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淄博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13题)“直到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2(2012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三模)读下图,从中我们可直接得到的信息包括( )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渐
2、增长并超过农业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BCD3某电视剧再现出西汉时期都城长安店铺随处可见的镜头。这一镜头( )A.真实再现了当时商业发展的状况 B.反映了当时城市繁荣的真实情况C.违反了当时贸易场所受到严格限制的史实 D.与当时贸易时间受到严格限制的史实不符4中国历代王朝大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农业为“本”,视商业为“末”。“本”的本来字义是指( )A.树梢 B.树枝 C.树干 D.树根 5(2012年2月广东韶关市高三一模3题)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突出反映了(
3、 ) A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 B学术文化的活跃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6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以前朝代相比最大的进步在于( )。A城市中设有商业交易的专门场所 B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C出现了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化活动 D白银的广泛使用7(2012年10月河南许昌市高三四校联考5题)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
4、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8(2012年10月广东省六校高三联考3题)“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典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经营状态?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9(2012年9月江西南昌一中高三月考3题)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最早开始于( )A南北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10(2012年5月珠海市高三调研2题)王老师上课展示了一幅有关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教学图片,你认为它反映出的最主要历史信息是A描绘了大运河两岸繁华景象和魅力的自然风光B反映 “夜市”出现和白银广泛使用的情
5、景C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采矿业D这是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的风俗生活画11(浙江省2011届高考考试样卷13题)有关唐代“草市”的判断,正确的是它是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它有“草市尉”进行管理它后来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它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A B C D12下图截取自一幅古代名画,描绘的是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繁荣的情形。你认为,这一经济现象最早产生于( )。A春秋 B秦汉C唐朝 D北宋13(2011年11月辽南协作体期中13题)中原地区能够率先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其决定因素是A诸侯争霸的中心 B.政治中心所在地 C铁器牛耕率先出现并普及 D.文化昌盛,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6、14(江苏省盐城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调研2题)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15(2011年11月德州期中13题)北魏至唐朝中期,为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中央政府实行( )A井田制 B屯田制 C均田制 D方田均税法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东南郡邑,无不通水,故天下货利,舟楫居多,舟船之胜,江西为最,编蒲为帆,大者八十余幅。”唐语林卷8补遗材料二 浙江乃通渡海
7、之津道。且如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船可载百余人。此网鱼买卖,亦有名“三板传”。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唯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错,盖一舟之人命所系也,欲船泛外国买卖,则是泉州便可出洋,迤逦过七洲洋,船中测水,约有七十余丈。自古舟人云:“去怕七洲,回怕昆仑”。若商贾止到台、温、泉、福买卖,未尝过七洲、昆仑等大洋。若有出洋,即从泉州港口至岱屿门,便可放洋过海,泛往外国也。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12材料三 海船多漳、泉商贾贸易,于漳州则载丝线、漳纱、剪绒泉州则载瓷器、纸张福州则载大小杉料
8、、干笋、香菇,建宁则载茶;回时载米、麦、菽售于厦门诸海口。”乾隆刊本台侮使槎录卷2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地区商业发展的主要特征。(2)逐条归纳材料二中有关宋代商业的主要历史信息。(不许抄原文)(3)材料三反映了清初商业经济有何特点?(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江南地区商业发展的地理优势。17阅读下列古代诗歌材料一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唐)王建汴路即事材料二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南宋)陆游杂赋请回答(1)诗中提到的“草市”是指什么?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2)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草市”在分布上具有什么突出特点?概述唐代“草市”的作用。(3)材料二反映
9、宋代“草市”有什么新发展?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税收总额不断增加;农业税相对稳定,增加不多;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它反映出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应该看雇佣关系,图中看不出相关的信息。3C解析:西汉时期长安城“店铺随处可见”显然与当时贸易场所受到严格限制、“市”的地点固定的史实不符。4D解析:从造字法的角度看,本是会意字,表示树的根。5D解析:西汉、唐、北宋等朝代的长安、东京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6B解析:唐代之前是“坊市制”,时间和空间有严格的限制。宋代打破了这样的限制。7C解析:从“奉旨允行”,到“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
10、、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我们得出结论:有条件允许海外贸易。8C解析:考查古代中国三种手工业经营形态。“天子六工”,因此是官营手工业。9B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至迟从唐代开始,瓷器开始大量出口。10D解析: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时期东京汴河两岸,商品经济和变凉的生活场景,所以选D项。11C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有关知识点,根据所学,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到唐代“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大多在水运方便的地方,富室大户往往在这里聚居。“草市”作为自然形成的乡村集
11、市,也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第项属于南北朝时期草市的状况;第项在宋朝时出现。符合唐代“草市”的发展特点。12D解析: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繁荣”。我国古代商业从宋代起打破“市”“坊”界限,所以这种现象只有到宋代才能看到。13C解析: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决定因素、根本原因一般要从经济角度考虑。中原地区平原多利于农耕,生产工具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C项中铁器和牛耕属于生产力的发展,加之平原地区。农业经济高度发达。14B解析: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体现法家重农轻商的思想,A、C、D三个选项都体现此思想,而B选项体现的是工商皆本的思想。15C二、非选择题16(1)船是商品流通的主要运输工具。(2)运输船只大小不等;在阴天下雨的天气中,海上运输凭指南针辨别方向;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海产品是主要的商品之一。(3)重要商贸城市兴起;国内产品丰富,多为农副产品或手工业产品;地区间贩运贸易发达,主要靠海上运输。(4)河流纵横,四通八达;港口多,出海方便;泉州拥有远洋贸易的天然良港。17(1)指在离城镇较远的地方自然形成的乡村(民间)集市。六朝时期。(2)特点:大多分布在水运方便的地方。作用: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补充,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显著作用。(3)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