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郊区分校分班考试试题 语文 2020.8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明代的性灵文人对诗歌情感的表现范域进行了不断的开拓和“探底”。他们以“世情”为诗性情感,把庸碌人生、琐碎生活、平常心情诗意化,创作出了一批新鲜活泼、具有浓浓世俗气息的诗歌作品。他们的这种尝试,不仅推翻了前后七子建立的模拟王国,率领诗坛走出了复古的迷障;更是对以“诗言志”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正统诗学理念的挑战,在完善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感表达经验、平衡诗歌文化生态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如果说先前的诗人们在努力地汲取古人的智慧成果,性灵文人们则以“无法为法
2、”,努力摆脱古人、成法、学问等的一切束缚,为诗歌营造一个独立、轻松的创作环境。“见从己出,不曾依傍半个古人”(袁宏道语)是性灵文人针对当时文坛上风行的复古运动而提出的。在当时“黄苇白茅,弥望如一”的诗文创作中,性灵文人试图用一己之性灵扶救文坛“缩缩焉循而无敢失”的状况,因此,击破复古派的理论根基,就成为性灵文人的首要任务。同时,对古人的脱离,也是他们坚持诗歌情感的自然性、个体性、真实本性的自然选择。“脱古人之缚”首先表现在对古之贤人、圣人的颠覆上。李贽认为,即使是被拜在庙堂的孔子,也并不能成为天下之是非的评判者。是非标准因人而异,因时而变,而不应是僵化的、不可更易的固定标准。每一个人的“自然之
3、性”,才是“自然之真道学”。其二,表现在不盲目地崇尚经典。“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李贽语),李贽瓦解的不仅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更是对当时整个社会存在的颠覆。如果人们都能保持自己的童心,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一个新世界的创造或许指日可待。其三,要摆脱古语的束缚,袁宏道认为,今天(明代)的文人在“学古”时偏偏不学古人的思想精髓,而专注于古文中的古语。况且,古人也并没有用古语来写文章的癖好。今人看来是“古文奇奥”的,或许在古时也只是街谈巷语的大白话而已。能明明白白地把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已属不易,又何必非要取秦、汉时期的名衔来装饰自己的诗文?因此,在反对
4、古人、古文、古语的基础上,性灵文人们建立了一种比较进步的“诗文递进”观。袁宏道的诗文进化观非常激进:“世道既变,文亦因之”“古何必高,今何必卑哉?”推翻先前的所有,并不是袁宏道等性灵文人的本意。他们反对的并不是“古”本身,而是七子派所“复”的方法和形式。程序化、模板化的“复”使诗歌创作成为鹦鹉学舌,诗人的真个性、真性情消失殆尽,诗歌的生命也就无从言说了,这也是前后七子掌控的明代诗坛萎靡不振的原因所在。所以,性灵文人试图推翻以古之圣贤为是非的标准,推翻经典的权威地位,摆脱古语的束缚,使诗性之情重新回归为个体的自然性情。(摘编自李小贝明代性灵文人的诗歌追求)1. 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A. 明代性灵文人以“世情”为诗性情感,用诗的形式表现庸碌人生、琐碎生活、平常心情,创作出新鲜活泼、世俗气息浓郁的诗歌作品。B. 明代性灵文人反对当时诗歌创作中的复古主义,他们试图用一己之性灵改变文坛上畏首畏尾、泥古不化的倾向,击破复古派的理论根基。C. 明代性灵文人并不是反对“古”本身,而是反对复古派所“复”的方法和形式,因为那种程序化、模板化的“复”使诗人失去了真性情。D. 明代性灵文人建立起了比较进步的“诗文递进”观,他们认为时代变了,社会变了,文学也要随着变化,古不一定高尚,今不一定卑鄙。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李贽认为,古代圣贤并不能成为天下是非的评判者,世
6、上也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是非标准,是非标准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B. 李贽大胆否定儒家经典,认为这些经典是道学家的借口,伪君子的藏身之地。这既是对经典的瓦解,更是对当时整个社会存在的颠覆。C. 袁宏道指出,当时的复古派不学习古人的思想精髓,只专注于古文中的古语,其实这些奇奥的古文在古代都是街谈巷议的大白话。D. 颠覆古代圣贤,瓦解儒家经典,摆脱古语束缚,是明代性灵文人“脱古人之缚”的三种表现,它为诗歌创作营造了独立轻松的环境。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代性灵文人不仅推翻了复古派的模拟王国,还挑战了“诗言志”的正统诗学理念,这种扬弃态度在平衡诗歌文化生态上起了重要作用。B.
7、 “不曾依傍半个古人”之语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针对当时文坛盛行的复古运动提出的;而当时的诗文创作蹈袭古人成风,已然失去个性。C. 明代性灵文人彻底摆脱了古人、古文、古语的束缚,他们高扬“自然性情”的鲜明旗帜,为萎靡不振的明代诗坛注入了一股生命活力。D. 坚持诗歌情感的自然性、个体性、真实本性是明代性灵派基于破坏复古派的根基以及“脱古人之缚”的自然选择,是他们的创作原则。(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贾政近来闻得代儒称赞他(宝玉)专能对对,虽不喜读书,却有些歪才,所以此时便命他跟入园中,意欲试他一试。逶迤走进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
8、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迭翠”二字的,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才情,故此只将些俗套来敷衍。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听见古人说: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倒也大方。”众人听了,赞道:“是极! 妙极! 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当过奖他。他年小的人,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说着,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熳,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俯而视之,但见青溪泻玉,石磴穿云;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9、贾政与诸人到亭内坐了,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罢。”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为称。依我拙裁,欧阳公句,泻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须寻思,因叫宝玉也拟一个来。宝玉回道:“此处既为省亲别墅,亦当依应制之体,用此等字,亦似粗陋不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何如? 方才众人编新,你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宝玉道:“用泻玉二字,则不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须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称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再作一副七言对来。”宝玉四
10、顾一望,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又称赞了一番。忽抬头见前面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贾政笑道:“这一处倒还好。若能月夜至此窗下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说着,便看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人忙用闲话解说。又二客说:“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也俗。”又一个道是“睢园遗迹。”贾政道:“也俗。”贾珍在旁说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罢。”贾政忙道:“休如此纵了他。”因说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等说出议论来,方许你做。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没有?”宝玉见问,便答道:
11、“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所,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做?”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 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贾政摇头道:“也未见长。”一面说,一面走。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墙,墙上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枝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一望无际
12、。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虽系人力穿凿,却入目动心,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说毕,方欲进去,忽见篱门外路旁有一石,亦为留题之所。贾政道:“诸公请题。”大家正想,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话,便说道:“旧诗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且题以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 又暗合杏花村意思。”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便俗陋不堪了。唐人诗里还有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越发同声拍手道:“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畜生! 你能知道几个古人? 能记得几首旧诗,敢在老先生们跟前卖弄! 方才任你胡说,也不过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说着,引众人步入茆堂
13、。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了。”贾政听了道:“咳,无知的蠢物! 你只知朱楼画栋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呢! 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怕他讨了没趣,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天然者,天之自成,不是人力之所为的。”宝玉道:“此处置一田庄,分明是人力造作成的。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无脉,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扠出去!”才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
14、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巴!”宝玉吓的战兢兢的,半日,只得念道:“新绿涨添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贾政听了,摇头道:“更不好。”(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 节选部分介绍大观园的布局结构、风貌景致,主要目的在于展现贾府的极度奢华,展示贾宝玉的文才,为下文元妃省亲做铺垫;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为我们展现了古代高超的造园艺术。B. 要想把景物众多、结构繁复、匠心独运的大观园清楚、详细地介绍给读者很不容易,但作者通过巡看新告竣的大观园、拟题匾对这一方法,不但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还使叙述极富故事性。C.
15、 大观园中的几处房子,后来都分给宝玉和他的姐妹们居住,作者预先描绘这些各具不同特点的景色,以便用它作背景来烘托以后房主人的典型性格。如稻香村的环境就与守节寡欲的李纨性格协调。D. 题对额也是两类人在文才诗思方面的一次实地考核:一方是正统文人贾政和一批附庸风雅的清客;一方则是封建逆子贾宝玉,结果宝玉凭自己的才华完胜前者。这体现了作者对正统文人的辛辣嘲讽。5. 从节选部分的内容看,宝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概括。6.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贾政对宝玉的表现偶尔微笑点头,但更多的是冷笑怒斥,如何理解贾政对宝玉的不同态度中蕴含的深意? 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作具体分析。(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
16、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追望那远去的身影:吕叔湘先生辩证、科学的学术思想吕先生的书房不大,大约有十五六平方米的样子,三面是书柜,临窗一面是矮桌和凳子,上面放着一摞摞书刊。书桌在屋子的中央,左右两侧摆放着木凳,上面也是摞得高高的书刊。整个书房被书环绕着,虽显得拥挤却不杂乱。先生坐拥书城,对每一类书的位置所在都了然于心,每当需要哪本书时,他都能很快找到。他对面的椅子是供来访者坐的,我在19821985年给先生做助手期间,每两周到他家一次,就坐在那里听先生论学和谈论时事。“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学术研究开始启动,吕先生发表了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一文,阐述了语言研究如何处理中和外、虚和实、动和静、通和专
17、这几对的关系。在对待“中和外”关系上,吕先生很注重对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借鉴,始终把国外的理论和方法当作研究汉语自身规律的工具和桥梁。他在为龚千炎的中国语法学史稿所作的序里说,过去中国没有系统的语法论著,所有的理论都是外来的。“问题是不论什么理论,都得结合汉语的实际,可是结合二字谈何容易,机械地照搬乃至削足适履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这里,“谈何容易”四字正道出了吕先生在这方面苦苦探索的艰辛。“虚和实”指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吕先生很重视理论研究,认为正确的理论能引导人们去发现事实。在75岁高龄时仍亲自或指导学生翻译介绍国外重要的语言学理论著作。但是他说:“理论从哪里来? 从事例中来。事例从
18、哪里来? 从观察中来,从实验中来。”如果没有感性知识作基础,那个理性知识就靠不住,就可能是骗人的玩意儿。吕先生用明代两位理学家关于散钱和钱串子哪个有用的争论作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没有事实依据的空洞大道理是毫无用处的。个别人误以为吕先生不重视理论研究,其实他反对的只是那种不想通过辛勤劳动就侈谈理论的路子,也就是那种用小本钱做大买卖,或是根本没本钱就想做大买卖的空头理论家。关于“动和静”,吕先生说对语言进行静态研究很重要,是根本,但不应到此为止,应当重视研究人们怎样使用语言,关注语言的动态变化。他很重视口语的研究,认为偏重书面材料,忽视口头材料的倾向是不对的,“口语至少跟文字同样重要,如果不是更重
19、要的话。许多语言学家认为口语更重要,因为口语是文字的根本。”他鼓励研究人员做口语调查,动态地搜集口语里的新词新义。他说,为什么新词新义,特别是口语里的新词新义没有受到编词典的人重视呢? “第一,因为编词典的人是读书人,对书本里的东西感兴趣,对生活中的东西不感兴趣,或者不太感兴趣;对书斋中来的东西比较敏感,对市场上来的,车间里来的,田野里来的就不那么敏感。找词汇只在著名作家、著名作品里找,一般报刊就不大理会,至于什么手册、传单、广告等等就更不在话下了。”这些谈话都充分反映了吕先生动态的语言观。吕先生看到我们读书过偏,经常提醒要抓紧补课,处理好“通和专”的关系。他说:中文系出身的要多学习现代语言学
20、的理论和方法,外文系出身的学生要读一些古书。他多次指出,我们的大学教员、研究人员专业分工过细,“画地为牢不是好办法,目光局限,不利于进步”。同时他认为,教学跟研究分家,研究所跟大学分家,以及中文系跟外文系之间互不通气的现状有很多弊病,很难培养出大量合格的语言研究工作者。吕先生自己则既是专家,又是知识广博的通家。他自幼爱好读书,中学时代就阅读了大量中外优秀著作,在古文和外文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大学时代虽主修外国文学,但他还选修过中文、历史、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课程。在英国留学期间,先后修习人类学和图书馆学。正确的思想方法、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严谨务实的学风使他能够始终站在学术潮流的前面,
21、取得一系列既有理论建树又有方法创新的成果,成为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开创者之一。(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相关链接:吕叔湘(19041998)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多数中国名家译者是身兼译者和作家双重身份,而吕叔湘是身兼译者和语言学家双重身份。(闫芳芳翻译家吕叔湘研究)吕叔湘先生不仅在汉语语法学、近代汉语等很多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在辞书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有许多成果。(张万起、金欣欣吕叔湘先生与辞书学)吕叔湘先生关心青年这个话题也许是说不完的,因为当今活跃在语言学界各个年龄段的学者,大概都在年轻的时候得到过吕先生的关怀与教诲。(张伯江吕叔湘先生与青年一代)7. 下列对文章
22、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吕叔湘的书房被书环绕,整体上错落有致,他对每一类图书的位置都了然于胸。B. 吕叔湘重视理论联系实践,他认为理论从观察中来,从实验中来,没有事实依据的空洞大道理是无用的。C. 吕叔湘指出中文系的学生应多学习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外文系的学生应多读古书,他们应互相通气。D. 吕叔湘很好地处理了“通和专”的关系,这使得他能够始终站在学术潮流的前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吕叔湘很快就开始着手学术研究,撰写的论文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在当时对语言研究很有指导意义。B. 吕叔湘
23、研究过辞书学,认为新词新义,特别是口语里的新词新义没有受到编词典的人重视,他批评了编词典的人,并解释了相关原因。C. 吕叔湘认为研究者应重视研究人们怎样使用语言,需要关注语言的动态变化,还指出忽视口头材料的倾向是不对的,因为口语是文字的根本。D. 在为中国语法学史稿作序时,吕叔湘说过去中国没有系统的语法论著,所有的理论都是外来的,这反映了他求实探索的真诚态度。E. 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学、近代汉语等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很多学者在年轻时也得到过他的帮助,他在语言学研究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9. 吕叔湘既是“专家”又是“通家”,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
24、言文,完成小题。 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也。九世祖胜,字子贱,所谓济南伏生者也。湛高祖父孺,武帝时,客授东武,因家焉。父理,为当世名儒,以诗授成帝,为高密太傅,别自名学。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更始立,以为平原太守。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谓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乃共食粗粝,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时门下督素有气力,谋欲为湛起兵,湛恶其惑众,即收斩之,徇首城郭,以示百姓,于是吏人信向,郡内以安。平原一境,湛所全也。光武即位,知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使典定旧制。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帝以湛
25、才任宰相,拜为司直,行大司徒事。车驾每出征伐,常留镇守,总撮群司。建武三年,遂代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时彭宠反于渔阳,帝欲自征之,湛上疏谏曰:“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今京师空匮,资用不足,未能服近而先事边外;且渔阳之地,逼接北狄。今兖、豫、青、冀,中国之都,而寇贼从横,未及从化。渔阳以东,本备边塞,地接外虏,贡税微薄。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而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诚臣之所惑也。复愿远览文王重兵博谋,近思征伐前后之宜,顾问有司,使极愚诚,采其所长,择之圣虑,以中土为忧念。”帝览其奏,竟不亲征。十
26、三年夏,征,敕尚书择拜吏日,未及就位,因宴见中署,病卒。赐秘器,帝亲吊祠,遣使者送丧修冢。 (节选自后汉书卷二十六列传第十六,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B. 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C. 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D. 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城
27、郭,城墙。“郭”是指内城的墙;“城”是指外城的墙。B. 车驾,即“车”。因皇帝外出时所乘,故用作皇帝的代称。C. 北狄,古族名,因其主要居北方,故通称“北狄”。后成为对北方各族的泛称。D. 中国,最早指西周的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伏湛内心安宁,不为乱局所扰。汉成帝时,他凭借父亲的功绩做博士弟子,任平原太守时,仍然教授学生;兵乱兴起,伏湛安定闲适,仍然继续教学。B. 伏湛以乡人为念,及时赈救。他教育妻子儿女在百姓挨饿的情况下不能独饱,和家人共吃粗粮,拿俸禄赈济乡里,一时间到他家做客的有一百多家。C.
28、 伏湛能当机立断,赢得信服。门下有个管事的人,商量为他起兵,伏湛厌恶他蛊惑大家,立即抓住杀了他,拿其人头在城中示众,郡内因此安定下来。D. 伏湛忠于君王,积极进言。彭宠在渔阳造反,光武帝想亲自征讨,伏湛上疏劝谏,反对光武帝这样做,是为光武帝的安全着想,此意见最终被采纳。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湛高祖父孺,武帝时,客授东武,因家焉。(2)顾问有司,使极愚诚,采其所长,择之圣虑,以中土为忧念。(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小题。寄衣曲三首罗与之其一忆郎赴边城,几个秋砧月。若无鸿雁飞,生离即死别。其二愁肠结欲断,边衣犹未成。寒窗剪刀落,疑是剑环声。其三此身傥长在,敢
29、恨归无日! 但愿郎防边,似妾缝衣密。14. 下列对这组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其一的前两句用平铺直叙的语言交代寄衣者的身份和寄衣的缘由:丈夫赴边御敌,已经好几个年头了,现在秋风又起,又要为他准备寒衣了。B. “砧”与“月”在诗中是特定的意象,自然使人联想起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情景,尽管它们在诗中寄托的感情有所不同。C. 其二的后两句写主人公在窗下为丈夫赶制寒衣,不慎剪刀落地,发出的响声让她一下子联想到丈夫剑环的铿锵声,情味含蓄蕴藉。D. 三首诗在技巧的运用上也很特别:其一中的“鸿雁”代指丈夫的书信,其二中的“剑环”是谐音双关“见还”,其三中的“敢恨”是反语,应是“不恨”的
30、意思。E. 这三首小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关联,借一个独守空房的妇人之口,抓住缝制和寄送寒衣这一特定情景,表现了她复杂而深沉的心理。15. 这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有所侧重,请分别加以概括。(三)名篇名句默写16. 用离骚中的句子补写出下面文段中的空缺部分。世上所多者为小人,且令人防不胜防,多少人死在小人“一口一口咬死你”的嘴下。何况屈原比较出众,“ _ , _”,遭嫉妒,受攻击是难免的。打倒小人的办法只有以毒攻毒,你也去变成小人,看谁做得更狠、更毒、更下流,但这办法在屈原身上没用,“ _”也“余不忍为此态也”。不然,就设法和小人讲和,大家一团和气,问题是屈原认为自己和那些奸佞小人根本是两个物
31、种,“ _ ? _ ?”没有讲和的可能。再不然,设法不和小人起利益冲突,退出庙堂隐居山野,可问题是屈原根本就放不下,“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所以就只剩下抱怨和殉道了。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文言文阅读图书销售表现抢眼,市场上大概有几百个品种,但图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令人震惊。网络之上,不乏飞短流长 者,他们热衷传播一些“小道”消息,以博人眼球,冲击法律底线,戏耍社会大众的认知,我们应坚决抵制。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满怀信心,才能勇敢进取,挥洒自如 。宽阔的操场上,1200多名高三学生,在国旗下宣誓,给自
32、己加油。学会拒绝,学会淡然,是现代社会公民交际的基本素养。对于责任和义务要勇于担当,而对别人过分的不情之请 ,也要敢于说“不”!彼岸,就是我们念兹在兹 的诗和远方吧。理想、青春、诗意,这些即使在暗夜里也会闪烁幽光的词汇,每一个都能征服我们年轻的心灵。研讨会上,大家对雄安新区的规划蓝图见仁见智,时而争辩不已,面红耳赤,平日健谈的规划专家刘集,却一反常态,不赞一词 。A. B. C. D.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此次演练预案,全程采取“红蓝”对抗、情况诱导、随机导调、复盘检讨等方式进行,实战化大练兵打通了通向战场的最后一公里,在复杂陌生环境下锤炼了部队的打赢能力。B. 我们必须
33、认识到:高昂的学费,不仅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且也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C. 西安市一位消费者多次举报食品安全问题,这惹恼了一位食药监部门的工作人员,认为给自己的工作添了麻烦。D. 通过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使人们记住了要求、心中有了榜样,做到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9.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观点,孟子 是这个观点。孟子的性善论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因为荀子生活在战国的后期,孟子生活在中期,时代不一样了,所以在荀子看来孟子的思想好像不切合实际,好像是不可能的,性善论执行不了, 他提出了性恶论。所
34、以荀子从人的自然属性来界定人性。荀子认为人性是自然形成的, 这个也是荀子和孟子争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他实际上否定在人性当中存在什么道德因素。孔子、孟子、荀子三个人的人性论, 有联系又有区别,孟子和荀子论人性讲的是你是性善,我是性恶,实际上这是相通的,人都有性善的可能。荀子和孟子 也是相通的。 A. 又/ 但是可是虽然可能B. 也而因此/ 不仅而C. 也但是所以所以既应该D. 又/ 可是虽然不但因此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_:由过去进城挣钱、回乡发展,向现在进城就业、融入城市发展;_,向现在要
35、求参加社会保险转变;由过去主要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向现在要求分享企业和分享城市发展成果转变。简言之,他们更加需要职业尊严,_。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7年是苏东坡诞辰980周年,央视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播出后就颇受关注。近千年来,这位宋朝文人在他身后的历史中持续热度不减,也是少有的文化现象。为什么苏轼在千年传承中,得到后人的喜爱?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或许可作为解释: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人如其文,文如其人。有人说是伟大的人格成就了伟大的文章,有人说
36、是伟大的文章成就了伟大的人格。对此,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首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郊区分校入学分班测试 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答案】1. D 2. C 3. C【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 项,“古不一定高尚,今不一定卑鄙”是对“古何必高,今何必卑哉”的曲解,“高”“卑”是就文学创作水平高低而言的。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这些奇奥的古文在古代都
37、是街谈巷议的大白话说法绝对,原文是今人看来是古文奇奥的,或许在古时也只是街谈巷语的大白话而已,只是一种推测。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如本题C项,“彻底摆脱了古人、古文、古语的束缚”错。【答案】4. D 5. 知识丰富,才思敏捷。说话直率,乐于表现。有叛逆精神,不落俗套,见解独到。极为害怕父亲,有软弱的一面。 6. “微笑点头”是满意。宝玉题的对额确实体现出过人的才气,超出众人甚远,众人的称赞更是让贾政很有面子,“微笑”体现的是贾政掩饰不住的得意。“冷笑怒斥”是正话反说,掩饰自己的得意,维护自
38、己的形象。贾政一边不顾事实,故意贬低宝玉,一边又不断否定众人的意见,给宝玉展示的机会。这样众人就越会起劲儿地夸奖宝玉,这会让贾政更受用,同时贾政也是想在众人面前体现自己教子严厉,维护自己大家长的威严形象。“冷笑怒斥”也是训诫。宝玉按捺不住的表现欲,表现出年少轻狂的意味;对父亲的话也不客气地反驳,流露出叛逆的意味。这些让贾政不喜欢,他不想让儿子过于骄傲。【解析】4. 试题分析:D项,“宝玉凭自己的才华完胜前者”错。宝玉完胜前者不一定都凭借自己的才华。文人清客们知道贾政的用意,有故意相让的可能。原文中有“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才情,故此只将些俗套来敷衍”的交代。5. 试题分析:人物性格分析
39、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知识丰富,才思敏捷”“说话直率,乐于表现”“有叛逆精神,不落俗套,见解独到”“极为害怕父亲,有软弱的一面”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6. 试题分析:注意分析“微笑点头” “冷笑怒斥” “冷笑怒斥”表达的情感。点睛: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
40、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如此题和足以抓住“微笑点头” “冷笑怒斥” “冷笑怒斥”等表情分析。【答案】7. D 8. DE 9. (1)中学时代:阅读大量中外优秀著作,古文和外文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2)大学时代:主修外国文学,并选修中文、历史、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课程。(3)英国留学期间:先后修习人类学和图书馆学。(4)学术研究:在语言、翻译和辞书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在每个领域都堪称大家。(5)指导学生:看到学生读书过偏经常提醒要抓紧补课,处理好“通和专”的关系。(6)批评现状:教学跟研究分家,研究所跟大学分家,以及中文系跟外文系之间互不通气的现状有很多弊病。【解析】
4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 项偷换概念,“正确的思想方法、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严谨务实的学风使他能够始终站在学术潮流的前面”。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在当时对语言研究很有指导意义”这一评价略显狭隘而不准确。B项“批评了编词典的人”表述错误,应该是指出编词典的人那种做法的偏颇。C项“因为口语是文字的根本”错误,这不是吕叔湘的观点,而是“许多语言学家认为口语更重要,因为口语是文字的根本”。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抓住关键句“中学时代就阅读了大量中外优秀著作,在古文和外文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2、“大学时代虽主修外国文学,但他还选修过中文、历史、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课程”“在英国留学期间,先后修习人类学和图书馆学”“不仅在汉语语法学、近代汉语等很多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在辞书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专家”与“通家”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点睛:传主拥有行为、思想,明确这一点题目就好答了,到文中找主要的事件,通过事件分析体现传主的什么思想,然后分条作答,注意要对事件记性整合,相同的内容注意合并,各点之间不要相互包含。二、 古代诗文阅读【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伏湛的高祖父伏孺,在武帝时,客居东武讲学,于是把家安在那里。 (2)询问有关官吏,让他们献出
43、全部计策,采纳其中好的建议,由陛下来考虑选择,以中原的利益为忧虑。【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必”“然后”“加”“以”“故”“卜则吉”“战则胜”。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 试题分析:识记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
44、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A“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12. 试题分析: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伏湛反对光武帝亲自征讨,是为光武帝着想,也是为黎民百姓着想。13.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
45、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孺”伏孺、“客授”客居东武讲学、“家”安家 、“焉”那里。(2) “顾问”询问、“有司”官吏、“愚诚”计策、“忧念”忧虑。【答案】14. BD 15. 其一侧重表达女主人公对戍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其二侧重表达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回归的急切心情;其三则侧重表现女主人公叮嘱丈夫坚守边疆的殷殷之情,体现出她为保国家安宁而不惜牺牲个人幸福的崇高境界。【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内容及手法赏析。B项,“寄
46、托的感情有所不同”错,应是相同的,都表现了对征人的思念。D项,这里的“敢恨”是“不敢怨恨”“岂敢怨恨”的意思。1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其一“忆郎赴边城”,侧重表达女主人公对戍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其二“疑是剑环声”,侧重表达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回归的急切心情;其三“但愿郎防边”,则侧重表现女主人公叮嘱丈夫坚守边疆的殷殷之情。点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
47、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答案】 (1).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2). 谣诼谓余以善淫 (3). 宁溘死以流亡兮 (4). 何方圜之能周兮 (5). 夫孰异道而相安【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遭嫉妒,受攻击”“以毒攻毒”“自己和那些奸佞小人根本是两个物种”,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嫉”“圜”“谣诼”“溘”“蛾眉”的写法。三、 语言文字运用17.【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注意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语境为译作水平低,属于望文生义。飞
48、短流长:指造谣生事,搬弄是非。此处使用恰当。挥洒自如:形容书写作画运笔自如,不受拘束。也形容写文章流畅洒脱。此处不合语境。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此处谦敬失当。念兹在兹:形容对某事非常重视,念念不忘。此处使用恰当。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此处使用正确。18.【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将此次演练预案改为此次演练不设预案。B项,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交换位置。D项,通过或使任意去掉一个。19.【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从语境来看,
49、孟子与孔子一样,也是以“仁”为核心的,所以第 空可填“也”,排除AD项;比较BC项,可以从第空入手,结合前面语境,此处应该是因果关系,可以填“所以”,排除B项;最后再验证,选择C项。20.【答案】 (1). 新一代农民工的诉求在起变化 (2). 由过去主要要求足额支付劳动工资 (3). 更加需要社会保障【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第一个空根据对前文文句意思的把握,本处是填新一代农民工的特点
50、。第二个空根据后文的文意,此处是填学过去农民工的诉求状态。最后一个空是填写农民工需要的是什么.21.【答案】苏轼的魅力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今年是苏东坡诞辰980周年,日前,央视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甫一播出,就收获了不小的关注。作为一位宋朝文人,竟然能在身后近千年的历史中收获持续不断的关注,直至今天依然热度不减,也是一个颇为有趣的文化现象。为什么苏轼可以在千年传承中,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或许可作为解释:“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这句话说得很明白,屈原、陶渊
51、明、杜甫、苏轼,他们之所以能光照千古,不只是作品,更是人格。苏轼人格伟大在哪?首先是一心为民的情怀。苏轼有着多年的贬谪生涯,然而他并不灰心丧气,每到一地,总想着造福一方百姓。即以登州为例,元丰八年(1085年)苏东坡知登州(今蓬莱)军州事,只有5天时间,即奉调回京。虽然时间很短,但他写成两篇“调查报告”,递交朝廷。一是乞罢登莱榷盐状,文章指出:百姓晒盐,必须卖给官府,官府统一发售,贪弊成风,建议盐户自行发售,官府收税。此议被准,百姓享此福利直到清末。另一篇登州召还议水军状,根据登州的边防战略地位,要求修筑工事,加强战备。5天时间,两宗大事。当地民众缅怀他的卓然建树,修苏公祠于蓬莱阁。民众传颂:
52、“五天登州府,千年苏公祠。”因此苏轼去世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可见苏轼在百姓心中的分量。此外,苏轼还有着超然物外、达观豁达的人格魅力。东坡一生任职10多个地州,然而每到一地,他都与当地民众打成一片,自得其乐。在海南,一次东坡得蚝。他将蚝肉浸入浆水,添酒炖煮。又取个头大的蚝肉,在火上烤食。随后写题为食蚝的短文,赞不绝口:“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告诫儿子苏过切切保密:“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可见苏轼的幽默与淡然。他在险恶贬谪之地与民同甘共苦,“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正是他的人生态度。这样有担当、有才华、有魅力的文人,又怎能不受到民众的
53、热爱呢?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内容有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三个方面。而在苏轼身上,正蕴含着令无数读者吟咏不尽的传统文化内涵。苏东坡纪录片的热映,也正体现了传统文化鲜活的生命力,很容易就在人们心中唤起共鸣。无论我们是品读苏轼的诗文,临摹苏轼的书法,或仅仅是看过苏轼的纪录片,恐怕都会收获知识的增益、文化的熏陶、人格的滋养。这就是苏轼的魅力,这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或许可作为解释: “三代以
54、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这则材料的核心话题是“才与德”。材料的价值指向非常明确,材料最后一句“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是核心句。材料主要谈“文以人传”还是“人以文传”,强调有才更要有德,符合以德树人的时代主旋律。所以考生可以根据以上的理解将立意定位在:才气源于德行、才德兼备、伟大的人格魅力、新时代更需要德才兼备。考生围绕以上立意角度进行写作,这样就能扣住作文材料的中心主题,写作的过程中要充分由古至今论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作文才能够升格。点睛:材料作文的审
55、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语句:人如其文,文如其人。有人说是伟大的人格成就了伟大的文章,有人说是伟大的文章成就了伟大的人格。所以考生就可以从人格和才品角度进行写作,注意写作的时候要紧扣材料的中心,所写例证要充分体现现实的意义,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显得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