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25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554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25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25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25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25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25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25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25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相:宰相B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指为政的才能C因之以饥馑因:接着D浴乎沂,风乎舞雩风:吹风、乘凉【解析】A项,此处的“相”指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答案】A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及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毋吾以也加之以师旅宗庙之事,如会同如其礼乐,以俟君子A相同,不同。B相同,相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解析】介词,因为/介词,把。连词,或者/连词,至于。【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端章甫A曾皙后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

2、方也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解析】例句是名词作动词,戴着礼帽。A项,是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C项,形容词作名词,勇气。D项,形容词作名词,小事,指做小相。【答案】A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宗庙之事,如会同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解析】B项,饥馑:饥荒。A项,“一日”古义:一两天;今义:一天。C项,“会同”古义: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D项,“童子”古义:少年,不到20岁的人;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答案】B5下列文言句式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不吾知也 B比及三年,

3、可使有勇C异乎三子者之撰 D浴乎沂,风乎舞雩【解析】A项,宾语前置句;B项,省略句,应为“可使(人民)有勇”;C、D两项都是状语后置句。【答案】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

4、:“辩哉!”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孔子家语)【注】搴(qin):拔取。聝(gu):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漭瀁(mng yn

5、g):广大无涯际的样子。熏:香草。莸(yu):臭草。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当一队而敌之当:率领B必也攘地千里 攘:夺取C挺刃交兵 兵:兵器D夫子曰:“辩哉!” 辩:通“辨”,区别【解析】D项,辩:善辩。【答案】D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类异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则由无所施其勇 吾其还也C子路抗手而对曰 舍瑟而作D夫子何选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解析】A项,都表原因,“因为”。B项,代词,他的;语气词,表商量或希望。C项,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连词,表承接。D项,语气词;代词,相当于“之”。【

6、答案】A8下列语句中,与“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B古之人不余欺也C而良人未之知也D异乎三子者之撰【解析】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D项是介宾结构后置句。【答案】D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C颜回向往的社会景象与曾皙所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其实都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D本文

7、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解析】B项,“繁词”指的是子贡。【答案】B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译文:(2)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译文:【答案】(1)在这儿凝神思虑,思绪万千。你们几个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我从中进行选择。(2)孔子说:“不耗费钱财,不伤害百姓,不废太多的口舌,颜回都具备了。”【参考译文】孔子向北游览到了农山,子路、子贡和颜渊在身边陪侍。孔子四处看了看,然后深深地感叹说:“在这儿凝神思虑,思绪万千。你们几个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我从中进行选择。”子

8、路走上前去说道:“我希望(得到一个机会)将帅的白色指挥旗像月亮,红色的战旗似太阳,钟鼓的声音响彻云霄,繁多的旌旗在地面盘旋飞舞,在这种情况下,我率领一队人马打击敌人,一定能夺得上千里的土地,夺取敌人的战旗,手执割下的敌人的左耳,只有我能干这些事,让他们两个跟着我吧。”孔子说:“多么勇猛啊!”子贡也走上前去说道:“我希望当齐楚两个大国在广阔的田野上交战,两军对垒相望,战场扬起的灰尘连成一片,士兵就要拿起武器交手时,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陈述利害关系,消除两国的灾难,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够做得到,就让子路、颜渊跟着我吧。”孔子说:“多么有口才啊!”颜渊退后不说话。孔子说:“颜回,向前来,为什

9、么只有你不谈谈心愿?”颜回回答说:“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孔子说:“即使这样,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你说说看。”颜回回答说:“我听说熏草和莸草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尧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个国家,因为他们不是同类的,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让人民安定,不用加固城墙,不用越过护城河,把剑、戟这些兵器销铸成农具来使用,平原、湖泽上放养成群的牛马,家家没有离别相思之苦,千年没有战争的忧患,那么,子路就没有地方施展他的勇气,子贡也没地方用他的辩才了。”孔子神情肃穆地说:“多么美好的德行啊!”子路举起手来问道:“老师会选择谁呢?”孔子说:

10、“不耗费钱财,不伤害百姓,不废太多的口舌,颜回都具备了。” 11(2015北京高考)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另一种标点如下。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

11、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解析】本题以补写主语的形式考查省略句式。文言文中的对话常常省略主语,一般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出现,有时不仅主语省略,连同后面的“曰”也常常省略掉。所选文本为选修教材中的内容,文中对话的二人为师生关系,应该比较熟悉,据此,可以判断主语是谁。本题从断句角度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一问一答,只要把握孔子的观点和二人的师生关系就能推断出来。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标点,是孔子在回答了曾皙的问题之后,用一连串的反问回答曾皙

12、的提问;第二种标点,是曾皙和孔子两人一问一答。不同的断句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可以赞同任意一种,并说明理由。【答案】曾皙孔子曾皙孔子不同之处要点一:第一种解读认为在对话中,曾皙一次发问,孔子一次作答;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三次发问,孔子三次作答。要点二: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与孔子的关注点不同,直到最后二人也没有谈拢。孔子关注的是“为国以礼”,应该谦虚,故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曾皙的志向与其他三人不同,他不想从政(有出世倾向),他的关注点是从政与不从政的差别,他认为孔子既然对子路的从政“哂之”,就应该也对求和赤“哂之”,所以才会有连续的发问。第一种解读没有体现上述内容。看法及理由(示例一)赞同第一种解读。理由是,孔子的关注点在于“为国”是否“以礼”、是否谦虚,所以他用一连串的反问句,强调赤和求同样也是为政但是却表现得谦虚,反衬子路不够谦虚。孔子细致地回答了曾皙的提问,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示例二)赞同第二种解读。理由是,这一解读与前文四人各言其志衔接紧密,生动地再现了师生间的对话及他们各自不同的关注点。曾皙一再追问,孔子耐心作答,表现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解读文气更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