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1 专题1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004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1 专题1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1 专题1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1 专题1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1 专题1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1 专题1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1 专题1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1 专题1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1 专题1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1 专题1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1 专题1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1 专题1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秦的统一1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2拓展疆域(1)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2)平定岭南: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3)经略“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3影响: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写道:中国在公元前221年即已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并且此后以统一为常情,分裂为变态(纵使长期分裂,人心仍趋向统一,即使是流亡的朝廷,仍以统一为职志),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代所创立的专制主义中

2、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意义。提示:加强了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为历代沿用。二、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郡县制(1)内容:地方设有郡、县两级,“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郡。县下设有“乡”“里”两级基层行政机构。(2)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3)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皇帝制度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并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3百官公卿(1)中央设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2)中央各重要部门设主管官员九卿。(3)以“朝议”等

3、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备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三、汉承秦制1地方:汉初曾分封诸侯王形成“郡”“国”并存的局面;汉武帝时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2中央: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秦汉以来的大一统秦始皇在版图上一统中国,并通过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以及建设道路、驿站等强化统一;汉武帝在思想

4、上一统华夏,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正式形成。历代通过怀柔、同化、吸纳异族的政策强化大一统,增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国家认同。1秦统一的历史背景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这为统一准备了客观条件。2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此外,秦朝还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

5、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等。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1秦朝走向“大一统”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 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思维激活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儒家强调的家国一体、天下一统的理念,都对中国的长期大一统局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继秦而兴的西汉王朝,全面继承了秦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故有“汉承秦制”之说汉武帝时期设

6、立的十三部刺史,标志着它实现了制度化。通过以上制度、政策的继承与调整,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政体在汉代得到完善和巩固。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思维激活一方面,汉承秦制体现了政治文明的传承。另一方面,汉代在中央体制、地方治理、监察体制及思想控制方面却“颇有所改”,体现了政治文明的创新和与时俱进。探究一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史料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总揽威权,柄不借下。太平御览史料二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

7、帝裁决。史料三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1)史料一主要强调了皇帝制度的特点。其中关键信息“传之无穷”体现了皇位世袭,“柄不借下”彰显了皇权独尊、皇权至上。皇帝制度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证。(2)史料二主要介绍了九卿的职责,其中奉常、郎中令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体现了“国”与“家”同治。(3)史料三主要介绍了三公的职责,其中丞相“助理万机”、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主管监察”。据此可以得知,秦朝中央官制的设置是以皇权为中心的

8、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1)依据史料一、二,归纳秦朝政权的特点。(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三公九卿制的特点。提示(1)“家天下”,家国同治。(2)官员由皇帝任免,职责明确,组织完备,是一种典型的官僚政治体制。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中央主要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等官职都是为皇帝专设的,是为皇帝私人

9、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3决策过程中的朝议制度,即处理军国大事时,皇帝召集三公九卿及相关官员召开会议,商谈解决方案,最终决断仍归皇帝所有的制度。大臣们议政,可以集思广益,不失为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探究二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史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史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

10、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顾炎武(1)史料一主要说明分封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2)史料二主要观点为分封制下地方权力太大,而郡县制会导致君主权力过于强大,故其主张“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分别指什么。史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提示(1)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

11、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分别所指:地方权力过大;君主专制。思想主张:提出“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主张限制君主权力。与分封制相比,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分封制的弊端:西周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的,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征派赋役,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甚至危及中央政权。2郡县制的优势:秦朝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3郡县制的意

12、义: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秦朝政治制度的现实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材料二(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李治安主编唐宋

13、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与西周相比,政治制度有什么变化。答案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中央直接管辖地方,郡守、县令和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秦朝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1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以及救灾行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考法示例】创设学习情境,综合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2019全国卷)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

14、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知情境:本题以设问的形式,创设秦国建造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原因的学习情境。明立意:本题以郑国渠、都江堰为切入点,从中央集权的角度考查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抓关键:“战国后期”这一时间信息所隐含的知识为: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理思路:做题时可以先思考:秦国在战国时期经历了什么?对其有何影响?建立浩大的工程需要什么?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深入分析: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各国都在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率先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国家的组织能力,因而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

15、重大工程建设,由以上分析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项。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央集权制度古代中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农业社会。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利于抵御自然灾害。中央集权制度能够凝聚分散的人力、财力进行重大工程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能够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真题体验】练点:中央集权的形成(2013全国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

16、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C墓葬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材料信息看,秦国除君主墓葬规模宏大外,其余墓葬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别,这说明分封制在秦国基本被废除,出现了国君独大和集权统治,C项说法正确;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国实力增强,进行争霸、兼并战争,分封制逐步瓦解,A项说法错误;分封制下,周王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力不强,随着诸侯国力量的增强,王室日益衰微,B项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项说法错误。1严酷的生存条件和战争的环境,使“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而受传统和文化影响,齐国的君主奉行“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的原则,使齐难以实

17、现霸权统一。这说明()A齐国仍严格遵守分封制度B客观环境影响了文明程度C文化差异决定了称霸胜败D独特国情有利于秦国统一D材料认为“严酷的生存条件和战争的环境”下,尚武精神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为秦国的统一奠定基础,故选D项;题干材料说明齐国君主坚守正统,不随意讨伐他国,并非严格遵守分封制度,排除A项;材料表明,客观环境影响的是国家实力而非文明程度,排除B项;军事实力决定称霸胜败,文化差异只是影响因素,排除C项。2(2020茂名二模)根据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评价 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

18、之大者也” 封建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藏书 A.秦始皇制定了统一的法律B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C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D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D根据表格“明法度”“海内为一”“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等信息可知材料中均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郡县制度、皇帝制度、法律制度,故选D项;仅史记李斯列传涉及秦朝制定法律,A项未全面表述材料,排除;藏书中“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肯定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与材料中“明法度”“海内为一”等关键词无关,排除B项;“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反映了郡县制下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与“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明法度”等关键词无关,排除C项

19、。3(2020深圳一模)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A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B行政制度比较系统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D法律制度非常严密B根据“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可知,秦代的竹简包含了皇帝的政令、中央和地方的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和官吏的任免等翔实的行政内容,因此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行政制度比较系统,故选B项;题干中竹简的内容与地方宗族势力无关,排除A项;秦

20、代的竹简没有反映郡县制的具体推行范围,排除C项;题干中竹简的内容主要与行政、财政相关,不能佐证秦代法律制度是否非常严密,排除D项。4(2020吕梁一模)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市行政管理的影响一文中写道:“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由此可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D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A“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说明民众是被管理者而非参与者,因而当时的城市管理模式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故选A项;民众并非城市管理的参与

21、者,所以不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也不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和整顿吏治,排除B、C、D三项。5(2020呼和浩特一模)秦朝的廷议制度主要讨论有关国家的基本制度和重要的方针政策。参加廷议的既有位高权重的三公九卿,还包括职卑权轻的博士(皇帝的顾问、智囊)。秦始皇让博士参加廷议旨在()A加强君主的独断裁决B监督制约丞相的权力C扩大统治集团的基础D提高儒生的政治待遇C根据材料秦朝能够参加廷议的人员既有位高权重的三公九卿,还包括职卑权轻的博士,可知皇帝是为了扩大统治集团的基础,故选C项;多人廷议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的独断裁决,排除A项;让博士参加廷议不是为了制约丞相,排除B项;让博士参加廷议不是为了提高

22、儒生的政治待遇,排除D项。6(2020安庆二模)史记载,韩国制订“疲秦计划”(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大兴水利),嬴政采纳郑国的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天下英才。郑国渠修成后关中变成沃野,秦国富强起来,后统一六国。这说明()A秦王善于纳谏重用儒学人才B国家兴衰取决于统治者的才能C秦国崛起开始于修建郑国渠D招贤纳士助推秦国完成统一D由材料“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天下英才”可知网罗人才的举措,使秦能够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变阴谋诡计为自身发展的长处和优势,增强了秦国的实力,推动完成国家的统一,故选D项;李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排除A项;“取决于”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秦国崛起开始于商鞅变法,排除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