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777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日,在不少地方的倡议下,制止浪费成为商家和顾客的共识;宣扬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的直摇不见了,推广绿色健康饮食理念的

2、直播受到追捧;节约粮食和资源,杜绝任何形式的浪费,成为许多家庭家风家教的重要内容连日来,中央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得到全社会热烈响应,凝聚起崇俭抑奢、反对浪费的强大正能量。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严厉要求,到“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的令行禁止,再到“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的热情动员,国家高度重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饮食风尚不是小事,通过这个小切口,可以推动价值理念的大革新、经济活动的大升级,可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健康生活为目标,来一场饮食文化“绿色革命”,可谓正当其时。让饮食文化简朴俭约起来

3、。资治通鉴里讲:“俭约,所以彰其美也。”苏轼感慨:“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廷寿之道。”穷奢极欲、暴殄天物素为中国人所反对,物尽其用、利用厚生素为中国文化所提倡。勤俭节约这个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家宝”,无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都不能丢。当下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只有驰而不息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不断扭转讲排场、比阔气的错误观念,清除未富先套、炫富竞奢的土壤,才能力成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让饮食文化绿色低碳起来。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深刻指出:“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4、坚持人与自然和诺共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也应成为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的重要指导原则。我们必须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融入日常生活,提倡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戒除滥食野生动物等破坏生态平衡的饮食陋习。让饮食文化文明健康起来。“纵口欲而百病生”,饮食与健康关系密切。暴饮暴食、油大味重、荤素失衡,诸如此类问题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各类病症的发生。不科学不健康饮食习惯还可能加剧医疗负担、引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影响不可小觑。健康中国,离不开健康饮食。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一去不复返了,“吃得对、吃得好、吃得健康”理应是高品质生活关注的重点。生熟食分开存放和加工,添加公筷公

5、勺、实行分餐制,合理膳食、荤素搭配、营养平衡,这些健康科学的生活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全面小康既是物质丰盛的小康,更是饮食健康、饮食环保的小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践行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涵养简约文明的饮食文化。(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08月18日04版)材料二:今年突发的疫情对原本正常运转的国际经贸产生不小冲击,可以说是让粮食安全危机意识重回大众最直接的原因。3月下旬,越南率先宣布禁止该国大米出口,到4月中旬则有俄罗斯、埃及、印度、哈萨克斯坦、泰国、乌克兰等14个国家出台限制农产品和食品出口政策。中国因为人均耕地资源不足等问题,一直是粮食净进口国,虽然口粮方面进口占比较低,但

6、如果国际贸易再受到不可预测事件的冲击,难保不影响国内粮食的供应。此外,诸如特大气象灾害等因素,也会影响粮食的供给。就今年来说,国外出现了“螳灾”,数千亿只煌虫自非洲飞越红海进入西亚和南亚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过境处粮食大幅度减产,一度引发全球粮食安全担忧;国内则出现了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透露,今年洪灾使6000公顷的农田遭到破坏,其中11400公顷的土地没有收成,好在还不至于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疫情发生之前的2019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指出中国“谷物供应基本上自给自足,口粮绝对安全”。疫情并没有影响国内粮食生产丰收,目前过度担忧粮食短缺大可不必。不过,接连出

7、现的突发情况也提醒我们,近忧虽无,远虑不可不防,而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正是目前国人应对可能出现的粮食安全问题谋远虑的有效应对措施。(摘编自“第一财经网”社论粮食安全无近忧但需谋远虑)材料三:以服务宏观调控、调节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和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为目标,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强化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督,加决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爱粮节粮意识,抑制不合理消费需求,减少“餐桌上的浪费”,形成科学消费、健康消费、文明消费的良好风尚。普及推广经济、适用、防虫、防霉储粮新装具、新技术,帮

8、助农民减少产后损失。示范推广绿色、环保、智能粮食储藏设施设备,鼓励适度加工,提高物流效率,减少粮食流通环节的损失损耗。优化粮食应急供应、配送、加工同点的布局,建成一批规范化粮油配送中心、粮油应急加工企业和应急供应网点,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强化应急处置功能,捉升应急供应保障水平。(摘编白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推广绿色健康饮食理念的直播受到追捧,使价值理念产生大革新,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大升级,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B. 资治通鉴和自然辩证法都有对餐饮文化的论述,倡导人们尊重自然、保

9、护自然,戎除滥食野生动物等破坏生态平衡的饮食陋习。C. 在今年国内、国际突发疫情和白然灾害的背景下,强谓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增强人们对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有若深远的现实意义。D. 中国粮食安全白皮书认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以提开应急供应保障水平。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很多地方的倡议下,制止浪费成为商家和顾客的共识;而节约粮食和资源,杜绝浪费,也成为许多家庭家风家教的重要内容。B. 健康中国,离不开健康饮食,不科学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能够导致各类病症的发生、加剧医疗负担、引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C.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

10、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诺共生,成为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的重要指导原则,这与中国文化物尽其用的理念一致。D. 一些国家出台限制农产品和食品出口政策,国际粮食贸易面临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干扰,说明当今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健康科学的饮食理念范畴的一项是 ( )A. 许多学校、酒店实行分怪制B. 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C. 生食、熟食分类存放在冰箱中D. 饭店餐桌放置“光盘行动”标语牌4. 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我国为确保粮食安全而采取的措施。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答案】1. C 2. B 3. D 4. 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加强粮食储备管理,构建粮食安全

11、保障体系;加大宣传,增强忧患意识,倡导节粮减损; 健全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 5. 材料一首先从制止浪费的地方倡议和中央指示谈起,提出崇俭抑奢、反对浪费的论点。接着众简朴简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发出号召,践行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涵养简约文明的饮食文化。【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推广绿色健康饮食理念的直播,使价值理念产生大革新”错误,“推广绿色健康饮食理念的直播”与“价值理念产生大革新”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B项,“都有对餐饮文化的论述”错误,资治通鉴有关论述体现了饮食文化的俭约;自然辩证法有关论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项,

12、“以提开应急供应保障水平”中“以”表示的逻辑关系错误。“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与“提升应急供应保障水平”是并列关系,用“以”连接则成了目的关系。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内容及作者观点的能力。B项,“不科学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能够导致各类病症的发生、加剧医疗负担、引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说法缺乏依据,由材料一第五段可知,“加剧医疗负担、引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只是一种可能,而非必然。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饭店餐桌放置光盘行动标语牌”不属于健康科学的饮食理念范畴,饭店在餐桌上放置“光盘行动”标语牌,旨在提醒顾客崇尚节俭,避免浪费。故

13、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由材料一“中央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得到全社会热烈响应,凝聚起崇俭抑奢、反对浪费的强大正能量”可知,国家制定间距制止餐饮浪费行文。由材料三“以服务宏观调控、调节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和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为目标,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强化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督,加决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可知,国家加强粮食储备管理,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由材料三“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爱粮节粮意识,抑制不合理消费需求,减少餐桌上的浪费,形成科学消费、健康消费

14、、文明消费的良好风尚”等可知,国家正加大宣传,增强忧患意识,倡导节粮减损。由材料三“优化粮食应急供应、配送、加工同点的布局,建成一批规范化粮油配送中心、粮油应急加工企业和应急供应网点”等可知,国家正健全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有6段,第段列举各地制止浪费的倡导和中央指示精神,从而提出崇俭抑奢、反对浪费的论点。第段从风俗的角度,谈引导“生活习惯和饮食风尚”向绿色健康方向发展,从而过渡到对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讨论。第段,从简朴简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三个方面进行论证“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意义。第段,发出号召,提出践行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涵养简约

15、文明的饮食文化。全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坛十三记(之九)肖复兴天坛里最多的树木,是柏树,有几万棵,树龄在几百年之上的就有五六千棵。在天坛,柏树的代际区别是极其明显的。内垣和外垣前的柏树林,种植的是年轻的新树

16、,而散落在园内的很多柏树则是老树,甚至有明代六百年以上树龄的老柏树。在植物之中,比起娇艳的花草,树的生命要长久得多。人类和树比起来,最多不过百年之躯,哪怕是帝王,都是无法与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树木相匹敌的。很难设想,天坛里如果没有了这些古柏,将会是什么样子。祈年殿和圆丘,俯瞰四周,只是一片光秃秃的地面,或者是一些杂花新树,该会发出怎样的唱叹,肯定会感觉像是元帅麾下没有了威武成阵的将士,而只是一片花拳绣腿。走到这些古柏密密的树荫下,我有时会想,没有了古柏,哪怕是盛开着鲜艳花朵诸如桃李海棠一类的树簇拥着祈年殿和圆丘,也是不适合的。只有古柏,才和天坛相配,才如彩云拱月,托起了整个天坛。有一棵古柏,在天

17、坛里很特别。它是斜躺在那里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它从巍巍直立,变成了这个样子。是雷雨?是地震?还是战火?在天坛漫长的历史中,在人为的战火和自然的灾难中,无辜倒下而死亡的古柏有很多。我一直都觉得它很不情愿,不甘屈服于一头载倒在地。它的枝干离地面很近了,眼瞅着就要倒下了,但它还是坚强地支撑着,箭一样斜指向天空,就像战场上一个中弹也不肯倒下的武士。于是,它与众不同地活了下来,定格成今天这样,像一尊罗丹或马约尔的雕塑。它很粗壮,纵使躯干已经被扭曲成这样,一年四季枝叶茂密,生命力依然旺盛如年轻的时候。每一次经过,我都要站在它身边看一会儿,有时会觉得它如同一尊卧佛,洞悉世事沧桑与人生况味,有几分幽邃和神秘。

18、这棵古柏,我小时候就见过,几十年过去了,它还斜卧在那里,只是以前我可以爬到树上玩耍,现在被铁栏杆围起来了。几十年过去了,我垂垂老矣,它还是像以前那样的枝繁叶茂。几十年算什么,几百年都过去了,它不是照样青春如昔吗?如今,它的树根处,居然又长出了新的枝丫,许多青草也爬满四周,甚至缠绕上它苍老皴裂的躯干。这时候,我觉得它就像一只鸡婆,四周围绕着一群鸡娃,或者像一个孙儿绕膝的老爷爷,充满人间烟火气息。夏天,我坐在它对面画它,觉得它越发枝叶茂密、浓郁苍绿,如一潭深湖。我一遍遍端详它,仔细看遍了它的浑身上下,忽然,觉得它好像在对我讲话,只是我听不懂树的语言。风吹树叶的沙沙响声,不是树的语言。树叶的语言,无

19、须借助风。树叶也不是树的嘴巴。我们知道树和我们人一样,也会呼吸,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但是,我们也不知道树和我们人一样,也会说话,我们不知道树的语言是什么。我们的先人讲究天人合一,我们如今更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我们听不懂树的语言,我们和它们隔膜得很。古柏很有特色,尤其是天坛的古柏,因融入苍茫的历史而富于生命感的力度和深度。当年,梵高居住在法国阿尔的时候,很爱画柏树,即使病重住进圣雷米疗养院里了,还在画疗养院里的柏树。他说:“柏树在线条和比例上都很美,像埃及的方尖碑。”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以这样崇高的比喻评价柏树。史铁生对地坛的古柏情有独钟,也曾经从绘画的角度说那里的古柏“躯干和树冠可以

20、表现的元素太丰富了,随便换个角度都会感觉不一样”,说它们“纠缠在一起的枝条,像是岁月无声的撕扯”,说“这些和树干扭曲在一起的大帅子有特殊的故事感”。面对柏树,梵高是画家的角度,史铁生则是作家的角度。史铁生强调它们的故事感和历史感等更多文学的元素,梵高强调它们特殊的美和美术的元素。或许,两者结合在一起,才可以更丰富而准确地概括天坛里的古柏给予人们的启示,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它们。梵高画的柏树,是丝柏树,和天坛里的柏树不完全相同,而且,也没有天坛里的柏树古老。不过,他对柏树的这个“方尖碑”的比喻,让我感到新鲜。我想,如果在梵高眼里普罗旺斯的柏树是“方尖碑”,天坛里的古柏,尤其是我自童年就见到的这棵

21、斜卧而顽强不倒的古柏,又该是什么呢?我一直想找到一个比“方尖碑”更崇高更合适的比喻,可是,思短词穷,一直没有找到。有一天,我到北大参观塞克勒博物馆,忽然看见院落里的石座上放着一块晷,由一根针一样细的支柱支撑,呈斜立状,指向天空。我一下子想起,天坛里的这棵古柏不也是斜立着吗?而且,比日晷的倾斜度还要大。我觉得古柏、起码这棵古柏就像我们古代的日晷,直指天空,直指时辰,和天坛相配。(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天坛的柏树为描写对象,由“天坛十三记”可推知,作者应记录了许多与天坛相关的事物,柏树只是表现天坛的一个方面。B. “人类和树比起来,最多不过百年之

22、躯”写出了人们在古柏面前的渺小感;又以帝王为例,意在强调人们应摒弃权力,追求真我。C. 由“我听不懂树的语言”到“我们听不懂树的语言”,作者通过个人生活经验推及人类社会,写出了人类与自然界的隔膜。D. 梵高和史铁生对柏树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作者认为将他们两人的观点结合起来,可以帮助人们加深对天坛古柏的认识。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双线索贯穿全文,一棵斜躺的古柏是明线,古柏引起的联想与思考是暗线,明线暗线巧妙编织,显隐结合,使文章摇曳生姿。B. “以前我可以爬到树上玩耍”、“我坐在它对面画它”,叙述性文字的插入,丰富了文章的表现方式,体现出作者与

23、天坛古柏间的深情。C. 文章善用比喻,将一棵斜躺古柏比作了一个武士、一尊雕塑、一尊卧佛、一个老爷爷、一块日暑等,形象地展现出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D. 作者的散文文笔细腻,意味隽永,能在平常事物中写出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本文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风格。8. 如何理解文章前后两次写到古柏“和天坛相配”?9. 鲁迅在谈及创作时曾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请据此简要说明本文的创作特点。【答案】6. B 7. A 8. 前面写古柏庄重威仪,富有生命力,深具历史沧桑感,和庄严肃穆、历史悠久的天坛相配;结尾写斜立的古柏像日晷,直指天空和时辰,和天坛所传达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如答“人与自然和谐

24、的理念”或“中国传统哲学宇宙观”也可)相配。 9. 选材具有典型性,体现选材严。文章写天坛柏树,重点描写了一棵斜卧而顽强不倒的古柏,突出天坛柏树生命力顽强等特点,体现了“选材要严”。立意具有深刻性,体现开掘深。文章以天坛柏树为中心,联想到梵高、史铁生关于柏树的作品,挖掘出柏树在美术和文学等方面的深层意蕴,升华出柏树契合天坛的精神理念,体现了“开掘要深”。【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B项,“又以帝王为例,意在强调人们应摒弃权力,追求真我”理解错误,以帝王为例是为了进一步强调人在古柏面前的渺小感,“拥弃权力,追求真我”不是文章突出的中心。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25、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项,“一棵斜躺的古柏是明线”理解错误,文中写了很多古柏,“一棵斜躺的古柏”只是其中的一棵,它并非文章线索,文章是以古柏为明线的。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文章两次提到古柏与天坛相配,第一次是在第段,写古柏庄重威仪,富有生命力,深具历史沧桑感,这才能与庄严肃穆、历史悠久的天坛相配,其他的树木都不合适,如“哪怕是盛开着鲜艳花朵诸如桃李海棠一类的树簇拥着祈年殿和圆丘,也是不适合的”。古柏与天坛相互映衬,表现其历史沧桑感。第二次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在北大参观塞克勒博物馆时联想到天坛的日晷,写斜立的古柏像日晷,直指天空和时辰,和天坛所

26、传达的天人合一的理念相配。古柏与日晷的理念相配,从而也与天坛所传达的理念相配。【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本题要求从选材角度,分析文章的创造特点。鲁迅先生关于文章选材的论述“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选材要严,即选材要具有典型性。文章写天坛,能与天坛这样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建筑相提并论的,并能见证其历史发展历程的,只有古柏。写天坛古柏,重点描写了一棵斜卧而顽强不倒的古柏,突出天坛柏树生命力顽强等特点。二是开掘要深,即立意要具有深刻性。文章以天坛柏树为中心,联想到梵高、史铁生关于柏树的作品,如梵高的“方尖碑”强调古柏特殊的美和美术的元素,史铁生强调古柏

27、“有特殊的故事感”,从而挖掘出柏树在美术和文学等方面的深层意蕴,然后进一步升华出柏树契合天坛的“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点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文中重要的句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点明主旨的句子,即“文眼”句;显示结构层次的句子,即领起句、过渡句、收束句、结论句等;内涵丰富,对领悟主旨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句子;结构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句子的含意有三个层面: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一般而言,句子的表层意义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也不是高考的考查重点所在;句子的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考查在一定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一般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

28、外之意。语句往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委婉等表达言在此而意在比的含意,这也是高考中常考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县依沫水,乃职方氏所书“浸曰沂、沫”者,故迹漫为污泽,括新其二坊,疏水为百渠九堰,以,节原委,得上田七千顷。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为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故事,三岁郊丘之制,有司按籍而行,藏其副,吏沿以干利。括考礼沿革,为书曰南郊式。即诏令点检事务,执新式从事,所省万计,神宗称善。迁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

29、浑仪、景表、五壶浮漏,招卫朴造新历,募天下上太史占书,杂用士人,分方技科为五,后皆施用。加史馆检讨。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以休日开天章阁召对,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师直为壮,曲为老。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

30、黄嵬而以天池请。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旧出处,传于世。(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三十一沈括)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B. 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C. 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

31、三司使D. 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时期,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甲,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B. 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唐、宋时期,则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C. 加,加官,宋朝常在兼职之外给予额外“加官”,以提升其待遇品级或作为荣誉象征以示优宠,与下文“权三司使”中的“权”意思相同。D. 天章阁,宋朝阁名,真宗时营建,以奉真宗御集

32、御书。在天章阁接见大臣,向大臣问御边大略、军政要事,成为对大臣们最高规格的待遇。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括精通水利,为民造福。他在担任沭阳主簿期间,不仅疏浚了水流,而且得到上等田地七千顷。B. 沈括精于改革,成效显著。他改革郊祭之制,节省了大量的费用;大力改革天文历法,一直沿用至今。C. 沈括长于外交,有理有节。在处理边界问题上,他通过查阅档案,确认了边界,让辽国使者感到理屈。D. 沈括学问广博,富有成就。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他没有不通晓的,都有著作论述。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以休日开天章阁召对,喜曰:

33、“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2)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14. 沈括在出使辽国时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请简要概括。【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皇帝在休假日打开天章阁召见沈括答对,高兴地说:“大臣们根本不去探究事情的原委,几乎误了国家大事。”(2)现在你们北朝抛弃你们以前皇帝的重大信约,用暴力役使自己的百姓,不是对我们宋朝不利。 14. 预先找出相关书信档案数十件,让幕僚和吏员背熟。契丹每有问题提出,沈括就让手下吏员列举档案条文作答。不惧威胁,以国之道义、民之根本为理由,申明寸土不让。在沈括一行力争下,辽国最终有所退让,紧张的

34、宋辽关系得以暂时缓解。【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沈括就回朝,在路上画了契丹的山川险要平坦的地形及道路坦直曲折的状况,记下风俗的纯朴和庞杂的情形,以及各地人心的向背,作使契丹图抄上。被授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句中,“乃还”就是回朝,“在道”就是“在回朝的路上”,因此,“乃还”后需要断开。排除AC两项。“人情之向背”说的是人心的向背,“向背”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C项,“与下文权三司使中的权意思相同”表述错误,“权”是临时代理的意思,和“加”意思不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

35、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项,“一直沿用至今”不当。原文只是说“后皆施用”,不代表有沿用至今的意思。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重点语句的能力。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以”,介词,在;“召对”,召见答对;“本末”,事情的原委;“几”,几乎。(2)“大信”,重大信约;“威”,暴力;“用”,役使;“非”,不是。【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沈括出使辽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错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合文本筛选整合如下:“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预先找出相关书信档案数十件,让幕僚和吏员背熟。契丹每有问题提出,沈括

36、就让手下吏员列举档案条文作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师直为壮,曲为老。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不惧威胁,以国之道义、民之根本为理由,申明寸土不让。“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在沈括一行力争下,辽国最终有所退让,紧张的宋辽关系得以暂时缓解。【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

37、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沈括,字存中,因为父荫得官为沭阳主簿。沭阳县靠着沐水,是职方氏所写的“浸曰沂、沭”的地方。早先的河道漫衍为停滞不流的沼泽,沈括重新修筑两条堤防,疏浚水流为一百条水渠九个水坝,用来分导和节制沫水的主流和支流,得到上等好田地七千顷。考中进士后,沈括被派去编集校对昭文馆的书籍,担任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按照旧制,每三年一次郊丘祭祀天地的制度,有关部门按照典籍记载进行,收藏起典籍的副本,官吏们因袭来谋取私利。沈括考订南郊大礼的礼制沿革,写成一部书叫南郊式。皇帝就下诏叫他掌管郊祀的事务,按照新的仪式举行祭礼,所节省的费用

38、数以万计,神宗十分满意。升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市井间庸俗商贩,对于天文现象、天体图象和天文仪器,大多浑然不懂。沈括开始设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招来卫朴修造新历法,向全国各地募集上献太史占书,参杂使用士人,分方技科为五部分,这些办法后来都被采用施行。加官为史馆检讨。辽国的萧禧来处理河东黄鬼一带地界划分问题,留在馆舍不肯辞去,说:“一定要请求得到后才回去。皇帝派沈括前往问候致意。沈括到枢密院查阅以前的档案,得到当年商定疆界的文书,文件指定以古代的长城作为边界,现在所争的地方与长城相距三十里远,上表论述了这事。皇帝在休假日打开天章阁召见沈括答对,高兴地说:“大臣

39、们根本不去探究事情的原委,几乎误了国家大事。”命令沈括把地图拿给萧禧看,萧禧这才感到理屈。皇帝赏赐给沈括白银一千两,让他出使。到了契丹宫廷,契丹宰相杨益戒来和他商谈,沈括找到争论地界的各种文书档案几十件,预先叫吏员们记熟,杨益戎有问题提出,就回头叫吏员列举所得档案回答。另一天再问,也是这样。杨益戒无法对答,傲慢地说:“几里土地都不忍心,难道忍心轻率地断绝友好关系吗?”沈括回答说:“军队以正义为强大,以理屈为衰弱。现在你们北朝抛弃你们以前皇帝的重大信约,用暴力役使人民,不是对我们宋朝不利。”总共会谈了六次,契丹知道无法改变沈括的主张,就放弃黄鬼而请求天池。沈括就回朝,在路上画了契丹的山川险要平坦

40、的地形及道路坦直曲折的状况,记下风俗的纯朴和庞杂的情形,以及各地人心的向背,作使契丹图抄上。被授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沈括学识广博,善于写文章,对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没有不通晓的,都有著作论述。他又把平时和宾客谈论的事记录下来,写成笔谈一书,记载了许多朝廷中的典故、事实,有声望的老臣的情况,流传于世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秋野五首(其二)杜甫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衰老甘贫病,荣华有是非。秋风吹几杖,不厌此山薇。【注】本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年),诗人流离菱州之时;几杖,坐几和手杖,皆老者所用,用以借

41、指老人;此山薇:商朝孤竹君之二子伯爽、叔齐,商朝灭亡后,两人耻而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在山上。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阐明道理,即人生的道理是容易认识的,任何事物都难以违背其规律。B. 颔联意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句,旨在借鱼、鸟来表达思归之情。C. 衰老之人甘于过贫病交加的日子,荣华富贵之人也难免会有是非灾难发生。D. 围绕首联,后三联分别在景、议、叙中寓理,全诗说理但不枯燥,饶有兴味。16. 末句“不厌此山薇”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答案】15. B 16. 诗人并不讨厌在山上采薇而食,借用伯夷、叔齐首阳采薇的典故,形象化地

42、表达了诗人向往隐居、安贫乐道的思想,也蕴含着诗人不为乱世所扰,坚守内心气节的人生志向。【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能力。B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意思是: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山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主要写诗人厌弃官场,向往自然,并非表达思归之情。而“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意思是:诗人在艰难之中贫困自守,清静修身,昌盛显达可有可无。主要写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二句表达的思想情感差别较大。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本题要求理解“不厌此山薇”的意蕴,首先理解字面意思,诗中借用伯夷、叔齐首阳采

43、薇的典故,表示诗人并不讨厌在山上采薇而食。“山薇”既是诗中意象,又是引用典故,从意象角度分析,诗人并不在意生活的艰苦,诗人所在意是的能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向往隐居、安贫乐道的思想。结合诗人生活的年代,安史乱后,社会动荡,诗人仕途困顿,生活潦倒,此句表达了诗人仍不为乱世所扰,坚守内心气节的人生志向。【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

44、。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琵琶行中,琵琶

45、女的身世,激起了诗人自我悲伤的情怀,让诗人发出了“_,_”的感慨。(2)苏轼在赤壁赋中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哲理,其中阐述“变”的观点的两句是:“_,_。”(3)登高一诗中的“_,_ ”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让人在秋景中品味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答案】 (1). 同是天涯沦落人 (2). 相逢何必曾相识 (3).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4).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5). 无边落木萧萧下 (6). 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篇名句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字:涯、沦、瞬、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

46、题。豆腐点得比较老的,为北豆腐。听说张家口地区有一个堡里的豆腐能用秤钩勾起来,扛着秤杆走几十里路。这是豆腐么?点得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为豆腐脑。比豆腐脑稍老一点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脑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豆腐压紧成型,是豆腐干。卷在白布层中压成大张的薄片,是豆腐片。东北叫干豆腐。压得紧而且更薄的,南方叫百页或千张。豆浆锅的表面凝结的一层薄皮撩起晾干,叫豆腐皮,或叫油皮。我的家乡则简单地叫作皮子。豆腐最简便的吃法是拌。买回来就能拌。或入开水锅略烫,去豆腥气。不可久烫,久烫则豆腐收缩发硬。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桥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唤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

47、梗叶转为碧绿,捞迅,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香椿头只卖得数日,过此则叶绿梗硬,香气大减。其次是小葱拌豆腐。北京有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可见这是北京人家家都吃的小菜。拌豆腐特宜小葱,小葱嫩,香。葱粗如指,以拌豆腐,滋味即减。18.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老豆腐”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沂蒙红色文化的核心是沂蒙精神,其中“沂蒙六姐妹”就是战争年代在老区涌现出的一个优秀群体。B.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C. 脱贫攻坚进入全面收官阶段,我们如何冲刺“最后一

48、百米”,能否如期完成任务,成为当前最关键的问题。D. 其次是小葱拌豆腐。北京有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可见这是北京人家家都吃的小菜。19. 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主要修辞手法进行赏析。20. 本段文字语言特色非常鲜明,请举两例加以分析。【答案】18. A 19. 此处运用夸张手法,“三春”一词在时间上夸张延长,写出了对香椿拌豆腐的香味的久久不忘,增强了对香椿拌豆腐喜爱的表达效果。 20. (1)平实有味,真切自然。如:“听说张家口地区有一个堡里的豆腐能用秤钩勾起来,扛着秤杆走几十里路。这是豆腐么?”(2)有文言色彩,质朴典雅。如:“葱粗如指,以拌豆腐,滋味即减。”(3)多用短句,简

49、洁明快。如:“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项,表示特定称谓。B项,表示反语。C项,表示特殊含义。D项,表示引用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一箸入口,三春不忘”出自汪曾祺的文集汪曾祺散文中的豆腐。这句话说的是春天,香椿树的嫩芽很香,拌上豆腐一炒,就是一道菜香椿拌豆腐。只要吃上一筷头香椿拌豆腐,那么这道菜的香味就会“三春”不会忘记,显然运用了夸张手法,表现在“三春”一词上,在时间上夸张延长,写出了对香椿拌豆腐的香味的久久不忘,表达了对香椿拌豆腐

50、这道菜的喜爱之情。【20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语段中的语言特色的能力。首先要指出语言特点,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该特点的表现。“听说张家口地区有一个堡里的豆腐能用秤钩勾起来,扛着秤杆走几十里路。这是豆腐么”“点得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为豆腐脑”“豆腐最简便的吃法是拌。买回来就能拌。或入开水锅略烫,去豆腥气。不可久烫,久烫则豆腐收缩发硬”“可见这是北京人家家都吃的小菜”,这些语句体现了汪曾祺语言平实有味,真切自然的特点,作者在说做菜像是拉家常。“拌豆腐特宜小葱,小葱嫩,香。葱粗如指,以拌豆腐,滋味即减”“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香椿头只卖得数日,过此则叶绿梗硬,香气大减”,这些语句具有文言色彩,体现出

51、汪曾祺语言质朴、典雅的特点。“听说张家口地区有一个堡里的豆腐能用秤钩勾起来,扛着秤杆走几十里路。这是豆腐么”“嫩香桥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唤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迅,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此处多用短句,体现出汪曾祺语言的简洁、明快的特点。【点睛】此题重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难度适中,指向明确。标点符号分为标号和点号。点号的用法如下:逗号:用于句子中需强调的部分、异动的部分。问号:用于有疑问语气的句子末尾。冒号:句子内部标点,用在句子内提示性话语后的停顿。下列几种情况使用分号: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非并列关系(转折、

52、因果等)的多重复句,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句子中有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提示:并列的几个分句,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并列分句间均用分号,不能有的用分号有的用逗号。间接引用某人的话,不用加引号。21. 下面文段有5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10月20日11点18分,在银川始发的动车组试验列车到达西安北站,标志着西银高铁进入全线拉通试验阶段。西银高铁线路全长约 618 公里,设计时速为每小时 250千米,全线共

53、设车站20处,计划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届时,从西安乘坐火车到银川将由现在的14小时缩小至3小时左右。作为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铁网,西银高铁开通运营后,将成为围绕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和以银川为中心的沿黄城市带之间的便捷通道。【答案】(1)改为“从银川始发的”;(2)改为“时速为250千米”;(3)“缩小”改为“缩短”;(4)改为“作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或“作为之一”;(5)删去“围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修改语病的能力。介词使用错误。介绍时间、起点、方式的时候用“从”。语义重复,“时速”中“时”和“每小时”重复,删掉“每小时”。搭配不当,时间不能搭配“缩小”,可改用“缩

54、短”。搭配不当,“作为”和“高铁网”搭配不当,改为“作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或“作为之一”。句式杂糅,“围绕以为中心”杂糅,删掉“围绕”。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10月17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高票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将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郭林茂表示,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补齐了现有法律中的短板,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本次修改,对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了大幅修改和完善,新增“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两章,由7章扩展为9章,条文由72 条增加到1

55、32条,修改几乎涉及原法的每一个条文。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表示,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初步担负起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小宪法”的使命。【答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该法作了大幅修改和完善,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文段分为三段,第一段指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实施的时间;第二段指出,以上法律经过了大幅修改和完善,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第三段指出修订后的该法担负的使命。第三段只是对该法今后担负的使命的展望,这是次要内容,压缩时可以不保留。根据以上分析,注意字数要求

56、,整理即可。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振华高中坚持“阳光体育”,强化落实早操跑操制度,但就课间操开展的问题,大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高中生的体育锻炼贵在锤炼意志,所以课间操应继续以跑操为主,跑步保持队列能增强集体意识、提升专注力,喊口号可以宣泄负面情绪,缓解学习压力;也有人认为,体育锻炼更应该享受乐趣,课间操可以做健身操、跳广场舞、跳绳等,增加趣味性,做到劳逸结合,才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有人认为,像甘肃酒泉的学生跳敦煌舞一样,开发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校本资源,做到体育与美育、传统文化的融合假如你是该校学生申强,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就课间操的开展给学校写一篇

57、建议书,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享受富有特色与活力的课间操尊敬的校领导:你们好!我是本校学生申强,关于课间操以何种形式开展问题,大家已是各抒己见。在此我想谈谈我的看法并提出个人建议。我认为,我们应该丰富课间操形式,让学生享受富有特色与活力的课间操。首先,坚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项完全正确的决定。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我们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可以使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交替进行,有利于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提高我们的行动、协调等能力,丰富我们的生活。学校重视早操、课

58、间操,大家积极建言献策,有助于引起大家对对体育的重视,对课间操的重视。这恰恰符合了国家把体育推上“主科”第四把交椅的要求。其次,课间操的开展应有所特色与乐趣。课间操不仅是一次体育运动,也是一个学校风貌的展现,绝不能为了开展而开展。跑操有利于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提升专注力,喊口号也可以宣泄负面情绪,缓解学习压力,固然很好,但美中不足的是缺乏了一些趣味性。而且早操已经落实了跑操制度,那么对于课间操则可以有所改变。健身操、广场舞等增加了趣味性,但不免落入俗套,缺乏新意。我认为可以向酒泉学习,增加创意,开发展现我校特色的充满乐趣又富有创意的活动。创意可以融合体现我校校训,也可以展现我校建校以来的历史

59、文化特色,更可以有其他更多内容和形式。这样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与自豪感,可以调动学生上课间操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课间操充满向往,真正达到课间操的目的。最后,课间操要充满生机,充满力量,充满热情与希望。课间操的开展是为了达到“阳光体育”的目的。阳光是什么?阳光是热情、热烈;是积极、希望,也是温暖,就是要展现青少年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身上那种生机活力,与对校园对生活对世界的热爱与向往。所以我们的课间操必须要有生机,要充满向上的力量。课间操绝不是一项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体育形式,它应该丰富多彩,应该充满特色,富有乐趣,同时又充满生机、希望与力量,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享受其中,达到活动的目

60、的。以上仅是我个人建议,希望能对学校课间操的开展提供一些帮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这类作文包含两部分:其一为材料信息,其二为任务指令。首先解读所给材料,共有两部分,逐一加以分析理解确定立意方向,然后确定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第一部分为前三个段落,主要将关于课间操开展大家各有看法,有人认为跑操好,可以提升专注力等;有人认为广场舞等充满乐趣;有人则认为要有特色,与美育、传统文化融合。第二部分为第四段,为任务驱动部分,要求以该校学生申强的身份,就课间操以何种形式开展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并给学校提建议,可见作文指向开展课间操的必要和形式,以此确定立

61、意。要注意建议书的格式,必须符合文体规范。参考立意:(1)体育锻炼贵在锤炼意志。(2)体育锻炼更应享受乐趣。(3)课间操应具有特色,可与美育、传统文化等融合。可用素材:(1)山西运城某小学校长带头跳广场舞,既锻炼身体又增进师生感情,形成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成为学校特色。(2)“生命在于运动”。没有扎实的根基,万丈高楼无从崛起;没有强健的体魄,平生之志只能成为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人人参与体育锻炼,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3)“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强壮的体质是我们一辈子的财富,只有拥有健康强壮的体质,才能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更出色高效的完成任务

62、。而且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同学们在一起锻炼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强班级友谊与凝聚力。(4)诚然,科技水平越来越成为国家强大的重要因素,国际交往中,科技水平高的国家往往更有话语权。但是,“科技强国,体育无足轻重”的观点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试想,走不动路的军队能打赢胜仗吗?推不动杆的机长能操纵战斗机吗?拿不起粉笔的老师能传道授业吗?因体质孱弱而得“东亚病夫”的称呼,一直被国人视为耻辱,曾经大清王朝拥有领先于全亚洲的庞大舰队,因一群弱不禁风的官兵,洋务派一腔热血终为虚无。1898年,张伯芩先生已经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认为国人工作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体质虚弱

63、、精神萎靡,呼吁“强我种族,体育为先”。(5)体育是科技发展前提,因为人才是科学技术的承载者。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只有拥有了健康的身体,人们才能够专注于学业、认真发展事业,才能够有精力去发展科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996模式之下的当代人,普遍面临生活的重压,体育锻炼能够使人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一个国家,国民体质强健、精神昂扬,才能让国家更加强盛。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国家依然要举行阅兵仪式,目的就在于向世界展现国家强大的军事实力,用强大的实力震慑他国,也给本国人民带来安全感。体育,是国家发展的保护伞和定心丸。行文结构:本文以“享受富有特色与活力的课间操”为题,首段开门见山,点明写作目的及观点;第二段论述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及向大家征求课间操以各种形式开展的意见这种做法的正确性;第三、四段对如何开展课间操提出自己的建议;第五段总结并扣题。整体结构清晰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