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题来源】2016年上海卷第15题【母题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答案】答案示例: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试题解析】题干要求明确,首先是全诗的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解答。情感上应从诗句中表现情感的词语中概括。从“诸弟隔”“涕泪”“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就是要求学生结合全诗的每一联思考。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
3、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考核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核的是诗歌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实际也就变相的考核情感。【考试方向】近年来诗歌鉴赏题目,重点放在诗歌的内容的概括、情感的探究和手法的赏析上,诗歌的情感必考的题目,一般为结合诗句探究诗歌的情感,情感在诗中都有所体现,所以做起来并不难。【得分要点】首先根据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词语确定诗歌的主旨、情感。此诗从“诸弟隔”“涕泪”“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然后分析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主要有直接
4、抒情即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主要是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和咏史抒怀,有时还借助一些手法抒发情感,如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此题主要是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答题时注意表述方式,首先答出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母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苏 武 令李 纲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 。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 、未成图报。 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注: 南宋初,李纲因力主抗金而遭投降派排挤。本词作于罢相后。消耗,消息。 归黄阁,指任宰相职。 方,指方
5、叔,周宣王时,平定荆蛮反叛;召,指召虎,周宣王时,奉命讨平淮夷。 (1) 上片中的“空”“尽”二字,好在何处?请简析。(3分) 【答案】驿使北来,本该带来消息却没有,只是“空驰”;(1分)征鸿南飞,也应捎来音讯,却“归尽”而无讯息。(1分)“空”“尽”二字,写出了渴望消息却不得的惆怅。(1分) 【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赏析“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句的抒情特点。(4分) 【答案】 前三句直抒胸臆,以“谁信我”三字,道出无尽的感伤与失落。(2分) 第四句借典故抒情,表现了空怀方、召之才却无处施展的自责与愤懑。(2分) 【解析】【试题
6、分析】题干要求“赏析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句的抒情特点”,这是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题干中已经给出了鉴赏的角度“抒情特点”。抒情方式主要包括: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典故抒情等。“谁信我”,直接表达无人信的失落之情,属于直抒胸臆;“未作救民方召”中“方召”在注释4中已经给出,“方,指方叔,周宣王时,平定荆蛮反叛;召,指召虎,周宣王时,奉命讨平淮夷”,由此可以知道此处使用用典抒情。【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4分) 【答案】诗歌塑造了一位忠君爱民却壮志难酬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7、(2分,“忠君爱民”1分,“壮志难酬”1分)他感怀皇恩,渴望引兵抗敌、迎取二帝还朝,(1分,意思相近即可)但权力已失,虽欲效法古代贤臣,救国救民,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空留惆怅。(1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母题2】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完成89题。渔家傲东昌道中注张渊懿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注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8 “午睡觉来愁似织”,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最传神,为什么?(5分)【答案】 “织”。(1
8、分)“织”字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 2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2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炼字的题目,抓到关键的字,解释其在之中的含义,然后分析效果。【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词人在下阕是如何表达乡愁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通过“乡心缭乱”直抒胸臆,写思乡心绪之烦乱;通过南归的鸿雁反衬离家之悲愁;以景结情,通过秋风萧瑟,荻花遍开的苍凉景象,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每点3分,答出两点并且有分析即可满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抒情方式的题目,注意基本的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歌具体的解
9、释。【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母题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题华清宫杜常东别家山十六程,晓来和月到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注释 朝元阁:唐代著名楼阁,在华清宫内。长杨:汉代宫殿。8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一路行程怎样的情形?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一路行程中披星戴月、日夜兼程(马不停蹄、风尘仆仆、奔波劳顿)的艰苦情形。(2分)诗的开篇两句,叙述了自己的一路行程,向东边告别家乡走了十多个驿站,“晓来和月到华清”渲染了日夜兼行的艰苦情景,交代了诗人在晓月朦胧时自己披星戴月地来到了骊山下华清宫。(3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高阔概括诗歌内容的题目,注意诗中重点词语“东别”“晓来”。【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盛衰无常的感慨。(2分)是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的。(2分)“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杨作雨声。”曾经的汉、唐并称盛的汉家宫苑、唐朝殿阁,如今都笼罩于西风残月之下,已是荒凉陈迹,只有饱受西风欺凌、冷雨侵袭。营造了凄冷、萧索的氛围,借景抒情,抒发了盛衰之感。(2分)【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