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川六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出卷人:张鹏 审核人:陆桂林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这里使用的命运概念,是指生命有机体所具有的一种不可改变的、必然的行为趋势、价值指向和最终归宿。生存是生命的天命,因而生存就是一切生命不可改变的命运。同样,如果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就不能维持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可持续生存。因此,人类必须顺势而行,尊重自然生命,保护自然,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看作是人与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得以保全的
2、必要条件。从古代的农业文明经过近代的工业文明到当代的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形成过程。农业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自然为中心的。这种文明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就是它的“自然性”:这种生产是由“自然生命”直接进行的,因而是一种“自然性生产”粮食是庄稼自己长出来的,而不是由人在生产过程中制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庄稼”才是真正的“生产者”。农民在生产中的作用,只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在这种生产中,决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主要条件是自然条件。工业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工业
3、生产的生产方式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工业生产已经不是人对自然的顺从,而是对自然界的改造,从而创造一个在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人造物”;整个生产过程都是由人进行的,人真正成为生产的主体,让自然服从人的意志。从个别人的观点看来,似乎“自动化生产”没有人的参与,仅仅是自然物(机器、电脑)在进行生产。而实际上,在生产中劳动资料的运动,不过是人的“过去劳动”在运动,因而是人的“过去劳动”在进行生产,生产的全部产品,都是人的劳动的结果。在当代,我们所要构建的生态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现在,人们既看到了人类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必要性,也重新认
4、识到了维护自然生命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的必要性。我们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工业文明中形成的那种以人类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也是对农业文明的以自然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其中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在吸收对立面所包含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克服对立、走向和谐统一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经过了否定之否定的曲折道路之后,我们要创建的新的文明,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在这种文明中,人与自然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而不是争夺各自利益的敌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生态哲学的最为重要的价值。但是,西方的生态学家们却沉浸在自然中心主义与人奥中心主义争论之中,企图用农业文
5、明时代的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意识代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黑格尔也说过,“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那个时代,这与妄想个人可以跳出他的时代,是同样愚蠢的”。我们当代所需要的生态哲学,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当代西方的自然中心主义生态哲学从根本上堵塞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也使得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失去了存在基础。(摘编自刘福森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哲学意蕴)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同的文明中内容不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B. 在农业文明生产中,
6、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由自然条件决定,而在工业文明中则由人决定。C.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保全人与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的必要条件,也是生态哲学最重要的价值。D.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我们所需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主要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和当代的生态哲学。B. 生存是生命的天命,这是文章立论的前提。对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思考,是建立在让生命生存这个基础上的。C. 文章用“生态哲学”这一概念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文章既具有哲学的思辨性,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7、D. 文中引用黑格尔的话说明了不管是以自然为中心还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哲学都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和自然不是争夺各自利益的敌人,自然是无意识的,只有人做出让步,才能实现两者和谐共生。B. 文章对“命运”“自然性生产”“过去劳动”等概念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使文章内容通俗易懂。”C. 按照“否定之否定”理论,我们现在所构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可能也不是人与自然的终极关系。D. 西方生态学家们企图遵循农业文明时代的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意识,这种做法忽视了人类自身的命运。【答案】1. B 2. D 3. C【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
8、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由自然条件决定,而在工业文明中则由人决定”错误。原文第三段信息是说“在这种生产中,决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主要条件是自然条件”,第四段相关信息是“工业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工业生产的生产方式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原文说的是“主要条件”“主导地位”,选项以偏概全,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主要由自然条件决定,而在工业文明中则主要由人决定。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D“都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错误。文章第五段明确表明作者观点:人与自然就是一个生命共同
9、体,而不是争夺各自利益的敌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生态哲学的最为重要的价值。第六段开头先指出西方生态学家们的错误,西方生态学家们肯定农业文明时代的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意识,否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他们是错误的。接着作者用马克思和黑格尔的话进一步论证这一观点。因此文中引用黑格尔的话只是说明了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哲学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合理推断的能力。A“只有人做出让步,才能实现两者和谐共生”错误。文中第一段中提到“人类必须顺势而行,尊重自然生命,保护自然,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看作是人与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得以保全的必要条件”,第
10、四段中“工业生产已经不是人对自然的顺从,而是对自然界的改造”,这些表明“只有人做出让步,才能”的说法过于绝对。B“文章对过去劳动等概念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错误。文章第一段、第三段分别对 “命运” “自然性生产”两个概念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过去劳动”这一概念只是在第四段提到,并没有详细展开。D“这种做法忽视了人类自身的命运”错误。原文最后一段中提到“当代西方的自然中心主义生态哲学从根本上堵塞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也使得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失去了存在基础”,他们只是否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没有忽视人类自身命运。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
11、题。材料一:从整体上看,红色旅游景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注重游客体验是助力红色旅游的重要措施之一。据统计,2020年暑假,红色旅游景区“80后”“90后”“00后”出游人群占比49%,成为主力人群。红色旅游城市因势利导,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并用生动易懂的方式把它传达给游客。西安和北京之间开行的Z44/3次火车,专门设置了“学唱陕北歌”“梦回延安”等多个红色文化主题宣传板块,游客一上车就可感受浓浓的陕北风情和火热的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景区还利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3D体验等先进技术,增强用户体验,满足年轻人需求。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和电影也带火了一些红色旅游地,使其成为“网红
12、”景点。红色旅游越来越红火,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人有着奋进向上的旅游需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在分享新中国的辉煌成就时,也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精神充满敬仰。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出现,进一步激发人们了解共和国奋斗历史的热情,让红色旅游大放光彩。(摘编自何欣禹红色旅游越游越精彩)材料二:2021年“五一”假期,名人故居类景区受到了年轻游客追捧。而“CITYWALK”(城市漫步)等新潮玩法,带动了城市观光类景点门票订单上涨,标志性高层建筑的观景台成为年轻游客拍照打卡的热门选项。海洋馆、游乐园等亲子游热门景点也迎来大幅上涨。(摘编自李培
13、乐红色旅游成年轻人旅行新风尚)材料三: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把红色旅游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以新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比如,井冈山通过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设计内容新颖、寓教于乐、寓学于游的红色培训系列课程,推出“吃一顿红米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红军墓”的“六个一”活动,使旅游过程动静结合、劳逸结合,有体验,有思考,受到广大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面对游客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近年来,江西将红色旅游与绿色、古色相融合,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线路。比如,赣南一些县市充分利用红色旅游带来的“人气”,整合和提升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和其他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了客家民
14、俗风情游、赣南脐橙文化节等旅游活动,有效丰富了游客的选择。在全国首创推出“江西风景独好”旅游特卖会全新宣传营销模式,前往北京、福州、厦门等60多个城市举办特卖活动,让利热卖旅游线路和产品,实现了旅游品牌推广与旅游产品营销的结合。他们组织推进全省旅游推广“四个一”工程,营造浓郁的红色旅游发展氛围。(摘编自朱虹红色旅游贵在创新)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20年暑假期间,红色旅游景区“80后”“90后”“00后”出游人群占比49%,表现出红色旅游的年轻化的趋势。B. 中国人骄傲于新中国成就,敬仰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精神;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人们再燃了解共
15、和国奋斗历史的热情。C. 城市漫步等新潮玩法的出现,带动了城市观光类景点门票订单的上涨,表现出内容新颖、寓教于乐、寓学于游的特点。D. 井冈山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出了富于特色的“六个一”活动,使旅游过程动静结合、劳逸结合、学思结合。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有奋进向上的旅游需求,加之旅游景区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注重游客体验、贴近游客需要,因此文化旅游愈发红火。B. 数据显示,名人故居、城市观光、古镇村落类景区的增幅较大,影视基地、游乐园增幅相对较低,呈现红色文化旅游积极发展的新态势。C. 红色旅游景区突出文化内涵,采用生动易懂的方式,利用先进技术
16、,搭车热播电视剧和电影,可为红色旅游再添助力。D. 赣南一些县市充分利用红色旅游带来的“人气”,整合和提升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出复合型旅游产品、线路,有效丰富了游客的选择。6. 从材料来看,怎样才能促进红色旅游在相应景区的健康快速发展?请简要分析。【答案】4. C 5. C 6. 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创新红色旅游的形式,满足消费者奋进向上的旅游需求;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线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游客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和消费体验;创新宣传营销模式,营造浓郁的红色旅游发展氛围。【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C.“城市漫步等新潮玩法的出现,表现出内容新颖、寓教
17、于乐、寓学于游的特点”错误。移花接木,“内容新颖、寓教于乐、寓学于游”是井冈山景区的做法。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A.“因此文化旅游愈发红火”错误。范围扩大,是“红色旅游”,不是“文化旅游”。B.“呈现红色文化旅游积极发展的新态势”错误。推理失当,“呈现红色文化旅游积极发展的新态势”应是“呈现文化旅游积极发展的新态势”。D.“整合和提升红色旅游资源”错误。偷梁换柱,整合和提升的不是“红色旅游资源”,而是“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和其他特色旅游资源”。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由“红色旅游城市因势利导,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
18、源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并用生动易懂的方式把它传达给游客”“红色旅游越来越红火,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人有着奋进向上的旅游需求”可概括出: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创新红色旅游的形式,满足消费者奋进向上的旅游需求;由“面对游客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近年来,江西将红色旅游与绿色、古色相融合,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线路”可概括出: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线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游客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和消费体验;由“在全国首创推出江西风景独好旅游特卖会全新宣传营销模式,前往北京、福州、厦门等60多个城市举办特卖活动,让利热卖旅游线路和产品,实现了旅游品牌推广与旅游产品营销的结合。他们组织推进全省旅游推广四个一工程,营造浓
19、郁的红色旅游发展氛围”可概括出:创新宣传营销模式,营造浓郁的红色旅游发展氛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马家父子毕飞宇老马的祖籍在四川东部,第一年恢复高考,老马就进京读书了。后来老马在北京娶了媳妇,生了儿子。但是老马坚持自己的四川人身份,他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一口川腔挂在嘴上。老马的儿子马多不说四川话。马多的说话乃至发音都是老马启蒙的,四川话说得不错。可是马多一进幼儿园就学会用首都人的行腔吐字发音了,透出一股含混和不负责任的腔调。语言即人。马多操了一口京腔就不能算纯正的四川娃子。老马对这一点很失望。老马这些年一直和儿子过,他的妻子在三年之前就做了别人
20、的新娘了。离婚的时候老马什么都没要,只要了儿子。转眼间马多进入青春期,脚也大了,手也大了,嘎着一副公鸭嗓子,看上去既不像大人又不像孩子。马多智能卓异,是老马面前的混世魔王,可是一出家门就八面和气了。马多的考试成绩历来出众,那些分数一出来就成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成果”。学校高兴,老马也跟着高兴。在一个风光宜人的下午,老马被一辆面包车接到了校内。依照校方的安排,老马将在体育场的司令台上向所有家长做二十分钟的报告怎样做孩子的父亲。老马是在行政楼二楼的厕所里头被马多堵住的。老马满面春风,每一颗牙齿都是当上了父亲的样子。老马摸着儿子的头,开心地说:“嗨!”马多的神情却有些紧张,压低了嗓门厉声说:“说普通话
21、!”老马眨了两回眼睛明白了,笑着说:“晓得。”马多皱了眉头说:“普通话,知不知道?”老马又笑,说:“兹(知)道。”马多回头看了一眼,打起了手势,“是zh dao,不是z dao,”老马抿了嘴笑,没有开口,再次摸过儿子的头,很棒地竖起了一只大拇指。马多也笑,同样竖起一只大拇指。父子两个在厕所里头幸福得不行。回家的路上,老马买了基围虾、红肠、西红柿、卷心菜、荷兰豆、两瓶蓝带啤酒、两听健力宝易拉罐。老马把暖色调与冷色调的菜肴和饮料放了一桌子,看上去像某一个重大节日的前夜。老马望着桌子,很自豪地回顾下午的报告。他讲得很好,还史无前例地说了一个下午的普通话。他用了很多卷舌音,很多“儿化”,很不错。只是马
22、多回家比平时晚了近一个小时,老马打开电视,赵忠祥正在解说非洲草原上的猫科动物。马多进门的时候没有敲门,他用自己的双象牌铜钥匙打开了自己的家门。马多一进门凭空就带进了一股杀气。老马搓搓手,说:“吃饭了,有基围虾。”老马看了一眼,说:“还有健力宝。”马多说:“得了吧。”老马端起了酒杯,用力眨了一回眼睛,又放下,说:“我记得我说普通话了嘛。”“得了吧您。”老马笑笑,说:“我总不能是赵忠祥吧。”马多瞟了一眼电视说:“你也不能做非洲草原的猫科动物吧。”老马把酒灌下去,往四周的墙上看,大声说:“我是四川人,毛主席是湖南人,主席能说湖南话,我怎么就不能冒出几句四川话!”马多说:“主席是谁?右手往前一伸中国人
23、民就站立起来了,你要到天安门城楼上去,一开口中国人民准趴下。”老马的脸涨成紫红色,说话的腔调里头全是恼羞成怒。老马呵斥说:“你到坦桑尼亚去还是四川人,四川种!”“凭什么?”马多的语气充满了北京腔的四两拨千斤,“我凭什么呀我?”“我打你个龟儿!”“您用普通话骂您的儿子成不成?拜托了您呐。”老马在这个糟糕的晚上喝了两听健力宝,两瓶蓝带啤酒,两小瓶二两装红星牌二锅头。那么多的液体在老马的肚子里翻滚,把伤心的沉渣全勾起来了。老马难受不过,把珍藏多年的五粮液从床头柜里翻上桌面,启了封往嘴里灌。家乡的酒说到底全是家乡的话,安抚人,滋润人,像长辈的询问一样让人熨帖,让人伤怀。老马把马多周岁时的全家福摊在桌面
24、上,仔细辨认。马多被他的妈妈搂在怀里,妻子则光润无比地依偎在老马的胸前,老马的脸上胜利极了,冲着镜头全是乐不思蜀的死样子。儿子,妻子,老马,全是心窝子与心窝子的关系。可是生活不会让你幸福太久,即使是平庸的幸福也只能是你的一个季节,一个年轮。它让你付出全部,然后,拉扯出一个和你对着干的人,要么脸对脸,要么背对背。手心手背全他妈的不是肉。对于四十岁的男人来说,只有家乡的酒才是真的,才是你的故乡,才是你的血脉,才是你的亲爹亲娘,才是你的亲儿子亲丫头。老马猛拍了桌子,吼道:“马多,给老子上酒。”马多过来,看到了周岁时的光屁股,脸说拉就拉下了。父亲最感温存的东西往往正是儿子的疮疤。马多不情愿看自己的光屁
25、股,马多说:“看这个干什么?”老马推过空酒杯,说:“看我的儿。”马多说:“抬头看呗。”老马用手指的关节敲击桌面,冲着相片说:“我不想抬头,我就想低下头来想想我的儿子这才是我的儿,我见到你心里头就烦。”“喝多了。”马多冷不丁地说。“我没有喝多!”马多不语,好半天轻声说“喝多了。”老马的泪水一下子就汪开了。(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叙述老马的祖籍,经历启蒙马多讲四川话、对马多的“京腔”感到失望等为矛盾冲突的展开做了铺垫。B. 老马喝酒后拿出全家福仔细辨认,体现了对过往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生活的怀念,还有对与儿子沟通不畅的失望之情。C. “
26、老马打开电视,赵忠祥正在解说非洲草原上的猫科动物”,这句看似平常的交代,却为父子交锋提供了表达素材。D. 马多两次对父亲说“喝多了”,简短的言语中折射的心迹是父亲酒喝多了,现在没法与他谈摘掉土老帽的问题。8. 作品中的老马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 “老马的泪水一下子汪开了”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答案】7. D 8. 破碎家庭中的中年汉子。妻子离他而去,青春期的儿子马多老是跟他对着干。坚守本土文化。他虽然在北京住了多年,还是一口川腔不改。有着朴素的幸福观。马多考出了“成果”,他也跟着学校高兴;报告会之前,父子两个在厕所里头会面,他幸福得不行。 9. 马多周岁时的全家
27、福上定格的幸福,在现实的反照下使老马心头泛起苦涩滋味。与青春期儿子难以沟通的中年单身父亲无人言说的隐痛。感受到儿子对自己理解后的感动。【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父亲酒喝多了,现在没法与他谈摘掉土老帽的问题”分析不当,马多两次对父亲说“喝多了”,表现了马多对父亲的行为有了一些理解与体谅。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老马这些年一直和儿子过,他的妻子在三年之前就做了别人的新娘了。离婚的时候老马什么都没要,只要了儿子”“马多一进门凭空就带进了一股杀气”,马多抢白老马“你也不能做非洲草原的猫科动物吧”“你要到天安门城楼
28、上去,一开口中国人民准趴下”“老马的脸涨成紫红色,说话的腔调里头全是恼羞成怒。老马呵斥说:到坦桑尼亚去还是四川人,四川种”“拉扯出一个和你对着干的人,要么脸对脸,要么背对背。手心手背全他妈的不是肉”“马多过来,看到了周岁时的光屁股,脸说拉就拉下了”等内容可知,老马是破碎家庭中的中年汉子,他的妻子离他而去,青春期的儿子马多老是跟他对着干。由“老马的祖籍在四川东部,第一年恢复高考,老马就进京读书了。后来老马在北京娶了媳妇,生了儿子。但是老马坚持自己的四川人身份,他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一口川腔挂在嘴上”可见,他虽然在北京住了多年,还是一口川腔不改,可见老马是一个坚守本土文化的人。由“马多的考试成绩历来出
29、众,那些分数一出来就成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成果”。学校高兴,老马也跟着高兴”“老马满面春风,每一颗牙齿都是当上了父亲的样子”可见,马多考出了“成果”,他也跟着学校高兴;由“老马抿了嘴笑,没有开口,再次摸过儿子的头,很棒地竖起了一只大拇指。马多也笑,同样竖起一只大拇指。父子两个在厕所里头幸福得不行”可知,报告会之前,父子两个在厕所里头会面,他幸福得不行,这表明老马有着朴素的幸福观。【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由“老马把马多周岁时的全家福摊在桌面上,仔细辨认。马多被他的妈妈搂在怀里,妻子则光润无比地依偎在老马的胸前,老马的脸上胜利极了,冲着镜头全是乐不思蜀的死样子。儿子,妻
30、子,老马,全是心窝子与心窝子的关系。可是生活不会让你幸福太久,即使是平庸的幸福也只能是你的一个季节,一个年轮。它让你付出全部,然后,拉扯出一个和你对着干的人,要么脸对脸,要么背对背。手心手背全他妈的不是肉”“老马用手指的关节敲击桌面,冲着相片说:我不想抬头,我就想低下头来想想我的儿子这才是我的儿,我见到你心里头就烦”可见,马多周岁时的全家福上定格的幸福,而现实中儿子与自己对着干使老马心头泛起苦涩滋味,所以他的“泪水一下子汪开了”。由“马多智能卓异,是老马面前的混世魔王,可是一出家门就八面和气了”“马多的神情却有些紧张,压低了嗓门厉声说”“马多过来,看到了周岁时的光屁股,脸说拉就拉下了。父亲最感
31、温存的东西往往正是儿子的疮疤。马多不情愿看自己的光屁股”“生活不会让你幸福太久,即使是平庸的幸福也只能是你的一个季节,一个年轮。它让你付出全部,然后,拉扯出一个和你对着干的人,要么脸对脸,要么背对背。手心手背全他妈的不是肉。对于四十岁的男人来说,只有家乡的酒才是真的,才是你的故乡,才是你的血脉,才是你的亲爹亲娘,才是你的亲儿子亲丫头”可见,与青春期儿子难以沟通的中年单身父亲无人言说的隐痛。由“马多不语,好半天轻声说喝多了。老马的泪水一下子就汪开了”可见,老马感受到儿子对自己理解后的感动得落泪了。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仪卫
32、先生行状清方宗诚先生讳东树,字植之,姓方氏。幼承家范,年十一,效范云,作慎火树诗,乡先辈咸叹异。长,学于姚惜抱先生,好为深湛浩博之思。四十以后不欲以诗文名世,研极义理,而最契朱子言。每日鸡鸣起,至漏数十下始就寝。严寒酷暑,精进靡间,枕上有疑,披衣省览;舟车尘土之间,忧戚病患之余,触事开悟,注时日以记。先生少补县学生,锐然有用世志。凡礼、乐、兵、刑、河漕、水利、钱谷、开市、大经、大法,皆尝究心,曰“此安民之实用也。”然卒困诸生无所试。每逢国家大事必为远虑,与公卿交,尽言无隐。道光十一年,桐城大水,邑令杨大缙贪婪虐民,民大噪。令遂以民变诉大府,将调兵。先生在抚军邓公幕,急以身家保。抚军素敬信,事得
33、寝。十八年客粤,时大臣请厉禁洋烟,下督抚议。先生著匡民正俗对,陈所以禁之之道,劝制军邓公复奏,不能从。英夷公司领事义律桀傲不受约,居省城夷馆。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方夷人跳梁,东南大帅多退避。先生时时痛心切齿,泣涕如雨,作病榻罪言,论制夷之策。遣人上之浙江军门,以时方议抚亦不用。父展卿先生卒,先生客胡果泉抚军,所恸含敛未亲,誓没于外以自罚。将卒,犹遗命门人必薄敛。家贫,曾祖以降三世七丧未葬,先生内自疚,亲跋涉,卜兆营葬毕,而后得安寝。又修族谱,立祠规。族戚、交游、门人中,有疾病患难者,忧戚至废寝食,与人言泪随声落。自奉极菲而遇人则厚,凶岁更减食饮以周困穷
34、,盖至性醇笃如此。遇事据理直论,或面折人非,以此颇为人所忮。老年,有与邑令谋欲致之狱者,先生不为动。所交尽当世宏才硕学,而尤重实行之士。韶州谭丽亭、同里许先生玉峰暗修无知者,先生推为君子之儒。先生尝取蘧伯玉五十知非,卫武公耄而好学之意,以“仪卫”名轩,故学者称仪卫先生。(选自方宗诚集,有删改)注卜兆:选择墓地。蘧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其人急于进取,善于改过。卫武公:春秋时卫国国君,95岁时还广采箴谏。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B. 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
35、变者/义律也C. 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D. 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子,即北宋朱熹,儒学的集大成者,他将诗经论语孟子中庸汇成“四书”。B. 鸡鸣,古人根据天色变化,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鸡鸣相当于丑时,在夜里1点到3点之间。C. 诸生,明清时经考试录取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如廪生、增生等统称诸生。D. 曾祖,九族内的亲属之一,九族指高、曾、祖、父、自身和儿、孙、曾孙、玄孙这九辈。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36、,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东树从小受家学熏陶,文才出众,更兼刻苦,到年老了还不断自省,求学不辍。B. 方东树有经国济世的宏愿,却因未遇伯乐,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宏图难展。C. 在协助处理桐城“民变”的事情上,方东树能够体恤百姓,不计身家,有担当。D. 方东树特别佩服仰慕春秋时卫国的蘧伯玉和卫武公,所以将书房命名为“仪卫轩”。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先生著匡民正俗对,陈所以禁之之道,劝制军邓公复奏,不能从。自奉极菲而遇人则厚,凶岁更减食饮以周困穷。【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先生写了匡民正俗对一文,陈述禁烟的理由,劝总督邓廷桢再次上奏,邓将军
37、未能采纳。(2)他自己日常生活极为简朴而待人则优厚,灾荒之年还减少饮食来接济困窘之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先生力劝邓总督杀了他,以杜绝祸根。邓总督担心引起争端,也拒绝了。但是最终翻来覆去频生变故的,就是这个义律。“制军”是兼语,作“劝”的宾语,作“杀之”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祸本”是一个词,意思是“祸根”,作“绝”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北宋朱熹”错误,朱熹是南宋人;且“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不在“四书”之内。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
38、文章内容的能力。B“未遇伯乐”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然卒诸生无所试”,意思是“但是最终还是困在秀才的功名上,未能得到实践”。“未遇伯乐”于文无据。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以”,的原因;“复”,再次;“从”,采纳。(2)“菲”,简朴;“厚”,优厚;“凶岁”,荒年;“困穷”,困窘的人。参考译文:仪卫先生名叫东树,字植之,姓方。先生从小秉承家风,十一岁时,学习南朝的范云,写了慎火树诗,乡里的先辈都赞叹他非同寻常。年长一些,向姚鼐先生求学,喜欢做精深广泛的思考。四十岁后不想凭诗文闻名于世,钻研穷究义理,与朱熹的观点最为相合。每天凌晨三点之前就起床,晚上更漏
39、数十下方才就寝。严寒酷暑,专心进取,没有间断,睡在枕上有了疑问,立即披上衣服坐起来审阅观看;行船坐车风尘仆仆的时候,忧愁悲伤生病之时,碰上某事开通领悟了,标注好时间记录下来。先生年少时就成了秀才,锐意进取有入世担当的志向。大凡礼仪、乐教、军事、刑法、运输、水利钱粮、经商、常规、法度,都曾经尽心研究,他说“这些都是安民治世的实用之学”。但是最终还是因在秀才的功名上,未能得到实践。每遇国家有了大事,他必定为之作深远的思考,与达官贵人交往,尽情表达,毫无隐藏。道光十一年,桐城发大水,县令杨大缙贪婪,残害百姓,百姓大规模鼓动喧闹。杨大缙就以百姓骚乱之名报告上级官府,将调兵镇压。东树先生当时在安徽巡抚邓
40、廷桢幕中,急忙以性命和家业担保。邓廷桢平时敬重信任他,这事才得以平息。道光十八年他客居广东,当时大臣请求严厉禁销鸦片,朝廷交由督抚讨论。先生写了匡民正俗对一文,陈述禁烟的理由,劝总督邓廷桢再次上奏,邓总督未能采纳。英国公司领事义律强横傲慢,不受约束,住在省城外国馆舍内。先生力劝邓总督杀了他,以杜绝祸根。邓总督担心引起争端,也拒绝了。但是最终翻来覆去频生变故的,就是这个义律。在外国人猖獗跋扈的时候,东南大帅大多避让。先生时时咬牙切齿愤怒至极,泪下如雨,写下病榻罪言一文,论述对付洋人的办法。派人送到浙冮巡抚,因为当时正讨论安抚之策,还是没有被采纳。父亲展卿先生亡故,东树先生正在巡抚胡克家军幕中,因
41、悲伤于未能亲自为父亲入殓,发誓将死于他乡来惩罚自己。他临终前,还下令门生弟子一定要简单入殓。先生家贫,曾祖以来,三代人中有七位亲属,人亡故了未能入葬,先生十分内疚,他亲自跋涉,挑选墓地全部安葬好,才得以安睡。他还修订族谱,拟立祠规。族人亲戚、好友弟子中,有生病与处境艰难的人,他担忧悲伤竟至不吃不睡,与人交谈泪随声落。他自己日常生活极为简朴而待人则优厚,灾荒之年还减少饮食来接济困窘之人其性情纯厚诚挚就是如此。他遇事依据事理直率论辩,有时当面驳斥别人的不是,因此很被人忌恨。年纪大了,有人与县令谋议要和他打官司,他也不肯改变。他所交往的都是当代大才,而且特别看重务实践行之人。韶州谭丽亭、同乡人许玉峰
42、都是暗自修行砥砺没有名声的人,先生却推崇他们为君子之儒。先生曾经取春秋卫国蘧伯玉五十岁知道(自己前数十年的)过失,卫武公年纪大了还好学不辍的意思,用“仪卫”来为自己的书房命名,做学问的人也因此称他为仪卫先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新年作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注释】至德三年(758)春,刘长卿因事被贬为南巴尉,身处异乡适逢第二年新年,有感而发作下此诗。居人下:指遭贬。长沙傅:指西汉贾谊曾为大臣妒嫉,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是作者借以自喻。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
43、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中“切”“独”二字奠定了全诗孤苦悲凄的情感基调。B. 颔联中诗人将自己与春作对比,春天已经先归来了而自己还未还乡,感叹春归人前。C. 颈联描绘了天畔荒山水乡的风光,即景生情,“同”“共”二字用得巧妙,写尽了诗人孤独无告、迷惘无依的凄苦情状。D. 全诗写景多于抒情,意境深远,用词精炼,情景合一,感人至深。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新岁怀乡的心切。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乡心新岁切”与“春归在客先”两句,将作者的思乡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漂泊在外的悲苦。“天畔独潸然”的“独”字写出了诗人流落天
44、畔,孤苦无依,潸然泪下的情状;颈联两句即景生情,写诗人在荒僻的南巴只能旦暮与岭猿相为伴,与江柳共风烟,流露出天畔流落而孤苦悲愁的心绪。横遭贬谪的愤闷。“老至居人下”一句满含年老失意的辛酸,末联又以曾因大臣妒嫉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贾谊自比,迁谪的悲愤跃然纸上。前途未卜的忧思。诗歌最后一句说道:不知自己还要在这贬谪之地滞留几年?一句便道尽了诗人对贬谪生活的不满、对仕途的担忧。【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 “写景多于抒情”错,“乡心新岁切”“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已似长沙傅”均为抒情,可见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
45、析概括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新年来临,思乡的心情格外迫切,想到自己漂泊在外不禁潸然落泪;“春归在客先”,连春天也脚步匆匆走在我这个游子的前头,表达了作者在新年之际在外漂泊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和自己漂泊的悲苦之情。“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在岭南早晚只能与猿猴相依作伴,或与江边杨柳共同领受风烟侵吹,谪居异乡,只能同无情的动物为伍,只能与无感的植物结伴,岭猿声哀,江柳意迷,纵有万般心事,又何处得说?自身遭遇的凄苦,前途未卜的迷惘,全在景中。“老至居人下”,年老了反而被贬谪他处居于人下,联系诗下的注释“刘长卿因事被贬为南巴尉,身处异乡适逢第二年新年,有感而发作下此诗”,作
46、者在单纯的思乡之情中,融入仕宦身世之感,扩大了容量,增强了情感的厚度,满含年老失时的辛酸和仕途失意的悲愤。“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我已和被贬为长沙太傅的贾谊同遭遇,不知今后还要几年才能还乡?诗人借用贾谊的典故,洛阳才子贾谊,有济世匡国之志,脱颖初露,而为权贵宿老谗毁,疏放为长沙太傅,而诗人自忤权门,担心滞此难返,不免生出“从今又几年”的忧虑。(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1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2)李商隐在马嵬中说,唐玄宗在逃亡赴蜀时,身居军营,只能是“_”,不再有宫中那样的生活了。(3)琵琶行描写
47、琵琶女梦忆往事,醒来粉泪纵横的诗句是:_,_。(4)咏怀古迹中运用拟人,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是:_,_。(5)锦瑟中诗人化用庄周、望帝两个典故来营造朦胧迷离、悲惨哀怨意境的句子是:_,_。(6)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答案】 . 飞湍瀑流争喧豗 . 砯崖转石万壑雷 . 空闻虎旅传宵柝 . 夜深忽梦少年事 . 梦啼妆泪红阑干 . 群山万壑赴荆门 . 生长明妃尚有村 . 庄生晓梦迷蝴蝶 . 望帝春心托杜鹃 .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瀑、豗、砯
48、、壑、宵柝、阑干、壑、蝴蝶、鬓、潦。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为古文明发祥地的中国,“礼”的基因世代相承。近年来,一系列失“礼”少“德”的行为和现象,不时冲击着人们对于国民素质的认知。 ,部分国人的素质提升没有与时代进步同频,导致不文明行为或者说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但是,一些社会成员并没有摆好权利和义务的天平。高铁吸烟、抢夺方向盘、共享单车被破坏私用等消息仍 ,无不体现出这种权利与义务错配的自私与任性。与物质水平芝麻开花节花高媲美,我们的精神文明同样“水涨船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49、文化,推动一系列文明风尚,不断洗涤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中国曾是世界上最 文明礼仪的国家,我们每个人都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新时代美好生活图景 的一个标识就是“礼仪之邦”。 这个标识是我们未来不会偏离的方向。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毋庸讳言 少见多怪 推重 必不可少B. 毋庸讳言 屡见不鲜 推崇 不可或缺C. 毋庸置疑 少见多怪 推重 不可或缺D. 毋庸置疑 屡见不鲜 推崇 必不可少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发展的时代、富足的生活、进步的法治,是彰显和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坚实基础B. 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富足、法治的进步,彰显和维护了个人
50、的合法权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 时代在发展、生活在富足、法治在进步,奠定了彰显和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坚实基础D. 时代发展、生活的富足、法治的进步,为彰显和维护个人会法权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 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我们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一系列文明风尚建设,不断荡涤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B. 我们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一系列文明风尚建设,不断洗涤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C. 我们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一系列文明风尚,不断荡涤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D. 我们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一系列文明风尚,不断洗涤
51、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答案】17. B 18. D 19. 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熟语)的使用能力。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第一空,“毋庸讳言” 意思是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意思是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没有怀疑的余地。根据语境,此处强调不必隐瞒“不文明行为或者说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的事实,应选“毋庸讳言”。第二空,“屡见不鲜” 意思是经常看见,并不新奇;“少见多怪” 意思是由于见闻少,遇见平常的事情也感到奇怪。根据语境“无不体现出这种权利与义务错配的
52、自私与任性”,应选“屡见不鲜”。第三空,“推崇” 意思是十分推重,侧重对地位的重视;“推重” 意思是重视某人的思想、才能、行为、著作、发明等,给以很高的评价,侧重对才能的重视。与“文明礼仪”相搭配应选“推崇”。第四空,“不可或缺”意思是不能有一点点缺失;“必不可少”意思是绝对需要的或者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的,语义过重。根据“新时代美好生活图景”与“礼仪之邦”之间的关系,应选“不可或缺”。故选B。【18题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
53、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发展的时代、富足的生活、进步的法治”语序不当,应为“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富足、法治的进步”,排除A项;“为奠定基础”为固定结构,排除BC。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画线句有3处语病,一是“传承”和“弘扬”逻辑错误,应该先“传承”后“弘扬”;二是“推动”缺乏宾语,可在后面加上“建设”;三是“洗涤社会陋习
54、和不良风气”搭配不当,应改为“荡涤”。故选A。【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6分)20. 阅读下面的文字,
55、完成下面小题。科学家们很想知道,植物是否跟人类一样,能“看见”不同颜色的光。他们将选定植物的种子放到不同颜色的光线下以便观察它们的萌发情况。结果发现,放在红光下的种子萌发得特别快:而放在远红光下的种子萌发率却异常低。这个实验显示,红光与远红光都能显著调控种子的发育,但它们的调控作用与波长相反。既然红光和远红光对植物种子的生长发育有(1)_,那我们让种子同时接受这两种光(照的顺序不同)的照射,会发生什么反应呢?实验显示,如果给种子先照红光再照远红光,萌发会被明显抑制;如果先照远红光再照红光,种子又能萌发。类似的“红光远红光”循环可以重复数十次到上百次,而种子最终的反应总是由最后照的那种光来决定。
56、根据这一现象,科学家们提出一种假设:(2)_,这种感光分子就像植物的眼睛一样,能够“看见”外界的光是红光还是远红光。当它“看见”红光时,种子就萌发;当它“看见”远红光时,(3)_。种子的反应仅取决于它“看见”的最后一次光。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相反的调控作用(2)植物体内可能存在一种感光分子(3)种子则不萌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前文“这个实验显示,红光与远红光都能显著调控种子的发育,但它们的调控作用与波长相反”告诉我们红光与远红光都能显著调控种子的发育,但是它们的调控作用相反,
57、这里也是基于红光和远红光对植物种子的生长发育有着相反的调控作用的实验结果来讲的,可以填:相反的调控作用。第二空,结合后文“这种感光分子就像植物的眼睛一样”可知这里指的是植物体内的感光分子,由“根据这一现象,科学家们提出一种假设”可知这是一种假设,措辞可以用“可能、也许”等词,最后可以填:植物体内可能存在一种感光分子。第三空,前文“红光与远红光都能显著调控种子的发育,但它们的调控作用与波长相反”可知,红光与远红光对种子的调控作用相反,结合“当它看见红光时,种子就萌发”可知,当它看见“远红光”时应该与“萌发”相反,即不萌发,可以填:种子则不萌发。四、写作(60分)21. 作文。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
58、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答案】例文:生逢其时,为时代奋斗广东廉江三中 梁冬青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每个时代都有人慨叹生不逢时,也有人安分随时。在我看来,每个时代都是好时代,关键是看我们以怎样的态度来学习和生活。我生活在新时代,适逢盛世,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在这新时代里,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明德修身,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动乱年代
59、,几位领导人树立远大志向,明德修身,舍身忘死,救亡图存,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领路人生逢其时,成就了伟业!我们是新时代的新青年,生逢其时,我们更要树立远大志向,明德修身,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告诉我们怎样才能生逢其时,时不我待,树立远大志向,明德修身。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爆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多少青年逆行,他们树立远大志向,明德修身,和时间作战,把人民的生命放在首位,舍小家为大家。因此,我们国家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疫情动摇不了中国脱贫致富的决心,扭转不了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长期趋势,
60、改变不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脱贫攻坚战取得的伟大成就,少不了基层扶贫干部的默默奉献。黄文秀在扶贫工作中因公殉职,年仅30岁,百色的大山,留下了她最美的韶华。还有“最美的扶贫干部黄诗燕”,九年如一日坚守扶贫岗位,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生态脱贫之路。正因为他们生逢其时,树立远大志向,明德修身,才能把国家利益放首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中国航天人更是生逢其时,树立远大志向,明德修身,时不我待,一次次取得突破。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到今年5月,“祝融号”成功登上火星,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在火星着陆的国家,第二个在火星巡视的国家。这些傲人的成就让国人无比振
61、奋,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前进了一大步。我们要向以上楷模学习,树立远大志向,明德修身,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掌握过硬本领,一定能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2021年北京卷站在时代的高度上,对青少年成长进行了更为深刻的考查。本题以时代为背景,以不同人的不同人生道路为切入角度,列举了各种看待人生的态度,要求考生以“论生适其时”为题写作,考查了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论生逢其时”是一个标准的议论文题目,在审题上没有给学生设置难度。题目围绕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小我与大我,个人的人生道路和国家、民族、时代
62、发展的关系,把握时代脉动,引导学生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从而增强个人对社会、时代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和语文课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命题作文题目前有两句话的导语,第一句“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点明了个人和时代的关系,在特定时代每个人的人生道路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个人的人生态度、机遇、个人努力等因素。第二句话列举了三种人生态度:概叹生不逢时的人,不能融入时代发展大潮,不能把握机遇,与时代格格不入,因此感到失落不得志第二种人只愿安分随时,这种人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在时代发展潮流中随波逐流,没有理想
63、抱负第三种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这种人能把握时代发展规律,勇于拼搏,在时代中大显身手,大有所为,实现自我价值。作文题目“论生逢其时”,引导学生着重关注第三种人生态度“生逢其时”,这应是写作的重点,也可对比、兼顾其他两种人生态度展开思考和分析。围绕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考生可从题目列举的三种态度中选择第三种“生逢其时”来写,思考怎样才能“生逢其时”,需要哪些条件和因素,如积极的人生观、坚定的信念、艰苦奋斗、勇于探索挑战的精神等,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也可追溯古往今来“生逢其时”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阐述。或者兼顾前两种人生态度“生不逢时”和“安分随时”,思考背后的思想根源分析其利弊,并且与“生逢其时”的
64、人生态度进行比较。也可辩证思考,思考个人对时代的反作用力,个人可以发挥能动性,改变、创造时代。本作文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题目是“论生逢其时”,命题者还是想引导考生从积极的角度来思考个人与时代关系,要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勇于在时代大潮中搏击,去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赶上了最好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奋斗,尤其是青年,更应该以时不我待的热情投身到国家建设的大潮中去,这样,才能不辜负这个美好时代。【立意】1.生逢好时代,吾辈当奋斗。2.践行报国之志,成就最好自己。3.担负历史使命,展示时代情怀。【素材】1.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我们的盛世离不开许多人的坚
65、守和奋进,他们没有选择退缩,毅然扛起时代发展的大旗。为研制大国重器,“两弹一星”科研人员数十年在草原荒漠、密林深山挥洒汗水;为摆脱世代贫困,“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带领十多万民众用35年的坚守劈开太行山、修筑红旗渠;为捍卫祖国领土,边疆卫士顶风冒雪、甘洒热血书写无悔青春,战士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宣言更让人无限动容从科技创新的前沿,到卫国戍边的前线;从疫情防控的战场,到脱贫攻坚的现场,无数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时代英雄,创造了一件件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奋斗壮歌。2.诚然,时势造英雄。古往今来的英雄们都需要有时运的托举,方能中流击水,激扬未来。若无春秋战国思潮碰撞、
66、万般激荡的时局,恐怕孔仲尼也只是鲁国小吏,而老聘也不过骑牛游荡,何来儒道之争,天理之辩?而若无东汉末年的天下动荡、烽火狼烟,曹孟德恐怕只能依旧在朝廷中当一位“治世之能臣”;而刚毅坚韧如刘玄德,甚至不过是个织席贩履之徒。时代铸就人的底色,给人以机会,成为人们一展风华的阶梯。然而,情况并非往往如此。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时代的精神在静静地搏动,但需要我们通过奋斗去把握时代的脉搏,用自己的一双慧眼看透时代的主旋律。如果仅仅“躺平”而碌碌无为,等待时代“逢”到自己头上,则其结果也必定是被时代扫进历史的垃圾桶。君不见国破家亡的晚清时代,亦有为国家民族奔走呼号,救亡图存的维新志士?君不见黑暗得伸手不见五指的北洋时代,照样有21位先烈齐聚上海、南湖,开辟全新的时代篇章?时代或许失意,或许令人绝望,但只要个人心中的火种不息,精魂不灭,则亦能演奏出一场属于自己,也属于整个时代的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