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一、选择题1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为此,必须(C)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创作指导思想多元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迎合文化市场的需要进行创作A B C D解析:题干中,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为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故入选。错误,要坚持创作指导思想一元化。即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中“迎合文化市场的需要”的表述错误。故选C。2在文化创新发展中,如果离开了群众性而盲目追求先进性,就会使文化的创新发展失去其应
2、有的对象和活力,使文化的创新发展失去方向。人民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是(B)人民大众的生活实践始终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现文化创新,要求体现时代精神文化的创新发展,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受益者A B C D解析: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要进行文化创作,需要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符合题意;观点没有体现人民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不合题意;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观点错误。故选B。3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把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我们(A)A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B照搬马克思的全部理论C以毛泽东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D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解析:把马克思主义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A符合题意;B中“照搬”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C错误;D不符合题意。4读论语,可知廉耻,鉴是非;读庄子,可养身心,增才情进入中学课堂的国学经典,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中学生阅读国学经典(D)A要学
4、会推陈出新,摒弃传统束缚B能提升文化素养,避免人生挫折C应尊重经典内涵,全面继承传统D要善于古为今用,把握时代价值解析:进入中学课堂的国学经典,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中学生阅读国学经典要善于古为今用,把握时代价值,故D入选。A表述的是对传统文化相对稳定性的要求。B中“避免人生挫折”的表述错误。C中“全面继承传统”的表述错误。5党中央提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A)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沿着政治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前进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文化创
5、新的目的A B C D解析: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的,错误;文化创新的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错误;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需要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入选。故选A。6当前,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对此,作为公民应该(D)A对不同的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一律抵制B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C高
6、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D不断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武装自己,对错误思想进行抵制解析:作为公民应该不断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武装自己,对错误思想进行抵制,D正确。其余选项的主体皆不是公民,排除。7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等最新媒介工具宣传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以及宗教信仰等,企图解构中国文化的根基,构造中国文化低劣或不如西方文化的印象,并对中国社会制度和领导人进行丑化,削弱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因此,我们要特别警惕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文化渗透。对此我们应该(A)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7、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观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国际化A B C D解析:中“反对和抵制各种观点”的说法错误,应为“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中“国际化”的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国际化的思想理论,正确说法应该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正确切题,故本题选A。8“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等一系列全国性的评选活动,弘扬了优良传统,开启了道德新风。这表明(B)A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C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D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解析:“一系列全国性的评选活动
8、,弘扬了优良传统,开启了道德新风”,这表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C、D两项均与材料无关。9每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都丰富多彩,有歌舞、相声、戏曲、魔术、小品、杂技等,能够从不同角度满足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的需求。这反映出人们对文化的需求(C)A越来越以流行文化、通俗文化为主B越来越以经典文化、高雅文化为主C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D日益呈现出求同性、统一性、丰富性的特点解析:A、B说法片面;D没有准确把握人们对文化的需求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
9、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C正确。10近年来,兰州农民艺术节和社区艺术节搞得红红火火。艺术节迎合了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观众的文化需求,歌舞类艺术的观众群体比较宽也比较年轻化,黄梅戏、越剧、秦腔等传统戏曲更受中老年人青睐。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发展(A)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健康文化作品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类文化需求要大力加强对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引导和管理A B C 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人们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发展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健康文化,正确;文化发展并不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类文化需求,错误
10、;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11福建泉州一些学校将当地渊源颇深的灯谜活动引入校园,并纳入校本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这启示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A)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全面传承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把开设校本课程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A B C D解析: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将当地渊源颇深的灯谜活动引入校园,深受学生喜爱,体现了;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全面传承”说法错误,排除;开设校本课程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排除。12植根于农耕文明的天津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
11、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藏、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这说明(B)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 B C D解析:天津杨柳青年画植根于农耕文明,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正确;“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藏、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说明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正确。违背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观点错误。没有看到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要求。党的十九大报
12、告指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答案: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的精品力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
13、展的精神根基,我们要认同和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必须吸收外来,博采众长。积极进行对外优秀文化的学习交流、借鉴,汲取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发挥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主体的作用,大力进行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文艺创作要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要认真阅读材料,要看到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我们要认同和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结合社会时代的发展,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不断创新,必须吸收外来,博采众长、发挥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主体的作用等方面,谈如何进行文化创
14、新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4阅读材料,完成要求。建设文化强省是山东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山东省深入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扶持修缮100处传统特色民居、继续扶持1 000名非遗传承人、为农村(社区)免费送戏10 000场等活动。在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中,山东省一方面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的道理。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服务的对象,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应为了人民。因此,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让
15、人民共享文化成果。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作的源泉存在于人民的实践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因此,要依靠群众,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的道理。这需要学生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二是对知识体系要熟悉,这样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才能够不遗漏相关知识点。故学生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可以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成果、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的角度说明要依靠群众,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