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生字新词。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实践操作理解、运用文中词句。3、感悟创造的思维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敢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二、教学流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齐读。2、读词语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板书:拦腰切发现五角星二、 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师:学贵有疑,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在你能读懂的地方,画上一个大大的“!”,在不太懂的地方注上“?”,特别吸引你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师: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大胆地说出你们不理解的问题。 师:你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觉得只要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把这句话读懂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出示句子: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指名读、齐读,评价师:你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背后隐藏着多少问题? 这鲜为人知的图案是什么?这图案鲜为人知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图案鲜为人知?) 魅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图案会有如此的魅力?这图案把谁给吸引了?请把你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好吗?三、 读中感悟,真情体验师:你是怎么知道小男孩被“五角星”吸引了的?建议你们
3、再读一读第一、二、三自然段。(生读课文)生:我可以从小男孩的话语中看出来的。(相机出示小男孩的话:“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指名读)指导读出小男孩的自豪、神秘、兴奋师:这就是图案的魅力所在?“魅力”是指?(指着学生写的问题)生:是指“很有吸引力”。再读小男孩的话师:这图案不仅吸引了天真好奇的小男孩,也深深地吸引了我。如果对小男孩来说,吸引他的是图案的新奇有趣,那么吸引“我”的又是什么呢?如果你再去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你就会明白了。 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生投入地读课文)生:我知道作者受到这个图案的启发,知道了一个道理。师:什么道理?生:他知道了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
4、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相机出示“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指名读)师:“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是?(生七嘴八舌:横切苹果、拦腰切)人们通常的切法是?(生:从顶部切到底部,循规蹈矩的切法。)这就是图案鲜为人知的原因。(指着黑板上的问题。)即使有人切出来了,也多是无意,或者是好奇,没有留心去观察,去研究,所以这个图案很少有人知道。所谓创造,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用他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发现新秘密。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自己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它的魅力所在。生齐读第五自然段板书: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叫创造力四、调动积累,链接生活师: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
5、平时的生活中还是比较多见的师:一次,一位老师让同学们用三言两语说说某老师的外貌,大部分同学都这样写:鼻子怎样,眼睛怎样,嘴巴怎样最后总结出:某老师还是挺潇洒的。可有一位同学却这样写:你认识刘德华吗?如果你见了我们的某老师,你一定会说:刘德华这人怎么会长那么丑呀! 师:生活中,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吗?生交流(生说不出,师说:老师有过:通常人们炒蔬菜不放酒,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有一次我炒蔬菜放了点儿酒,竟然发现炒出来的蔬菜更加碧绿、更加可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炒蔬菜的方法。学生照着老师讲的自由说,先练说,再指名说。)往大处说是什么?师:本文讲了一个切苹
6、果的事,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苹果落地”的故事?谁来具体地说一说。(牛顿无意中看到一只苹果落下来,就想为什么它不往天上飞呢?于是就带着这个问题去研究,终于知道了“万有引力”。)师:是啊,如果不是他打破常规思维,并去观察,去研究,怎么会知道“万有引力”呢?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夜晚的实验维生素C的故事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五、总结:学生齐读题西林壁师:希望大家看事物时如诗所言横看、竖看、远看、近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无处不需要创造。愿我们每一个同学从小敢于创造,学会创造,将来用你们善于创造的双手去改造整个世界!六、课外实践作业(一) 阅读介绍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二) 故事接力棒:把这个魅力无比的故事传给更多的人。附板书:苹果里的五角星拦腰切下去-发现五角星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叫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