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卷一、想一想,填一填。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2、100里面有( )个十,100里面有( )个一。3、一个数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7,这个数是( )。4、和98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5、写出四个十位上是5的数:( )、( )、( )、( )。6、由7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读作( )。7、钟面上的短针叫( )针,长针叫( )针。8、 ( )个十和( )个一 ( )里面有( )个十合起来是( )。 和( )个一。9、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一位数合起来是( )10、比70小1的数是( ),70比( )小1。 最大的
2、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11、把46、37、84、53、58、17按一定顺序排列: ( ) ( ) ( ) ( ) ( ) ( )12、我们的黑板是( )形,我们的红领巾是( )形。13、当钟表面上的时针与分针重合时是( )时,成一条直线时是( )时。二、我会算1、直接写得数。70+225-92+6471-36+5729-953+439+6080-2016+885+36+708+5342+856-618-9-38+7-813-7+810-6+94+3+92、哪些算式结果错了,打x号,错误的要改正634=23( )( )457=38( )( )4+53=93( )( )728=80
3、( )( )48+6=44( )( )60+30=90( )( )三、按要求将你认为合适的圈起来。1、书包的价钱比80元少一些。(90元、 78元、 82元)2、玩具小汽车的价钱比60元贵多了!( 68元、 95元、 48元 )3、和60最接近的数。( 100、 45、 70、 56 )4、54+3的和是( 四十多、 五十、 五十多 )5、得数比50大的算式( 59-9、 59-10、 59-8 )五、在你认为合适的下面画1、小兰做了27朵红花,小新做的比他多一些,小新可能做了多少朵?29朵25朵40朵2、明明做了90道口算,兰兰做的比他少得多,兰兰可能做了多少道?52道80朵100道3、草莓
4、80个 ,苹果可能有多少个?20个65个90个五、解决问题。跳绳比赛。小红跳20下,小丽跳32下,小花跳的比小红多一些,比小丽少一些。 小花跳了多少下?(在合适的下画)25下30下54下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小红和小丽一共跳了多少下?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
5、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小花再跳多少下就和小丽同样多?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
6、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