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英才学校高中部线上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单选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 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才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彰显了A. 中华文化具有特殊的包容性B.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D.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2.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该言论A. 体现了三纲五常和天人合一思想B. 继承了春秋时期儒学的全部精髓C. 将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
2、来D. 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3. 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据如表内容可知,两者都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A. 关注“人伦物理”B. 倡导心外无物C. 主张“格物致知”D. 强调社会责任4. 下面是某位同学所画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示意图。其中,符合阶段历史特征叙述的是A. 新儒学具有民主启蒙意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B. 继承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根本上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C. 以王夫之为代表的经世致用思想,开向西方学习先河D. 批判理学和抨击君主专制的新儒学未能成为社会主流5. 18
3、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西式教育的开端。但当时很少有世家大族愿意将自己的子弟送来就读,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是年龄偏大的庸才,且大多数学生是冲着津贴来的。这一现象说明A. 中体西用的思想不合时宜B. 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步履维艰C. 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D. 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激烈6.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A.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B. 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C. 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D. 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
4、大7. 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出A. 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B. 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C. 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D. 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8. 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公开出版,初版时印了1000本,很快销售一空。到1926年5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重印达17版之多。由此可知,当时A. 中国工人阶级力量迅速壮大B.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指南C.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逐步扩大D.
5、上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9. 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01850187972154981880191115601183819121939473077396A.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由此瓦解B. 政府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 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社会动荡不安加剧人口流动10. 荷马史诗描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其中穿插了希腊神话和传说故事。但是,19世纪70年代,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就是依据这部颇具神话色彩的史诗的描述发现特洛伊古城的。由此可见
6、,荷马史诗A. 是很严谨的史学专著B. 具有更高的史料价值C. 是较可靠一手资料D. 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11. 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按智慧品德把公民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各司其职;亚里士多德提出“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从材料可知这三者的思想A. 一脉相承别无二致B. 都崇尚中庸追求和谐C. 都追求民主崇尚自由D. 都包含一定的理性精神12. 十二铜表法是最古老的罗马法文献,虽然它的大多数条款是对古代习惯的沿袭,甚至还有以牙还牙等原始残余,但它毕竟第一次用成文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说明十二铜表法A. 限制了贵族对司法权的滥
7、用B. 混淆了法律与习惯的界限C. 有利于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D. 使公民享有更多的权利13. 英国诗人雪菜在希腊颂中这样写道。“如果没有希腊,罗马这个我们的导师、征服者和我们的家园,将没有什么光明可供播撒,我们也许还是野蛮人和偶像崇拜者,也许比这还要糟。”这主要说明了A. 希腊文明优于罗马文明B. 人文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C. 古罗马实施了民主政治D. 罗马人继承并传播了希腊文明14. 中国的炼丹术传入阿拉伯,直接推动了阿拉伯炼丹术的兴起,阿拉伯炼丹术又影响了欧洲炼丹术,而现代化学便是在欧洲中世纪炼丹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说明A.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都通过阿拉伯人西传B. 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推
8、动了人类文明进步C. 同一科技成果在中西方的发展进程趋同D. 中国古代科技外传以自然科学理论为主15. 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是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之一。它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形式是A. 莎草纸文书B. 泥板文书C. 龟甲骨片D. 青铜铭文16. 从公元前2千纪初开始,由于种种原因,印欧人开始了史诗般的大迁徙。之所以被称为“史诗般的大迁徙”,是因为这次迁徙活动( )A. 采用了马拉战车的先进工具B. 促成了贵霜帝国的形成发展C. 促成了许多文化区域的形成D. 推动了世界早期农业的出现17. 人类文明的成长往往呈现世界性的特点。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内悬挂着一
9、副清末民初一位学者写的对联:“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这说明他认同的观点是A. 新旧文明与东西文明都是一成不变的B. 人类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承与交融C. 新旧文明与东西文明都是完全一样的D. 人类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矛盾与冲突18. 延续至20世纪的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随着社会变革而不断调整。这反应了种姓制度:A. 成功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B. 缺乏反映社会状况的能力C. 适应了社会状况维持社会秩序D. 完全缺乏自我变革的能力19. 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形成了跨越太平
10、洋的“丝银”对流。这反映出A. 菲律宾成为世界贸易主角B. 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C. 西方开始了殖民扩张和掠夺D. 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商业联系20. “当蒙古部落之间的征战结束后,蒙古帝国的对外征服便开始了。这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草原游牧生活是经济活动中最专业化和单一化的形式之一。(他们)很少能自给自足游牧民与定居者的跨越军事边界的商业交往经常受到南面农业帝国的限制而惟利是如图的商人与游牧者有着共同的利益,因为这种共同利益,在对外征服中他们将协调行动,给定居文明以致命的打击。”以下对这种深刻的经济根源带来的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A. 拥有强大的军事优势B. 采取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C. 发动
11、对保守农业帝国的征服D. 对科技文化的交流给予包容的态度21. 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移民和国籍法,规定科学和艺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移民和美国急需的熟练及非熟练劳工享有优先权,移民入境后从事美国人不能或不愿从事的职业,且从事的职业不会引起已经从事此种职业的美国人的失业或工资水平的下降。此规定A. 有利于战后美国经济的恢复与重建B. 取消了移民政策的种族歧视观念限制C. 适应了美国解决“滞胀”问题需要D. 体现了美国移民政策的实用主义原则22. 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
12、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B. 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C. 意识形态对立影响文化交流D. 电视是新时代殖民有力工具23. 在二战期间,如同在一战期间一样,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受到了同盟国关于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决的宣传。当二战结束时,他们纷纷会以新的眼光加入本民族争取独立的浪潮中。可见,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A. 法西斯集团覆灭B. 启蒙运动的兴起C. 进步思想的传播D. 战争规模的扩大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雕版印刷技艺、中医针灸、中国珠算
13、、二十四节气等分别人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这可以用来说明中国古代科技A. 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B. 注重探究事物发展规律C. 具有精湛的制作工艺D. 具备比较强烈的实用性25. 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其突出的普遍价值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因此,我们对于世界遗产应当A. 全力开发推向市场B. 严格保护封闭保存C. 充分利用适度保护D. 充分保护适度利用二、材料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50分)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表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史实时间史实汉朝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226年
14、,大秦商人来到建业,西晋初年又派使者来到中国波斯、大月氏朝时期的商人、使者不断来华。445年,波斯王朝遣使来华佛教传入并不断发展,印度等国的僧侣来华传教。日本、朝鲜多次派使者来华唐朝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高僧空海长安求法。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定居。宋高丽政府遣使到宋朝搜求书籍。日僧寂昭、元灯等乘宋商船渡海入宋。明宋州城出现多处“波斯馆”“清真寺”印刷术外传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广州、泉州城内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富商元朝元初,高丽从中国购经籍一万多卷。元朝和日本两国僧人互相访问极为频元朝繁,来华日僧仅知名者即达220余人1 299年,妙慈弘济大
15、师把程朱理学传到日本,长期成为日本统治阶层的思想武器。马可波罗来华明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明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清(1840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年前)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任选一个角度,评述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要求:写明角度,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刊印的书籍,从存世情况来看,
16、其数量远超宋元本,而且大多数的宋元本都有明代的翻刻、重刻本;许多清代书籍也都是以明本书为底本重刻的。明代发明了便于刊刻而又不失美观的宋体字,发展演变为今天最常用的印刷体汉字。明代的线装书和宋体字影响到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在日本和韩国,宋体字至今仍被称为“明朝体”。明刻本在欧美也有广泛收藏,如意大利学者利玛窦在明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在中国学者徐光启的帮助下将几何原本翻译为汉文,并刊行于世。此明刻本后又流传到意大利,今罗马中央图书馆有藏。甚至19世纪欧洲出版的书籍中使用的汉字也是宋体字。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 欧洲在15、16世纪进入印刷时代之后,大规模印刷的廉价书籍特别是
17、圣经刺激了大众教育,识字人口大量增加。许多出身卑微的人通过阅读和教育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正是这些草根大众成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其时,许多人文主义者聚集在一起,审视、修订大量的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的手稿。经过他们整理的古代经典很快成为印刷商的盛筵。这些印刷书不再是古登堡圣经那样大开本的豪华藏品,而是每个人都买得起的小开本口袋书,因而得到最广泛阶层的欢迎。在16世纪上半叶,医生的平均藏书量从26本增加到62本,律师从25本增加到55本,商人从4本增加到10本,纺织工匠从过去的1本书变成了4本书。印刷技术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书市场,同时也催生了职业作家群体;在传统时代以个人
18、身份资助作家的贵族不再是写作的必需前提,资本化的印刷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作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典型形态,书籍印刷出版业从肇兴伊始,就是“在富有的资本家控制下的伟大产业”。据曹顺仙世界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书籍刊印业较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印刷业所体现出的新特点。(3)谈谈上述中外书籍刊印发展史对我国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末清初天主教耶稣会来华传教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与中国基督教史上的大事。其中,利玛窦(15521610年)又是耶稣会在华逐渐摸索并形成较为有效的传教策略的关键人物,其
19、传教策略的关键就是积极自觉地适应中国的社会、文化与政治态势,向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传教。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明末清初由天主教耶稣会充当中介的中西文化交流可谓成果丰硕,不仅输入了当时西方的宗教与人文思想、西洋科技,还助推了东学西渐,为18世纪的启蒙运动提供了丰富的充满自然理性精神的思想资源,例如,启蒙大师伏尔泰赋诗礼赞孔子为真理的解释者,称中国的宗教是理性的宗教。摘编自孙尚扬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材料二 1月8日至9日,中国驻光州总领事表示,领区各孔子学院(课堂)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在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深受当地民众欢迎,是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也是韩国民众了解中国的窗口。他期待,新的一年,领区孔子学院(课堂)能够在培养和激发学员和学生对中国语言及文化兴趣方面有新的举措,为促进领区韩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据中国侨网2020年1月14日电中国驻光州总领馆举办领区孔子学院工作交流会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耶稣会来华传教的社会背景及策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深受海外民众欢迎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末清初耶稣会来华传教和当前孔子学院在海外发展产生的共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