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湖北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何贵乎元而
2、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君权神授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物 D天人感应2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是A秦汉 B隋唐 C魏晋南北朝 D明清3唐代坊市制度严格,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这说明唐代 A坊市制度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B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
3、作用 C坊市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D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4顾炎武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A理学悖离“五经”原旨 B孔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 C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 D用思辨方式来对待理学5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
4、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6郭斌铄教授曾这样评价一位中国近代思想家:“先生于中西治术学理,实能究极源委,有以探其异同得失之所在其翻译西书,志在补偏救弊,有目的、有分寸,与盲从西人,一往不返者大异。”这位思想家是A魏源 B严复 C康有为 D谭嗣同7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主张A多是空谈救国或者盲目爱国 B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C在当时其愿望可以变成现实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8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必须是由国
5、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经济A实现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 B与新三民主义的经济思想本质一致C消灭私有制,实现了社会的平等发展 D是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成分并存的经济9新中国成立后,主要贸易伙伴限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1957年我国于广州创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通称“广交会”),以港澳和东南亚为重点发展对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贸易,广交会是中国适应新形势的对外贸易场所。材料反映出A中国对外贸易形成“一边倒”格局 B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发生重
6、大变化 C中国开始呈现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D中国彻底打破了美国对华经济封锁10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某中学学生对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进行讨论。下列选项中分析合理的是 A美国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促使法国改变对中国的态度 B法国戴高乐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希望摆脱美国控制 C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法国不能忽视庞大的中国市场 D中法建交表明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11下列是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该表不能直接反映的是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数据中国海关统计)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金额(亿美元)比重(%)金额(亿美元)比重(%)金额(亿美
7、元)比重(%)金额(亿美元)比重(%)出口商品总额18121000620910002492110001577751000初级产品9111503158912562546102817252工业制成品901497461874422375898149622948机电产品1397711091791053142393343592高新技术产品370414949241312A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晶为主的转变 B90年代以来机电产晶的出口比重越来越大 C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 D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的出口总额已超过国有企业12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
8、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下列选择中,属于邓小平理论中“吸收和借鉴”表现的是A“一五计划”工业化方针 B和平赎买的改造政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1912年,塔夫脱在对国会发表最后演讲的时候,主张在外交政策中,美国应该用“美元代替子弹”,希望企业通过和平贸易发展海外市场,认为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大规模的军事介入。这体现了该时期美困的外交思想是A直接抢夺,欺诈性贸易 B商品输出为主,军事侵略相结合C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世界 D新殖民主义,以跨国公司为
9、支柱20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21在变形金刚这一部影片中出现了美国历史上的土木工程里程碑胡佛水坝(如右图)。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1935年竣工。胡佛政府修建水坝的目的是 A运用强制力来提供救济,改善民生 B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复苏 C通过法律形式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通过一系列社会立法以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221950
10、年法国政府提出舒曼计划后,英国对其态度是参加而不作承诺。6月1日,法国政府向英国发出最后通牒,限它24小时内决定是否参加讨论舒曼计划的巴黎会议,并对建立煤钢工业的超国家权力机构作出承诺。最终,经英国内阁紧急会议讨论,决定不参加巴黎会议。英国这样决定的主要原因是 A议会是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无权决定有关事务 B二战后,英国和德国的和解进程落后于法国和德国 C英国希望维持对西欧国家的领导,不接受法国的通牒 D英国不接受建立在“主权让渡”基础上的超国家机构23随着世界金融领域的逐渐开放,各国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交易网络1992年,国际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对英
11、镑发起攻击,结果,英国损失惨重,而他本人却收获了10亿多美元。1997年,他又冲击东南亚金融市场,使东南亚经济一夜之间回到起飞前。材料主要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B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C经济全球化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D经济全球化威胁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24下面两幅美术作品分别属于哪一个美术流派? 唐吉老伯 旋转木马A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 B印象画派和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 D新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0分,共52分。25(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第一条 联邦领土由下列各邦组成:普鲁士与洛恩堡、巴伐利亚、萨克森、符登堡、巴登、黑森律贝克、不来梅和汉堡。 第二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一条 皇帝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摘编自l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二 1905年、1907年清政府两次派出以政府高级官员为首的政治考察团赴欧美和日本等西方国家进行考察,它
13、拉开了清末预备立宪的序幕。在考察中,考察团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用心、仔细。最终,在立宪问题上,清廷采取了师仿德日的政体模式。 摘编自柴松霞清末五大臣对德国宪政的考察 材料三 清末新政时期,中国“依法治国”的首倡者、近代法律学先驱沈家本参照西方各国法律,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律法制度,包括制定了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新刑律、民律草案等根本性大法,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后来的法律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它们)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已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实行陪审和律师制度、改良监狱等也逐步进入中国法律体系。清末新政法律体制改革是中国法律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趾高气昂的中华法系第一次低下头来学
14、习各国法律优长,为此后中国法律走向规定了大致不变的路线图。 摘编自马勇晚清二十年(1)据材料一,概括宪法所赋予德意志帝国皇帝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宪法的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的考察团“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用心”的原因。结合材料三概括清末法律改革的特点,并谈谈你的认识。(10分)26(12分)以下材料是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关于“一五计划”的总结摘要。1933年,斯大林同志在党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一月联席全会上作的报告,对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了总结。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党和苏维埃政权在过去这一时期,在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取得了如下的基本成绩。(一)
15、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因为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全部生产中的比重已增长到百分之七十。(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消灭了工业领域的资本主义成分而成了工业中唯一的经济体系。(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消灭了农业领域的富农阶级而成了农业中的统治力量。(四)集体农庄制度消灭了农村中的贫穷、困苦现象。(五)社会主义体系在工业中消灭了失业现象,在一些生产部门里保持八小时工作制,在绝大多数企业中已改为七小时工作制,在有害于健康的企业中规定了六小时工作制。(六)社会主义在国民经济一切部门的胜利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七)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这些成绩的意义,首先就在于它们使工人和农民彻底摆脱了剥削的桎梏,并为苏联全体劳动者过富
16、裕而有文化的生活开辟了道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一五计划”的总结中任意一条的看法,并阐述理由。(看法要明确,理由可多角度展开,符合历史事实)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之士,自有国学及府县之学,而此外又有书院者,盖学校多近于科举,不足于餍学者之望,师弟子不能自由讲学,故必于学校之外,另辟一种讲学机关。其官立者,虽有按年积分之制,而私家所设,或地方官吏自以其意延师讲授者,初无此等拘束,故淡于荣利,志在讲求修身治人之法者,多乐趋于书院。此实当时学校于书院之大区别也。宋时州县学校,皆有田产,以赡学者。然以属于官吏,亦可为强权所夺。若书院创自私人者,其田产当然属于
17、书院,不致为政府没收。故当时定令,各地虽皆有学校,而士大夫仍于学校之外增设书院,不以并行为病,是亦书院与学校异趣者也。 摘编自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清末书院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整顿、改良旧书院:主张裁减旧的诗文词章之学,在保证传统的经史之学的基础上,“兼习算学,凡天文、地舆、农务、兵事,与夫一切有用之学,统归格致之中,分门探索,务臻其奥”。(二)另建新型书院:如上海格致书院,聘请西方学者教授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技术),后分为矿务、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学,学生可任取某学,逐次讲习。(三)将旧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始于1896年刑部侍郎李端菜在请推广学校折中建议:“令每省
18、每县各改其一院,推广功课,变通章程,以为学堂。”然后再逐渐推广。于1901年8月下令将各地所有书院一律改为学堂。至此,延续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书院即告结束,以后虽仍有以书院命名的,但已是属于新教育范畴了。 摘编自中国教育史网络课程(1)据材料一概括宋元书院与官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书院兴盛的原因。(10分)(2)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书院教育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10分) 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CCCCBBDBBDC题号131
19、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BAABCCABDAA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0分,共52分。25(20分)(1)权力:经议会同意对外宣战的权力;召开议会及休会的权力;建议并公布法律及监督法律执行的权力。(4分,任意两点即可) 影响:维护了德意志的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6分,任意三点即可)(2)原因: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丰革命对清朝统治的威胁;德国的君丰立宪政体对清政府的启示。(4分,若学生答到“应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亦可给1
20、分) 特点:确立了法制化和体系化方向;制定了根本性大法,为法律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内容;学习各国法律优长,西方法律制度逐步进入中国法律体系。(4分)认识:清末法律改革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法制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26(12分)评分参考:看法:3分。理由:9分。其中:79分,理由充分,史实准确;46分,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03分,理由不充分,史实不准确。参考示例一:看法:同意总结(二):一五计划消灭了工业领域的资本丰义成分,社会丰义经济体系成为工业中唯一的经济体系。理由:允许工业领域多种所有制的新经济政策(从1927年)
21、开始逐步取消;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参考示例二:看法:不完全同意总结(三):一五计划在农业方面的成绩不仅是消灭富农阶级。理由: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一方面富农转化为集体农庄的农民,也使农村的非公有制经济转化为公有制经济;同时摆脱粮食供应困难,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与原料。教程只突出消灭富农阶级的意义,强调阶级斗争,是从革命史观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参考示例三:看法:不同意总结(四):集体农庄制并没有消灭农村中的贫穷、困苦现象。理由:苏联推进农业集体化运动,集体农庄制度追求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与高度集
22、中的计划经济,平均主义严重;片面发展重工业,让农业为工业化提供大量资金,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低,农业落后;一五计划难以消灭农村中的贫困现象。教程夸大农业成绩,突出斯大林模式的作用,受英雄史观的影响。27(20分)(1)不同:书院志在修身养性,淡于荣利,而官学为科举服务;书院是自置田产为主,而官学田产可为强权所夺;书院学术自由,学风活跃,而官学生员不能自由讲学。(6分)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尚文治、重学术之风的政策推动;理学的发展和成熟;印刷业的发达;官学的衰落;科举制度的腐败。(4分,任意四点即可)(2)新变化:由新旧书院并存到一律改为新式学堂;新书院聘请西方学者,中西兼学;教学面向现实,以培养新式人才为目标;分门教学,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4分) 影响:冲击了封建守旧思想;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文化;有利于培养实用性新式人才;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6分,任意三点即可。如学生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