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头四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试时长: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有人把春秋战国某些学派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体现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兼爱的反战派”“主张关爱他人、为政以德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A. 儒、道、墨、法B. 墨、儒、法、道C. 法、儒、道、墨D. 道、法、墨、儒【1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被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法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称为“体现中央集权的法制派”;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被称
2、为“提倡节俭兼爱的反战派”;儒家的核心是仁,主张为政以德,被称为“主张关爱他人、为政以德的礼仪派”。结合上述分析可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2.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上述建议下,出现了( )A. 百家争鸣B. 焚书坑儒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三教合归儒【2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内容为董仲舒提出,故选C项;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排除A项;焚书坑儒是秦朝的,排除B项;三教合归儒是隋唐时期,排除D项。排除ABD项,故选C项。3. 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现实,
3、儒家从历史文献的经验中去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道家从“天”和“自然”的规律中去探寻社会和人生的规律;法家从政治法律层面去分析解决时代的课题。由此可以推断A. 各派对传统文化都继承与创新B. 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转型C. 各派都试图解决国家治理问题D. 各派都注重文化重建工作【3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探寻社会和人生的规律”“分析解决时代的课题”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都试图解决社会治理问题,故选C;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注重文化重建工作”,排除D。【点睛】4. 董仲舒高扬“崇儒更化”旗帜,寻找到与地主制经济最相契
4、合的文化形态一涵盖阴阳家及法家的新儒学。之后,汉代帝王在实际运用中,大都儒法兼采,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由此可知汉代儒学A. 具有包容性和政治张力B. 尚未确立天下独尊的地位C. 适应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 无法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4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等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由材料“涵盖阴阳家及法家的新儒学”“汉代帝王在实际运用中,大都儒法兼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具有包容性和政治张力,故选A项;汉武
5、帝时期已经确立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儒学内容的变化,并未体现与农业经济的联系,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汉代儒学无法解决社会问题,故排除D项。5. 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A. 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B. 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C. 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D. 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5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反映了宋代理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加强了理论建
6、设,适应了时代要求,故A正确;宋代之前儒学独尊地位受到佛、道冲击,故B错误;理学形成并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错误;佛教也有与时俱进,但其思想被理学吸收融合,理学成为官方统治哲学,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学生可以从宋代理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6. 在儒学发展史上,西汉武帝时期诗经、尚书等五经成为国家的教科书,后来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儒学教育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 宗法制度逐步瓦解B. 儒学糅合诸子学说C. 程朱理学日渐兴
7、起D. 科举制度创立发展【6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时期朱熹将论语孟子等四书进行集注,并作为理学的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必考科目,从而提高了“四书”地位,故C项正确。A项,宗法制度在封建社会一直存在,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儒学对诸子学说的糅合,排除。D项,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排除。7.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 清代儒学回归
8、孔孟本源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7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的思想家们针对“明末的道德人心危机”,批评程朱、陆王学说,希望回归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等努力,体现了儒学在危机中的努力重建,D选项正确。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约束道德,清代面临新的时代问题,当时的儒学发展不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孔孟本源的回归,而是经世致用,儒学在明清时期依然是官方正统哲学,ABC三项错误。8.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被称为近代人文主义的起源,主要依据是他们A. 冲击欧洲封建教会B. 肯定尊重人的价值C. 确立理性主义思想D. 反映资
9、产阶级利益【8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肯定尊重人的价值,否定神,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故选B;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处于奴隶社会,不可能冲击欧洲封建教会,排除A;启蒙运动强调理性主义,排除C;古希腊处于奴隶社会,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不可能反映资产阶级利益,排除D。9. 苏格拉底说他一辈子除了考虑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并且实行正义和避免非正义以外,任何别的事情都没有做。柏拉图最重要的理论著作理想国主要讨论的就是正义。亚里士多德更关注什么样的正义是最现实和可能的。据此可知,这些主张A. 试图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B. 源于对当时民主政治的反思C. 捍卫思想自由与民
10、主权利D. 致力于实现公民内部的平等【9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考、关注正义,主要是源于对当时民主政治的反思,故选B;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思想自由、公民内部的平等,排除CD。10. “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里的“两大潮流”是指( )A. 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B.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C.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D.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0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强调人文主义,与材料的主旨相符,故D正确。11. 阿尔贝蒂(14041472)写道:“人们只要想做,
11、没有什么做不到。”他本人的成就充分证实了这一格言。这位佛罗伦萨的贵族不仅是剧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风琴演奏家、歌唱家,而且是建筑师、数学家、考古学家,并且年轻时还是一位著名的跑步、摔跤和登山运动员。他的言行A. 体现了高超的文学成就B. 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C. 说明当时的人无所不能D. 首次将人置于世界中心【1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故B正确;A不能全面准确反映材料,排除;材料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并非说明“当时的人无所不能”,“说明当时的人无所不能”也不符合史实,排除
12、C;古希腊思想家普罗泰格拉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肯定人,将人置于世界中心,阿尔贝蒂(l4041472)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D错误。12. “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他的主张A. 完全否定了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主张B. 逐渐破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C. 极大阻碍时人获得灵魂救赎的自主权D. 深刻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12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说明并没有完全反对神性,故A项错误;“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说明主张破除
13、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故B项正确;从材料“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说明主张人人有权读圣经,理解圣经,使人获得灵魂救赎的自主权,故C项错误;深刻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是启蒙运动,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故D项错误。考点:宗教改革13. 文艺复兴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如人数有限的城市或是贵族精英)为对象;而不像宗教改革那样,以没有受过教育的广大人民群众为对象。由此可知A. 文艺复兴影响的范围稍显有限B. 文艺复兴缺乏思想理性C. 宗教改革仅为下层人民带来福音D. 宗教改革有利于激发革命【13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受过教育的阶级(如人数有限的城市或是贵族精英)为对象”说明文艺
14、复兴主要局限于社会上层,下层民众影响有限,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艺复兴影响的范围,没有涉及文艺复兴的局限性,故B项排除。C项说法错误,宗教改革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群众基础更为广泛。D项“激发革命”材料没有体现,排除。14.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据此推知,“他们”A. 撩开教会神学的面纱崇尚人文精神B. 主张圣经代表理性和思想自由C. 批判神权和封建制度推崇理性主义D. 揭开自然科学的奥秘制定宇宙规律【14题答案】
15、【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可知,“他们”指的是启蒙思想家们。启蒙运动批判神权、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推崇理性主义,故C正确;文艺复兴撩开教会神学的面纱崇尚人文精神,故A错误;宗教改革主张圣经代表理性和思想自由,故B错误;牛顿力学揭开自然科学的奥秘制定宇宙规律,故D错误。15. 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说明伏尔泰A. 反对神学束缚,主张人性解放B. 质疑教会权威,追求信仰自由C. 反抗专制制度,要求政治变革D. 不满王权统治,推崇
16、共和制度【15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自由”、“平等”等信息可知,伏尔泰强调自由平等,反对专制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与神学、教会无关,排除AB;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其推崇共和,排除D。16. 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这充分说明A. 中国古代科技积淀深厚B. 明朝科技已落后于西方C. 科技发展依赖国家制度D. 理论探讨甚于技术发明【16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明朝后期,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等总结性科技巨著纷纷问世,充分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积淀深厚,A项正确;材料没
17、有对比东西方科技,不能说明“明朝科技已落后于西方”,B项错误;材料没有分析科技发展与“国家制度”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明代后期传统科学对理论的探讨“甚于”技术发明,D项错误。17.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话的主要含义是A. 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B. 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C. 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D. 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短暂【17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可知,王国维强调各个朝代有各个
18、朝代的特色,说明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王国维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而是肯定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排除A。C项是题干表象,无法体现题干是内涵,排除。D项说法错误,与题干肯定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18. 大型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300 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得益于A. 牛顿的经典力学B. 普朗克的量子论C. 达尔文的进化论D. 爱因斯
19、坦的相对论【18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据“300年前”、“水为什么往低处流”等可知这些问题得益于牛顿创立近代科学,运用经典力学解释自然界的现象,故A正确;量子论、相对论是20世纪的成就,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BD;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生物学,与题意时间不符,故C排除。19.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达尔文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是因为A. 达尔文继承并发展了牛顿的学说B. 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C. 二者的学说都否定了神学的权威D. 进化论奠定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19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17
20、世纪的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19 世纪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故达尔文和牛顿的学说都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故C正确;达尔文是生物学家,牛顿是物理学家,“达尔文继承并发展了牛顿的学说”错误,排除A;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生物界的规律,而不是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排除B;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D错误。20. 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
21、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A. 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B. 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C. 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D. 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20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康有为借助传统儒学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故A项不是其共同点;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的途径,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以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的蓝本只有孙中山等人,故C项错误;无论是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制还是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故D项正确。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学习西方历程维新思想、民主共和【名师点睛】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
22、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出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21. 18世纪中叶,为利用水力,大规模的工厂都必须建在水流湍急的偏僻山谷,但远离原料和销售市场。曾经担任格拉斯哥大学实验员的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并获专利。它以煤作燃料,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摆脱了河流的限制。“万能蒸汽机”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 科学理论的发展B. 自由主义的影响C. 专利政策的保护D. 市场需求的推动【21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蒸汽机发明之前工厂必须建立在远离原料和销售市场的地方,蒸汽机
23、发明实现了这一况状的改变,是因为市场的需求扩大,导致蒸汽机的出现,D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和事实,排除A、B和C。22.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 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 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 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D.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22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海国图志为近代魏源所著。结合所学知识,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情况,排除A;魏源在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主要是为了学习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
24、统治,排除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维新变法思想,排除D;根据题干信息“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说明海国图志对西方的介绍涉及西方政治体制,因此选B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开眼看世界” 。23. 梁启超认为:“前人以为天赋人权,人生而皆有自然应得之权利;及达尔文出,然后知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非图自强,则决不足以自立”。康有为称严复译著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他们意在( )A.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B. 强调西学东渐的重要性C. 为共和体制提供法理依据D. 传播生物进化论的思想【23题答
25、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赋人权”、“非图自强,则决不足以自立”可知康梁是希望通过维新思想的宣传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西学传播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没有体现西学东渐,排除B项;康梁主张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传播生物进化论的思想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24.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A.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B. 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C. 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D
26、.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4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变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背景下中国人的抗争和探索,B正确;西方文化影响了近代中国,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中国人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不能体现儒家文化的与时俱进,排除C;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时,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排除D。25.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 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
27、 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 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 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25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多数国民”是为民众,“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是为觉悟,由此选出D不是难事。AB在题干中无从体现,可排除;C同样体现,而且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对应的是孙中山等革命派,而不是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考点:新文化运动点评:材料型选择题关键是看考生能否将材料与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怕考生完全寄托课本而又理解不够深入导致错选其它选项。解答材料类选择题,必须按照材料第一性,课本第二性的原则解答。有时可能是命题人断章取义造成所选材料的意思与课本表达的意
28、思不一致或者命题人故意选择一个与课本知识相反的错误观点来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如果完全拘泥于课本则会导致错误。26. “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A. 使民主、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B.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C. 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D. 为反对袁世凯复辟提供了有力武器【26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猛烈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意思就是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民主、科学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29、;材料不涉及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袁世凯复辟方面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7. 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他们传播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为探求学理,不是在玩弄新的词藻,而是为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他们特别重视传播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学说,并把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看作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其他原理的一条“金线”。上述材料主要是想表明A. 阶级斗争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最为核心的内容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主要作社会改造指导思想C. 中国的知识分子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理论体系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
30、传播缺乏科学理论指导【27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而是为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他们特别重视传播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学说”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主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社会的指导思想,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的本质,阶级斗争是否是马克思主义核心内容不是材料主要表明的内容,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为探求学理”可知,中国的知识分子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理论体系不是材料内容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
31、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科学的理论,因此D选项说法有误,故D选项错误。28.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 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 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 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主要C. 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 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出封建土地制度【28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A项,材料中提及因为中国工商业不发达,所有中国的社会没有像欧美国家那么多的社
32、会矛盾,为了防止将来的中国也出现像欧美似的社会矛盾,中国要实行平均地权。材料中没有说明中国工商业不发达就不能实行民生主义。因此A项错误;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民族民主革命的问题,因此B项错误。D项,材料中也没有提到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问题,而且我们知道这也不是孙中山这一时期的革命目标,实际上这也是我们说的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反封建的不彻底,因此D错误;C项,材料中主要材料中主要说,孙中山认为中国要防止出现西方国家类似的社会问题,必须要防微杜渐,实行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因此反之,实行民生主义目的就是防止社会问题,就是为全体人民谋福利,因此选C.【考点定位】必修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
33、主义29. 中共党史的“黄金时代”:延安 13 年改革开放 30 年一文指出:延安13年与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这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的主要表现,分别是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B. 全面抗战路线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C. 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D. 确定“和平”“民主”方针/确立“依法治国”方略【29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时间限制,延安13年是1936-1939年,中国
34、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30年是1978-2008年,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伟大的成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对应的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ABD均不符合题意。点睛:结合所学,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即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日益成熟。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下,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壮大,人民解放战争从胜利走向胜利。改革开放30年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开创了历史新局面。30.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35、,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 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C. 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D. 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30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认识。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都是将外来的某种思想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其目的都是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故B项说法正确;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
36、民主革命思想,不是马克思主义,故A项错误,排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新成果,故C项不合题意,排除;建国后的理论是与国家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故D项不合题意,排除。二、材料阅读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如果要在欧洲文化史上选择一个段落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较,文艺复兴较为相当。文艺复兴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在十四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而十六七世纪中国的长江中下游也出现了类似的经济态势。文艺复兴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其批判锋芒直指中世纪的神学蒙昧主义、禁欲主义。而中国明清之际诸大师也
37、抨击了宋明理学中的僧侣主义和禁欲主义,提出“饮食男女之欲,人之大共也”,“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等新的命题。至于顾、黄、王诸大师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自然观中的理性主义,也都与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相对立。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以明清之际最富于战斗精神的政治哲学著作明夷待访录和潜书与孟德斯鳩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相比较,就可以发现,它们虽然在抨击封建专制帝王的猛烈程度上可谓东西呼应,不相上下,但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摘编
38、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文艺复兴思想的共同点,并说明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导致不同的原因。【31题答案】【答案】(1)共同点:反传统,反权威,重人性。原因: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不同点: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想批判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并不反对封建制度,而欧洲的启蒙运动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整个封建制度。原因: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想根植的仅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而欧洲启蒙运动根植于获得了较大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解析】【详解】(1)共同点:依据材料“文艺复兴的主旨是人
39、文主义,其.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等新的命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文艺复兴思想都反对传统,反对权威,重视人性的发展;原因:依据材料“在十四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出现了类似的经济态势”来看,当时的中国和西方因为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不同点:依据材料“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鸪、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来看,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想批判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并不反对封建制度,而欧洲的启蒙运动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整个封建制度;原因:结合
40、所学知识来看,中国明清时期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而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32. 进入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夷务”到“洋务”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材料二 从“淫巧”到“长技”
41、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材料三 从“臣民”到“国民”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国人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指出民众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至少结合三个事件)
42、,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32题答案】【答案】(1)变化:逐渐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形成平等交往的理念;从抵制西学到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制度与文化以救亡图存。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兴起,学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2)变化:由“臣民”到“国民”原因: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解析】【详解】(1)关于变化,由材料“天朝上国”“西洋各国”,可见逐渐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形成平等交往的理念;由材料“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联系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可见从抵制西学到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制度与文化以救亡图存。关于原因,可以从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和西学东渐等。(2)关于变化,根据材料“臣民”“子民”相称到“国民”“权力”,可见由“臣民”到“国民”。第二小问,由材料“20世纪左右发生的事件或运动”,可以从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和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等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