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二英语(新人教版选修8)素材 : UNIT 4 《PYGMALION》 WORD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0710 上传时间:2025-10-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英语(新人教版选修8)素材 : UNIT 4 《PYGMALION》 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二英语(新人教版选修8)素材 : UNIT 4 《PYGMALION》 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皮格马力翁与美人雕塑 皮格马力翁是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一位国王,他雕塑了一尊美人的雕塑,自己迷上了她,天天看着她,抚摸她、拥抱她、亲吻她,幻想着她能活过来做自己的恋人,他的痴情最后感动了上苍,维纳斯复活了这尊雕塑,他们幸福生活在一起了。 其实每个艺术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都会倾注进自己的情感,爱、恨、情、仇都有。某一类型的异性形象其实就是艺术家本人所爱的:某女作家笔下多次提到高大英俊的男子如何如何,这种类型的男性无疑就是她喜欢的;古代男作家总是提到金莲小脚,说走起路来多么优雅好看,这样的金莲淑女无疑就是他喜爱的;一些现代男作家喜欢热情如火、激情奔放的女性,作品里当然会大加褒扬,一些现代男作家则喜欢文静

2、温情的女性,对她们温柔似水的性情同样会细致刻画、称颂不已;有喜欢富态的,有喜欢苗条的,有喜欢带着女性特有的美丽女性味浓的,有喜欢脸上有点线条有些类似男性的俊俏女性的。如果说一位画家、一位作家也象某位雕刻家一样迷上了自己塑造的人物,同样产生了皮格马力翁效应,应该说是比较正常的。 首先皮格马力翁效应不同于恋物癖,有恋物癖的人是迷上了某件东西,只因为这件东西能寄托他的一点多少变态的情感。艺术家们的皮格马力翁效应是基于精神基础上的,是对自己塑造的精神上、形象上都美的异性形象产生了爱情:完完全全的“精神恋爱”,当然他所爱的形象是虚无缥缈的,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但她们是美的化身,是美的载体,是美的典

3、型,这种完美的“精神恋爱”虽然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却对于现实中的爱情具有震撼力,它通过艺术家的作品给予人以启迪,给予人爱与美的照耀。 另外,在我看来皮格马力翁效应并不只存在于艺术家群体,不是艺术家的普通人们同样会有这样的效应,经过多年爱和美的熏陶,每个人在自己心中都有一个美的标准,每个人在自己心中都有一个具备多方美的特质的理想恋人,这就是说皮格马力翁效应对每一个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进行中,这个宏大无比的美的塑造过程永远都在改造中,又永远不会终结。我个人认为它具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是对社会群体进行集体心灵净化和美的教育。 无疑艺术家的皮格马力翁效应最明显,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美的塑造者,同样被美塑造

4、就不足为奇了。对美的无限追求会使人超凡脱俗,也会使人脱离现实,这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把割在心上的双刃剑。艺术家的所谓自闭也就是这样产生的。艺术家在大声呼吁美的同时,也把自己封闭在一座象牙塔里了:生活在自己幻想世界里。当然大多数艺术家决不是什么“套中人”,他们能回归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寻觅到一个大部分合乎自己理想的伴侣。 看好莱坞电影千年情痴时(我上学的时候看这部电影就叫这个名字,今年在电影频道看到时,片名改叫木头美人,很俗气了),当那个魔法项链从那个牧羊女雕像上摘除后,她复活了,我不禁脱口而出:“皮格马力翁效应”。在艺术家心中这种效应其实是永远都存在的,画家、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画像、有血有肉的人物,雕刻家雕刻刀下的雕像,许多许多都是这样诞生的。发生在皮格马力翁和他的美人雕像之间的事不是头一桩,更不会是最后一桩。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