家们的艰苦探索B. 启蒙思想的影响C. 殖民争霸战争的刺激D. 政治体制的调整25. 在欧洲,很久以来,农民和工人就在踢足球,粗野的比赛中流血甚至死亡数见不鲜。19世纪末以来,西方足球赛开始严格组织起来。英国足球协会制定并统一了比赛规则。英超决赛的观众人数在1901年达到10万

13、人。这可以用来说明A. 观赏性体育运动以营利为目的B. 公众参与政治的热情消退C. 经济发展推动了休闲方式变革D. 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步缩小二、非选择题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简,睡虎地秦墓的墓葬主人叫“喜”,是秦王朝一名与法律有关的低级官员。这些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经过分类整理,其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种。在秦律十八种的“田律”主要涉及农田管理,农业耕种,粮食处理等方面的法规,其内容也非常简单,其中一条:“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简单释义为:春天二月以后,不可以砍伐

14、山中的树木、木材,不可以在河流中筑坝阻挡河流。封诊式是关于查封与勘验程序式的一部书籍,书中大部分内容均以案例为主,有审讯犯人、抓捕、自首、惩办、勘验等方面内容。此外,睡虎地秦简中的一些法律形式影响着后世法律的制定。比如法律答问,这部分内容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法条,而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解决司法中的难题,有的直接给予司法处理的答案或结果。这样的问答有效的解释了法律,解释了罪名有助于司法审判的精准。这种方式,到了后世经常使用。姚远云梦秦简中秦代法制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

15、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法律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法律与罗马法产生的不同背景,并谈谈对当今中国法制建设的启

16、示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权利法案重申了正统的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这一古老的思想,还规定议会是英国政府中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议会制定的法律是国内最高法。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都是在继承古罗马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况不同,英国法律制度是从自身内部产生出来的,并一直沿着自己的道路独立地向前发展。英国没有统一的宪法典,三百多年来,一直以自己“无宪法”但有发达的宪政的迷人风彩彪炳于世。一些基本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援用了几百年,一直未宣布废弃它们,英国“新的政治设施总是兴建于旧设施的基础之上。”整理自夏新华借鉴与移植外来宪法文化与中国宪制发展材料二 纵观美国宪法诞生前的世界政治形势,封建君主制尚居

17、绝对优势。16世纪末尼德兰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联省共和国”,实际上是商业资产阶级和贵族联盟的寡头统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也仅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1787宪法则创立了新的政体,第一条第九项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宪法规定由人民选举总统,人民代表机构有权罢免总统。摘编自评美国1787年宪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宪法文化的特征,并说明权利法案确立的宪政原则。(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所确立的“新的政体”的进步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新政体”与英国政体的相同点。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孟德斯鸠认为每一种形式的政

18、府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每一种政体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的必然选择。正如他对法律的论述:“为一国人民而制定的法律,应该是非常适合于该国人民的;每个国家的法律竟能适合于另外一个国家的话,那只是非常凑巧的事。”“什么法律是直接从政体的性质产生出来的,这种法律便是最初的基本法律。”他认为:“政体的性质是构成政体的东西;而政体的原则(法律)是使政体行动的东西。一个是政体本身的构造,一个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感情。”并提出“一切拥有权力的人,都倾向于滥用权力,而且不用到极致决不罢休从事物的性质来说,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限制权力”。摘编自钱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政体思想评析解读材料,并结合世界政治史的相关

19、史实,围绕“政体与法律”拟一论题,并就所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潮南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 据史料记载,商朝时期,王位“兄终弟及”的现象非常普遍;西周时期,王位“父死子继”则成为定制,并逐步确立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这反映了A.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程B. “家国”观念随社会发展而变化C. 保障了国家制度和政策的可持续发展D. 体现了王位继承者“优胜劣汰”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商朝的王位由“兄终弟及”逐步转变为“父死子继”,由以前的兄弟之间的大家族观念逐步

20、发展成为父子之间的小家庭,原因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观念越来越浓厚,家国观念也出现变化,故B正确;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故A错误;王位“兄终弟及”“父死子继”都保障了国家制度和政策的可持续发展,不是材料主旨,故C错误;材料与“优胜劣汰”无关,故D错误。2.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据此可知分封制中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

21、有利于不同文明交流与融合B. 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C. 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D. 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分封制让族群关系进行了重新组合,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促进了姬姓与非姬姓氏族之间的融合,氏族之间相互学习,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A项正确。原族群被纳入分封制的体系中,根据A项分析,原族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故B项错误。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血缘关系仍然发挥重要影响(宗法制),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正是按照血缘关系进行的,姬姓与非姬姓氏族各自的血缘关系都得到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华夏民族的内容,且民族

22、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材料没有体现形成过程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3. 据尚书记载,西周的刑罚制度已很完备,墨、劓、剕、宫、大辟五刑的惩罚极其残酷;而周礼中明确贵族犯法一般能通过缴纳罚金免刑。由此可知当时A. 礼乐制度并不完备B. 宗族治理建立起来C. 出现礼法并用思想D. 社会等级色彩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刑罚制度完备,但却明确提出贵族犯法可以缴纳罚金免刑,这实际上说明当时社会等级色彩浓厚,故选D;材料并没有体现西周的礼乐制度,排除A;宗族治理并不符合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B;材料并没有体现礼法并用的思想,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考

23、察早期政治制度的等级性。解答本题,学生要能够通过材料找出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4. 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期,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A. 西周中央集权削弱B. 宗法分封制完全崩溃C.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D. 中原文化逐渐扩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可知,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相对中原落后;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可知,楚、吴、越等国认同中原文化,

24、说明中原文化圈逐渐向外扩展,故选D;西周实行分封制,不属于集权统治,排除A;宗法分封制完全崩溃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在秦朝,排除C。5. 战国中期,诸侯国国君给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给予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到了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这说明战国中后期( )A. 频繁的变革阻碍社会发展B. 经济发展推动官僚制度改革C. 出现专制集权制度的萌芽D. 国家统一开始取代封建割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战国中期诸侯国君以物质赏赐代替封地,以玺符为凭证直接任免官吏,反映了贵族政治趋于瓦解,君主

25、集权体制日益形成,故C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并未体现战国的社会变革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官僚政治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战国时期仍处于分裂状态,排除。6. 秦朝规定了官方文书的表述标准,如“公室”“王室”称“县官”,“边塞”称“故塞”,“郡邦尉”称“郡尉”,“邦司马”称“郡司马”。这有利于A. 隶书的全面推广B. 儒家思想的传播C. 边患危机的解决D. 大一统思想的宣传【答案】D【解析】【详解】秦统一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以巩固大一统王朝。材料中“县官”、“郡尉”、“郡司马”等称谓体现了秦朝加强大一统思想的

26、宣传,故D正确。材料涉及称谓变化与隶书的推广无关,故A错。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对儒家“焚书坑儒”,故B错。C项与材料无关。7. 汉代初年,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家资满10万(文帝时减为4万)可任郎官。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时即可由郎官中选用。这表明汉初A. 商人入仕优化了官僚体制B. 世卿世禄体制尚未被打破C. 因长期战乱官员严重匮乏D. 依政治需要选官形式多样【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汉代选官方式有多种,照顾到各种不同情况,这是根据政治需要确定的选官制度。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世卿世禄制是指根据血缘关系就能为官,与材料信息反映的“二千

27、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不同,因此B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实行多种选官方式的原因,排除C项。8. 唐代前期,对于重大军国大事,在御前会议和宰相会议都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时,往往先由宰 相主持在尚书省召开由各级官员参加的百官会议,并将议定结果上报皇帝。这一做法A. 防范了宰相集体专权B. 减轻了皇帝政务负担C. 提高了国家决策效率D. 体现了决策的合理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御前会议和宰相会议对军国大事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时,往往先由宰相主持召开由各级官员参加的百官会议进行决断,然后将议定结果上报皇帝。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做法保证了决策的合理性,故D正确;防范

28、了宰相集体专权不是材料表达的意思,故A错误;材料和减轻了皇帝政务负担、提高了国家决策效率无关,故BC错误。9.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B. 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C. 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D. 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宋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的历史时代,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29、,所以也就出现了“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中央集权过度集中10. 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限制势家与孤寒竞进”,同时“严防考官营私、考生作弊”,全凭经义、诗赋和策论取士,个人的知识才能在科举考试中占了主导地位。由此可知,宋代科举A. 提高基层官员地位B. 提升用人取士信度C. 推动词曲文学发展D. 引领科学研究风气【答案】B【解析】【详解】宋代科举中限制势家与孤寒竞争、在考试程序上更加科学,而且更加注重知识才能,这些规范措施和评价标准客观有助于提升用人取士的信度,B正确;科举制的科学规范与基层官员地位提升无关,排除

30、A;宋代科举考试注重“经义、诗赋和策论取士”,显然不能推动词曲发展,排除C;科举取士目的仍然是选拔官员,而非科学研究,排除D。11. 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A. 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B. 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 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D. 相权一度得以恢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表明明朝中枢权力运行较为讲究有序,故A项正确;明朝内阁没有决策权,故B项错误;明朝内阁的设立是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31、的重要措施,故C项错误;明太祖已经废除丞相,故D项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内阁的设立的史实分析解答。12. 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 1726 年、1727 年、1729 年、1730 年、1732 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A. 军机处历经逐步演化得以成立B. 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C. 历史研究难以形成统一的结论D. 军机处的设置具有机密性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结合军机处考查史料实证。军机处的设置是不变的历史事实,之所以题干出现不同的成立

32、年份,主要原因是军机处的设置具有机密性特点,故选择D项;出现不同的年份并不能说明军机处历经逐步演化得以成立,排除A;题干出现不同的年份也不能说明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故B项错误;历史研究不会形成统一结论的说法太过绝对,故C项错误;13. 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时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任期2.954.732.472.712.762.201.581.46A. 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B. 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C. 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D. 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数据

33、分析可知,清代知县的任期时间越来越短,不利于地方的长治久安,不利于地方行政措施的延续和地方的长远发展。故答案为D项。A项,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知县任期短,并不能说明吏治就比较清明,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列强是在道光年间才开始侵略中国的,排除。【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4. 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雅典至少有150个到170个村社。村社的职能之一为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

34、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村社职能的扩大A. 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妨碍B. 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C. 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D. 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主要内容为克里斯提尼改革,其削弱了氏族贵族势力,使更多人得到公民权,扩大了民主范围,雅典国家由此最终形成,故选择D选项;进行村社机构的登记扩大了民主范围,扩大了民主的权利,故排除A选项;雅典的权力运行是通过公民大会,公民直接参与,扩大民主范围会使公民大会的举行更加繁琐,不利于完善权力运行机制,故排除B选项

35、;克里斯提尼改革削弱了贵族的权力但并没有保护到平民阶层的利益,故排除C选项。15. 苏格拉底认为,统治者并不是那些拥有大权和王位的人,不是那些由群众选举出来的人,也不是那些中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统治的人。由此推知,苏格拉底A. 认为民众没有资格参与政治B. 强调统治者要具备政治素养C. 否定雅典民主具有积极作用D. 主张雅典完善法律实行法制【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不是那些由群众选举出来的人,也不是那些中签的人”“ 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统治的人”可知,苏格拉底反对雅典政治中的选举和抽签制度,强调统治者要具备政治素养,故B选项正确;苏格拉底强调统治者应具备政治素养,没有强调民众没有

36、资格参与政治,故A选项错误;苏格拉底没有否定雅典民主的积极作用,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法制,故D选项错误。16. 公元前150年左右,罗马法庭在对面临死刑的公民进行判决时,通常采用拖延审判的办法,以使罪犯远离罗马,估计他到达安全地带以后,才宣布禁止该罪犯返回罗马,死刑实际变成了流放。这反映了罗马法A. 法治理念遭到破坏B. 司法原则以人为本C. 法律条文不够严谨D. 维护罗马公民特权【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庭处理死刑案的方法,无法体现出罗马法庭违背法治理念,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死刑公民的宽容的特别的处理方法,与以人权为根本的司法原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罗马

37、法庭对罗马公民的维护,罗马法律不够完善严谨不是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罗马当时实行的是公民法,材料内容是对罗马公民的特殊待遇的体现,故D项正确。点睛:材料中“公元前150年”即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庭在对面临死刑的公民判决时,通常以拖延的方法,使罪犯远离罗马、宣判禁止该罪犯返回罗马,最终使公民的死刑变成了流放,从而使罗马公民免除了死刑的处罚,可见罗马法维护了罗马公民的特权。17.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法律中说,通过法律,我们能与诸神共同联结于一个城市之中,宇宙乃是人与诸神的共同家园。因此,这一“由爱统治的社会”超越了“城市的围墙”,而具有了世界性。这体现了罗马法强调A. 维护人类共同体B. 宗

38、教是最高权威C. 节制是公民义务D. 法律具有强制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通过法律,我们能与诸神共同联结于一个城市之中,宇宙乃是人与诸神的共同家园。”可知,罗马法强调维护人类共同体,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可以看出的是人和神是一种平等关系,B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节制是公民义务,C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法律的世界性,未体现法律具有强制性,D选项排除。【点睛】罗马法的评价:1、对当时: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护和稳定了罗马帝国统治,伴随着帝国的扩张,大量的自由市建立,帝国的法律和政治制度被推向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2、对后世的影响: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

39、渊源,为资产阶级战胜教会和世俗的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立法提供了范本。18. 17世纪,经济发展受到专卖、土地等因素限制的资产阶级,依靠农民群众,发动了英国阶级革命,但革命阶级内部也充满了矛盾,长老会派、独立派、平等派,分别代表了大财团、工厂主和乡绅、小手工业者和士兵等,他们之间相互制衡。据此A. 可以佐证未来英国政治基本趋势B. 能证明英国社会结构有利于革命C. 无法划分两大阵营最明显的界限D. 能探讨光荣革命成功的主要原因【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革命阶级内部充满矛盾”可知当时革命力量不够团结

40、,这能够用来分析英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以及君主立宪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一些原因,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证明英国的社会结构是否有利于革命,B项不符合题意;划分英国两大阵营最明显界限主要在于宗教信仰,C项不符合题意;光荣革命能得以成功有地缘、经济、政治、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因素,D项不符合题意。19. 英国内阁权力的发展是缓慢的、渐进式和积累式的,而这几乎完全是自然的,并非按预定的、经审慎拟定的计划进行的。这一现象说明英国A. 政治保守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B.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制尚不成熟C. 国王作为国家元首却缺乏实权D. 政党交替执政难以形成凝聚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民

41、主政治。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内阁权力的发展是缓慢的、渐进式和积累式的,英国政治发展较稳定,具有较为浓厚的保守主义色彩,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内阁权力的发展,并未涉及集体负责制的发展程度;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内阁权力的发展,并未涉及国王的权力;D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政治具有浓厚的保守主义色彩,没有涉及执政凝聚力。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0.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针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基于南方各州代表的坚持,最终通过的法案规定:国会在20年内无权禁止奴隶交易。这反映了美国A. 中央政府缺乏强制权力B. 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不同C. 宪法遵循分权制

42、衡原则D. 1787年宪法体现实用主义精神【答案】D【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对于不禁止黑奴贸易的规定,体现出对于南方州利益的妥协,实际上体现出宪法的实用主义精神,故D项正确;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A项错误;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故B项错误;分权制衡原则属于中央政府权力运行的原则,故C项错误。21. 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德在评价1787年宪法时说:一帮“有才干的资本家投机商”,成功地哄骗一般的老百姓去接受旨在有利于少数显贵而设计的政体。这反映了1787年宪法 ()A. 消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B. 维护了权贵利益具有局限性C. 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民主自由权

43、利D. 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1787年宪法维护权贵利益,以维护富人利益为目的,黑人、奴隶、印第安人等没有相应的民主权利,故B正确,C错误;A项“消除了”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旨在有利于少数显贵而设计的政体”,联系所学1787年宪法的评价分析解答。22. 1879年6月,法国参、众两院做出了几项具有象征意义的决定:政府和议会重新迁回巴黎;确定马赛曲为国歌;7月14日为法兰西国庆节。这些举措最深远的影响是A. 维护了1789年革命成果B. 巩固了1875年宪法地位C. 从根本上防止君主制复辟D. 大力弘

44、扬了共和文化传统【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这几项规定维护了共和体制,弘扬了共和传统,故D项正确,A项排除;B项包含在D项之中;C项说法错误,错在“根本”。23. 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国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后世有史学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 德国统一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B. 经济的工业化和思想的现代化共同发展C. 国家统一革命性和新建政体的局限性D. 社会革命的进步性和工人运动的容忍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家”是指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统一,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45、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白色”是指1781年宪法中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君主权力大,故C项正确。A项只解释了其革命性,没有解释其保守性,故排除。德国的经济工业化和思想现代化并没有共同发展,其思想是比较保守的,故B项排除。德国的社会革命的有限的,对工人运动是不容忍的,故D项排除。24. 据统计,从1851年至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5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而德国占202项,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科学家们的艰苦探索B. 启蒙思想的影响C. 殖民争霸战争的刺激D. 政治体制的调整【答案】D【

46、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51 年至1900而德国占202项”,突出德国的科技发展,德国的科技受益于1871年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故D项正确;科学家的努力具有普遍性,不能体现当时的时代特色,排除A项;18世纪,启蒙运动盛行,且主要体现在理性,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处政治思想方面,排除B项;根据材料“1851年至1900年美国占33项,而德国占202项”可知,此时英法是传统殖民强国,而美德是新崛起的国家,排除C项。25. 在欧洲,很久以来,农民和工人就在踢足球,粗野的比赛中流血甚至死亡数见不鲜。19世纪末以来,西方足球赛开始严格组织起来。英国足球协会制定并统一了比赛规则。英超决赛的观众人数在

47、1901年达到10万人。这可以用来说明A. 观赏性体育运动以营利为目的B. 公众参与政治的热情消退C. 经济发展推动了休闲方式变革D. 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步缩小【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时间来看,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故答案为C项。A项足球以营利为目的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公众观赏足球运动并非政治性行为,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二、非选择题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简,睡虎地秦墓的墓葬主人叫“喜”,是秦王朝一名与法律有关的低级官员。这些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经过分类整理,其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

48、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种。在秦律十八种的“田律”主要涉及农田管理,农业耕种,粮食处理等方面的法规,其内容也非常简单,其中一条:“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简单释义为:春天二月以后,不可以砍伐山中的树木、木材,不可以在河流中筑坝阻挡河流。封诊式是关于查封与勘验程序式的一部书籍,书中大部分内容均以案例为主,有审讯犯人、抓捕、自首、惩办、勘验等方面内容。此外,睡虎地秦简中的一些法律形式影响着后世法律的制定。比如法律答问,这部分内容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法条,而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解决司法中的难题,有的直接给予司法处理的答案或结果。这样的问答有效的解释了法律,解释了罪名

49、有助于司法审判的精准。这种方式,到了后世经常使用。姚远云梦秦简中秦代法制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

50、,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法律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法律与罗马法产生的不同背景,并谈谈对当今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答案】(1)特点:涉及范围广;关注农业(关注生态);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对后世影响大。评价:积极:秦法内容十分丰富、细致,有利于秦王朝巩固统一;消极: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致使秦朝速亡。(2)不同:(中国部分若写成整个中国古代史的特征不给分)政治环境不同: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的秦朝重视法治;古罗马平民力量强大,影响了法律制定。经济基础不同:

51、秦朝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古罗马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活跃。思想文化不同: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古罗马宗教思想影响政治生活。启示: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注意立法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借鉴世界先进法治经验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种”可知涉及内容广泛;根据材料一“田律主要涉及农田管理,农业耕种,粮食处理等方面的法规”可知关注农业领域;根据材料一“秦律十八种的田律其内容也非常简单封诊式是关于查封与勘验程序式的一部书籍,书中大部分内容均以案例为主,有

52、审讯犯人、抓捕、自首、惩办、勘验等方面内容”可知内容简单便于操作;根据材料一“睡虎地秦简中的一些法律形式影响着后世法律的制定”可知对后世影响较大;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一“其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种”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秦法内容细密,成为秦维系统治的重要工具)、消极(秦法严苛,轻罪重罚,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的灭亡)两个方面进行评价。(2)第一小问背景,首先找出秦朝法律和罗马法律产生的背景,然后把两者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方面可从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

53、平民的斗争对法律形成影响较大等方面回答;经济方面可从秦代重农抑商,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而罗马商业和对外贸易发达等方面回答;文化方面可知秦代任用法家思想为治国理念;根据材料“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可知罗马宗教对法律影响较大。第二小问,关于启示,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可从不同的国情制订适合自己的法律规范、要把法律作为治国的重要手段、要借鉴古今中外优秀的法律成果等方面思考作答。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权利法案重申了正统的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这一古老的思想,还规定议会是英国政府中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议会制定的法律是国内最高法。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都是在继承古罗马法基础上发展

54、起来的情况不同,英国法律制度是从自身内部产生出来的,并一直沿着自己的道路独立地向前发展。英国没有统一的宪法典,三百多年来,一直以自己“无宪法”但有发达的宪政的迷人风彩彪炳于世。一些基本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援用了几百年,一直未宣布废弃它们,英国“新的政治设施总是兴建于旧设施的基础之上。”整理自夏新华借鉴与移植外来宪法文化与中国宪制发展材料二 纵观美国宪法诞生前的世界政治形势,封建君主制尚居绝对优势。16世纪末尼德兰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联省共和国”,实际上是商业资产阶级和贵族联盟的寡头统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也仅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1787宪法则创立了新的政体,第一条第九

55、项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宪法规定由人民选举总统,人民代表机构有权罢免总统。摘编自评美国1787年宪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宪法文化的特征,并说明权利法案确立的宪政原则。(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所确立的“新的政体”的进步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新政体”与英国政体的相同点。【答案】(1)特征:原生性(独立自主性);不成文性;延续性;保守性。宪政原则:法治;议会主权;议会至上。(2)进步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制度;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相同点:都属于代议制民主;司法独立;体现分权与制衡的原则;资产阶级掌权。【解析】【详解】(1)特征:

56、依据材料一中“英国法律制度是从自身内部产生出来的,并一直活着自己的道路独立地向前发展”、“英国没有统一的宪法典”、“一些基本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援用了几百年”等信息可从英国宪法具有原生性、体现了不成文性、具有延续性和保守型等方面概括英国宪法文化的特征。原则:依据材料一中“权利法案重申了正统的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这一古老的思想,还规定议会是英国政府中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议会制定的法律是国内最高法。”信息结合所学可从法治、议会主权、议会至上等方面说明权利法案确立的宪政原则。(2)进步意义:依据材料二中“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宪法规定由人民选举总统,人民代表机构有权罢免总统。”信息可知,这体现了共和制原

57、则,说明美国宪法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制度,同时也表明美国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相同点:结合所学可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司法独立、分权制衡、阶级属性等方面进行作答。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孟德斯鸠认为每一种形式的政府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每一种政体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的必然选择。正如他对法律的论述:“为一国人民而制定的法律,应该是非常适合于该国人民的;每个国家的法律竟能适合于另外一个国家的话,那只是非常凑巧的事。”“什么法律是直接从政体的性质产生出来的,这种法律便是最初的基本法律。”他认为:“政体的性质是构成政体的东西;而政体的原则(法律)是使政体行动的东西。一个是政体本身的构

58、造,一个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感情。”并提出“一切拥有权力的人,都倾向于滥用权力,而且不用到极致决不罢休从事物的性质来说,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限制权力”。摘编自钱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政体思想评析解读材料,并结合世界政治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政体与法律”拟一论题,并就所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1:论题:罗马共和国时期推行公民法,帝国时期实施万民法,并最终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阐述:古代罗马共和国时期,为调整罗马公民的关系,出现了十二铜表法这样的公民法。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疆域的扩大,国际交往的拓展,为协调罗马公民与非公民间的关系,罗马法不断发展

59、,出现了适用于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万民法。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示例2:论题: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阐述: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鉴于13个州的松散联盟,积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并于1787年颁布了宪法。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并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政治体制,以防止权力的滥用和暴政的出现。由此建立了总统共和制政体。(言乏成理即可)【解析】本题属于典型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中主旨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于提取观点进行论证,本题可以围绕“政体法律”从古罗马法律形成与发展角度提取观点,还可以从“美国独立战争确立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提取观点,论述从罗马法律与政治关系以及美国独立后如何颁布宪法和制定体制回答。点睛: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对核心信息的提取和对材料的完整理解,如本题中,不能仅根据材料中“政体和法律”,尤其要注意结合所学的提取,运用世界史例子是难点。不知道从哪个角度举例子。围绕罗马法和民主政治思考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