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过关检测(十一)一、选择题1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家认为善恶同智慧、美丑一样,决定于地和水。晋国韩献子认为“国饶,则民骄佚”(左传成公六年),楚国申叔时认为“民生厚而德正”(左传成公十六年)。这表明当时()A认为道德起源于天命B人们已经区分了天道与人道C重义轻利是主流思想D社会经济对道德有制约作用答案D解析材料中“地和水”“国饶”“民生”都是对国家经济的表述,而“善恶同智慧、美丑一样,决定于地和水”“国饶,则民骄佚”“民生厚而德正”则表明经济对道德的制约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及道德与生命的关系,也未区分天道与人道,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义利观,故C项错误。2(2020浙江
2、十校联盟联考)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庄子最早提出“天人合一”;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A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B唯物思想初步形成C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D人的主体意识增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庄子、荀子、墨子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有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念,都强调人的主体意识,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天人关系,没有涉及百家争鸣局面,也没有涉及唯物思想,故A、B两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在天人关系问题上这些思想家的主张存在相同点,但不能得出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的结论,故C项错误。3(2020广东肇庆调研)柏拉图说:“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美的事
3、物身上有丑的成分,好人有时候也会做坏事。”以下观点与之相似的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C“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D“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可知,柏拉图此话体现的是辩证法思想。“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是无为而治的思想,故A项错误;“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体现的是自主的思想,故B项错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体现的是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故C项正确;“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的是文化环境和氛围对人的影响,故D项错误。4(2020山西孝义摸底)孔子提出的“君君
4、、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秩序,并未神化君权。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一变化()A反映了儒学前后产生了矛盾B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C结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D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答案B解析材料未强调儒学的前后矛盾,西汉董仲舒只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而非颠覆,故A项错误;董仲舒继承发展儒学,推崇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迎合统治者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诸子百家的糅合,故C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文化的变迁更多的则是政治因素的影响,故D项错误。5东汉献帝时,就重臣伏完与其女(系汉献帝的皇后)相见的礼仪展开激论,最后采纳郑玄
5、意见:伏完公事时从臣礼,皇后在私下场合从子礼。郑玄之议为后世所沿用,并在1123年高丽类似争议中被引为案例,成功逼迫仁宗外祖、权臣李资谦让步遵从。这表明()A礼乐制度得以重建 B儒家伦理影响深远C君臣矛盾得以化解 D中华文化圈的形成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儒家强调等级名分,而未涉及礼乐制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伏完公事时从臣礼,皇后在私下场合从子礼。郑玄之议为后世所沿用”可知,儒家思想强调君臣、父子等伦理纲常,且影响深远,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君臣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仅引用了“高丽类似争议”时借鉴“郑玄之议”,无法说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故D项错误。6(2019广西柳州模拟)韩愈在论佛骨表
6、中指出,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故不宜敬奉”。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B儒家地位受到佛教的冲击C儒家伦理不被社会所重视D佛儒两教思想出现了融合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佛教盛行,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材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故不宜敬奉”说明韩愈反对佛教、尊崇儒学,应对佛教冲击,故选B项。魏晋以来佛教信仰盛行,佛教有较强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魏晋以来佛教信仰盛行,但儒家伦理仍然受社会重视,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佛教与儒学的融合,故排除D项。7(2020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1227
7、年,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据此可知,当时()A理学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思想B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C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D理学是儒佛道融合的产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可知,理学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的思辨化指的是与佛教、道教的融合,探讨宇宙本原,材料中并未涉及,故B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理学家求理的方法,不是官民行为准则,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理学的来源,故D项错误。8(2020宁夏育才中学月考)下框为王守仁在其著作
8、传习录中说的话。这表明()“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A“心即理”构筑起陆王心学的体系B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藩篱C“性即理”成为陆王心学的根基D陆王心学承继程朱理学核心理念答案B解析“心即理”是陆王心学的思想,但这不能完全概括材料中王守仁说的话,太片面,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王守仁的话可知,陆王心学依然强调忠君、孝亲的伦理纲常,说明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的藩篱,故B项正确;“心即理”是陆王心学的根基,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的核心理念是三纲五常与格物致知,材料中陆王心学没有完全继承,故D项错
9、误。9有人记述李贽点评水浒传时写道:“盖和尚(李贽)一肚皮不合时宜所评水浒传,玩世之词十七,持世之词十三,然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语言文字之外。”这体现出李贽()A深受佛道思想影响 B文学修养极高C具有社会批判精神 D对儒学的反叛答案C解析材料中并没有提及佛道思想,故A项错误;文学修养高显然不是对材料中李贽的评价,这属于对材料中“高明者自能得之语言文字之外”的错误解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盖和尚(李贽)一肚皮不合时宜所评水浒传,玩世之词十七,持世之词十三,然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语言文字之外”可知,李贽的言论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精神,
10、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李贽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故D项错误。10梁启超认为,这部书“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梁启超提到的“这部书”是()A焚书 B明夷待访录C孔子改制考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答案B解析焚书主要反传统、反教条,没有明确批判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指的是明清之际反对君主专制,而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判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假托孔子进行改制,主张推行君主立宪制的著作,书中并没有对专制政治思想进行极大胆的反抗,故
11、C项错误;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是章太炎的革命著作,是为驳斥康有为的改革思想,故D项错误。11(2019安徽“江淮十校”三联)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秦汉和唐朝是两个高潮,主要是围绕王朝行政体制的优劣主题进行争论。明末清初,这一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讨论,予以了新的意涵。“新的意涵”之核心是()A提倡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C挑战宋明理学 D弘扬唯物思想答案B解析经世致用并没有涉及郡县与分封之争,故A项错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反对君主专制,反对过度集权,故B项正确;“封建制”并不涉及对宋明理学的挑战,故C项错误;
12、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唯物思想,故D项错误。12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无需借助文本的传播,主要是口耳相传,也不受官员士大夫和道德的规范,按照实际生活表现民众的真情实感,编成各种民歌、民谣等,在通衢闹市演唱、传播,以致从官员到民众对皇帝非议成风”。这实际上是()A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B民众追求民主政治的体现C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的反映D市民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是对当时等级秩序的抵制和打击,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抵制,不是民众追求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之后,小农经济才逐渐解体,材料中时间“明清之际”与之不符,故C项错误;
13、明清批判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体现,市民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认为,英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他认为英明的统治者应该“与民同乐”,劝说统治者不要残害百姓,如果暴虐百姓太厉害,就会身死国亡。善政只能使人民敬畏,善教才能使人民喜爱,为了得到民心,必须实行好的教育。摘编自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材料二黄宗羲将天下与君主分开,提出“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认为君主应当是社会之公仆,应当为天下民众服务谋利。摘编自杨韬黄宗羲的民
14、主思想述评(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主要主张,分析这些主张的社会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核心思想。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有哪些?(3)综上,谈谈你对孟子和黄宗羲思想关系的认识。答案(1)主张:经济上富民、惠民;政治上宽民、爱民;思想上教民、化民。社会意义:有利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思想:反对君主专制。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3)认识:黄宗羲在孟子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反映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英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
15、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可知,孟子主张经济上富民、惠民;根据材料一“他认为英明的统治者应该与民同乐,劝说统治者不要残害百姓,如果暴虐百姓太厉害,就会身死国亡”可知,孟子主张政治上宽民、爱民;根据材料一“善政只能使人民敬畏,善教才能使人民喜爱,为了得到民心,必须实行好的教育”可知,孟子主张思想上教民、化民。第二小问,结合孟子的各项主张,从其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入手,分析这些主张的社会意义。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提出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认为君主应当是社会之公仆,应当为天下民众服务谋利”可知,黄宗羲的核心思想是反对君主专制。第二小问,结合明清时期政治
16、、经济等方面的时代特征,分析回答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第(3)问,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孟子与黄宗羲的主张都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黄宗羲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背景下,继承孟子的民本思想,并提出反对君主专制等批判思想。14(2019吉林长春普通高中一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
17、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根据材料提炼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特征。阐述: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特点。一方面,
18、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大一统思想贯穿其中,从秦朝的法家大一统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再到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另一方面,在统一性中则包含着多样性,例如董仲舒新儒学吸收了道、法、阴阳等家思想,程朱理学则吸收了佛道思想,同时每个时期都存在着多个学派。其次,出现这样特点的主要原因有:中华文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农耕经济占主导。这一特点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存在的特点,是中华民族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
19、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华文明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发展的。(示例二)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呈现连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阐述: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体现了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想。例如: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了“仁”的哲学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将之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儒学则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仁政的理论。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例如:董仲舒提出天道理论、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完成了儒学的思辨化和哲学化;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提出了人民主权和
20、经世致用等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思想。其次,出现这样特点的主要原因有: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具有延续性;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和自我不断发展完善;政治开明、对外开放使中华传统文化在自身传承、积累的同时兼收并蓄;农耕经济占主导;先进人物的不断探索。这一特点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文明的延续,又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是简单重复,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围绕题中信息作答即可。材料主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设问要求
21、是提炼出一个观点和阐释。提炼观点是在材料中提炼关于传统文化的认识,阐释是对观点进行叙述、分析原因和影响。首先,文化观点主要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连续性和变革性相结合的特点,也可以引申出保守性和开放性并存等特点。文化的范围是广泛的,材料圈定的一个范围是关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考生可根据平时对儒家思想的学习与思考,从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过程、特点、影响、启示等角度作答;也可脱离此范围,从文化的其他内容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作答,但是要符合中国文化发展这一主题,并与材料有较紧密联系。其次阐释:第一步叙述过程要能够结合史实、史论结合,第二步要说明所述观点出现的原因,第三步要简单说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