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建议只考语文和数学两科.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5983 上传时间:2025-10-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建议只考语文和数学两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考:建议只考语文和数学两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建议只考语文和数学两科重庆晚报讯高考如何改革也成为今年两会代表的关注热点。昨天,市政协委员、重庆一中党委书记欧健提交提案:尽快出台重庆高考的改革方案,建议英语不纳入高考科目,由社会英语水平考试代替,学生的英语水平等级只作为高校录取时的参考。不考英语给学生减负“英语毕竟只是一门语言工具,让学生从幼儿园、小学开始,一直到上大学,都被不断的英语考试纠缠,结果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工作时却很少用得上,或者根本不用。”欧健说,英语所占的比重太大了,统一考试要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我国高考改革酝酿过程中,取消英语高考科目、用英语等级考试代替的声音越来越大。“减少这个学科可以给中学生减负,我们的

2、中学生真的很辛苦,少一点压力真的很重要。”欧健认为,把学生从学习英语的困局中解放出来,能学习更多的其他学科知识,参加更多社会实践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高校录取“各取所需”不考英语,不是说不学英语、学校不开英语课。欧健说,改革是让英语纳入分级别的社会考试,不在高考的时间统一进行考试在高校录取时,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可以要求考生不同等级的英语水平,例如北大清华可以要求高一些,普通大学可以要求低一些。英语专业、涉外类的专业,可以要求学生英语高等级。除了建议高考取消英语之外,欧健还主张最好是连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也不必纳入高考科目,由高中水平考试来代替。最好只考语文数学欧健建议,最好只考语文和数学两

3、科。高考改革要进一步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对政治、历史、地理、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也实行按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等级给分,不在统一的高考中进行考试。高校在录取时根据自己的要求,设置不同的学科录取标准。“高考改革已箭在弦上,教育部的总体方案也即将出台,我认为我市宜尽快出台重庆高考方案,早考虑,早打算,对考生有好处,也有利于学校、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欧健说,根据教育部的安排,我国最早在2019年就要开始实施新高考方案,重庆的动作不宜太慢,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得越早越好。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

4、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5、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重庆晚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