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课自主赏析苏幕遮婉约派的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大家想一想有哪些?有李清照的声声慢醉花阴,柳永的望海潮雨霖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位婉约派词人的作品,被誉为“词中老杜” 的周邦彦的一首咏荷佳作苏幕遮。1作家作品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他精通音律,创制了不少新词调。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其写景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他是大晟词人的
2、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2背景解读周邦彦年轻时因献汴都赋而被破格由太学诸生提拔为太学正,并长期任学官。由于长期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官,词人自然格外思念故乡。在一个雨后初晴的夏日,词人看到象征江南池塘风光的荷花,很自然地触发了思乡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苏幕遮。3相关知识“绮罗香泽”花间词派: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得名。所选的18个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花间词派的形成,自有温庭筠的开山作用,但衍为流派,风行一时,则还有它更深刻的社会政治和文学原因。晚唐时局动荡,五代西蜀苟安,君臣醉生梦
3、死,狎妓宴饮,耽于声色犬马。花间词正是这种颓靡世风的产物。晚唐五代诗人的心态,已由拯世济时转为绮思艳情,而他们的才华也不足以标新立异,于是把审美情趣由社会人生转向歌舞宴乐,专以深细婉曲的笔调,浓重艳丽的色彩写主观感受、内心体验。而李贺、李商隐、温庭筠、韩偓等人的部分诗歌,又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为花间词的创作提供了借鉴。故词在晚唐五代便成了文人填写的、供君臣宴乐期间歌伎乐工演唱的曲子。这都决定了花间词的题材和风格以“绮罗香泽”为主。1字音识记燎沉香(lio)消溽暑(r)小楫轻舟(j)2辨形组词3词语解释(1)燎沉香(烧)(2)消溽暑(湿润、潮湿)(3)侵晓窥檐语(渐近)(4)小楫轻舟(桨)(5)梦
4、入芙蓉浦(水边)1词的上片写景,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提示: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五月初夏的汴京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嗅觉)。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叽叽喳喳,异常可爱(听觉)。初升的太阳照着屋外茂盛的荷花,荷叶上的雨珠渐渐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的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视觉)。2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句评价?提示:宿雨初收,晓风吹过水面,在红艳的初日照耀下,圆润的荷叶,绿净如拭;清新的绿荷叶上面,昨
5、夜雨后水珠仍在;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一一颤动起来。这寥寥数语就描绘出荷花的风姿。特别是“举”字,刻画了亭亭玉立的荷花在夏风吹拂下微微颤动的袅娜姿态,写出了荷叶雨后挺立水面的勃勃生机,动景如生,仿佛使我们看到风荷亭亭出水的风姿,令绵绵的上片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王国维称之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是极其恰当的评价。1课文主旨这首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细致传神地描写盛夏晨景,表现出词人久居京城思念故乡的情怀。词人的思乡情绪和荷花的风姿水乳交融,使词作独具一格。2结构图示3写法赏析(1)直抒胸臆,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如“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以通俗形象的语言直接表明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渴望回家
6、的心情。结尾两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着小舟荡入荷花塘中了。这首词以虚构的梦境作结,虽虚而实,将词人满腔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2)注重炼字,语言生动形象词的上片描写“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它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样活泼可爱。一“呼”一“窥”,既生动传神又富有生活情趣。再如“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中的“举”字,精练而鲜活地展现出“荷”的动态与神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课文译释思妇闺情诗歌的鉴赏一、知识讲解二、实战演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乌 夜 啼李白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注,碧纱
7、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注:秦川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窦韬,苻国秦川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黄云城边乌欲栖”一句突出城边景色之暗淡,渲染了凄凉气氛,奠定了诗歌之感伤基调。B起首两句,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归飞的乌鸦与远在天涯的诗人形成对比,更引发空闺思妇的愁绪。C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一颗心牢牢地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追忆昔日的恩爱,感念此时的孤独,种种的思绪涌上心来,不禁泪如雨下。D“独宿空房泪如雨”,这如雨的
8、泪水不仅表现思妇的悲痛,也沉重地滴到诗人的心上,促使读者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解析:B项,“远在天涯的诗人”错误,应是“远在天涯的征夫”。2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秦川女的情感的?请就其中两点做分析。答:以归乌夜啼渲染氛围,为下句表现织锦秦川女思亲念远的孤苦作铺垫。化用窦韬妻苏氏织锦赠回文诗的典故,使织锦秦川女思念丈夫的情感内蕴更加丰厚。“隔窗语”“停梭怅然”等细节描写细腻,让人能真切感受到思妇的孤寂哀伤。“泪如雨”运用了比喻(夸张),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独自哀伤的思妇形象。(写出两点即可)拓展阅读寂寞周邦彦一东京汴梁。凡是末世,总要有一些颓乱的氛围。北宋末年,以汴京为首的城市生活越来越向享乐
9、方面发展。文化阶层的士大夫,也在政治的动荡中磨灭了热情,现实也容不得他们有热情,王安石、欧阳修已经作为古人而远去了,庄严的议论还是在发,可士大夫们的内心已经顺水推舟地享受这世俗而温暖迷乱的生活。恰巧又是一个精通艺术、善于享乐的宋徽宗做了皇帝,更助长了这种气氛。周邦彦本来也有些文人常有的建功立业之想,但他既不具备相应的才能,也没有升迁到必要的地位,也就自然地走进这种生活圈子,把精力放在音律研究、填词作曲上。提举大晟府,其实是发挥了他的专长。但是,这样的专长,是否是他想要的生活呢?他是寂寞的。 二浙江钱塘。周邦彦出生在这个文化高度发达、富饶美丽的地方。童年的无忧无虑,青年的年少轻狂,再到逐渐认识到
10、社会的不公和生活的艰辛,这往往是许多人走过的成长模式。周邦彦在少年时代个性较为疏懒,但是却很热衷于读书。古代的文人大多是希望自己可以进入朝廷效力的。致君尧舜曾是很多文人的理想。但是很多时候,书生和文人只是政治的附庸而已,仅此而已。周邦彦耐不住寂寞了,或许就是耐不住寂寞才会使他更加寂寞。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我没有看过这文章,但是我觉得其言不由衷的地方定会有很多。于是,他进入了官场,开始了宦海生涯。三四川眉山。周邦彦只是将注意力转向词的协律可歌之上。他是极端注重词与音乐的配合的。他任大晟府提举,属于国家的音乐学院教授或者是校长,而最高统治者是喜欢把词用音乐演绎出来的,温软的词,轻曼的舞,渲
11、染出一片歌舞升平,那温柔乡里,一个王朝落寞的身影已经日薄西山。但是这和周邦彦是无关的,他应该是一个艺术家,不但语言玩得好,而且曲子做得也好,深为当时的人们喜爱。在一定的时空下,人是无法突破时代的局限的。在后代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当时的人却很困难。周邦彦的成就是杰出的,他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在艺术形式和技巧上也是独具匠心的开拓者,他的影响是巨大的。“词中老杜”也不是浪得虚名。他开辟了一条形式主义的道路,他或许也不想这样,可是,本身的才情,社会的需要,他别无选择,他是寂寞的。四河南商丘。我没有想到这个寂寞的词人最后的归宿居然是河南商丘。他虽然没有那么多的风雨飘摇的日子,但宦海沉浮,还是给了他许多漂泊
12、和流浪的感觉。“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不知道后世琼瑶的一帘幽梦是不是也得益于此?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生老病死,谁也不用着急也逃避不了。他还是念念不忘“急管繁弦”,虽然有随遇而安的意思,可文字里的寂寞与哀伤着实掩饰不住。最后的一抔黄土,掩埋了一代词宗,词人那寂寞的心,却通过古老的象形文字而得以千年之后仍可以触摸。古老的河南,是华夏文明的起源,让他葬在这里,是暗示还是一种宿命?我们每个人都是寂寞的。思接千载,周邦彦正在弹奏他自己新创的曲子呢。蟋蟀鸣叫,月满中天。学习至此,请完成课时作业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