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用青铜铸造。关于铜的一种核素6429C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6429Cu的核电荷数为29B. 6429Cu的质子数为35C. 6429Cu的中子数为64D. 6429Cu的核外电子数为6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核素Cu,其质量数为64,质子数=电子数=29,中子数=64-29=35,故A正确;故选A。考点:考查了原子的构成的相关知识。2.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不能
2、用铝制的器皿来盛放酸梅汤或碱水是因为铝会和酸或碱反应B. 铝制品在空气中有很强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很稳定C. 氯化铝溶液与NaOH溶液互滴现象完全相同D. 纯铝比铝合金的硬度更大、熔点更低【答案】A【解析】【详解】A、无论是铝还是其氧化物都能与酸或碱反应,不能用铝制器皿长期存放酸性或碱性食品,故A正确;B、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对内层的铝起保护作用,而不是铝本身化学性质稳定,故B错误;C、氯化铝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先有沉淀后沉淀溶解;NaOH溶液中滴入氯化铝溶液,开始没有沉淀后产生沉淀,互滴现象不同,故C错误;D、铝合金比纯铝的硬度大,故D错误。3. 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CO2,加
3、入过量NaOH浓溶液,立即把口封闭。发现易拉罐“咔咔”作响并变瘪了,过了一会儿,易拉罐又作响并鼓起来,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 导致易拉罐变瘪的离子反应是CO2+OH=HCO3B. 导致易拉罐又鼓起来的原因是:又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使得压强增大C. 上述过程中共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且反应结束后的溶液呈碱性D. 若将CO2换为NH3,浓NaOH溶液换为水,易拉罐也会出现先瘪后鼓的现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气体与碱反应,导致易拉罐变瘪,反应为CO2+2OH-CO32-+H2O,A错误;B易拉罐又会作响并鼓起来,发生2A1+2OH-+6H2O=2 Al(OH)4-+3H2,气体压强增大,B错误
4、;C上述过程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有CO2、氧化铝和铝,偏铝酸钠溶液显碱性,共计3个离子反应,C正确;D将CO2换为NH3,浓NaOH溶液换为水,只发生氨气与水反应,则易拉罐只会会出现变瘪的现象,D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Al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以及离子反应4.在含有Fe2+、Al3+、Fe3+、Na+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数目几乎没有变化的是A. Fe2+B. Al3+C. Fe3+D. Na+【答案】B【解析】【详解】A、因为Na2O2是强氧化剂,而且遇水生成NaOH,因此Fe2+被氧化成Fe3+,并沉淀,然后再加入盐酸产
5、生氯化铁,所以二价铁离子数目减小,故A错误;B、Na2O2遇水生成NaOH,铝离子能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在盐酸作用下又会生成铝离子,根据铝元素守恒,铝离子数目不变,故B正确;C、因为Na2O2是强氧化剂,而且遇水生成NaOH,因此Fe2+被氧化成Fe3+,并沉淀,然后再加入盐酸产生氯化铁,所以三价铁离子数目增加,故C错误;D、加入Na2O2固体,生成了NaOH和O2,在盐酸作用下又会生成氯化钠,Na+数目增大,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过氧化钠的性质,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注意亚铁离子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是解题的易错点。5.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
6、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 ABDCB. 原子序数 dcbaC. 离子半径 CDBAD. 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目 ABDC【答案】C【解析】aA2+、bB+、cC3-、d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一定满足关系式a2b1c3d1。其中A和B属于金属,位于同一周期,且A在B的右侧。C和D是非金属,位于同一周期,且位于A和B的上一周期,其中D位于C的右侧。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也是逐渐增强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只有选项C是正确的,其余都是错误的,答案选C。6.
7、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A. HCl的电子式: B. N2的结构式: C. H2S的电子式: D. 次氯酸的电子式:【答案】B【解析】分析:A.氯化氢含有共价键;B. 分子中含有三键;C.硫化氢含有共价键;D.次氯酸中氧元素分别与H、Cl形成共价键。详解:A. HCl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电子式:,A错误;B N2分子中含有三键,结构式:,B正确;C. H2S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电子式:,C错误;D. 次氯酸中氧元素分别与H、Cl形成共价键,电子式:,D错误。答案选B。7.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A. Cl-的结构示意图:B. 醋酸铵的电离方程式:CH3COONH4 = CH3COO+ NH4
8、+C.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D.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答案】B【解析】【详解】A. 氯离子与氯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其质子数均为17,则Cl的结构示意图:,故A项错误;B. 醋酸铵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醋酸根离子与铵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CH3COONH4 = CH3COO+ NH4+,故B项正确;C. 次氯酸根离子化学式为:ClO,则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故C项错误;D. 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表示为:,故D项错误;答案选B。【点睛】D选项是易错点,要注意化学符号的常规符号表示的含义。以为例,左上角A代表原子的质量数,即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9、;左下角Z代表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右下角n代表原子个数,只在构成化学式或分子式时出现,表示1个分子所含的该原子的个数,或表示物质构成微粒的个数比;右上角m代表所带的电荷数。8.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VL,将它分成两等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amolH2SO4、bmolAgNO3。则原混合溶液中的c(Na+)为()A. mol/LB. mol/LC. mol/LD. mol/L【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SO42-+Ba2+=BaSO4计算溶液中的Ba2+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Ag
10、+Cl-=AgCl算Cl-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Ba2+离子、Cl-离子浓度,利用电荷守恒有2c(Ba2+)+c(Na+)=c(Cl-),据此计算原溶液中的c(Na+)。【详解】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V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完全沉淀,消耗a molH2SO4,则:根据SO42-+Ba2+=BaSO4可知amol SO42-消耗amol Ba2+;则c(Ba2+)=mol/L;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bmolAgNO3,则:根据Ag+Cl-=AgCl关系可知bmolAgNO3消耗bmol Cl-,c(Cl-)=mol/L,溶液不显
11、电性,由电荷守恒可知,2c(Ba2+)+c(Na+)=c(Cl-),解得c(Na+)=mol/L -2mol/L =mol/L,【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清楚发生的离子反应及溶液不显电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悉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注意两等份溶液的浓度关系。9.根据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I2+SO2+2H2O=H2SO4+2HI;2FeCl2+Cl2=2FeCl3;2FeCl3+2HI=2FeCl2+2HCl+I2 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A. IFe2+ClSO2B. ClFe2+SO2IC. Fe2+IClSO2D. SO2IFe2+Cl【答案】D【解析】【分析】
12、同一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据此分析解答。【详解】I2+SO2+2H2O=H2SO4+2HI中还原剂是SO2、还原产物是HI,所以还原性SO2HI; 2FeCl2+Cl2=2FeCl3中还原剂是FeCl2、还原产物是FeCl3,所以还原性FeCl2FeCl3; 2FeCl3+2HI=2FeCl2+2HCl+I2中还原剂是HI、还原产物是FeCl2,所以还原性HIFeCl2; 通过以上分析知,还原性强弱顺序是SO2I-Fe2+Cl-,故合理选项是D。【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还原性、氧化性强弱的比较的知识,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
13、本概念的含义,明确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的判断是解本题关键。10. 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W、Z同主族,X、Y、Z同周期,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Z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为金属元素,X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 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C. W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D. 若W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一定为Y2W3【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信息,W、X、Y、Z的位置关系如图,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为X Y ZW,A正确;如W为氧元素,则可形
14、成过氧化物,就含有共价键,B不正确;W如为碳元素,CH4的沸点就低于SiH4,C不正确;若W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设W为氮元素,则Y为Mg元素,则可形成Mg3N2,D不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涉及到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化学键种类的判断、气态氢化物熔沸点的比较和化合物种类的判断。11.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C. 在铁作催化剂下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D. 在浓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表示的甲烷,该物质具有稳定性,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
15、化而使其褪色,A错误;B.该模型表示的乙烯分子,由于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B错误;C.该物质表示苯,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产生溴苯和HBr,不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C错误;D.该比例模型表示的是乙醇,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存在和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产生乙酸乙酯和水,D正确。12.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为使海水中的MgSO4转化成Mg(OH)2,试剂可选择石灰乳B. 加入试剂后,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过滤C. 加入试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D. 通过电解熔融的
16、无水MgCl2得到48gMg,共转移4mol电子【答案】C【解析】A、MgSO4转化为氢氧化镁需要加入碱液,可选取石灰乳,故A正确;B、氢氧化镁为沉淀,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C、试剂为盐酸,氢氧化镁为沉淀,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故C错误;D、根据反应MgCl2 Mg+Cl2,电解氯化镁时,生成48g镁,即为2mol,转移4mol电子,故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2分)13.用A+、B-、C2-、D、E、F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几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A元素是_、B元素是_、C元素是_(用元素符号表示)。(2)B的单质可用来制“84”消毒液的
17、主要成分,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用文字描述比较B、C两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必要时可用方程式,至少一条):_。(4)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_。(5)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6)F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其电子式是_。【答案】 (1). K (2). Cl (3). S (4). Cl2+2OH-=Cl-+ClO-+H2O (5). Cl2+S2-=2Cl-+S或Cl2+H2S=2HCl+S2- (6). + (7). 2F2+2H2O=4HF+O2 (8). 【解析】分析:A+
18、、B-、C2-、D、E、F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的几种微粒(离子或分子),因此A是K,B是Cl,C是S,D、E、F可能是H2O2、H2S、HCl、F2、Ar等,据此解答。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元素是K、B元素是Cl、C元素是S。(2)B的单质氯气可用来制“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3)氯气能把硫化钠氧化为单质硫,可以说明氯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2-=2Cl-+S。(4)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因此D是HCl,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5)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
19、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E是单质氟,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2+2H2O=4HF+O2。(6)F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F是双氧水,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是。14.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表中列出10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族周期AAAAAAA0 2 3 4(1)写出下列序号所代表的元素符号_;_(2)写出的一种用途_;常温下可与表中_单质反应(填化学式)(3)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4)和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向该化合物的水溶液里逐滴滴入苛性钠溶液,现象为_.(5)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用元素符号表示)(6)将同
20、时投入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答案】 (1). Mg (2). Ne (3). 半导体等 (4). F2 (5). (6). AlCl3 (7). 先有白色沉淀产生,而后沉淀溶解 (8). K Al P F (9). 2Na + 2H2O = 2NaOH + H2 、2Al + 2NaOH +6H2O = 2 NaAl(OH)4 +3 H2 【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Na、为K、为Mg、为Ca、为Al、为Si、为P、为F、为Cl、为Ne。【详解】(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Mg;是Ne;(2)是Si元素,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常温下单质Si可与F2反应生成SiF
21、4;(3)元素是Ca,Ca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原子结构示意图为;(4)是Al、是Cl,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向AlCl3溶液里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现象为先有白色沉淀产生,而后沉淀溶解;(5)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K、Al、P、F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K AlPF;(6) Na、Al同时投入到水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铝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2Na + 2H2O2NaOH + H2、2Al + 2NaOH +6H2
22、O2 NaAl(OH)4 +3H2。【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明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然后利用钠、铝的性质来解答即可。15.我国的青海省有许多盐湖盛产食盐,人类与食盐关系密切,食盐在老百姓生活和现代社会的工农业生产中均有重要作用。粗盐中含Ca2+、Mg2+、SO42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除去可溶性杂质,有以下实验步骤进行提纯:过滤 加过量NaOH溶液 加适量盐酸 加过量Na2CO3溶液 加过量BaCl2溶液。(1)以下操作顺序不合理的是 _。A B C D(2)用提纯的NaCl配制450 mL 4.00 molL1NaCl溶液,所用仪器除天平、药匙、烧杯
23、、玻璃棒外还有_(填仪器名称)。(3)通过步骤中过滤后的滤液,检验SO42是否除尽的操作方法是_向100 mL 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2.0 mol/L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为_;(2)图3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为_。已知氮化镁极易与水反应:Mg3N26H2O=2NH33Mg(OH)2。将足量的镁条置于空气燃烧,可能会发生下列反应2Mg+O22MgO;3Mg+N2Mg3N2;2Mg+CO22MgO+C;Mg+H2O(g)MgO+H2。请设计一个
24、实验,验证产物中含有氮化镁(Mg3N2):_。【答案】 (1). AB (2). 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 取少量滤液于一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试管中的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证明SO42已除尽,若试管中的溶液出现浑浊则证明SO42未除尽。 (4). Na2CO3 (5). Na2CO3和NaOH (6). 取适量产物放入试管中,滴加蒸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以证明有氮化镁生成【解析】【分析】(1)在粗盐提纯时,要在最后一步加入盐酸,碳酸钠加在氯化钡的后面,根据除杂原则分析作答;(2)根据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的基本操作步骤分析所缺少的仪
25、器;(3)检验SO42是否除尽,即判断氯化钡是否过量,据此分析作答;当向100 mL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25 mL时,可能发生的反应有:2NaOH+CO2Na2CO3+H2O或NaOH+CO2NaHCO3,可能的情况如下为 CO2:NaOH1:2时,溶质成分为Na2CO3和NaOH; CO2:NaOH = 1:2时溶质成分为Na2CO3;1:2CO2:NaOH 1:1时,溶质成分为Na2CO3和NaHCO3; CO2:NaOH1:1时,溶质成分为NaHCO3,结合图像关系,分析作答;结合已知信息根据氮化镁极易与水反应生成碱性气体氨气作答。【详解】(1)在粗盐提纯时,要在最后一步
26、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碳酸钠加在氯化钡的后面,除去钙离子和加入的过量的钡离子,NaOH溶液除镁离子,顺序在过滤前即可,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或,故C、D项正确,A、B项错误,答案选AB;(2)配制450 mL 4.00 molL1NaCl溶液,需要500 mL容量瓶,定容时需要胶头滴管,则所缺少的仪器为: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3)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是否除尽,可通过滴加过量氯化钡方法判断,其具体操作方法为:取少量滤液于一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试管中的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证明SO42已除尽,若试管中的溶液出现浑浊则证明SO
27、42未除尽,故答案为:取少量滤液于一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试管中的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证明SO42已除尽,若试管中的溶液出现浑浊则证明SO42未除尽;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1中加入HCl时,开始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排除第、种可能情况,继续滴加HCl时,有二氧化碳生成,且前后消耗HCl的体积比为1:1,据此可知第种情况,即二氧化碳刚好与氢氧化钠按1:2反应完全的情况,则其溶液溶质为:Na2CO3;图3信息显示,x:y = 1:1,采用逆向思维分析,则应为盐酸与碳酸氢钠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设此阶段反应的盐酸体积为V,可以看出未生成二氧化碳之前,反应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V,
28、应为氢氧化钠与碳酸钠分别消耗V体积盐酸所致,综上所述,图3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为Na2CO3和NaOH,故答案为:Na2CO3;Na2CO3和NaOH;由于氮化镁极易与水反应,结合化学方程式Mg3N26H2O=2NH33Mg(OH)2易知,若产物中有氮化镁,则会水反应生成氨气,设计一个实验,借助是否有氨气来检验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具体操作为:取适量产物放入试管中,滴加蒸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以证明有氮化镁生成,故答案为:取适量产物放入试管中,滴加蒸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以证明有氮化镁生成。16.工业生
29、产需要大量原料,消耗大量能源,在得到所需产品同时产生了大量废气、废水、废渣。某工厂排放废水中含有Cu2、Fe2、Hg2、H等离子,某化学小组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准备回收废水中的铜和汞,同时得到绿矾。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现有仪器:酒精灯、玻璃棒、坩埚、蒸发皿、蒸馏烧瓶、烧杯、铁架台等,完成步骤的实验操作还需要选择的玻璃仪器是_设计简单实验检验绿矾是否变质,简述你的操作:_。(2)步骤中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_,步骤中_(填“能”或“不能”)用盐酸代替硫酸。(3)步骤V利用氧化铜制取铜有如下四种方案:方案甲: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方案乙: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方案丙:利用炭粉还原氧
30、化铜;方案丁:先将氧化铜溶于稀硫酸,然后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再将滤渣溶于过量的稀硫酸,再过滤、洗涤、烘干。从安全角度考虑,方案_不好;从产品纯度考虑,方案_不好。(4)写出步骤中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步骤得到绿矾的操作蒸发浓缩_、_。【答案】 (1). 漏斗 (2). 取产品少量溶于水,加入KSCN溶液,如溶液变血红色,则产品变质 (3). 将Cu2+ Hg2+全部置换出来 (4). 不能 (5). 甲 乙 (6). 丙 (7). Fe+2H+=Fe2+ +H2 (8). 冷却结晶 (9). 过滤【解析】分析:通过流程可知步骤是从溶液中得到绿矾晶体,应为蒸发结晶和过滤操作,由此可确定仪器
31、的选择;亚铁盐变质会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故检验变质即检验三价铁离子即可;酸的选择要考虑最终的目标产物,选取的原则是不要引入杂质离子。可燃性气体作为还原剂在加热的过程中会有爆炸的可能性,而固体还原剂一般不易控制量会引入杂质;一种反应物过量的目的往往是为了使另一种反应物充分反应。 加入铁粉可将不如铁活泼的金属置换出来,得到亚铁盐和不活泼的金属;再在滤渣中加入硫酸可将过量的铁反应掉,剩下的固体中为铜和汞,通过灼烧可分离出汞,然后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单质。详解:(1)滤液中硫酸亚铁的浓度较低,先蒸发水到热饱和溶液,然后降温结晶,最后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过滤还需要漏斗,蒸发结晶还需要坩埚;绿矾变质生成+3
32、价铁,检验Fe3+用硫氰化钾溶液,即取少量晶体溶于水,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变红色,说明绿矾已变质。答案:漏斗;取产品少量溶于水,加入KSCN溶液,如溶液变血红色,则产品变质。(2)加入过量的铁粉,将铜离子和汞离子全部转化成相应单质得到铜和汞;若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制得的绿矾中会混有氯化亚铁杂质;所以不能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答案:将Cu2+ Hg2+全部置换出来;不能。(3)氢气和一氧化碳易燃烧,且一氧化碳有毒,用二者还原氧化铜存在不安全因素,即易发生爆炸,所以从安全方面考虑甲、乙不好;用炭粉还原氧化铜,所得铜中易混有炭粉,即从纯度方面考虑,丙不好。答案:甲 乙;丙。(4)根据框图知滤渣成分
33、为的为Cu、Fe、Hg步骤II加入稀硫酸只有Fe能与酸反应,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H+Fe=Fe2+H2。步骤是由硫酸亚铁溶液得到绿矾的操作,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和过滤即可。答案:2H+Fe=Fe2+H2;冷却结晶;过滤。点睛:通过流程可知步骤是从溶液中得到绿矾晶体,应为蒸发结晶和过滤操作,由此可确定仪器的选择;亚铁盐变质会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故检验变质即检验三价铁离子即可;酸的选择要考虑最终的目标产物,选取的原则是不要引入杂质离子。加入铁粉可将不如铁活泼的金属置换出来,得到亚铁盐和不活泼的金属;再在滤渣中加入硫酸可将过量的铁反应掉,剩下的固体中为铜和汞,通过灼烧可分离出汞,然后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单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