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大兴区营养工程同步样品+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九讲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教学设计经济生活第九讲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一、考纲展示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二、考点解读各地高考都对本专题知识点进行了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非选择题多以依托我国的大政方针,设问方向主要集中在措施类和意义类上,并且答案经常结合时政观点分析。结合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考查单纯市场调节的不足等;结合后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发展的走势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考查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等
2、。三、教学重难点本专题的复习要从两方面准备:一是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二是联系社会热点,贴近现实生活,重视知识的运用。对于市场和宏观调控不仅仅要从经济生活中理解,还需要结合政治生活中政府的相关知识点综合理解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原因、意义和措施,特别是简政放权、职能转变等热点话题。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提出问题:市场如何影响资源配置学生讨论,理解市场的优点和弊端。1、 学生能够综合分析市场对经济的影响;2、 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市场的作用,理解发展市场经济的意义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环节二:呈现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学生归纳维护市场秩序的相关措
3、施1、理解市场秩序的重要性;2、综合归纳市场秩序的意义,特别要理解诚信的作用。环节三:呈现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学生讨论、举例,理解宏观调控手段表现和影响作用。1、理解三个手段的具体表现、意义;2、理解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中的必要性。3、理解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意义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环节四:聚焦点拨结合相关时政,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综合分析理解经济现象学生理解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相关措施,并能够实际运用到生活之中。总结梳理本课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五【重难点“精讲”】1.市场配置资源: 通过市场上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引导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
4、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的优点:市场能够灵活准确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利用供求关系变化,调动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科技和劳动者素质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市场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A:市场不能调节公共物品等的供给,可能危害公众利益的产品供给则不能让市场来调节。B:市场调节的弊端:自发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市场主体自发追逐利益可能导致盲目竞争、不当行为和两极分化。盲目性:分散经营盲目决策一哄而上(下)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滞后性:闻价而行事后调节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思维拓
5、展】1.所谓市场失灵,就是指市场的基本功能(按照最有效率的方式配置资源)失去作用。市场失灵的主要因素: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我国市场经济不完善不健全。2.市场垄断:垄断是指某个行业的所有供给全部是由一家(或结成联盟的两、三家)公司或组织提供的。由于这些公司掌握了定价权,消费者没有或只掌握了非常微弱的议价能力;而由于只有这几家公司生产该类产品,会直接降低这些公司的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危害:破坏了市场公平的竞争和市场秩序,降低经济运行效率和创新能力,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
6、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2.维护与规范市场秩序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要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市场秩序,而这一秩序的建立又依赖于良好的市场秩序。国家要加强法制建设和诚信制度建设,市场主体必须树立法律观念(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和道德观念。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除此之外,良好的市场秩序还需要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诚信经营、依法经营,树立良好的
7、信誉和形象。消费者增强权利意识,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宏观调控:原因: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含义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关,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批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作用财政政策(国债、税
8、收等)和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利率、信贷等)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下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犯罪行为。通过行政机关,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批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具有直接、迅速、强制性特点(吊销、查封、扣押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思维拓展】宏观调控作用 : (1)生
9、产:国家一般通过财政和税收手段,通过对商品价格的干预,引导企业生产。同时通过行政命令和立法,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2)分配:再分配中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防止两极分化。并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 (3)交换: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媒介,国家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调节社会供求的关系。 (4)消费:宏观调控对个人消费的调节主要通过调整消费税,以及行政命令的形式实现。如提高白酒的消费税,提高奢侈品的消费税,降低低排量汽车的购置税,通过影响价格,引导消费趋向。(5)经济发展方式:科技进
10、步,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都离不开政府宏观调控。六【易错警示】:1. 社会信用制度就是道德建设提示:社会信用制度是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既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又需要加强道德建设,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2.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有国家宏观调控。提示:市场经济固有的弱点和弊端需要国家宏观调控来弥补。因此,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有特征,并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更加有力量。3.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促进经济增长。提示: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主要任务和目标。但是,国家宏观调控目标还包括其他三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统筹安排,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上述观点只抓住了问题的主要方面,忽视了次要方面。4.加强宏观调控,就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示: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市场自身有弱点 和缺陷,宏观调控也有它不能发挥作用的范围。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建立在市场发挥作用的基础之上,同时又是对市场缺陷的弥补。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二者在功能上是互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