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30037 上传时间:2025-11-0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49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2论“雅而不高”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论“雅而不高”卜算子咏梅陆 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意解读】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梅花孤独寂寞地绽放,却无人欣赏。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名句识记】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考点演示】词的下阕除了写出梅花的品格之外,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志向?答案:运用了托物言志(托梅寄志)的写法。作者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

2、说“争春”,是暗喻;“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李景阳:时评作家。作者介绍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得到极大的提高,但人们的精神文明并不是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因精神文明的发展跟不上物质文明发展而存在的不和谐的、不健康的、不文明的现象,甚至是道德滑坡乃至堕落的现象,如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以权谋私等。论“雅而不高”一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顺应时代变化,及时概括地揭示出社会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伪雅”现象,鲜明地指出在物质富有的环境下,应怎样搞好精神软件的建设,

3、使之同步发展。背景解读字音tzhnjnimoynkuzjiochzuzuknknlulynyn字形扭捏枢纽逐渐惭愧揉搓杂糅协调威胁近义词辨析高雅 风雅 陈规 成规 品位 品味 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相形,互相比较。绌,缺陷,不足。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不解之缘: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变弯。词语解释1文中硬与软“两张皮”、表与里“两张皮”分别是何意?提示:“硬”指物质硬件,“软”指精神软件,“两张皮”是说物质硬件上去了,精神软件跟不上;“表

4、”指浅表、表面,“里”指内里、本质,“两张皮”是说表面风雅,内里低俗。2找出文中的对比,体会这些对比对论证“雅而不高”起了什么作用。提示:文中的对比有:超市自选与有人下手抓对比,封闭式空调车与散播尼古丁或摆臭脚对比,公寓楼单元房与大吼大叫对比,乘自家轿车与一路车笛长啸对比,写出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协调发展。再如:时髦男女言行中洋话与国骂的对比,剔牙与点烟,将浊雾喷到众位脸上的对比,餐饮娱乐时雅兴与低俗破绽的对比,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些雅在浅表而内里低俗的面目。吴敬梓讥笑矫揉造作之徒“雅得太俗”与胡适“想俗都俗不下去,仍止不住雅气四溢”作对比,论证了增强文化底蕴的重要性。结构图示文章一开始就提出

5、“雅的未必就高”的问题,然后从“硬与软”“表与里”两个角度充分论证了“雅而俗”的问题,倡导物质环境与人的行为协调起来,强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应同步发展。主旨归纳1作者写作此文时关注了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对应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提示】“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必须通过全面的筛选整合来把握,归纳出符合题意的相应材料,再结合文本进行科学的评价。社会现象:_反映的社会问题:_【答案】社会现象:超市自选,虽明示不许品尝偏下手抓。空调车上,抽烟或摆弄臭脚。公寓楼内,大吼大叫。出行轿车,一路车笛长啸。档次品位常挂嘴边,洋话国骂各尽其用。餐馆里,遮口剔牙

6、,却烟雾喷人。雅兴高歌,却出粗口。反映的社会问题:四种社会现象反映的是我们物质文明的硬件建设上去了,而体现我们精神文明的软件建设还是落后,也就是软硬“两张皮”。三种社会现象反映的是我们有些人表面上很文明,但一些日深月久的陋习仍然暴露无遗,也就是表里“两张皮”。归纳起来,就是“雅而不高”,人们的修养、素质跟不上物质文明的发展。2请你关注社会,看看我们身边有哪些“雅而不高”的现象?解决这种社会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对应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提示】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雅而不高”的概念,再联系现实生活发现“雅而不高”的现象,这是对学生平时对生活的积累的考查,学生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题目的理

7、解组织答案。【答案】注意观察身边的“雅而不高”的现象,如衣冠楚楚,却出口成脏;文质彬彬,却随手扔果皮等。解决方法:增强文化底蕴。首先将物与习搞成一张皮,让物质环境与人的行为协调起来。所谓幽默即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技法镜鉴幽默讽喻运用幽默讽喻手法,要做到诙谐而不失之无聊,轻松而不失之肤浅。也就是说,在滑稽可笑之中要含有一定的意味。幽默不同于讽刺,但在文章中往往结合起来运用。它是一种艺术手法,也是一种斗争武器,它不是大声疾呼,也不是板着面孔训斥,而是一种含笑的讽刺,作者往往抓往生活中有情趣的东西,寓教于乐,叫人在微笑中受到教育,这也是一种艺术

8、享受。幽默要讲分寸、看对象。轻松发笑是幽默的形式,寓理于微笑之中、启人深思才是幽默的内核。巧妙地运用幽默是论“雅而不高”的一大特色。比如“高雅,高雅,自古以来,两个字好像扯也扯不开”,“高雅”的重复,“扯”字的运用,就使文章的语言风格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再如“封闭式空调车是为雅,其内散播尼古丁或摆臭脚则不高”,把不顾别人的感受抽烟说成“散播尼古丁”,把随便脱鞋的坏习惯说成摆臭脚,收到了很好的幽默效果,当然也给这一类人画了漫画,讽刺的意味自然而然也就出来了。【即时小练】调侃是用言语戏弄、嘲笑之意。嘲笑别人是不礼貌的,但如果适当地自嘲一下,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请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调侃一下自己

9、吧。150字左右。【答案】话说我脸上的“痘痘”平久必鼓,但鼓久可不一定能平。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某一天,我脸上不过小小面积却形成了大大小小七八个“诸侯国”,诸侯混战,瞬间回到了古老的“春秋战国”时期话说“青春痘”新败,强大的湿疹便屡犯我“边境”,不出七天,“边关”告急,“国门”失守。话音未落,湿疹骑兵便闯进了“皇宫”,自那时起,我便开始了“俘虏生活”,整日“卧薪尝胆”,苦不堪言。【考点解说】“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中的“重要句子”是指:内容上解释事物主要属性,说明主要事理,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关键句。信息容量大、词汇较专业、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

10、有影响的句子。文中表达脉络层次的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直接表达作者观点或看法的句子。对接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解题指导】1析结构。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需要分析其结构进而来理解其含意: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含意,层层推进,这样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2抓关键。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其含意主要通过一些关键词语显现。关键词,指能体现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中心概念的词语。我们只要把句中关键词的含义分析透彻,就可以进而推知全句全段的意思。3辨语境。一般来说,句子与句子是互相关联的,这些相互

11、的关联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对这样的句子,我们可以从辨析句间关系入手,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的特定含意。4论目的。重要句子往往有其表意目的,或表明全文主旨,或彰显文章结构,或表达作者情感,或引出行文线索。对这些句子,就应从其表意目的的角度发掘其含意。对关涉全篇的“文眼”句,宜联系文章论述的中心去理解其含意。对有隐含意义的句子,宜根据文中相关信息,从表意目的的角度理解其含意。5明修辞。有些重要句子用到了一些修辞手法,对这些句子,可以从分析修辞手法入手来透视其深层意义。有时还须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真题典例】阅读下面的文

12、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有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

13、会碰到像“你不可说谎”这样一类的句子。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内心受到像清教徒一样的那种约束:他不能任性或感情用事。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陈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贯一致。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它们推导出来。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

14、,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或者至少很困难。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过得去,这样的合作就是不可缺少的。这意味着,从“你不可说谎”这条准则可追溯到这样的要求:“人类的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和悲伤应当尽可能减少”。但这些伦理公理的根源是什么呢?它们是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不是只是以权威为根据而建立起来的?它们是不是来自人们的经验并且间接地受着这些经验的制约呢?从纯逻辑看来,

15、一切公理都是任意的,伦理公理也如此。但是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来,它们绝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从我们天生的避免苦痛和灭亡的倾向,也是从个人所积累起来的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只有由有灵感的人所体现的人类的道德天才,才有幸能提出应用如此广泛而且根基如此扎实的一些伦理公理,从而人们会把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下来。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真理是经得住经验的考验的。(选自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略有改动)联系上下文,对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B在

16、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只关注、研究客观存在,绝不会碰到“你不可说谎”这一类的命题。C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都像清教徒一样追求真理而不放任自己或者凭一时冲动处理问题。D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答案】B(A.对照原文表述可知,选项将“不表达什么感情”换成“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用程度差别来偷换概念,与画线句“没有善,没有恶”等不符。C.因为原文中“清教徒”是用来比喻追求真理的科学家内心受到的约束,而选项用“清教徒”来比喻科学家追求真理的方式。D.张冠李戴,文中所说的“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是指“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内心受到像清教

17、徒一样的那种约束”,而并非“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低俗、通俗和高雅梁 衡一次谈文化,有人问什么是低俗、通俗和高雅?我一时语塞。如果凭感觉来回答,当然谁都知道,再往深说,有什么理论根据呢?我就赶快回来查书和旧日的读书笔记,于是有了一点新的梳理。谈这个问题先得承认一个基本的事实,人是由动物变来的。美文赏读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在最初的动物中发展出脊椎动物,而在这些脊椎动物中,最后又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获得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于是人就有了两面性:动物性与人性,物质性与精神性。一般来说,“俗”是指人动物性、物质性的一面;“雅”是指人性、精神性的一面。黑格

18、尔在美学一书中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分为三种。一是欲望关系,占有的欲望,如见美食就想吃,见好衣就要穿,一个猎人见了老虎就必定要捕杀它。欲望关系是以占有、牺牲对象为前提。二是研究关系,只想弄清对象的真相、规律,并不占有或牺牲它,这是科学的任务。如动物学家跟踪老虎,只是为了研究,绝不干涉老虎的行为。三是审美关系,只是欣赏,并不占有,也不想对它做更深研究。黑格尔称这为心灵的美感。它的特点是不把对象看作实用的个体,心中不起欲望,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只生起一种愉悦的美感。如观众看演出,旅游者看山水。我们从欣赏角度看老虎,也只欣赏它的花纹、雄姿,而绝不会有捕杀的欲望或研究的耐心。就是说人面对一物会有三念:占

19、有的欲望、冷静的思考和愉悦的欣赏,就看你选择哪一种。这三种念头第一种源于人的动物性、物质性,可称为“俗”;第三种体现人的精神存在,可称为“雅”。俗与雅之间还有一个过渡地带,这就是“通俗”。人自身的两面性与对外的三种关系,就使人在行为方面产生了六种精神需求。它从低到高分别是: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的需求。大致说来,前两项是满足物质需求的,可归于“俗”;后两项是满足精神需求的,可归于“雅”。中间两项比较模糊,兼而有之。但最低、最高的两项,即刺激与审美的需求却是很典型的。刺激就是勾起人的欲望,满足人的动物性,是最低的一档。这是一切黄色、凶杀、打斗类低俗作品的心理基础和市场基础。过去我在新

20、闻出版署工作,人们常问:扫黄、扫黄,为什么总是扫不完呢?它不可能扫完。只要人动物性的一面还存在,人与外界的欲望关系还在,他就要寻求刺激、发泄与满足。我们只能把它控制在最低限度:不公开传播,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危害青少年。相反,这六种需求的最高一档,即审美需求则是满足精神的心灵的需要,常表现为纯艺术。其代表如已被历史洗练、陶冶过的唐诗、宋词、古典音乐、名画及一切经典作品,它没有任何物欲的刺激,全在净化心灵,这无疑是最高雅的。但是人们食人间烟火,正常的欲望还是要的,还得有作品去满足他的休闲需求、信息需求、知识需求等等,这里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这就是“通俗”。通俗的标准是不刺激人的欲望心理但又不脱离人

21、的物质的现实。所以纯艺术、纯思辨性的作品不在通俗之列,它归于高雅;另一方面,纯刺激性的作品也不在通俗之列,它归于低俗,或名粗俗、庸俗。上面我们从接受角度,即人接受作品时的“两面性、三种关系、六点需求”谈了低俗、通俗和高雅的存在基础,这样我们就知道社会上为什么会有三类截然不同的作品,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低俗的作品是从人的物质欲望出发,刺激并满足人的贪占、享用要求;高雅的作品是从愉悦人的精神出发,满足人的审美要求。低俗作品让人回归动物的、物质的一面;高雅作品让人升华精神的、道德的一面。通俗则是低俗与高雅间的过渡地带。但我们一般说的通俗是有方向性的,它是指从高到低的过渡。就是说作品内在的思想、艺术(

22、审美)水准已经很高,但是照顾到接受者的接受能力,兼顾到他的需求(通常叫大众需求),而采用了他能接受的方式。注意,这里的要害是“高起低落”,是从高雅的标准出发落实到一个通俗的效果,从而避免了低俗。如果反过来从低俗的标准出发,就会滑落得更低,而永远不可能达到通俗的效果。就像委派一个大学文化程度的教师去教小学,可以把小学生培养成人才;而委派一个小学文化程度的教师去教中学,则只能把人才教成废才。真正的好作品都是“高起低落”,深入浅出,专家学者看了不觉为浅,工人、农民读来不觉为深,这就是通俗。这方面著名的例子,文艺作品如中国的四部古典名著,现代作家老舍、赵树理的作品,哲学著作如艾思奇的大众哲学。(选自人民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