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2019-2020 学年高一地理 3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卷 选择题 2012 年 1 月 23 日太阳耀斑达到 8.7 级。2012 太阳峰年到来,大耀斑将爆发,中国科协将举行“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主题就是“2012新一轮太阳活动高峰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相比独特而优越的条件是()A.安全的宇宙环境 B.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C.具有适宜的温度 D.体积质量适中 2.材料中提到的耀斑,应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日珥层 3.太阳活动增强可能导致()A.北半球夏
2、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 B.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C.地球所有地方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D.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答案】1.C 2.B 3.D【解析】【1 题详解】安全的宇宙环境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具有的条件,A 错误。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都存在大气层,只不过是大气层厚度不同,密度不同,B 错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根本原因是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具有适宜的温度,并使水以液态形式存在,C 正确。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如火星已经被发现有水体存在,D 错误。故选 C。【2 题详解】发生在光球层的太阳活动是黑子,A 错误。根据所学知识,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上,B 正确。发生在日冕层的太阳
3、活动是太阳风,C 错误。太阳外部的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日珥只是一种发生在色球的太阳活动,D 错误。故选 B。【3 题详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都取决于黄赤交角,与太阳活动无关,A、B 错误。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自转角速度都相同,C 错误。太阳活动增强,会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D 正确。故选 D。读图,图中数字为二分二至点,完成下面小题。4.北京地区白天最短时,此日的地球位置,可能是图中的()A.B.C.D.5.图中,当地球运行到位置时,上海(31N,121E)的昼夜长短情况是()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4、D.无法判断【答案】4.A 5.C【解析】【4 题详解】读图分析,节气地球离太阳最近,应为冬至,节气地球离太阳最远,应为夏至,再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确定为春分,为秋分。北京冬至日时白天最短,对应图中的位置。故选 A。【5 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位置为秋分,此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故选 C。下图某地“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城市地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交通便捷程度和距市中心的远近 B.高档住宅区的位置和距机场的远近 C.工业区的位置和距火车站的远近 D.城市高校的位置与距市政府的远近 7.单就付租能力考虑,在距市中心 3-10 公里的地方,更可能形成()A.
5、甲活动为主的功能区 B.乙活动为主的功能区 C.丙活动为主的功能区 D.混合功能区 8.一般情况下,乙活动代表的是()A.工业 B.住宅 C.行政 D.商业【答案】6.A 7.A 8.D【解析】【6 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地租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距城市中心远近,从城市中心向外地租逐渐递减;二是交通通达度,交通通达度高的主要道路沿线及道路交汇处地租较高。故选 A。【7 题详解】城市中各类经济活动存在空间竞争的关系,某一区域土地的用途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支付地租的高低,读取表中数据可知,在距市中心 310 公里的地方,甲活动支付的地租最高,因此更可能形成甲活动为主的功能区。故选 A。【
6、8 题详解】读取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乙活动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的距离下降最快,在市中心乙活动支付的地租最高,形成以乙活动为主的功能区,由此判读,乙活动代表的是商业,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心。故选 D。【点睛】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9.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解析】【详解】图中显示,甲地上空有云层,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较强,使得白天气温不高,夜晚气温不低,昼夜温差较小,但甲位于陆地,陆地热容量小,导致气温日变化较大,因此甲地不是昼夜温差最小的,排除 A。图中显示,乙地位于海洋,热容量大
7、,气温日变化小,但乙地为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较大,因此乙地不是昼夜温差最小的,排除 B。图中显示,丙地位于海洋,热容量大,气温日变化小,且丙地上空有云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使得昼夜温差减小,因此丙地是昼夜温差最小的,C 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丁地位于陆地,陆地热容量小,导致气温日变化较大,且丁地为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加大了昼夜温差,因此丁地是昼夜温差最大的,排除 D。故选 C。【点睛】影响气温日变化的因素:天气、下垫面性质(大陆性)、地势等。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
8、温作用与天气直接相关,因此天气是影响气温日变化的重要因素,晴朗天气日温差大,阴雨天气日温差小;下垫面性质不同,热容量不同,气温变化有明显差异,海洋、湿地、植被地日温差较小,陆地、旱地、裸地日温差大;一般地势越高,日温差越小,海拔较高的大高原因天气晴朗,日温差可能较大。读 1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10.A、B 两地的气压性质是()A.A 是高压,B 是低压 B.A 是低压,B 是高压 C.A、B 都是高压 D.A、B 都是低压 11.图中亚洲东部 C 点的风向是()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答案】10.A 11.B【解析】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对气压带、风带的影
9、响。【10 题详解】1 月份为北半球的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亚欧大陆由于低温形成高压,海洋由于高温形成低压。故选 A。【11 题详解】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亚欧大陆为高压,太平洋为低压,亚洲东部形成季风区,冬季盛行西北风,亚洲东部 C 点位于高压的东侧,所以形成西北风,故选 B。2012 年第 15 号台风“布拉万”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以每小时 25 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2.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台风“布拉万”气流运动状况的是 A.B.C.D.13.减轻台风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最重要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 B
10、.台风季节做好沿海居民的迁移工作 C.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减弱台风的暴雨和风速 D.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答案】12.B 13.D【解析】【12 题详解】台风“布拉万”属于北半球的热带气旋,北半球的热带气旋表现为逆时针方向向内流动,据此结合选项选 B。【13 题详解】减轻台风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最重要的措施是建立台风灾害观测网络,加强台风的预警和预报;加固海岸堤坝等。修建各种水利设施、进行人工消雨作业以减弱台风的暴雨和风速不现实;台风季节并不是天天台风,时刻做好沿海居民的迁移工作不仅工程浩大,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此分析选 D。【点睛】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产物。减轻台风灾害对我国的影响,
11、最重要的措施是建立台风灾害观测网络,加强台风的预警和预报;加固海岸堤坝等。下图为沿某岛屿 20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14.根据图示信息,该岛甲、乙两地都是 A.1 月降水量最大 B.26 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 C.7 月气温最低 D.812 月气温逐月递减 15.关于两地气候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为地中海气候 B.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C.两地都位于热带地区 D.两地都位于北半球【答案】14.C 15.C【解析】【14 题详解】根据该岛屿的经度判断为东经,结合地形判断该地为马达加斯加岛。根据图中的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分析,乙地 2 月降水多,甲地 2-6 月降水减
12、少;两地都是 7 月气温最低;8-12 月气温升高。据此分析选 C。【15 题详解】根据该地区的气温分布特征,1 月气温高于 7 月,故判断甲乙位于南半球。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甲乙两地应位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甲终年高温,降水量集中于夏季,故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终年高温多雨,故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据此分析选 C。下图是“某地区 19501980 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16.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B.城市数目的多少 C.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 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17.30 年间该地区()A.乡村人口增长了 2000 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 50
13、0 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18.30 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A.略有提高 B.略有下降 C.没有变化 D.大幅提高【答案】16.D 17.B 18.C【解析】【16 题详解】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城市数目的多少、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都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但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故选 D。【17 题详解】读图分析,30 年间,该地区乡村人口增长了 1000 万,A 错误;城市人口由 500 万增长到 1000万,增长了 500 万,B 正确;总人口由 1500 万增长到 3000 万,增长了 1 倍,C 错误;乡村人口由 10
14、00 万增长到 2000 万,增长了 1 倍,D 错误。故选 B。【18 题详解】城市化水平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1950 年和 1980 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相同,因此 30 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基本没有变化。故选 C。19.下列四幅洋流模式图,能反映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分布状况的是()A.B.C.D.【答案】A【解析】考查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度海区,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所以以上四幅洋流模式图,结合北太平洋中高纬海陆分布轮廓,能反映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分布状况的是 A,故选 A。20.将农业投入要素按自然和人文两类归纳,同属一类的是()A.化肥、
15、技术、机械、农药、劳动力 B.降水、化肥、机械、劳动、土地 C.光照、降水、土地、灌溉、化肥 D.种子、降水、劳动力、土地、资本【答案】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详解】化肥、技术、机械、农药、劳动、种子、资本等都属于人文因素;降水、土地、光照、灌溉等都属于自然因素。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类型,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区别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读美国农业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1.图中 A、C 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22.我国与美国 A、C 区域相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16、)A.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C.四川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D.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23.两国相同农业地域类型区的相似区位条件是()A.当地都有广阔的市场 B.当地都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C.都以家庭经营方式为主 D.都是地广人稀的地方【答案】21.C 22.B 23.D【解析】【21 题详解】读图分析,A 为美国的玉米带,C 为小麦区,A、C 都分布在美国中部平原,都具有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的特点,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故选 C。22 题详解】A、C 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我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地广人稀的西北和东北地区,其他地区都不具备发
17、展商品谷物农业的条件。故选 B。【23 题详解】中美两国相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区,中国分布在东北和西部地区,都是地广人稀的地方,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D 正确;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面向世界市场,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市场主要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A 错误;美国中部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西北地区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B 错误;美国一家庭经营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为主,C 错误。故选 D。2008 年 3 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
18、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回答下列各题 24.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影响是: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25.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右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增强 B.增强 C.减弱 D.减弱【答案】24.C 25.C【解析】【24 题详解】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为“碳中性国家”,那么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会减少,则全球温室效应会减弱,全球气温升高速度会减慢,海平面上升速度将减缓,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干旱情况会有所改善,植物的生长速度不会明显变化
19、。据此分析选 C。【25 题详解】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会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全球温室效应会减弱,也就是大气逆辐射会减弱,地面增温减慢,全球温室效应减弱。图中对应大气逆辐射,故减弱,据此分析选 C。【点睛】全球变暖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包括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毁林导致温室气体增多,温室效应增强等。全球变暖会引发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降水量发生变化,部分地区出现水源短缺;出现“粮荒”;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破坏;极端天气频繁等。为减缓全球变暖进程,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
20、放;植树造林,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加强技术研究,如培育耐旱新品种,工业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通过经济、行政手段加强环保工作的实施;加强工程建设和防御机制建设以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26.(201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列自然景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黄河壶口瀑布 B.华山西峰绝壁 C.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 D.海南天涯海角沙滩【答案】B【解析】黄河壶口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是流水溶蚀形成的,海南天涯海角沙滩则是海水堆积作用的结果。以上三种事物均是外力作用形成的,而华山西峰绝壁是地壳上升形成的。故答案选 B 项。27.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在 a、b、c、d 中,可能有
21、生物遗体存在是()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的一定为沉积岩。分析示意图并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a 来自地幔,为岩浆。经冷却凝固,形成 b 为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b 经过外力作用形成 c 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本题正确答案是 C。【点睛】岩石根据成因的不同,分为三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其中岩浆岩又分为:侵入性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花岗岩属于倾入性岩浆岩,而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片麻岩属于变质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沉积岩的特点:分层,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类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
22、片理构造,重结晶作用明显。28.下列地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最小的是()A.亚洲东部季风气候 B.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 C.非洲热带沙漠气候 D.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答案】A【解析】【详解】亚洲东部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受沿岸洋流的影响较小,A正确;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深受被大西洋暖流的影响,B 错误;非洲西海岸都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对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C 错误;南美洲东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巴西暖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 错误。故选 A。29.下列有关南亚季风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的原因之一 B.南亚夏季风主要受亚
23、洲高压影响 C.受南亚夏季风影响时,印度西南部温和少雨 D.受青藏高原阻挡,我国不受南亚季风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南亚是热带季风气候,其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以 A 对。B 选项,南亚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北移所形成,并不是亚洲高压所致,况且亚洲高压出现在冬季。C 选项,南亚夏季风影响,西南部是位于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D 选项,我国西南部地区河谷地区能受到南亚季风影响。30.人们把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叫做雪线。结合所学知识,不同纬度高山雪线的高度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是()A.地势的高低不同 B.土壤的肥力不同 C.热量的纬度差异 D.植被的覆盖差异【答案】C【
24、解析】【详解】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有降水、气温、坡度等。一般来说,降水越少,雪线越高。气温越高,雪线越高。坡度越陡,雪线越高。而不同纬度,高山雪线高度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差异导致热量差异。本题正确答案是 C。31.一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了这个地区的()A.人口的增长状况 B.人口的自然增长状况 C.人口的迁移状况 D.人口的分布状况【答案】B【解析】【详解】一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所以二者共同决定了这个地区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状况,B 正确;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与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有关系,A 错误;一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与人口迁移状况没有关系,C 错误;一个
25、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不会直接影响到人口的分布状况,D 错误。故选 B。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2.人口增长现代型阶段的突出特点是()A.低死亡率、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死亡率、低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死亡率、高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死亡率、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 33.图中可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线段是()A.甲线段 B.乙线段 C.丙线段 D.丁线段【答案】32.A 33.C【解析】【32 题详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读图可知,现代型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A 正确;高死亡率、低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低死亡率、高出生率、低自然增
26、长率,高死亡率、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没有这几种人口增长的模式,B、C、D错误。故选 A。【33 题详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图中自然增长率应该用垂直于横轴的垂线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条曲线的交点之间线段丙来表示,C 正确;甲、丁长度较大,可能表示出生率或死亡率的数值,乙是横线、与自然增长率没有关系,A、B、D 错误。故选 C。下图是表示 20002005 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级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 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4.图中 A、B 两点比较,能得出的结论是()A.A、B 两地迁出率、迁入率均相差很大 B.A、B 两地迁出率、迁入率均大致相
27、等 C.A、B 两地迁入率大致相等 D.A、B 两地迁出率大致相等 35.造成图中 A 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答案】34.C 35.D【解析】【34 题详解】读取图中数据分析,A 地的迁出率远大于 B 地,两地的迁入率大致相当,故选 C。【35 题详解】人口迁移的方向总体上是从经济落后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读取图中数据分析,A 地的迁出率远大于迁入率,说明 A 地人口以迁出为主,迁出量大,因此 A 地应是经济落后地区,人口较多,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条件差。故选 D。第 II 卷 二、综合题(2 大题,每空
28、 2 分,共 30 分)36.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丙点表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 6 月 22 日的位置)(1)甲处放大图为_(南极或北极)俯视图,弧线 AC 为_(晨线、昏线),此时甲位于_(近日点、远日点)附近。(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B 点的地方时为_时;A 点的昼夜情况为_。(3)地球公转到乙处时,成都市比北京市的白昼_(长、短);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北京市昼夜长短的变化是_。【答案】(1).北极 (2).昏线 (3).远日点 (4).12 (5).昼长夜短 (6).长 (7).昼变短,夜变长【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二分二至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
29、和光照图的判读等基础知识点,考查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结合题目信息分析,丙点表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 6 月 22 日的位置,即丙表示夏至日,甲靠近夏至日,北极地区应出现极昼现象,由此可判断甲处为北极俯视图;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顺地球自转方向经过弧线 AC 后由昼进入夜,弧线 AC 为昏线;地球 7 月初到达远日点,此时甲位于远日点附近。(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B 点此时处在昼半球的中间,地方时为 12 时;A 点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3)地球公转到乙处时,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越往北昼长越短,成都位于北京以南,因而昼长比北京长;由甲处
30、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此过程中北京昼渐短、夜渐长,由昼长夜短到昼短夜长。37.下为我国某日海平面气压(hPa)分布示意图(局部),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乙地的天气系统是_(高、低)气压,从大气运动看属于_(气旋、反气旋);在甲系统的控制下空气_(上升、下沉),多_(晴朗、阴雨)天气。(2)图中乙丙为_(冷、暖)锋,该锋面过境时,其天气状况是_。下面_图是这类锋面的剖面示意图(填字母)。(3)图中四地,风速最大的是_。【答案】(1).低 (2).气旋 (3).下沉 (4).晴朗 (5).冷 (6).多云、雨雪、大风、降温 (7).B (8).【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主要的天气系统的判断及对天气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读图分析,图中乙地的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比四周低,是低压系统,从大气运动看属于气旋;甲系统中心气压值比四周高,是高压系统,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2)根据图中乙-丙的天气符合可知,乙-丙为冷锋,过境时会出现阴天、雨雪、大风、降温等天气;图中 A 表示暖锋(暖气团主动爬升,冷气团涡旋状后退),B 表示冷锋(冷气团主动向前运动,暖气团被迫爬升)。(3)四地中地等压线最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