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23363 上传时间:2025-11-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期末数学试卷一、填空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70分)1已知集合A=x|x0,B=1,0,1,2,则AB=2设=a+bi(i为虚数单位,a,bR),则ab的值为3某学校共有师生3200人,先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所有师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60的样本已知从学生中抽取的人数为150,那么该学校的教师人数是4如图是一个求函数值的算法流程图,若输入的x的值为5,则输出的y的值为5若直线x+y2=0与圆x2+y2=4相交于A,B两点,则弦AB的长度等于6已知A,B3,1,1,2且AB,则直线Ax+By+1=0的斜率小于0的概率为7若实数x,y满足,则z=2

2、x+3y的最大值为8若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单位:cm),侧面积为8(单位:cm2),则它的体积为(单位:cm3)9已知抛物线y2=16x的焦点恰好是双曲线=1的右焦点,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10已知cos(+)=(0),则sin(+)=11已知x=1,x=5是函数f(x)=cos(x+)(0)两个相邻的极值点,且f(x)在x=2处的导数f(2)0,则f(0)=12在正项等比数列an中,若a4+a32a22a1=6,则a5+a6的最小值为13已知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点P是以A为圆心的单位圆上一动点,点Q满足=+,则|的最小值是14已知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48(单位:cm2),12条

3、棱长度之和为36(单位:cm),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的取值范围是(单位:cm3)二、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130分)15在ABC中,AB=6,AC=3, =18(1)求BC的长;(2)求tan2B的值16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点E、F分别是棱PC和PD的中点(1)求证:EF平面PAB;(2)若AP=AD,且平面PAD平面ABCD,证明:AF平面PCD17如图,矩形ABCD是一个历史文物展览厅的俯视图,点E在AB上,在梯形BCDE区域内部展示文物,DE是玻璃幕墙,游客只能在ADE区域内参观,在AE上点P处安装一可旋转的监控摄像头,MPN为监控角,其中M、N在线段DE(含

4、端点)上,且点M在点N的右下方,经测量得知:AD=6米,AE=6米,AP=2米,MPN=,记EPM=(弧度),监控摄像头的可视区域PMN的面积为S平方米(1)求S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的取值范围:(参考数据:tan3)(2)求S的最小值18如图,椭圆C: +=1(ab0),圆O:x2+y2=b2,过椭圆C的上顶点A的直线l:y=kx+b分别交圆O、椭圆C于不同的两点P、Q,设=(1)若点P(3,0),点Q(4,1),求椭圆C的方程;(2)若=3,求椭圆C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19已知数列an与bn的前n项和分别为An和Bn,且对任意nN*,an+1an=2(bn+1bn)恒成立(1)若An=n

5、2,b1=2,求Bn;(2)若对任意nN*,都有an=Bn及+成立,求正实数b1的取值范围;(3)若a1=2,bn=2n,是否存在两个互不相等的整数s,t(1st),使,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s,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已知函数f(x)=g(x)h(x),其中函数g(x)=ex,h(x)=x2+ax+a(1)求函数g(x)在(1,g(1)处的切线方程;(2)当0a2时,求函数f(x)在x2a,a上的最大值;(3)当a=0时,对于给定的正整数k,问函数F(x)=ef(x)2k(lnx+1)是否有零点?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e2.718,1.649,e4.482,ln20.693)21已知

6、a,bR,若点M(1,2)在矩阵A=对应的变换作用下得到点N(2,7),求矩阵A的特征值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直角坐标系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试求直线l与曲线C的交点的直角坐标23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某校决定在每周的同一时间开设数学史、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与哲学、数学建模四门校本选修课程,甲、乙、丙三位同学每人均在四门校本课程中随机选一门进行学习,假设三人选择课程时互不影响,且每一课程都是等可能的(1)求甲、乙、丙三人选择的课程互不相同的概率;(2)设X为甲、乙、丙三人中选修数学史的人数,求X的分布列

7、和数学期望E(X)24已知Fn(x)=(1)0Cn0f0(x)+(1)1Cn1fi(x)+(1)nCnnfn(x),(nN*)(x0),其中,fi(x)(i0,1,2,n)是关于x的函数(1)若fi(x)=xi(iN),求关于F2(1),F2017(2)的值;(2)若fi(x)=(iN),求证:Fn(x)=(nN*)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70分)1已知集合A=x|x0,B=1,0,1,2,则AB=1,0【考点】交集及其运算【分析】由A与B,求出两集合的交集即可【解答】解:A=x|x0,B=1,0,1,2

8、,AB=1,0,故答案为:1,02设=a+bi(i为虚数单位,a,bR),则ab的值为0【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分析】直接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由复数相等求得a,b的值,则答案可求【解答】解:由,得a=0,b=1ab=0故答案为:03某学校共有师生3200人,先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所有师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60的样本已知从学生中抽取的人数为150,那么该学校的教师人数是200【考点】分层抽样方法【分析】根据学校的总人数和要抽取的样本容量,做出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根据学生要抽取150人,做出教师要抽取的人数是10,除以概率得到教师的人数【解答】解:学校共有师生3200人,从所

9、有师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60的样本,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学校的教师人数为1020=200故答案是:2004如图是一个求函数值的算法流程图,若输入的x的值为5,则输出的y的值为15【考点】程序框图【分析】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计算分段函数y=的值,代入x=5,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执行算法流程图,可得该程序的作用是计算分段函数y=的值,x=5,不满足条件x0,有y=545=15输出y的值为15故答案为:155若直线x+y2=0与圆x2+y2=4相交于A,B两点,则弦AB的长度等于2【考点】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分析】易得圆的圆心和半

10、径,由距离公式可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由勾股定理可得|AB|【解答】解:圆x2+y2=4的圆心为(0,0),半径r=2,圆心到直线x+y2=0的距离d=1,弦长|AB|=2=2故答案为:26已知A,B3,1,1,2且AB,则直线Ax+By+1=0的斜率小于0的概率为【考点】几何概型【分析】求出基本事件的所有情况,利用概率公式可得结论【解答】解:直线Ax+By+1=0的斜率为,所有情况有1=11种(A=1,B=1与A=1,B=1斜率相等),即3,3,1,2,2,满足直线Ax+By+1=0的斜率小于0的情况有4种,所求概率为,故答案为7若实数x,y满足,则z=2x+3y的最大值为8【考点】简单线性

11、规划【分析】由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化目标函数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数形结合得到最优解,联立方程组求得最优解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得答案【解答】解:由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如图,联立,解得A(1,2),化目标函数z=2x+3y为,由图可知,当直线过A时,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最大,z有最大值为8故答案为:88若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单位:cm),侧面积为8(单位:cm2),则它的体积为(单位:cm3)【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分析】根据侧面积计算出棱锥的斜高,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棱锥的高【解答】解:设四棱锥为PABCD,底面ABCD的中心为O取CD中点E,连结PE,OE则PECDOE=1S侧面=4SPC

12、D=4CDPE=8,PE=2PO=,正四棱锥体积V=故答案为9已知抛物线y2=16x的焦点恰好是双曲线=1的右焦点,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分析】根据题意,求出抛物线y2=16x的焦点坐标,可得双曲线=1的右焦点坐标,进而可得12+b2=16,解可得b的值,由a、b的值结合双曲线渐近线方程计算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2=16x,其焦点坐标为(4,0),则双曲线=1的右焦点坐标为(4,0),则c=4,有12+b2=16,解可得b=2,则双曲线的方程为=1,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y=x;故答案为:y=x10已知cos(+)=(0),则sin(

13、+)=【考点】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分析】由已知求出的范围,进一步求得sin(+),则由sin(+)=sin=sin(),展开两角差的正弦得答案【解答】解:0,(),又cos(+)=,sin(+)=,sin(+)=sin=sin()=sin()cos+cos()sin=故答案为:11已知x=1,x=5是函数f(x)=cos(x+)(0)两个相邻的极值点,且f(x)在x=2处的导数f(2)0,则f(0)=【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已知可得函数f(x)的周期T=8,且在1,5上为减函数,进而求出=,可得答案【解答】解:x=1,x=5是函数f(x)=cos(x+)(0)两个相邻的极值点,=51=4

14、,T=8,0=,f(x)在x=2处的导数f(2)0,函数f(x)在1,5上为减函数,故+=,=,f(0)=cos=,故答案为:12在正项等比数列an中,若a4+a32a22a1=6,则a5+a6的最小值为48【考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析】设 a2+a1=x,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则a4+a3 =xq2,a5+a6 =xq4,由此推导出a5+a6 =6( q22+4 ),由此利用均值定理能求出a5+a6的最小值【解答】解:设 a2+a1=x,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则a4+a3 =xq2,a5+a6 =xq4再由a4+a32a22a1=6,得 xq2=6+2x,x=0,q1a5+a6 =xq4 =

15、6=6( q2+2+)=6( q22+4 )6(4+4)=48,当且仅当q22=2时,等号成立,故a5+a6的最小值为48故答案为:4813已知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点P是以A为圆心的单位圆上一动点,点Q满足=+,则|的最小值是【考点】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分析】首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以A为原点,平行于CB的直线为x轴,这样便可建立坐标系,然后便可根据条件确定出C,B点的坐标,并根据题意设P(cos,sin),从而得到的坐标,用表示|即可【解答】解: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P(cos,sin),则A(0,0),B(,),C(,);=+=()=()则|=故答案为:14已知一个长

16、方体的表面积为48(单位:cm2),12条棱长度之和为36(单位:cm),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的取值范围是16,20(单位:cm3)【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分析】求出体积关于c的函数,利用导数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设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b,c,则a+b+c=9,ab+bc+ac=24,化简可得V=abc=c(c29c+24),V=3(c2)(c4),函数在(0,2),(4,9)上单调递增,(2,4)上单调递减,c=2时,V=20,c=4时,V=16,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的取值范围是16,20故答案为:16,20二、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130分)15在A

17、BC中,AB=6,AC=3, =18(1)求BC的长;(2)求tan2B的值【考点】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分析】(1)根据向量积的运算由=18可得ABACcosA=18,利用余弦定理可求BC的长度(2)方法1:利用余弦定理求解cosB和sinB,可得tanB,在利用二倍角公式求tan2B方法2:利用正弦定理求sinB,在求cosB,可得tanB,在利用二倍角公式求tan2B【解答】解:(1)由=18可得ABACcosA=18,AB=6,AC=3cosA=,0A,A=由余弦定理可得:BC=;(2)方法1:由(1)可得:a=3,b=3,c=6,可得:cosB=那么sinB

18、=tanB=故得tan2B=方法2:由(1)可得:cosA=,A=那么:a=3,b=3,c=6,那么sinA=正弦定理可得:,可得sinB=,那么:cosB=tanB=故得tan2B=16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点E、F分别是棱PC和PD的中点(1)求证:EF平面PAB;(2)若AP=AD,且平面PAD平面ABCD,证明:AF平面PCD【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分析】(1)证明CDEF,ABCD,即可证明ABEF,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即可得解;(2)利用平面PAD平面ABCD,证明CDAF,PA=AD,所以AFPD,即可证明AF平面PCD;【解答

19、】(本题满分为12分)解:(1)证明:因为点E、F分别是棱PC和PD的中点,所以CDEF因为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ABCD可得:ABEF,又因为EF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EF平面PAB(2)证明:在矩形ABCD中,CDAD又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且平面PAD平面ABCD=AD,所以CD平面PAD又AF平面PAD,所以CDAF由(1)可知ABEF,又因为ABCD,所以CDEF由点E是棱PC中点,所以点F是棱PD中点在PAD中,因为PA=AD,所以AFPD又因为PDCD=D,所以AF平面PCD17如图,矩形ABCD是一个历史文物展览厅的俯视图,点E在AB上,在梯形BCDE区域内部

20、展示文物,DE是玻璃幕墙,游客只能在ADE区域内参观,在AE上点P处安装一可旋转的监控摄像头,MPN为监控角,其中M、N在线段DE(含端点)上,且点M在点N的右下方,经测量得知:AD=6米,AE=6米,AP=2米,MPN=,记EPM=(弧度),监控摄像头的可视区域PMN的面积为S平方米(1)求S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的取值范围:(参考数据:tan3)(2)求S的最小值【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求出PM,PN,即可求S关于的函数关系式,M与E重合时,=0,N与D重合时,tanAPD=3,即=,即可写出的取值范围;(2)当2+=即时,S取得最小值【解答】解:(1)在P

21、ME中,EPM=,PE=4m,PEM=,PME=,由正弦定理可得PM=,同理,在PNE中,PN=,SPMN=,M与E重合时,=0,N与D重合时,tanAPD=3,即=,0,综上所述,SPMN=,0;(2)当2+=即时,S取得最小值=8(1)平方米18如图,椭圆C: +=1(ab0),圆O:x2+y2=b2,过椭圆C的上顶点A的直线l:y=kx+b分别交圆O、椭圆C于不同的两点P、Q,设=(1)若点P(3,0),点Q(4,1),求椭圆C的方程;(2)若=3,求椭圆C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分析】(1)由P(3,0)在圆O上,可得b=3再由点Q在椭圆C上求得a则椭圆方程可求;(

22、2)分别联立直线方程与圆、椭圆的方程,求出P、Q的横坐标,由=,=3,得,代入点的坐标可得再由k20求得e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由P(3,0)在圆O:x2+y2=b2上,可得b=3又点Q在椭圆C上,得,解得a2=18椭圆C的方程为;(2)联立,得x=0或xP=,联立,得x=0或xQ=,=3,即k20,4e21,得e,或又0e1,19已知数列an与bn的前n项和分别为An和Bn,且对任意nN*,an+1an=2(bn+1bn)恒成立(1)若An=n2,b1=2,求Bn;(2)若对任意nN*,都有an=Bn及+成立,求正实数b1的取值范围;(3)若a1=2,bn=2n,是否存在两个互不相等的

23、整数s,t(1st),使,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s,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数列的求和;数列递推式【分析】(1)An=n2,可得a1=1,n2时,an=AnAn1,可得an由对任意nN*,an+1an=2(bn+1bn)恒成立可得bn+1bn=(an+1an)=1b1=2,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得出(2)Bn+1Bn=an+1an=2(bn+1bn)=bn+1,可得bn+1=2bn,bn=,an=Bn=b1(2n1)=,利用“裂项求和”方法即可得出(3)由an+1an=2(bn+1bn)=2n+1n2时,an=(anan1)+(an1an2)+(a2a1)+a1=2n+12A

24、n=2n+242n又Bn=2n+12可得=2假设存在两个互不相等的整数s,t(1st),使,成等差数列,等价于,成等差数列,可得2=1+1,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判断出结论【解答】解:(1)An=n2,a1=1,n2时,an=AnAn1=n2(n1)2=2n1,n=1时也成立,an=2n1对任意nN*,an+1an=2(bn+1bn)恒成立bn+1bn=(an+1an)=1b1=2,数列b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1,首项为2,Bn=2n+=+n(2)Bn+1Bn=an+1an=2(bn+1bn)=bn+1,可得bn+1=2bn,数列b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2bn=,an=Bn=b1(2n1)=,+=+

25、=成立,b1,b13(3)由an+1an=2(bn+1bn)=2n+1n2时,an=(anan1)+(an1an2)+(a2a1)+a1=2n+2n1+22+2=2n+12当n=1时也成立An=2n=2n+242n又Bn=2n+12=2假设存在两个互不相等的整数s,t(1st),使,成等差数列等价于,成等差数列,2=1+1,21,即2s2s+1,令h(s)=2s2s1,则h(s+1)h(s)=2s+12(s+1)1(2s2s1)=2s20,h(s)单调递增,若s3,则h(s)h(3)=10,不满足条件,舍去s=2,代入得: =1+,可得2t3t1=0(t3)t=3时不满足条件,舍去t4时,令u

26、(t)=2t3t1=0(t4),同理可得函数u(t)单调递增,u(t)u(4)=30,不满足条件综上可得:不存在两个互不相等的整数s,t(1st),使,成等差数列20已知函数f(x)=g(x)h(x),其中函数g(x)=ex,h(x)=x2+ax+a(1)求函数g(x)在(1,g(1)处的切线方程;(2)当0a2时,求函数f(x)在x2a,a上的最大值;(3)当a=0时,对于给定的正整数k,问函数F(x)=ef(x)2k(lnx+1)是否有零点?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e2.718,1.649,e4.482,ln20.693)【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分

27、析】(1)求出函数的导数,计算g(1),g(1),求出切线方程即可;(2)求出f(x)的导数,通过讨论a的范围,求出f(x)的最大值即可;(3)问题转化为e令p(x)=e,q(x)=,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即可【解答】解:(1)g(x)=ex,g(x)=ex,g(1)=e,函数g(x)在(1,g(1)处的切线方程为ye=e(x1),即y=ex;(2)f(x)=ex(x2+ax+a),f(x)=(x+2)(x+a)ex=0,可得x=a或x=22a2,即0a1时,f(x)在2a,a上递减,在a,a上递增,f(x)max=f(a);2a2,即1a2时,f(x)在2a,2上递增,2,a】递减,在a,a上

28、递增,f(x)max=maxf(2),f(a)=f(a);综上所述,f(x)max=f(a)=(2a2+a)ea;(3)k=1,函数F(x)=ef(x)2k(lnx+1)无零点,k2,函数F(x)=ef(x)2k(lnx+1)有零点理由如下:k=1时,证明ex2ex2lnx20即可,即证明e令p(x)=e,q(x)=,而p(x)=,令p(x)0,解得:x1,令p(x)0,解得:x1,p(x)min=p(1)=e2,q(x)=,令q(x)0,解得:0x,令q(x)0,解得:x,故q(x)max=q()=e2,e,故命题得证21已知a,bR,若点M(1,2)在矩阵A=对应的变换作用下得到点N(2,

29、7),求矩阵A的特征值【考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分析】先求出矩阵A,再利用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f()=(3)(5)=0,求矩阵A的特征值【解答】解:由题意得=,a=4,b=1,A=,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f()=(3)(5),由f()=0,可得=3或5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直角坐标系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试求直线l与曲线C的交点的直角坐标【考点】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分析】将两方程化为普通方程,联立,即可求出直线l与曲线C的交点的直角坐标【解答】解: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直角坐标方程为y=x,曲线C的参数

30、方程为(为参数),普通方程为y=2x2(1x1),联立方程可得x2+x2=0,x=1或x=2(舍去),直线l与曲线C的交点的直角坐标为(1,1)23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某校决定在每周的同一时间开设数学史、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与哲学、数学建模四门校本选修课程,甲、乙、丙三位同学每人均在四门校本课程中随机选一门进行学习,假设三人选择课程时互不影响,且每一课程都是等可能的(1)求甲、乙、丙三人选择的课程互不相同的概率;(2)设X为甲、乙、丙三人中选修数学史的人数,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E(X)【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分析】()根据

31、分步计数原理总事件数是43,满足条件的事件数是A43,利用古典概率计算公式即可得出()设X为甲、乙、丙三人中选修数学史的人数,则X=0,1,2,3P(=0)=;P(=1)=;P(=2)=;P(=3)=,即可得出【解答】解:()根据分步计数原理总事件数是43,满足条件的事件数是A43,3个学生选择了3门不同的选修课的概率:P1=()设X为甲、乙、丙三人中选修数学史的人数,则X=0,1,2,3P(X=0)=;P(X=1)=;P(X=2)=;P(X=3)=X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P期望E=0+1+3=24已知Fn(x)=(1)0Cn0f0(x)+(1)1Cn1fi(x)+(1)nCnnf

32、n(x),(nN*)(x0),其中,fi(x)(i0,1,2,n)是关于x的函数(1)若fi(x)=xi(iN),求关于F2(1),F2017(2)的值;(2)若fi(x)=(iN),求证:Fn(x)=(nN*)【考点】函数的值【分析】(1)由fi(x)=xi(iN),求出Fn(x)=(1x)n,由此能求出F2(1)和F2017(2)(2)由fi(x)=(iN),知Fn(x)=,(nN*),由此利用数学归纳法能证明Fn(x)=(nN*)【解答】解:(1)fi(x)=xi(iN),Fn(x)=(1)0Cn0x0+(1)1Cn1x1+(1)nCnnxn=(1x)n,F2(1)=(11)2=0,F2017(2)=(12)2017=1证明:(2)fi(x)=(iN),Fn(x)=(1)0Cn0f0(x)+(1)1Cn1fi(x)+(1)nCnnfn(x)=,(nN*),当n=1时,Fn(x)=1=,n=1时,结论成立;假设n=k时,结论成立,即Fk(x)=,则当n=k+1时,Fk+1(x)=1+(1)=+=,n=k+1时,结论也成立结合知Fn(x)=(nN*)2017年2月2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