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项脊轩志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C)A渗(shn)漉栏楯(dn)修葺(q)垣(yun)墙B偃(yn)仰老妪(y)兀(w)坐异爨(cun)C阖(h)门象笏(h)扃(jin)牖(yu)长号(ho)D南阁()子呱(u)呱而泣中闺(u)先妣(b)【解析】A中“楯”读shn;B中“偃”读yn;D中“呱”读。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ABCD【解析】C项两个“得”字都当“得到”讲。A方:方圆,当。B顾:回头看,不过,只是。D兀:静止,光秃。3下列句子中的“先”字,意义相同的两个是(BC)A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B妪,先大母婢也C先妣抚之甚厚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2、也【解析】A时间在前,在以前;BC已故的,多用于尊长;D以为先。4下列各句加点词均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D)雨泽下注 客逾庖而宴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借书满架忧劳可以兴国 火尚足以明也以致其性焉尔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A/B/C/D/【解析】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5归有光对又旧又小的项脊轩为什么怀有深厚的感情?下列回答最准确的一项是(C)A因为经过整理,这里变得明亮宽敞了。B因为这里有作者小时候美好的回忆。C因为这里是作者长期生活的地方,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时,唯有它才能唤起对过去经历的久远回忆。D因为这里所发生的几
3、件大事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因而时过境迁后仍难以忘怀。6对项脊轩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项脊轩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细腻生动。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作者写来富有诗情,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更添生活气息,写出了鸟与人相亲相和的情感。B再如“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说作者关上窗户,刻苦攻读,久而久之,能凭借脚步声来判断往来的行人,这一细节从侧面写出了作者听力极好、悟性极高的特点。C作者叙琐屑之事寄情,真切感人。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可谓平淡之极,但对于一个幼年丧母的人来说,是多么
4、的亲切、多么的温暖,又多么让人怀念!D对祖母的描写,一见面,老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又诙谐,贴切地传达出老祖母对孙子的关切、疼爱的心情。临去,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自言自语,细致地透露出祖母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对孙子殷切的期望。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寥寥几笔,平淡之至,但感人至深。【解析】这一细节说明作者好静、安详的性格。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选段,完成710题。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
5、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7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楚人一炬四海一一肌一容 用心一也庭中通南北为一 先妣尝一至一室之中 初一交战A/B/
6、C/D/【解析】数词;动词;整体;专一;一间;刚刚。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中的“垣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燕赵之收藏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解析】名词用作动词。9下面对第2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第2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述母亲和祖母的轶事。B第2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D第2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
7、”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解析】倾注的感情应为“亦多可悲”。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译文: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译文:庭院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家谱记归有光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
8、,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
9、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
10、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居常不自释释:宽解B贫穷而不知恤恤:救济C以仁孝之道责之也责:责备D不录于有司于:表被动【解析】C项,“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前面一句是“古人所以立宗子者”,可见这是对所立宗子的要求仁孝之道,与“责备”无关;其中“责”应解释为“要求”。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憾事,他了解祖先及家族旧事只能去问家族里年长的人。B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C兄
11、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归有光认为这样做会殃及子女。D归有光认为家族衰落的根源在于家族的宗法被废弃,以致秩序混乱,道德滑坡。【解析】B项“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有误;“而归氏几于不祀矣”,意思是祭祀活动混乱不堪,几乎等同于没有祭祀活动,而不是不举行祭祀活动。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译文: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2)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译文: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间相待的情感。
12、1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归有光写作家谱记的意图。【答案】凝聚族人;扭转世风。参考译文: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于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迹,对于活着的人恐怕不能成事,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
13、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时招待朋友,有时能破费千钱,但是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祭献祖先时,却谋划甚微。祭祀盛食物用的礼器、酒壶酒杯,很少有洁净美好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有因为请人观礼的缘故,改变将要举行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羹剩肴,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书,慷慨激愤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父母是我们兄弟生命共同的来源。祖宗是我们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的情分。不能忘记啊。人刚出生,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亲人怀中呱呱哭泣,吃
14、饱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这样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的情感。在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的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殃及我的子女,这能说是爱自己的孩子吗?我每次侍奉父亲,一年里重要的节日跟着各位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须发皆白,暗中想我的各位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现在却常常不能同心,未曾不深深独自感伤。然而天下的事,破坏它的人是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人也是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
15、凭自身带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之间呢?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的原因,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废除了,天下就没有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了。没有了世家,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衰微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一天比一天厉害,有道理啊。我学习圣人的道理,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旨意。虽然我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不被官府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治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我看看自己的亲人,内心有所触动,打算寻求用来使族人凝聚的办法,而族人凝聚开始于家谱,所以我想要写归氏的家谱,不仅仅是记载,更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意义。四、高考热点1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
16、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近日,一些网友发布信息,号召节约粮食。随后,新浪网发起“光盘行动”;拒绝浪费,从我做起,晒出自己吃光的盘子,一起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争做节约达人。该信息被转发约5 000万次。紧接着,人民网也表示支持“光盘行动”,倡议网民“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今天不剩饭,打包离开,从我做起”。新华网、光明网及其他各大网站也纷纷关注和转载。很快,活动参与者在北京实地发放宣传单6万多份,在餐饮企业张贴海报5 000余张,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等城市的志愿者也纷纷发放宣传资料。【答案】新浪网发起拒绝浪费的“光盘行动”,多家网站和网友纷纷响应,各地众多志愿者进行实地宣传
17、。16下面是中国维和部队的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答案】本图由“中国维和”四个汉字,一只胸前有“中国”二字、爪子抓着一根橄榄枝、展翅翱翔的白鸽,白鸽背上的解放军军徽和地球组成。全图寓意着中国维和部队维护世界和平、地球和平的崇高使命。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阅读经典须贯穿三个原则。首先是人性原则,阅读经典的目的是_,包括精神自我升华和灵魂自我觉醒等,圣贤不过就是人格更完善的人。其次是全面原则,阅读经典_,如数理化、史地生等必要知识的学习都可以和读经典同时进行。最
18、后是_,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人,在经典选择和阅读经典方式上有区别。 【答案】为了人格更加完善_应与其他知识的学习相结合_阶段原则五、读写创新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80年前,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掀开了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序幕。100年前,以北大学生为首的青年人,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反帝反封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70年前,革命先烈经过浴血奋战,流血牺牲,终于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从此摆脱百余年的屈辱,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天,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全面脱贫指日可待,小康社会即将全面建成,青年才俊干事创业,大国工匠匠心为本,中国科技产品被西方国家大量购买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接续奋斗,成
19、就了今日的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召唤着新一代的青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以上相关历史中选择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写一篇文章,假定给他/她(他们)阅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本题是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内容丰富,任务指令明确,表面上审题难度不大,实际审题难度较大。考生需要审准材料内容外,还要准确理解任务指令。题目除了对写作对象、写作情境和写作内容的显性要求之外,还有相应的隐性要求,此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从立德树人层面上,此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号召学生具有家国情怀、肩负时代使命。
20、从学科素养上看,此题的限制性很好地考查了学生情境写作能力,防止套作和宿构。【范例佳作】世事沧桑变,民魂永流传林则徐总督:后生晚辈顿首。时光流逝,岁月不居,经过虎门烟云,华夏民族至今已走过三个甲子。您当年在虎门的一声硝烟号令,是否誓把列强吓得胆破心惊?朝廷一纸诏命,又是否让您联想国运衰微而意冷心灰?当然,历史已经证明,从东南到西北的长长车辙,把您一腔爱国热忱,深深镌刻在这片广袤的热土上。您的民族气节,令后人景仰。可是您或许不知,但正如您期望的那样,自强不息的火把在后世代代相传。您所痛心疾首的,是泱泱华夏近代屈辱的历史,但仍有一群又一群有识之士、一代又一代爱国之人,扛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吹响救亡图
21、存的号角。自您之后,八十年,爱国学子们为国家主权挺身而出;一百一十年,列强们再没有理由随时进出中国的大门,华夏族的后人们,站起来了!唯有民魂是最宝贵的。您的时代,与后世的时代,虽然相隔百年,沧海桑田已见证了中华大地上换了人间,但中华民族奋斗精神未变,从前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如今是“挽起袖子加油干”;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未变,从前是“制礼乐而民有所措手足”,如今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未变,从前是“众志成城”,如今是“我们都是奋斗者,十三亿人形成合力”;中华民族的梦想精神未变,从前是“小康大同,选贤举能,讲信修睦”,如今是“我们都是追梦人”。中华民族精神越古追今,一以贯之,您的拳拳天下苍生之忧,黎民衣食之乐,后世人没有忘记纪念,更没有忘记传承。“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恐怕是您现在想告诫后生的吧?您放心,我们没有忘记“事者,兴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中国不仅在培育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与自觉,更积极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是为了称王称霸,而是为了彰显民魂,自信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既是华夏民族之幸,亦为世界各民族共同之财富。愿林总督之心志永传,后生再拜顿首。某某2019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