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大数学丢分原因、句句锥心!1底子差这是从来没有考过高分学生的通病。如果100分的题你考了95,那这条跟你的关系不大,但如果你只考了59,那你就得好好看看这一条了。相信只喜欢讲重点难点,让学生自己看课本了解基础知识点的老师并不只是存在在传说中的。当然不是说老师不好,毕竟一个班那么多人,只要有绝大部分人能适应他的讲课方式,就不算失败。但不排除有个别同学,可能连基础定义都不清楚。不清楚等式的定义(还有等号的式子),所以他认为1=2不是等式,而认为3.14是等式。不知道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他认为X+1=X-1不是方程,因为它无解。有这类问题的孩子默默的在心里举个手吧,现在从零开始还来
2、得及。2基本运算能力差这大概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如果孩子从小计算能力就不好,他也不太可能中学后突然变成人体计算机。还有的孩子习惯使用计算器,长此以往,计算能力不弱才怪。(-10)?2;5(-2/5),这个题,有多少人是算出来得-50的?唉,冲动是魔鬼啊,谁让你那么冲动把后面给结合了呢,说多了都是泪啊。3应用能力差到了方程和不等式,数学题就偏向于应用题了,大多与生活相结合。这个时候,有的学生不是很懂怎么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这简直就是要命呐。如:6名教师和234名学生外出活动,准备租用45座大车或30座小车,若租用1辆大车2辆小车共需租车费1000元;若租用2辆大车1辆小车共需租车费1100元。求
3、大小车每辆车的租车费是多少元?若每辆车上至少要有一名教师,且租车费用不超过2300元,求最省的租车方案?这个题,肯定有孩子的反应是这样的:哇,这题我见过,就是那什么什么上面的,我真的见过的怎么做的来着?唉呀妈呀我忘了4没有细致审题和规范解题的习惯这大概是个人习惯吧,很多人性格比较急躁,题都没看完就开始做。比如说选择题,开始几题总是比较简单,一看就知道答案了,然后有的孩子就看了半句话,诶,这题以前做过的,答案是A,然后5分没了。让你快速做题,也不是这样快速法吧,你怎么知道这题的问题还是跟你做过的一样呢?5艺高人胆小考试中总有部分学生,在做选择和填空的时候,稍微有点难度的题就会反复的检查验算,总是
4、不放心自己的计算能力,结果就耽搁了后面做题的时间。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你不自信,胆子小。6速度太慢每次考试都有学生说,我明明是会做这个题的,可是时间不够了。但是考试时间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别人的时间就够,你的就不够呢?原因就是前面应该快速完成的题做得太慢。为什么做得慢呢?平时练习不够,对相关题型的熟练度不够。为什么对这些比较简单的题反而不熟练呢?这就是一些数学比较好的同学的通病了,时间都用来攻克难题,对基础题型的掌握反而稍显荒废。7压轴的题的后两歩不知道如何下手一般来说,后面两题都是拉分题,前面的题也许你能平时努力点,考试仔细点而不落人后。最后的题就不是想努力就能努力的了,考的就是数学思维,数学
5、的综合运用,所以拿不到那十分也不算冤。8考前做题事倍功半很多同学一到考试就忙得根本停不下来,忙着背书,忙着做题然而考试结果并没有给你带来惊喜。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原因么,考试前做题,除了给点自我安慰,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效果。我们应该做的是把之前的错题复习一下,看一下自己哪类题还不会,重点放在不会的那类上。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
6、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但凡丢分,大多都是这些原因中的一条或几条了,找出自己的原因,对症下药,多练多看多总结,数学不再是障碍。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