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二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 试管婴儿B. 胚胎分割C. 组织培养D. 胚胎干细胞培养【答案】A【解析】【详解】A、试管婴儿是在体外进行受精,然后移植到体内进行发育,因为是两性细胞受精结合而形成的,A正确B、胚胎分割是无性繁殖,B错误。C、组织培养是无性繁殖,C错误。D、胚胎干细胞培养不会得到个体,D错误。故选A2. 在克隆多利羊的过程中,下列哪项技术没有运用到( )A. 细胞培养技术B. 细胞核移植C. 胚胎移植技术D. 基因工程技术【答案】D【解析】【分析】克隆的动物的概念: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
2、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详解】A、得到的重组细胞需要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得到早期胚胎,A不符合题意。B、克隆动物的培育过程中都需要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B不符合题意;C、重组细胞经过培养得到的早期胚胎需要利用胚胎移植技术移植到受体母羊的子宫内,C不符合题意;D、培育克隆羊多莉的过程中没有涉及基因工程技术,D符合题意。故选D。3.分析下面图解,判断以下哪一项不是精子、卵细胞发生的区别()A. 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的形成时间B. M和M的时间连续性C. 成熟生殖细胞是否经过变
3、形D. 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答案】D【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的不同点:(1)精子的减数两次分裂是连续的,场所唯一(M和M的场所都是睾丸);而卵子的两次分裂是不连续的,场所不唯一。(M场所在卵巢,M场所在输卵管中);(2)精子和卵子发生的时间不同:精子的发生是从初情期一直到生殖机能衰退;多数哺乳动物卵子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贮备是胎儿出生前完成的;M是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的,M是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3)精子的形成过程需要变形;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需要变形。【详解】A、初级精母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的形成时间不同,A正确;B、精子形成过程中,MI和MII在时间上是连续的,而卵细胞形
4、成过程中,MI和MII在时间上不是连续的,B正确;C、精子的形成过程需要变形,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需要变形,C正确;D、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都是体细胞的一半,D错误。故选D。4.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受精过程结束的标志是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受精卵B. 卵子受精的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观察到2个极体C. 受精卵中遗传物质精子和卵子各提供一半D. 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受精作用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并融合的过程。【详解】A、受精完成的标志是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受精卵,A正确;B、卵子受精时,次级卵母细胞会
5、发生减数第二次分裂,故卵子受精的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2个极体,B正确;C、受精卵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子,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卵子,C错误;D、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D正确。故选C。【点睛】5.下列有关受精作用及胚胎早期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 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和有机 物总量在不断增加,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不断增大 卵母细胞除从活体输卵管中 采集外,还可以从屠宰母畜的卵巢中获取 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 溶液中受精 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
6、常都需加入血清A. B. C. D. 【答案】A【解析】卵子的发生,其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是在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中完成的,次级卵母细胞经分裂产生一个成熟卵子和第二极体,正确;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在不断增加,由于细胞呼吸有机物总量在减少,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不断减小,错误;卵母细胞除从活体输卵管中采集外,还可以从屠宰母畜的卵巢中获取,正确;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过程,正确;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6.近年
7、来发展起来的胚胎工程技术为优良种畜的快速繁殖带来了无限生机,如图为经体外受精和胚胎分割移植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进行体外受精时,从母体卵巢中获取的卵子可以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B. 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时期的胚胎进行操作C. 图中经胚胎分割移植后得到的两个犊牛的性别相同D. 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几乎不发生排斥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奶牛的培育过程通过了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移植等过程。【详解】A、从母体卵巢中获取的卵子需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受精,A错误;B、应
8、该选择发育良好的桑椹胚或囊胚进行胚胎分割,获得多个胚胎,B正确;C、胚胎分割形成的两头牛染色体组成相同,性别相同,C正确;D、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故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D正确。故选A。【点睛】7.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如图所示,a、b、c表示现代工程技术,、表示其对应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是核移植技术,反映了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B. 若c是胚胎分割技术,中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一定相同C. 中作为受体的动物品种是珍稀的或存量少的雌性动物D. 若b是体外受精技术,则为良种家畜快速大量繁殖提供了可能【答案】D【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核移
9、植技术表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2、体外受精包括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体外受精,该技术产生的动物称为试管动物。3、胚胎分割的特点: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详解】A、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动物个体只能证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错误;B、胚胎分割技术是将一个囊胚或者桑椹胚分割成多份,获得多个后代个体,属于无性繁殖系,获得的个体的基因型一定相同,但是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C、珍稀的或存量少的雌性动物属于保护动物,不能作为生物工程的受体,应该用本地中数量较多的雌性动物,C错误;D、若b是体外受
10、精技术,则为试管动物,这为良种家畜快速大量繁殖提供了可能,D正确。故选D。【点睛】8.2010年,英国“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下面是试管婴儿培育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过程中可通过注射促性腺激素增加排卵数量B. 过程在培养细胞的培养液中就可以完成C. 过程的培养液中应该添加动物血清D. 过程成功的条件之一是受体对供体胚胎没有排斥【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过程可知促排卵,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详解】A、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超数排卵,A正确;B、体外受精需在特定的培养液中完成,B错误;C、早期胚胎培养液中需添加动物血清
11、,C正确;D、胚胎移植成功的条件之一是受体对供体胚胎没有排斥,D正确。故选B。9.如图为目的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ES细胞可以从早期胚胎的原肠胚中分离获取B. 过程I可用于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规律C. 过程II中可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D. 过程II中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答案】A【解析】【分析】从图示过程可知,I过程展示,利用ES细胞中带有的遗传标记,通过组织染色技术,可以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各部分的发育分化关系;过程展示,ES细胞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褐毛基因”,经过胚胎移植培养出转基因小鼠,【详解】A、ES细胞可以从早期
12、胚胎囊胚的内细胞团中分离获取,A错误;B、过程I可用于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规律,B正确;C、过程II中可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C正确;D、过程II基因工程操作中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D正确。故选A。10.科学家已经成功克隆出一批大熊猫胚胎,离最后获得大熊猫幼仔只差一步,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重组细胞第一次分裂时同时进行基因重组B. 乙表示体外进行早期胚胎的培养C. 在丙过程中需对代孕黑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D. 丁过程尚未实现可能与免疫排斥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表示核移植,乙表示早期胚胎的培养,丙表示胚胎移植。【详
13、解】A、重组细胞第一次分裂为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B、乙表示体外培养,需要配制一系列含有不同成分的培养液,B正确;C、胚胎移植技术中,进行该操作前需要对代孕黑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供受体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C正确;D、丁过程尚未实现可能与免疫排斥有关,D正确。故选A。【点睛】11.下列关于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发生争论的原因中,错误的是( )A. 对基因的结构和调控机制等的了解仍相当有限B. 所转移的基因有不少是异种生物之间的基因转移C. 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D. DNA重组技术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分子工具”【答案】D【解析】【分析】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主要集中在
14、:生物安全、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详解】A、对基因的结构和调控机制等的了解仍相当有限,这是对转基因技术存在争议的原因之一,A正确;B、所转移的基因有不少是异种生物之间的基因转移,这是对转基因技术存在争议的原因之一,B正确;C、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这是对转基因技术存在争议的原因之一,C正确;D、在DNA重组技术中使用的“分子工具”包括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载体,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不属于争论的原因,D错误。故选D。【点睛】应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转基因技术,不能因为可能的危害而阻止技术的发展。12.引发伦理问题的生物技术包括( )克隆人 设计试管婴儿 基因身份证 体外
15、受精技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不反对治疗性克隆。【详解】克隆人、设计试管婴儿和基因身份证都容易引发伦理问题,是我国的法律所禁止的;体外受精技术属于生物技术的正常应用,不会引发伦理问题,是我国的法律所允许的。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13.若转基因技术被滥用,恐怖组织就会将其用于恐怖行为。下列不属于恐怖组织的行为的是( )A. 经过基因重组获得致病菌B. 把改造后的炭疽杆菌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重组到人体内,使人具有免疫力C. 改造流感病毒基因,只会使具有某种易感基因的人群感染
16、,而其他人却不易感染D. 将生物毒素分子的基因与流感病毒的基因拼接在一起【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把这些病原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详解】A、经过基因重组获得的致病菌属于生物武器的一种,A不符合题意;B、炭疽杆菌是一种让感染者死亡率极高的致病菌,使人具有该病菌的免疫力不是转基因技术的滥用,不属于恐怖行为,B符合题意;C、把流感病毒基因改造,只会使具有某种易感基因的人群感染,属于恐怖组织的行为,C不符合题意;D、将生物毒素分子的基因与流感病毒的基因拼接在一起,属于恐怖组织
17、的行为,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14.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B. CO2既是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C. 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D. 水是培养该微生物的培养基成分之一【答案】B【解析】【分析】自养微生物以CO2为碳源合成自身的有机物。【详解】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A正确;B、CO2是碳源物质,不是能源物质,B错误;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C正确;D、水是培养基的基本组成之一,D正确。故选B。15.下列关于制备牛肉膏蛋
18、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B. 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C. 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倒平板D. 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答案】A【解析】【分析】(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2)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要证明所用培养基已经彻底灭菌只需对未接种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如无菌落出现,则证明培养基灭菌彻底。(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基本过程如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其中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
19、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的微生物,选择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是纤维素,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特殊物质是刚果红,该物质能够与纤维素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如果某个菌落的周围出现了透明圈,说明该种微生物能够产生纤维素酶,能够分解纤维素。(4)为测定哪些菌落属于大肠杆菌,可选用伊红美蓝培养基对该菌落进行鉴定,大肠杆菌的菌落在该培养基上呈现黑色。【详解】A、灭菌应该在倒平板之前,A错误;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待溶化后取出称量纸,B正确;C、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倒平板,C正确;D、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可以防止培养基水分蒸发,也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
20、入培养基,造成污染,D正确。故选A。16.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高压蒸气、酒精、火焰灼烧几种不同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A. 接种环、手、培养基B. 高压锅、手、接种环C. 培养基、手、接种环D. 接种环、手、高压锅【答案】C【解析】【分析】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和巴氏消毒法,此外也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等。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接种工具:接种环、接种针等)、干热灭菌(如玻璃器皿)和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详解】A、
21、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错误;B、高压锅是灭菌工具,手应该用酒精消毒,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B错误;C、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C正确;D、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高压锅是灭菌工具,D错误。故选C。17. 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大肠杆菌 霉菌 放线菌 固氮细菌A. B. C
22、. D. 【答案】C【解析】【详解】固氮细菌不需要专门添加氮源,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可从多种细菌中分离得到自生固氮细菌;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可以分离出霉菌;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但放线菌可生存。故选C18.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B. 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采用的稀释度相同C.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D.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只能分离微生物不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答案】C【解析】【分析】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详解】A、培养微生物之前,需要对培养基进行别灭菌处
23、理,A错误;B、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稀释度不同,B错误;C、尿素分解菌的氮源是尿素,其他不能利用尿素的菌就不能生长,所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可以选择尿素分解菌,尿素分解菌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进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C正确;D、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D错误。故选C。【点睛】19.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加尿素 不加尿素 加琼脂 不加琼脂 加葡萄糖 不加葡萄糖 加硝酸盐 不加硝酸盐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原理是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才能以尿素为氮源生长繁殖,不能分
24、解尿素的细菌因缺乏氮源而无法生长繁殖。【详解】要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正确、错误;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用固体培养基需加入琼脂,正确,错误;培养基中需要加碳源即葡萄糖,正确,错误;不需要氮源,故不加硝酸盐,错误,正确;故符合题意的有,A正确。20.下列关于倒平板及对菌种纯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倒平板时左手将灭过菌的培养皿盖完全打开,右手将锥形瓶中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约1020mL),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盖B. 使用的接种环、培养基、培养皿等均需要再灭菌C. 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可防皿盖上的冷却水倒流入培养基D. 涂布器使用前先浸于酒精中再取出用火焰灼烧灭菌【答案】A
25、【解析】【分析】倒平板操作:1、将灭菌锅中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2、右手拿锥形瓶,使瓶口迅速通过火焰;3、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ml)导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轻轻摇匀;4、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大约需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详解】A、倒平板时左手将灭过菌的培养皿盖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后,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盖,A错误;B、使用的接种环、培养基、培养皿等均需要再灭菌,B正确;C、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可防皿盖上的冷却水
26、倒流入培养基,C正确;D、涂布器使用前先浸于酒精中再取出用火焰灼烧灭菌,D正确。故选A。21. 以下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酿酒过程中密封的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B. 酿制果醋所需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底物、条件相同C. 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D.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和CO2【答案】C【解析】【分析】果酒制备的菌种是酵母菌,条件是1825,密封;果醋所需的菌种是醋酸菌,条件是3035,持续通入空气;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难以消化、吸收,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蛋
27、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下,豆腐转变成腐乳【详解】A、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一段时间内,密封的时间延长,酒精量就越多,但随着环境条件变恶劣,反过来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速度;故A错误B、酿制果醋所需的菌种是醋酸菌,发酵底物是糖类或者酒精,温度是3035,持续通入空气,果酒制备的菌种是酵母菌,条件是1825,密封;故B错误C、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故C正确D、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C22.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生物技
28、术实践的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乙装置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B. 利用装置甲制作腐乳时,应随着豆腐块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C. 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30 左右,制作果醋时应适当降温D. 装置乙的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答案】C【解析】【详解】两种装置都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先密封后通入空气,A正确;利用装置甲制作腐乳时,应随着豆腐块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瓶口铺得厚一些,防止杂菌污染,B正确;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左右,制作果醋时温度为3035,C错误;装置乙的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排
29、出果酒制备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而且能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D正确。23.泡菜是我国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险。某兴趣小组进行了泡菜制作,并对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量、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以及溶液pH等进行测量记录,绘制出如图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B. 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C. 溶液pH值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乳酸菌细胞呼吸生成了酸性气体CO2D. 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主要目的是创造无氧环境【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乳酸菌的含量先升后降,p
30、H出现下降,亚硝酸盐先增后降。【详解】A、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中额亚硝酸盐含量较低,较适合食用,A正确;B、由图可知,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增后减,B正确;C、乳酸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D、制作泡菜的主要菌种是乳酸菌,厌氧型生物,用水密封,可以创造无氧环境,D正确。故选C。 【点睛】24.下列关于发酵产物检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B. 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C. 泡菜制作产生的亚硝酸盐可以用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检验D. 发酵产生乳酸的量可以用比色法测量【答案】D【解析】【详解】A. 果汁发酵后是
31、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检验或嗅是否有酒精气味,A正确;B. 因为醋酸没有毒,且酸性不强,可以品尝,B正确;C. 泡菜制作产生的亚硝酸盐可以用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检验,C正确; D.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可以用比色法测量,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考点: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5.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A. 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B.
32、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C. 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D. 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答案】D【解析】【分析】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常用的计数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详解】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时,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记数,求其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26.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实验中,提取鸡血细胞的核物质和析出
33、含DNA的粘稠物的操作过程中均用到蒸馏水,其作用在于()A. 前者用来溶解血细胞,后者用来溶解DNAB. 前者使DNA从核中分离出来,后者使DNA析出C. 前者用来分离细胞核和细胞质,后者用来提取DNAD. 前者使血细胞吸水破裂,后者用来稀释NaCl溶液【答案】D【解析】在DNA粗提取的实验中,先后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分别是使血细胞吸水涨破,释放DNA;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知道DNA在0.14mol/L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才能很好理解第二次加蒸馏水的作用。27.实验室常用PCR技术对DNA进行体外扩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需
34、要解旋酶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B. 反应过程包括变性复性延伸C. 95时DNA的磷酸二酯键断开D. 引物与模板结合后,DNA聚合酶从引物的5开始延伸DNA链【答案】B【解析】【分析】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1)原理:DNA双链复制(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详解】A、PCR中不需要解旋酶,A错误;B、PCR反应过程包括变性复性延伸,B正确;C、95时DNA双链间的氢键断开,C错误;D、引物与模板结合后,DNA聚合酶从引物的3开始延伸DNA链,D错误。故选B。28
35、.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命系统中最大的结构层次是生态系统B. 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C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其生活不需要依赖活细胞D. 高等植物的个体水平以下包括组成个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生命系统中最大的结构层次是生物圈,A错误;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B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其生活离不开活细胞,C错误;植物生命系统中没有系统层次,D错误。29.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
36、察B. 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C. 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 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答案】B【解析】【详解】A、在用高倍物镜进行观察时,应该现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清晰物物像,并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A错误;B、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B正确;C、换上高倍物镜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不能用粗准焦螺旋调焦,C错误;D、因为显微镜成的是倒像,所以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
37、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30.2014年诺贝尔奖成果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将光学显微镜带入到纳米维度,下列有关其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 能观察埃博拉病毒中核糖体的分布B. 能观察受体在神经突触中的分布C. 可捕捉细胞骨架动态重构过程D. 可追踪受精卵中蛋白质的变化情况【答案】A【解析】【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无核糖体,A错误;B、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纳米级分辨率的显微镜能观察受体在神经突触中的分布,B正确;C、细胞骨架成分为蛋白质分子,故可捕捉细胞骨架的动态重构过程,C正确;D、蛋白质符合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所观察的范围
38、,可追踪受精卵中蛋白质的变化情况,D正确。故选A。31. 我国卫生部将猪流感病毒正式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类脂层内合成的B. 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C.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定含有C、H、O、N、P等化学元素D. 利用高温等常规方法难以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答案】C【解析】【详解】A、病毒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其蛋白质是在宿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项错误;B、该病毒为RNA病毒,遗传信息储存在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
39、序中,B项错误;C、该病毒含有蛋白质和RNA,一定含有C、H、O、N、P等化学元素,这C项正确;D、高温等常规方法可以杀灭该病毒,D项错误。故选C。32.如图是两类生物体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用纤维素酶处理这两个细胞,可以去除两个细胞的细胞壁B. 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 细胞甲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细胞乙只能进行有氧呼吸D. 甲、乙两细胞中不存在共同的细胞器【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是细菌,乙是植物细胞。【详解】A、用纤维素酶不能去掉甲的细胞壁,A错误;B、两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B正确;C、某些细菌含有有氧呼吸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植物细
40、胞也能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D、细菌和真核细胞共同的细胞器是核糖体,D错误。故选B。【点睛】33.下列结构和化合物中,不具有对应关系的一组是( )A. 叶绿体和叶绿素B. 细胞壁和纤维素C. 细胞核和磷脂D. 核糖体和DNA【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均属于生物膜。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叶绿体中。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RNA和蛋白质,不含DNA。【详解】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A正确;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B正确;细胞核的核膜成分有磷脂分子,C正确;核糖体的成分是蛋白质和RN
41、A,没有DNA,故二者不具备对应关系,D错误。故选D。34.如图容器底部是培养基,其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养分,如果有人在配制培养基的矿质元素中使用了NH4NO3、KNO3、CaCl22H2O、MgSO47H2O、螯合铁溶液、微量元素溶液,但缺少了一种必需元素,为补充这种元素,应添加的化合物是( )A. Ca(NO3)2B. KClC. KH2PO4D. K2SO4【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中的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有Fe、Mn、B、Zn、Mo、Cu等。【详解】根据题意,在配制培养基时使用了H、O、N、S、K、Ca、Mg、微量元素等,则结合比较后可知看出
42、缺少C和P两种元素,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获取CO2,从而得到C元素,故溶液中缺少是P元素,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植物的矿质营养,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熟记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5.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是细胞膜的脂质成分,则不具有物种的特异性B. 若图中为过氧化氢酶,则经脱水缩合形成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C. 若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一定是DNAD. 若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最可能
43、是糖原【答案】C【解析】【详解】A、是细胞膜的脂质成分,是磷脂,不同物种的磷脂分子相同,不具有特异性,A正确;B、如果是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B正确;C、如果是多聚体,且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功能,则是核酸,包括DNA和RNA,C错误;D、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最可能是糖原,D正确。故选C36.下图是构成细胞的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情况。则对甲、乙、丙所表示的物质及其所能表现的生理功能推测错误的是( )A. 甲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B. 乙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C. 丙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D. 甲、乙、丙必为同一类物质【答案】D【解析
44、】【分析】甲是叶绿素,乙是血红蛋白,丙可能是磷脂、核酸、ATP等。【详解】甲含有镁,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乙含有铁,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B正确;丙含有C、H、O、N、P,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C正确;甲、乙、丙组成元素不同,不是同一类物质,D错误。故选D。37.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主要以被动运输的方式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B. 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C. 给水中毒患者注射质量分数为18%的盐水,是为了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D. 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HCO、HPO等离子有
45、关【答案】A【解析】【分析】水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无机盐包括游离态的无机盐和化合态的无机盐。【详解】A、种子吸收无机盐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A错误;B、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新陈代谢会减慢,B正确;C、给水中毒患者注射质量分数为18%的盐水,是为了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使细胞内水分渗出,C正确;D、血浆pH能保持相对稳定与酸碱缓冲对有关,如HCO3/ H2CO3和H2PO4/ HPO42-,D正确。故选A。38.下列有关糖类、脂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葡萄糖参与麦芽糖、蔗糖、纤维素、糖原的合成B. 胆固醇和磷脂都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 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
46、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D. 糖原、脂肪、蛋白质和脱氧核糖都是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答案】D【解析】【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详解】A、麦芽糖、蔗糖等二糖及纤维素、糖原等多糖的组成成分中均有葡萄糖,A正确;B、动物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磷脂、胆固醇、糖类等物质,B正确;C、在小麦细胞中,A、G、C同时参与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的组成,T只参与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故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有7种 ,C正确;D、脱氧核糖是小分子物质,D错误。故选D。【点睛】39.如图表示在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原生成胰岛素的过程。下列关于该过程
47、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不是发生在核糖体上B. 该过程至少断裂两个肽键并消耗两分子水C. 该胰岛素分子中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D. 胰岛素发挥作用是通过靶细胞膜上的载体来实现的【答案】D【解析】【分析】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详解】A、图中是对胰岛素原的加工过程,该过程不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A正确;B、由图可知,在胰岛素原的加工过程中,切去了中间的一段肽链,故至少断裂2个肽键,至少消耗2个水分子,B正确;C、胰岛素分子含有2条肽链,故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C正确;D、胰岛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D。【点睛】40.如图为蛋
48、白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B. 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也发生了变性C. 变性后的蛋白质仍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蛋白质经加热变性后,肽链伸展,但肽键并未断裂,由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其特定功能丧失。【详解】A、由图可知,蛋白质经加热变性后,肽链伸展,肽键并未断裂,A错误;B、食盐的作用只是析出蛋白质,并没有使其变性,B错误;C、由于肽键未断裂,因此变性后的蛋白质仍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D、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
49、解开后,由于空间结构改变,其特定功能丧失,D错误;故选C。【点睛】知识易混点:蛋白质的盐析:盐析为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降低,不影响其活性,且加水后还可以溶解;蛋白质的变性:在酸、碱、高温等条件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失去生理活性。二、非选择题41.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的生殖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如图是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情况,供体1是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供体2是健康的黄牛,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应用1中获得的良种小牛,遗传物质来源于_个体,性别为_。(2)在应用2、3、4中,若要使精子和卵母细胞在体外成功结合,需要对精子进行处理,使其_,得到的卵母细胞需要发育至_(时
50、期)才能受精。(3)应用3可解决良种动物快速大量繁殖的问题;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_均等分割,否则将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如需做性别鉴定,还需从_细胞取样做DNA分析。【答案】 (1). 供体1和供体2 (2). 雌性 (3). 获能 (4).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或M中期) (5). 内细胞团 (6). 滋养层【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应用1中:供体1提供细胞核,供体2提供细胞质,经过核移植技术形成重组细胞,并发育形成早期胚胎,再胚胎移植到受体子宫发育成小牛,称为克隆牛;应用2中:优良公牛和供体1配种形成受精卵,并发育成早期胚胎,再胚胎移植到受体子宫发育成小牛,属于
51、有性生殖;应用3中:采用了胚胎分割移植技术;应用4中:从早期胚胎和原始性腺中获取胚胎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干细胞培养。【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应用1中获得的小牛为克隆牛,其细胞核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1,细胞质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2,因此其性别与提供细胞核的供体1相同,为雌性。(2)精子受精前需要进行获能处理;卵母细胞要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成熟。(3)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需要将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如需做性别鉴定,还需从滋养层细胞取样做DNA分析,以减少对内细胞团的损伤。【点睛】本题结合流程图,考查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等
52、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概念及过程;识记胚胎移植的过程,掌握胚胎分割的特点;识记胚胎干细胞的概念及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采用的技术手段,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42.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十二年前,33岁的产妇朱女士利用试管婴儿技术,成功生下一个男孩。2016年3月,朱女士决定生育第二个孩子,医院找到当年为她冷冻的“胚胎”,经过检胎等程序,朱女士已成功怀孕12周。冷冻12年后复苏、植入,该“冻龄”宝宝将有望成为国内最“老”的宝宝。有意思的是,这个沉睡了12年的“冰宝宝,跟自己11岁的亲哥哥其实是“同龄”。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培育试管婴儿时,为了提
53、高受孕率,需培植多个胚胎,由于女性的自然周期产生的卵子太少,医生在取卵前通常需要注射_激素,促使一次有更多的卵泡发育。培育试管婴儿过程中,包含的生物技术有_(至少写出两种)。(2)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将冷冻的“胚胎”移入朱女士子宫内,使其继续发育。沉睡了12年的“冰宝宝”跟自己11岁的亲哥哥其实是“同龄”。二者性别相同的概率为_。(3)与试管婴儿相比,人们对克隆人争议较大。持反对态度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克隆技术尚不成熟,现在就做克隆人很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缺陷的孩子;但是坚持克隆人的科学家则认为,一些技术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_等方法得到解决。【答案】 (1). 促性腺 (2). 体外受精、早
54、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3). 1/2 (4). 染色体检查【解析】【分析】“试管婴儿”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子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中培养使 其发育到一定时期,再将早期胚胎移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的胎儿。【详解】(1)取卵前需要注射粗性腺激素促进排卵,培养试管婴儿需要涉及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培养移植等技术。(2)冰宝宝和亲哥哥是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故二者性别相同的概率为1/2。(3)坚持克隆人的科学家认为,可以通过基因诊断、染色体检查等手段检查胚胎质量。【点睛】不同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性别不一定相同,如果是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性别相同。43.日前微博传言手机细菌比马桶按钮多
55、。如图,央视和北京卫视通过实验展示调查结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该实验需制备培养基,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_。(2)据图,两电视台均采用_法接种,该方法需要_。A无菌水 B酒精灯 C移液管 D涂布器 E接种环(3)通过观察菌落的_,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都存在多种微生物。两电视台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你认为原因是:_。【答案】 (1). 氮源和无机盐 (2). 稀释涂布平板 (3). ABCD (4). 形态、大小、隆起程度、颜色等 (5). 手机的取样和马桶按钮的取样都不相同【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央视报道的手机屏幕上的细菌数目多于马桶按钮;北京卫视报道的手
56、机屏幕上的细菌数目少于马桶按钮上的。【详解】(1)培养基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2)央视和北京卫视均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手机屏幕上的细菌进行接种,接种过程中需要无菌水、酒精灯、移液管和涂布器,不需要接种环,接种环常用于平板划线法。(3)手机屏幕上的微生物的种类可以通过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隆起程度、颜色等进行判断。可能是由于两个电视台对手机的取样和马桶按钮的取样都不相同,造成了二者检测结果不同。【点睛】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后者还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44.北方每年在小麦丰收的季节,焚烧秸秆火焰四起,烟雾弥漫,不但导致严重的雾霾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科学家为了
57、解决这个问题,努力寻找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他们做了如下实验,据图回答:(1)根据甲图,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常在培养基中加入_。(2)乙图是培养出的单菌落示意图,最适合分解秸秆的两个菌落是_(填数字),透明圈直径(D)和菌落直径(d)的比值(D/d)反映了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大小,它们的关系是_。(3)为了长期保存该微生物,可以采用_的方法。【答案】 (1). 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目的菌)的浓度 (2). 刚果红(CR) (3). 1和4 (4). D/d值越大,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能力越大 (5). 甘油管藏【解析】【分析】1、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
58、物,而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塘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2、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内切酶(Cx酶)、外切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内切酶作用于无定型的纤维素区域,使纤维素断裂成片段;外切酶又叫纤维二糖水解酶,它可以作用于纤维素的结晶区或小片段纤维素,从糖链未端开始切掉两个葡萄糖分子,产生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则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详解】(1)根据甲图,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目的菌)的浓度。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常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观察是否产生红色复合物。(2)乙图是培养出的单菌落示意图,透明圈直径(D)和菌落直径(d)的比值(D/d)反映了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
59、维素能力的大小,D/d值越大,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能力越大,根据乙图结果可知,菌落1和菌落4的D/d值较大,利用纤维素的能力强,因此最适合分解秸秆。(3)为了长期保存该微生物,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和类型,掌握活菌计数的方法,识记微生物保存的方法,并结合图示信息准确答题。45.大多数植物种子的贮藏物质以脂肪(油)为主,并储存在细胞的油体中。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脂肪酸和甘油分别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成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如下图所示:(1)大多数植物种子以贮藏脂肪为主
60、,这是因为与糖类相比,脂肪是更好的_物质,其原因之一是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糖类_。(2)为了观察植物种子中的脂肪,可用苏丹IV染液对种子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色的脂肪微粒。(3)油料种子萌发初期(真叶长出之前),干重先增加、后减少,导致该过程中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填“C”“H”或“O”)。真叶长出之后不久,干重逐渐_,原因是_。【答案】 (1). 储能 (2). 多 (3). 红 (4). O (5). 增加 (6). 真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解析】【分析】脂肪和糖类都只含C、H、O三种元素,但脂肪中C和H的比例比同等质量的糖类高,相同质量的
61、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糖类多,因此脂肪是更好的储能物质;脂肪可被苏丹染液(苏丹染液)染色成橘黄色(红色);油料种子萌发初期(真叶长出之前),由于大量脂肪转变为蔗糖,蔗糖的氧元素含量高于脂肪,会导致干重增加。【详解】(1)大多数植物种子以贮藏脂肪为主,这是因为与糖类相比,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糖类多,因此脂肪是更好的储能物质。(2)观察植物种子中的脂肪,常用苏丹IV染液对种子切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红色的脂肪微粒。(3)油料种子萌发初期(真叶长出之前),干重先增加,其原因是早期由于大量脂肪转变为蔗糖,蔗糖的氧元素含量高于脂肪,导致干重增加。真叶长出后不久,真叶通过
62、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故干重逐渐增加。【点睛】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6.铁是合成叶绿素过程中所必需的元素,缺铁时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不能合成叶绿素,而表现“黄叶病”。请利用溶液培养法,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用具,验证铁的生理作用。材料用具: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若干,广口瓶若干,完全营养液,只含铁的营养液,缺铁的完全营养液,蒸馏水,滴管,量筒。根据实验目的结合下表中所列具体内容,分析回答相关问题:序号A广口瓶B广口瓶1a液?b液?2取长势相同的同种小麦幼苗等量分为两组,分别放入A、B两个广口瓶中(分别含有等量且适量的a液和b液)。3
63、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4A瓶变黄B瓶变绿5?不做处理6?绿色(1)写出序号“1中加入的两种液体的名称。a液_,b液_。(2)请描述序号“5”表示的实验操作。_。(3)写出表格中序号“6”所观察到的幼苗颜色。A瓶_证明了铁是合成叶绿素过程中所必需的元素。【答案】 (1). 缺铁完全营养液 (2). 完全营养液 (3). 向A瓶加入适量的只含铁的营养液 (4). 变绿【解析】【分析】要验证铁的作用,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是否含铁,因变量是幼苗叶色的变化。【详解】(1)根据A瓶中幼苗变黄可知,a液为缺铁完全培养液,b液为完全培养液。(2)A瓶中的幼苗在缺铁的培养液中变黄,5中应该加入含铁的培养液,观察其是否能够恢复绿色。(3)A瓶中加入含铁的培养液后,若幼苗变绿,说明铁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必需的元素。【点睛】该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有两组之间的相互对照以及自身的前后对照,进而证明了铁是合成叶绿素过程中所必需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