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079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练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练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双基达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刘邦认为封建有屏藩之利,郡县有统制之功,由是二者并行,使全国形成封国与郡县并存的郡国制度。刘邦这一制度探索的着眼点是()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中央集权C完善中央官制 D扩大统治基础2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在全国分设冀、幽、并、徐、青、荆等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考察郡县长官,内容有“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今”,“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这主要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B王国问

2、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C皇帝加强对基层百姓的控制 D中央集权受到地方的严重威胁3大唐新语记载,李承嘉当上御史大夫后,要求其他御史向皇帝奏事前先向自己汇报。有御史回应说:“御史,人君耳目,俱握雄权,岂有奏事先咨大夫,台无此例。”这表明唐代()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科举制冲击了世族势力C监察官员有一定独立性 D三省六部制制约了皇权4(2017银川质检)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逐渐衰落 B君主专制日益加强C宰相成为宦官的附庸 D二府三司制的雏形出现5

3、历史漫画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漫画中的“措施”可能是指实行了()A世袭制 B察举制C科举制 D内阁制6(2017福州二模)宋代“参知政事宜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视事及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材料直接反映了()A宰相权力的分割 B皇帝权力的加强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宰相权力的加强7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所以“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由此可见()A宋代官僚体系成熟 B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C宋代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D宋代破解了藩镇难题8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互为表里。”据此判断,元代行省

4、()A掌地方军政大权,且不受中央节制B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质C否定了秦汉以来的郡县制D延续了北宋以来“强干弱枝”的行政管理体系9(2017济宁一模)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在北京东安门内建立了东厂,设掌印太监一员,掌班、领班、司房无定员,贴刑二员,“掌刺缉刑狱之事”。东厂的设立从本质上反映出()A中央机构的进一步完备 B君主专制的强化C监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D宦官权力的扩大10(2017潍坊一模)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 B君主专制不

5、断被削弱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皇帝昏庸,懒于朝政11(2017贵州适应性考试)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A军机处历经逐步演化得以成立 B君主专制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C历史研究难以形成统一的结论 D军机处的设置具有机密性12(2017益阳一模)宋仁宗对谏官张升说,你很孤单,没有朋友,要注意说话分寸。张升明知仁宗儿子都夭折了,却回敬皇帝道:臣不孤单,妻儿俱全;陛下才孤单,只有宫女相伴。仁宗没有怪罪张升。清代士大夫却没有这种“脾气”,大学士曹振镛总结的为官秘诀是“多磕头少说话”。士大

6、夫“脾气”的变化表明()A儒家思想渐趋衰微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官场风气世俗化 D经济文化没有协调发展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

7、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36不详西汉平帝(15年)/131031 578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 180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 255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3281 573宋宣和四年(1122年)/26288/1 234元朝12183/971 425整理自历代地理志(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

8、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变动”与“不变”的出发点。(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廷争的焦点,并概括李斯的主要观点。(9分)(3)综合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地方行政区划“变动”与“不变”的具体表现。(12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我们要讲的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

9、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概括材料中对宋代政治制度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其主要原因。(12分)(提示:最少提炼两个观点并分析其原因)练高考找规律1(2016课标,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2016课标,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

10、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3(2016课标,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4(2016课标,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5(2016课标,27)福建各地族谱

11、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6(2015课标,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7(2015课标,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12、()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8(2014课标,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练模拟明趋势9(2017广东深圳一调,26)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据此推断当时()A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 B地方分裂势力增大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D察举制度存在弊端10(2017石家庄质检)汉武帝时,

13、政府明文规定:地处京畿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文武长官不得由王室成员担任。其意图是()A预防地方官员结党营私 B加强国都的军事防御C废除贵族血缘政治 D防止宗室势力威胁皇权11(2017吉林二模)秦朝与唐朝中央官制示意图的比较,最能说明()A唐朝中央官员日益增多 B唐朝通过分权实现集权C唐朝尚书省的权力最大 D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12(2017安徽合肥二检,26)钱穆指出,“总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材料所述的第三级演进使()A分封制最终走向了解体 B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出现C考试选

14、拔官员成为定制 D官僚政治制度逐渐形成13(2017河南省适应性考试一,27)北宋初年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除少数机构外,大多只管理部分事务,甚至成为闲散机构,名存实亡。“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尚未统一稳定 B官员队伍的冗杂C君主专制的加强 D中央集权的强化14(2017安徽江淮十校三联,26)元朝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元朝这一设置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地方割据 B创新管理体制C加强经济管控 D体现因地制宜15(2017皖北协作体一模)建文二年(1400年

15、)二月,惠帝将都察院改为御史府后说,御史“专纠贪残,举循良,匡政务教化为职”。嘉靖皇帝曾对左都御史说“御史的职责在于勉励贤善,抑制邪恶”。这说明明朝统治者要求御史做到()A奸邪屏迹,善人汇进 B宁鸣而死,不默而生C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D廉洁自律,匡扶正义16(2017常德一模)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

16、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17(2017太原期末)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崇班贵檩、上所亲言者不得入”,且因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这表明()A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 B统治者重视拔擢高水平人才C政府决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练纠错提知能易错点1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的比较18下面是秦与唐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通过分权得以集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唐朝将秦朝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易错点2不能准确掌握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19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

17、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易错点3明朝内阁制与英国内阁制的差异20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事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对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君权得到空前强化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课练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双基达标课时作

18、业1B君主专制强调的是中央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处理,与材料中“封建有屏藩之利,郡县有统制之功”表达的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封建有屏藩之利”是说分封制下的诸侯国能起到拱卫中央的作用,“郡县有统制之功”是说郡县制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刘邦把二者结合的初衷是想取二者之长,强化中央的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央官制,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统治基础的信息,故D项错误。2A从材料中可分析出,汉武帝在地方设置刺史,负责监督地方,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A项。3C本题主要考查唐代政治制度。根据题干信息“御史,人君耳目,俱握雄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御史的职责是监察百官,直接对皇帝负责,故本题选C项

19、。题干并未阐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未涉及科举制,故不选A、B两项。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故不选D项。4B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的加强。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唐朝“宰相掌文,枢密掌武”,宦官实现了对宰相权力的制约,宦官对国家权力的介入实质上反映了皇权的加强,答案为B项。5C根据漫画中的关键信息“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改革中央官制”等可知,这是指隋朝实行的科举制,故答案为C项。其他各项在时间上均不符合,排除。6A由“参知政事宜与宰相分日知印”可知,宋代通过设置参知政事以分割宰相权力,这说明宋代削弱了宰相的权力,故选A项。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直接反映”,排除;C项说法错误

20、,题干反映的是中央机构的变化;D项说法与题干材料反映的信息相悖,排除。7B本题主要考查宋代政治制度。宋代将官员官职和差遣分开是为了强化对官员的控制和管理,从而强化专制君主的权力,故本题选B项。8B本题考查行省制的性质。据题干“统郡县”可知行中书省地位高于郡县,据“掌国庶务与都省互为表里”可知行中书省为中书省的外派机构,故选择B项。9B作为皇帝耳目和爪牙的特务机关,东厂不是常规的中央机构,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东厂是国家特务情报机关,由皇帝亲信宦官担任首领,只对皇帝负责,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故B项正确;东厂的设立不是常规监察体系的完善,故C项错误;宦官权力依附于皇权,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21、。10A材料强调“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说明当时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官僚集团对皇权起到了制约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不断被削弱”,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故C项错误;由材料不能得出“皇帝昏庸,懒于朝政”的结论,故D项错误。11A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军机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C两项说法错误,排除;军机处的运作具有机密性,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为A项。12B清代儒家思想依然处于正统地位,故A项错误;清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官员实际上相当于皇帝的奴仆,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中清代士大夫没有这种“脾气”,为官秘诀是

22、“多磕头少说话”并不是官场风气世俗化的表现,故C项错误;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与士大夫“脾气”的变化并无关联,故D项错误。13(1)出发点:满足统治者的需要。(4分)(2)焦点:应该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3分)观点:分封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容易激化诸侯之间的矛盾;周朝正是因为诸侯纷争不断而走向衰落的;郡县制使中央容易控制地方,有利于维护统治的稳定。(6分)(3)“变动”的表现:地方行政区划的层级逐渐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级制;州、府等中级地方行政区域不断缩小,其行政权力不断萎缩;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元朝新增省级地方行政单位。(6分)“不变”的表现:中央对地方层层的严密控制不变;在地方行政机构

23、内分化事权,使其相互制约的指导思想不变;县级行政单位基本稳定,加强对最基层地方的控制不变。(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变动”与“不变”的出发点是满足统治者的需要,由此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请立诸子”“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等分析可知双方争论的焦点;李斯的主要观点应从分封制的弊端、周朝衰败的教训、郡县制的优点三个方面加以概括。第(3)问,“变动”的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从地方行政区划的层级、区域、行政权力、新增的地方行政单位等角度进行说明;“不变”的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县级行政单位保持稳定等角度加

24、以说明。14观点1:宋代是汉唐宋明清五代中最贫弱的一代。(1分)主要原因:从国家统一的程度看,宋代只是一个局部统一的朝代;宋代与周边各族的战争较多,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削弱地方权力的措施,致使地方困弱;分化事权和重文轻武的用人原则造成了宋代冗官、冗兵、冗费的贫弱局面。(6分,任答3点即可)观点2: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树”。(1分)主要原因:宋初采取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宋太祖采取措施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宋朝学术中衰,缺乏人才。(4分)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材料中的观点较多,适宜选取有利于进一步剖析原因、内容比较明确的语句进行概括,言之成理即可。加餐练练高考找规律1A材

25、料中“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体现出重史传统对君主个人行为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史书是否真实,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史官记录君主过失对君主的影响,未体现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C项错误;宋太祖并不排斥史书记录他良好的真实言行,D项错误。2D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两汉察举制采用地方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方式选拔官吏,具有范围小、任人唯亲的缺陷,魏晋九品中正制以门第高低为选用标准,会导致官员素质良莠不齐,隋唐“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既可以扩大选官范围,又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鼓励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由此可见科举制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故选D项。最优秀的官吏未必能够

26、由科举制选拔出来,A项错误;官员道德水平并不能通过科举考试得到鉴别,排除B项;科举制向社会开放,世家子弟可以通过科考入仕,C项错误。3B题干材料信息表明,秦朝灭亡后,萧何重视整理秦朝的国家档案文献,并为汉所用,即“汉承秦制”,因此汉初统治全国,靠的是继承了秦朝的典章制度,故应选B项。汉初崇尚黄老之学,排除A项;汉初充分发挥了文书的功能,排除C项;材料意在表达汉初对秦朝典章制度的继承,而非官员熟知秦朝典章制度,排除D项。4B材料表明,明朝对地方三司的管理从六部直接管理演变为由巡抚管理,巡抚总括地方三司,这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意不符。5B据题干可知,福建各地族谱中

27、有许多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且清乾隆年间此类现象骤然增多,这主要说明康熙帝收复台湾后,大陆移民移居台湾生息繁衍的现象增多,故选B项。族谱编修与移民现象无关,排除A项;C项说法明显错误;D项说法与题干情境不符,排除。6C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如皇帝幼小,这些外戚往往成为执政大臣,体现了汉代对母族亲属关系的重视,故选C项。外戚担任“执政大臣”,很可能是自身掌控相权,故A项中“抑制相权”说法不当;“家天下”观念体现的是宗法观念,外戚干政无法体现“家天下”观念,故B项错误;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大大削弱,故D项不符合史实。7A汉宣帝强

28、调皇帝与优秀的郡太守共同治理天下,这一观念被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说明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皇帝对地方吏治的重视,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只是提到后来的帝王认同汉宣帝的一种治国理念,C、D两项与题干材料所述不符。8B明朝内阁是内侍机构,属于皇帝增设的体制外机构,用以加强皇权,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能够操纵体制内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体现,故A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内阁首辅操纵朝政而非取代六部,C项错误;虽然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但是其权力源于皇帝,不能理解为首辅权力失控,D项错误。练模拟明趋势9D材料中“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

29、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得益于当时的选官制度察举制,“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反映了察举制下大家族把持政权,这说明当时察举制度存在弊端,故选D项。A项出现在西汉时期,排除;演变成门阀士族不等于在地方上形成分裂势力,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会造成社会阶层的固化,而非流动性加强,故C项错误。10D材料反映了汉代禁止王室成员担任离都城近的地区的官员,目的在于防止宗室势力相互勾结,威胁皇权,故D项正确。A、B、C项均不符合材料本意。11B唐代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彼此之间相互制衡,皇权因此得到强化,答案为B项。12C材料信息中的第三级演进是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的结果,科举制

30、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故选C项。A、B两项出现在第一级演进完成之时;D项出现在第二级演进时期。13C据材料“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事之所寄,十亡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上机构都是中央机构,由于北宋君主专制的加强,导致这些机构闲散,故C项正确。当时国家已经局部统一稳定,故A项排除。官员队伍的冗杂,是君主专制强化的后果,不是原因,故B排除。中央集权的强化应该与地方的控制相关,与中央机构闲散无关,故D项排除。14A根据材料中“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信息,可知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B、C、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15A根据材料中“专纠贪残,举循良,匡政

31、务教化为职”“御史的职责在于勉励贤善,抑制邪恶”分析可知,A项正确;“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强调御史要有所作为,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做好表率作用,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廉洁自律”讲求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16D由“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可知,内阁的票拟权要由皇帝的批红权来决定,内阁拒绝的仅仅是君主“主动下手诏、中旨”,所以不能说明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内阁牵制朝中大臣,故B项错误;明代内阁与近代内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可以看出,内

32、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故D项正确。17C从材料中得不出“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南书房的官员是皇帝的亲信,与其水平高低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反映了南书房开始参与决策,故C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以军机处的设立为标志,故D项错误。练纠错提知能18B本题易错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重要的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独尊,所以唐朝是以分“丞相”权力而集“皇帝”权力的。答案为B项。19D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全面认识科

33、举制度的局限性。本题以情景材料切入,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为选官不能只重才学,还要注重品行,否则会导致官员日后滥用职权,危害百姓,故D项说法正确。20D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理解两国内阁制的性质。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产物,是最高行政机构;明朝废除宰相,内阁长官称首辅,故A、B、C三项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D项反映了两国内阁制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高二(下)第一次模拟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34、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M=0,1,2,N=x,若MN=0,1,2,3,则x的值为()A3B2C1D02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为()A球B圆柱C圆台D圆锥3在区间0,5内任取一个实数,则此数大于3的概率为()ABCD4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入x的值为1,则输出y的值是()A2B3C4D55已知向量=(1,2),=(x,4),若,则实数x的值为()A8B2C2D86某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600,400,800为了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该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三个年级中抽取45名学生进行座谈,则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为()A15,5,25B15,1

35、5,15C10,5,30D15,10,207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直线BD与A1C1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异面但不垂直D异面且垂直8不等式(x+1)(x2)0的解集为()Ax|1x2Bx|1x2Cx|x2或x1Dx|x2或x19已知两点P(4,0),Q(0,2),则以线段PQ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A(x+2)2+(y+1)2=5B(x2)2+(y1)2=10C(x2)2+(y1)2=5D(x+2)2+(y+1)2=1010如图,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需要确定隧道的长度,工程技术人员已测得隧道两端的两点A、B到点C的距离AC=BC=1km,且ACB=120,则A、B两点间的

36、距离为()A kmB kmC1.5kmD2km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11计算:log21+log24=12已知1,x,9成等比数列,则实数x=13已知点(x,y)在如图所示的平面区域(阴影部分)内运动,则z=x+y的最大值是14已知a是函数f(x)=2log2x的零点,则a的值为15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2BC,E、F分别是AB、CD的中点,现在沿EF把这个矩形折成一个直二面角AEFC(如图2),则在图2中直线AF与平面EBCF所成的角的大小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4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已知,(1) 求tan;(2) 求

37、的值17某公司为了了解本公司职员的早餐费用情况,抽样调査了100位职员的早餐日平均费用(单位:元),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图中标注a的数字模糊不清 (1)试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a的值,并估计该公司职员早餐日平均费用的众数;(2)已知该公司有1000名职员,试估计该公司有多少职员早餐日平均费用不少于8元?18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q=2,且a2,a3+1,a4成等差数列(1)求a1及an;(2)设bn=an+n,求数列bn的前5项和S519已知二次函数f(x)=x2+ax+b满足f(0)=6,f(1)=5(1)求函数f(x)解析式(2)求函数f(x)在x2,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0已知圆C

38、:x2+y2+2x3=0(1)求圆的圆心C的坐标和半径长;(2)直线l经过坐标原点且不与y轴重合,l与圆C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求证:为定值;(3)斜率为1的直线m与圆C相交于D、E两点,求直线m的方程,使CDE的面积最大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高二(下)第一次模拟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M=0,1,2,N=x,若MN=0,1,2,3,则x的值为()A3B2C1D0【考点】并集及其运算【分析】根据M及M与N的并集,求出x的值,确定出N即可

39、【解答】解:集合M=0,1,2,N=x,且MN=0,1,2,3,x=3,故选:A2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为()A球B圆柱C圆台D圆锥【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分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圆锥【解答】解:根据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圆锥故选D3在区间0,5内任取一个实数,则此数大于3的概率为()ABCD【考点】几何概型【分析】由题意,要使此数大于3,只要在区间(3,5上取即可,利用区间长度的比求【解答】解:要使此数大于3,只要在区间(3,5上取即可,由几何概型的个数得到此数大于3的概率为为;故选B4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入x的值为1,则输出y的值是()A2B3C4D5【考点】程

40、序框图【分析】根据题意,模拟程序框图的运行过程,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解答】解:模拟程序框图的运行过程,如下;输入x=1,y=11+3=3,输出y的值为3故选:B5已知向量=(1,2),=(x,4),若,则实数x的值为()A8B2C2D8【考点】平面向量共线(平行)的坐标表示【分析】根据向量平行的坐标公式建立方程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42x=0,得x=2,故选:B6某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600,400,800为了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该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三个年级中抽取45名学生进行座谈,则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为()A15,5,25B15,15,15C10

41、,5,30D15,10,20【考点】分层抽样方法【分析】根据分层抽样的定义,建立比例关系即可等到结论【解答】解: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600,400,800从这三个年级中抽取45名学生进行座谈,则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高二:,高三:451510=20故选:D7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直线BD与A1C1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异面但不垂直D异面且垂直【考点】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分析】连接AC,则ACA1C1,ACBD,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正方体的对面平行,直线BD与A1C1异面,连接AC,则ACA1C1,ACBD,直线BD与A1

42、C1垂直,直线BD与A1C1异面且垂直,故选:D8不等式(x+1)(x2)0的解集为()Ax|1x2Bx|1x2Cx|x2或x1Dx|x2或x1【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分析】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方程的实数根,即可写出不等式的解集【解答】解:不等式(x+1)(x2)0对应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1和2,所以该不等式的解集为x|1x2故选:A9已知两点P(4,0),Q(0,2),则以线段PQ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A(x+2)2+(y+1)2=5B(x2)2+(y1)2=10C(x2)2+(y1)2=5D(x+2)2+(y+1)2=10【考点】圆的标准方程【分析】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因为圆的直径为

43、线段PQ,所以圆心为P,Q的中点,应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半径为线段PQ长度的一半,求出线段PQ的长度,除2即可得到半径,再代入圆的标准方程即可【解答】解:圆的直径为线段PQ,圆心坐标为(2,1)半径r=圆的方程为(x2)2+(y1)2=5故选:C10如图,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需要确定隧道的长度,工程技术人员已测得隧道两端的两点A、B到点C的距离AC=BC=1km,且ACB=120,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A kmB kmC1.5kmD2km【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分析】直接利用与余弦定理求出AB的数值【解答】解:根据余弦定理 AB2=a2+b22abcosC,AB=(km)故选:A二、填空题

44、: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11计算:log21+log24=2【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分析】直接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化简求解即可【解答】解:log21+log24=0+log222=2故答案为:212已知1,x,9成等比数列,则实数x=3【考点】等比数列【分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得x2=9,由此能求出实数x【解答】解:1,x,9成等比数列,x2=9,解得x=3故答案为:313已知点(x,y)在如图所示的平面区域(阴影部分)内运动,则z=x+y的最大值是5【考点】简单线性规划【分析】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求最大值即可【解答】解:由已知,目标函数变形为y=x+z,当此直线经过图中点(3,

45、2)时,在y轴的截距最大,使得z最大,所以z的最大值为3+2=5;故答案为:514已知a是函数f(x)=2log2x的零点,则a的值为4【考点】函数的零点【分析】根据函数零点的定义,得f(a)=0,从而求出a的值【解答】解:a是函数f(x)=2log2x的零点,f(a)=2log2a=0,log2a=2,解得a=4故答案为:415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2BC,E、F分别是AB、CD的中点,现在沿EF把这个矩形折成一个直二面角AEFC(如图2),则在图2中直线AF与平面EBCF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考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分析】由题意,AE平面EFBC,AFE是直线AF与平面EBCF

46、所成的角,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由题意,AE平面EFBC,AFE是直线AF与平面EBCF所成的角,AE=EF,AFE=45故答案为45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4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已知,(1) 求tan;(2) 求的值【考点】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分析】(1)由,结合同角平方关系可求cos,利用同角基本关系可求(2)结合(1)可知tan的值,故考虑把所求的式子化为含“切”的形式,从而在所求的式子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2,然后把已知tan的值代入可求【解答】解:(1)sin2+cos2=1,cos2=又,cos=(2)=17某公司为了了解本公司职员的早餐费用

47、情况,抽样调査了100位职员的早餐日平均费用(单位:元),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图中标注a的数字模糊不清 (1)试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a的值,并估计该公司职员早餐日平均费用的众数;(2)已知该公司有1000名职员,试估计该公司有多少职员早餐日平均费用不少于8元?【考点】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析】(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求出a的值,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最高的小长方体的底面边长的中点即是众数;(2)求出本公司职员平均费用不少于8元的频率就能求出公司有多少职员早餐日平均费用不少于8元【解答】解:(1)据题意得:(0.05+0.10+a+0.10+0.05+0.05)2=1

48、,解得a=0.15,众数为:;(2)该公司职员早餐日平均费用不少于8元的有:2=200,18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q=2,且a2,a3+1,a4成等差数列(1)求a1及an;(2)设bn=an+n,求数列bn的前5项和S5【考点】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析】(1)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的中项的性质,解方程可得首项,进而得到所求通项公式;(2)求得bn=2n1+n,再由数列的求和方法:分组求和,结合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计算即可得到所求和【解答】解:(1)由已知得a2=2a1,a3+1=4a1+1,a4=8a1,又a2,a3+1,a4成等差数列,可得:2(a3+1)=

49、a2+a4,所以2(4a1+1)=2a1+8a1,解得a1=1,故an=a1qn1=2n1;(2)因为bn=2n1+n,所以S5=b1+b2+b3+b4+b5=(1+2+16)+(1+2+5)=+=31+15=4619已知二次函数f(x)=x2+ax+b满足f(0)=6,f(1)=5(1)求函数f(x)解析式(2)求函数f(x)在x2,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析】(1)利用已知条件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2)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以及开口方向,通过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函数的最值即可【解答】解:(1);(2)f(x)=x22x+6=(x1)2+5,x2,2,

50、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1,x=1时,f(x)的最小值为5,x=2时,f(x)的最大值为1420已知圆C:x2+y2+2x3=0(1)求圆的圆心C的坐标和半径长;(2)直线l经过坐标原点且不与y轴重合,l与圆C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求证:为定值;(3)斜率为1的直线m与圆C相交于D、E两点,求直线m的方程,使CDE的面积最大【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1)把圆C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写出圆心和半径;(2)设出直线l的方程,与圆C的方程组成方程组,消去y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的值;(3)解法一:设出直线m的方程,由圆心C到直线m的距离,写出CD

51、E的面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最大值,从而求出对应直线方程;解法二:利用几何法得出CDCE时CDE的面积最大,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求出对应直线m的方程【解答】解:(1)圆C:x2+y2+2x3=0,配方得(x+1)2+y2=4,则圆心C的坐标为(1,0),圆的半径长为2;(2)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联立方程组,消去y得(1+k2)x2+2x3=0,则有:;所以为定值;(3)解法一:设直线m的方程为y=kx+b,则圆心C到直线m的距离,所以,当且仅当,即时,CDE的面积最大,从而,解之得b=3或b=1,故所求直线方程为xy+3=0或xy1=0解法二:由(1)知|CD|=|CE|=R=2,所以2,当且仅当CDCE时,CDE的面积最大,此时;设直线m的方程为y=x+b,则圆心C到直线m的距离,由,得,由,得b=3或b=1,故所求直线方程为xy+3=0或xy1=02017年5月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