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南开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零诊模拟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等高距均为20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 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 )A. 140mB. 120mC. 100mD. 80m2. 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 )A. 东北流向西南B. 西南流向东北C. 西北流向东南D. 东南流向西北【答案】1. C 2. A【解析】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南部河流处最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东北流向西南。【1
2、题详解】图示等高距是20米。区域左上角海拔最高,约360-380米,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南部河流处最低,海拔范围260-280米,高差范围是80-120米之间,最大高差可能是100米,C对。A、B、D错。【2题详解】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东北流向西南,A对。B、C、D错。某摄影爱好者在成都甲地拍摄图中宾馆及周边外景时,发现只能逆光拍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摄影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在A. 630-730B. 1030-1130C. 1330-1430D. 1830-19304. 摄影当天的日出方位是A. 正北方B. 正东方C.
3、东北方D. 东南方5. 摄影当天成都的昼长可能是A. 16小时30分B. 13小时30分C. 10小时30分D. 7小时30分【答案】3. D 4. C 5. B【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视运动以及昼夜长短变化的相关知识。【3题详解】宾馆位于甲的西北方,该摄影爱好者在成都甲地拍摄图中宾馆及周边外景时,发现只能逆光拍摄,说明此时太阳位于西北方位,表示时间为北半球夏半年的日落前后,AB错;成都的经度约为104(识记内容),位于东七区,北京时间1330-1430,成都当地时间约为1230-1330,此时太阳位于成都当地西南方天空,C错;当北京时间为1830-1930时,成都当地时间约为173
4、0-1830,正值日落前后,D正确。【4题详解】由小题(1)得知,当天日落西北,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因此日出东北方,C正确。【5题详解】北半球夏半年,成都昼长夜短,排除CD;成都纬度约为30N,一年中昼长不可能达到16小时30分(可以参考北京夏至日昼长约为15小时),A错,故选B。【点睛】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下表为我国北京、上海近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速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 据表可知,20072016年北京常住人口()A. 数量减少B. 数量增加C. 先增后减D.
5、先减后增7. 导致20142016年上海常住人口增速变化主要原因是()A. 产业结构升级B. 人口政策调整C. 房价快速上升D. 老龄化加剧【答案】6. B 7. A【解析】试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及原因。【6题详解】从表中看20072016年北京常住人口增速均为正值,说明人口数量不断增加,B正确;增速下降,说明人口增长变缓,但只要增速大于零,人口数量都是不断增加的,所以选B。【7题详解】从图中可看出20142016的年上海常住人口增速为负值,说明人口数量减少,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外迁,A正确。图为2019年4月8日14时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8. 控制图中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A. 低压槽B. 高压脊C. 冷锋D. 暖锋9. 此时乙地风向为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10. 未来银川的天气变化是A. 气温降低B. 气压降低C. 连续性降水D. 风力减小11. 图中最不利于PM2.5污染物扩散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8. C 9. B 10. A 11. 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风向的画法、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试题难度较易。【8题详解】据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受到冷高压控制,冷空气向东南方向推进,在银川附近形成冷锋,而图中阴影部分位于冷锋的锋后,出现降水天气。故
7、选C。【9题详解】从图中可知,乙地东面气压高,西面气压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乙地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东南风。故选B。【10题详解】据以上分析可知,冷锋过境后,气温继续下降,气压上升,风力增强,A正确;而连续性降水一般为暖锋过境时产生的天状况。故选A。【11题详解】结合图中等压线判断,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会导致空气的对流不旺盛,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乙地位于低压槽上,冷暖气团交界处,风力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丙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丁地等压线较密集风力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综上本题选择A。从10世纪末至今,
8、全球气候总的变化趋势在变暖。下图示意某地 7月7C 等温线近百年来空间分布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2. 图示季节,地的气候特征是A. 温和多雨B. 温和少雨C. 炎热干燥D. 高温多雨13. 地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纬度位置B. 大气环流C. 洋流D. 海陆位置14. 全球变暖对地造成的影响可能是A. 制冷能耗减少B. 草原变成荒漠C. 作物熟制改变D. 海岸线向东移【答案】12. A 13. C 14. D【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的分布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2题详解】从10世纪末至今,全球气候总变化趋势在变暖,7月7等温线向高纬移动,故图示地区为南半球,地位于3040S的大陆
9、西岸,为地中海气候,7月为南半球的冬季,温和多雨。故选A。【13题详解】3040S的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故等温线向低纬凸出,C正确。与纬度和大气环流无关,AB错误。受海陆位置影响,冬季海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地海岸线向东移,D正确。制冷能耗增多,A错误。该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错误。作物熟制影响小,C错误。故选D。下左图为吐鲁番露天地膜种植西瓜景观,右图为吐鲁番某温室大棚内 “悬空西瓜”景观.“悬空西瓜”采用新型的吊蔓式栽培方法,西瓜藤蔓沿铁丝或绳子等向上生长。据此完成问题.15. 吐鲁番露天西瓜栽培育苗期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主要作用是A. 提
10、高土壤肥力B. 减轻低温冻害C. 防止水土流失D. 增强地面辐射16. 采用悬空种植方式,其主要目的是A. 提高单位面积西瓜产量B. 提高西瓜育种技术C. 降低西瓜对水源的需求D. 降低人工劳动成本17. 与露天地膜种植的西瓜相比,该地温室大棚种植的 “悬空西瓜”A 甜度更高B. 果色较均匀C. 果实更重D. 果形较差【答案】15. B 16. A 17. B【解析】【15题详解】一般的地膜由塑料组成,不易分解,可能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污染等,易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故A错误;吐鲁番西瓜栽培育苗期为春季,春季气温低,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采用地膜覆盖能够起到保温作用,从而减轻低温冻害的影响,故B正确;
11、吐鲁番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不易发生水土流失,故C错误;地膜覆盖能够减少地面热量扩散到膜外,从而保持土壤温度,没有增强地面辐射,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16题详解】吊蔓式栽培,能够使西瓜藤蔓沿铁丝或绳子等向上生长,减少对地面空间的占用,提高植株的密度,所以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故A正确;吊蔓式栽培方式是新技术的利用,主要目的是提高西瓜的产量,不是为了提高育种技术,故B错误;悬空西瓜对水源的要求并没有降低,可能因为植株需要向上增长,增加了植株的密度,所以需要的水分增加,故C错误;因为瓜藤蔓沿铁丝或绳子向上攀爬,需要搭建攀爬的瓜架,会增大劳动力的强度,从而增大劳动力成本,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12、17题详解】温室大棚昼夜温差比露天的小,所以其糖分的积累少,甜度要低于露天的,故A错误;悬空的西瓜接受日照面积比露天的大(露天的西瓜和地面接触的那部分照不到),所以果色较为均匀,故B正确;悬空的西瓜限于瓜蔓的承受能力,个头应不会很大,故C错误;悬空的西瓜不会受到和地面的挤压力,所以果形较好,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点睛】地膜覆盖具有减轻雨滴打击、防止冲刷,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天旱保墒、雨后提墒,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能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使地温下降慢,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
13、始铺轨。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8. 与成都相比,拉萨A. 日出早,白昼长B. 正午太阳高度角小C. 海拔高,日照强D. 大气逆辐射强19. 图示区域A. 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B. 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C. 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D. 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20. 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 改善西藏物资供应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 促进地域文化交流A. B. C. D. 【答案】18. C 19. D 20. B【解析】【18题详解】由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拉萨位于成都西侧,且两地的纬度差异较小,因此拉萨的日出较成都晚;成都纬度高于拉萨,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成都的昼长长于拉萨,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
14、,成都的昼长短于拉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故拉萨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成都,B错误;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日照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弱;而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弱,大气逆辐射强,C正确,D错误。故选C。【19题详解】据图,该区域为我国西南地区,结合板块分布可知该区域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A错误;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据图可知,图示河流大多自西北向东南流,B错误;图示地区以青藏高原为主,自然景观以高寒草甸为主,C错误;青藏高原为我国第一级阶梯,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因此该区域跨地势第一、二
15、级阶梯,D正确。故选D。【20题详解】据图可知,川藏铁路开通后,增加了进藏通道,可以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西藏物质供应,促进西藏和区外的文化交流和联系,正确;图示地区多发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川藏铁路的开通有利于灾后应急和救援,但不能够消除灾害的影响,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和西南交通建设的意义。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多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川藏铁路的修建可加强区域对外联系和交流,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有重要意义。伏尔加河流域年降水量
16、多在300 600毫米。伏尔加河河水清澈,其径流量占注入里海径流总量的80%以上。二十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前苏联对伏尔加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梯级开发。下图为伏尔加河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 伏尔加河径流的主要来源是A. 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B. 夏季的高山冰雪融水C. 秋季的锋面气旋降水D. 冬季午后的对流降水22. 伏尔加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为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大量供水,这可能导致A. 里海北部的盐度降低B. 下游水位季节变化增大C. 里海生物多样性增加D. 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大【答案】21. A 22. D【解析】考查河流补给形式,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21题详解】伏尔加河径流的主要
17、来源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A对。河流发源于丘陵地区,没有高山冰雪融水,B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主要在夏季,秋季没有锋面雨,冬季温度低,没有对流降水,C、D错。故选A。【22题详解】伏尔加河中上游水库建设蓄水量加大,故入湖径流量减少,湖面降低,故出露的三角洲面积扩大,D对。流入里海北部的水量减少,盐度升高,A错。伏尔加河下游水位季节变化减小,B错。里海水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故选D。千脚落地房是云南怒江、贡山等地的传统民居。当地地质不稳,森林丰富,通常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这些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因此得名千脚落地。房头板原料为红杉木,纹理美观、耐腐,房顶上覆
18、盖茅草,冬暖夏凉,但不立窗户。有的木材本身有凹形槽,雨水可以顺流而下,具有瓦片功能。如今,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保护意识的淡薄,这种独特的房屋愈来愈少,而砖瓦房却增多。下图示意千脚落地房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各题。23. 与现代砖瓦房相比,当地千脚落地房的优点是地震损害小 耐腐蚀、防御蛇虫野兽袭击 便于搬迁兴建 向阳采光通风效果好 冬暖夏凉A. B. C. D. 24. 千脚落地房成为当地主要民居的理由是该地区A. 喀斯特地貌广布B. 气候湿热,岩石裸露C. 气候干旱适合修建D. 地势崎岖且林木资源丰富25. 目前千脚落地房在当地越来越少,带来的影响是A. 利于房屋造型的多样化发展B. 不利
19、于传统文化的传承C. 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频发D. 不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答案】23. C 24. D 25. B【解析】【23题详解】根据材料,当地地质不稳,千脚屋多根木桩固定,防震效果好;当地森林丰富,便于就地取材,便于建设,也便于搬迁;材质红衫木耐腐蚀;但材料显示该房屋“冬暖夏凉,但不立窗户”,说明通风效果不好,据此选C。【24题详解】该地位于云贵一带,地势崎岖,房屋建于斜坡或靠山处,以木桩木材建设,山区林木资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据此选D。该地位于山区,气候并不湿热且地表有森林;喀斯特地貌区并不是建此类民居的理由。所以选D。【25题详解】千脚落地房是当地的传统民居,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20、,人们保护意识的淡薄,这种独特的房屋愈来愈少,这将影响文化的传承,据此选B。第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瀑布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景区以自然观光为主,功能单一。后来景区打造了三叠泉峡谷穿越体验旅游项目,如玻璃桥、单走钢丝桥、溜索过涧单钢丝等,获得不少人的青睐。由于该项目位于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近年来先后关停了多个旅游项目并进行了拆除。下图为庐山位置、交通示意图及庐山瀑布景观图。(1)分析庐山发展旅游业有利的区位条件。(2)指出庐山观光的最佳季节,并阐述理由。(3)简述庐山景区打造三叠泉峡谷穿越体验
21、旅游项目带来的积极影响。(4)简述近年来关停并拆除三叠泉峡谷穿越体验旅游项目的原因。【答案】(1)景区风光秀美,知名度高,游览价值大;距中、东部大城市距离近,市场广阔;铁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2)夏季 理由:夏季降水丰富,流量大,瀑布更加雄伟壮观;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多变;气候凉爽,适宜避暑。(3)增加旅游项目;给予游客新的体验,增加吸引力;扩大旅游市场;增加经济收入。(4)恢复自然风光,保护旅游景区的整体风貌;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安全隐患。【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旅游观光的
22、时机、发展旅游业的影响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详解】(1)根据材料“庐山瀑布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说明美学价值高,知名度高,具有较大的游览价值;根据庐山位置、交通示意图可知,该地距离中、东部大城市距离近,靠近客源市场;铁路交通便利;且庐山作为我国重要的风景名胜区以及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历史较早,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2)本题考查旅游出行的时间选择。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较大,此季节观赏瀑布更能感受其雄伟壮观之美;且夏季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多变,能更好的感受景色变化更迭,时隐时现的朦胧美;同时,该地为山区,海拔相对较高
23、,植被覆盖率较高,夏季气候凉爽,适宜避暑。(3)根据材料“景区以自然观光为主,功能单一,后来景区打造了三叠泉峡谷穿越体验旅游项目”。因此丰富了旅游项目,增强了游客体验,增加景区吸引力,从而扩大旅游市场,增加该地的旅游收入。(4)根据材料“由于该项目位于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近年来先后关停了多个旅游项目并进行了拆除”,因此拆除的主要原因在于保护自然风光,保护该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峡谷地区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较快,关停该项目也有保障游客安全的考虑。【点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角度:资源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资源
24、的组合情况以及地域组合情况、位置与交通通达度、客源市场(距离远近以及大小)、基础设施情况等。2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第聂伯河长2200千米,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河网密集,航运价值较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干流的梯级开发,建有6座梯级水电站。流域南部是“欧洲粮仓”,黑土广布,近年来向日葵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成为世界主要的葵花籽油生产区和出口区。下图为第聂伯河水系与向日葵种植区分布图。(1)分析第聂伯河为流域南部“欧洲粮仓”提供的有利条件。(2)简述第聂伯河南部种植向日葵有利的气温条件。(3)分析向日葵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对黑土地的不利影响。【答案】(1)带来泥沙在流域南部堆积,
25、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塑造面积广大的冲积平原;河流流量大,为种植业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干流梯级水电开发,为种植业发展提供电能;航运价值较高,便于粮食外运。(2)纬度较高,气温低,生长周期长;(与北部比)南部纬度较低,热量更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养分)的积累;夏季高温,热量充足;冬季低温,病虫害少。(任答四点)(3)大面积种植会造成植被破坏,加剧黑土侵蚀,使土层变薄,肥力下降;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污染。【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以及农业发展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详解】(1)首先,该河流从上游地区带来丰富的泥沙,在流域南部堆积形成
26、沉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其次,河流流域面积广,流量大,为南部地区种植业发展提供了灌溉水源;再次,注意“欧洲粮仓”,说明该区域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用电需求量较大,根据材料“建有6座梯级水电站”,因此干流梯级水电开发,为种植业发展提供电能;最后,该河航运价值较高,有利于粮食外运。(2)读图可知,该区域纬度在50左右,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向日葵生长周期长,品质较高;注意题干的关键词“第聂伯河南部”,对于该河流域来说,南部纬度较低,夏季热量更充足;气温属于气候的一个要素,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该气候的特点为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因此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冬季低温,
27、不利于虫卵过冬,病虫害少,有利于保障向日葵品质。(3)向日葵面积增大,必然挤压其他植被的生存空间,导致植被破坏,从而加剧黑土侵蚀,使得黑土肥力下降;向日葵面积增大,灌溉面积增大,不合理灌溉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从而导致黑土退化;同时,大量化肥农药施用,导致土壤污染,也会导致黑土退化。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鄱阳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吞吐型湖泊,高水位(20m)时湖区面积为4125km2以上,低水位(12m)时仅500 km2。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湖滨地区湖陆风明显,7、8月尤其显著。(1)说出鄱阳湖冬季水文特征。(2)分析鄱阳湖“夏季一大片”的自然原因
28、。(3)分析7、8月鄱阳湖湖陆风显著的原因。【答案】(1)湖水量少(水位低);含沙量小(水质清澈);无结冰现象(水温低或水温高于O)。(2)夏季降水补给多;汇入湖泊支流众多,入湖水量大;夏季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长江水补给鄱阳湖。(3)鄱阳湖7-8月水量大,湖面宽广,湖泊和陆地热力性质差异显著;7-8月鄱阳湖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夏季风对湖陆风影响小。【解析】【分析】该题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取信息迁移思考的能力。【详解】(1)湖泊河流水文特征可以从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流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冬季降水少,湖水量少(水位低);南方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
29、小(水质清澈);冬季均温在0C以上,无结冰现象(水温低或水温高于0)。(2)“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覆盖面积的变化,可从降水量、流域面积、支流多少,河流和湖泊相互补给关系来进行分析。 “夏季一大片”自然原因:鄱阳湖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河流水位上升快。汇入湖泊支流众多,人湖水量大;夏季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长江水补给鄱阳湖。(3)鄱阳湖78月为汛期,水量大,湖面宽广,湖区昼夜温差相对较小,78月鄱阳湖地区受副高控制,晴天多,陆地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水域和陆地热力差异显著增强,造成湖区和周围陆地白天和晚上不同时间段气压差异较大,所以,鄱阳湖地区78月湖陆风显著。同时夏
30、季风的势力弱于湖陆风。2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肯尼亚在投资可再生能源领域表现突出,目前约70%的国家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但风力、太阳能发电所占比例很小。2019年7月,非洲最大风力发电项目在该国西北部图尔卡纳湖正式启动。该项目所需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由丹麦某公司提供,建成后可实现全国100%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下图为图尔卡纳湖风电项目位置示意图。(1)从地面状况角度,分析项目所在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2)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简述该项目建设的不利条件。(3)说明图尔卡纳湖风电项目建成后在肯尼亚能源供应中的作用。【答案】(1)西北为图尔卡纳湖,东南为荒漠,地势平坦开阔;植被稀疏,对风
31、的阻挡作用小;位于南、北两山地之间,狭管效应明显,风力大;湖泊面积广阔,湖陆风显著。(2)位于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太阳辐射强,施工环境恶劣;距离港口、铁路干线远,大型风力设备运输困难;主要人口、城市分布在西南部,距离市场远,需要建立长距离输电线路。(3)增加能源供应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任答两点)【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能源开发的区位条件以及影响等相关知识。【详解】(1)地面状况对风的影响主要从摩擦力大小,以及地形对风速的影响两个方面分析。读图可知,该风电项目的西北部为图尔卡纳湖,水面摩擦力小。东南为沙漠,地势平坦开阔
32、;植被稀疏,摩擦力小。图示该项目南北地势都较高,狭管效应明显,增大风速。湖泊面积较大,与周边地区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湖陆风显著。所以,项目所在地风能资源丰富。(2)该项目建设的不利条件可以从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市场位置等方面分析。纬度位置:读图可知,该项目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气温高,太阳辐射强,不利于工人的施工。海陆位置:该项目居于内陆地区,距海较远。交通位置:结合材料大型发电设备经海洋运输从丹麦运来,陆运难度较大,增大运输成本。市场位置:根据图例可知,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高原地区,距离风电场较远,需要远距离输电,投资较大、技术要求高,且电力有所损耗。(3)图尔卡纳
33、湖风电项目建成后在肯尼亚能源供应中的作用要结合材料作答,材料提示肯尼亚电力能源中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70%,但风电和太阳能占比较低,即能源结构单一,发展风电,可以促进清洁能源供应多元化,增加稳定性。同时材料提出可再生能源由70%提高到100%,即增大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能源供给。30.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城中,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答案】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风力的因素。【详解】风力的大小主要由大气环流及在气压场中的位置和下垫面状况决定。提取图像信息,H县城处在40N,116E附近,靠近东亚冬季风源地,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据等高线信息和文字信息显示H县城处在河谷地区,且河谷为西北一东南走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河谷地形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加大风力,所以,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