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篇 世界史“专题贯通”与“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820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篇 世界史“专题贯通”与“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篇 世界史“专题贯通”与“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篇 世界史“专题贯通”与“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篇 世界史“专题贯通”与“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篇 世界史“专题贯通”与“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篇 世界史“专题贯通”与“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篇 世界史“专题贯通”与“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篇 世界史“专题贯通”与“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篇 世界史“专题贯通”与“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篇 世界史“专题贯通”与“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篇 世界史“专题贯通”与“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世界史“专题贯通”与“中外关联”一、纵向专题贯通线索清(一)政治层面线索梳理1民主法律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一个实质是奴隶制民主政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是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两个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流执政三个发展阶段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伯利克里改革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了顶峰四点认识是雅典奴隶制经济,特别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与雅典自然地理条件相关;为雅典创造辉煌灿烂的文明奠定了基础;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2)罗马法一个趋势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两个转变由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由公

2、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标志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三大原则维护奴隶制、保护私有财产、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四点认识稳定了罗马的统治;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以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工具2.欧美政治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和议会权力不断增强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2)美国总统共和制确立标志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一个转变邦联制转变为

3、联邦制三大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项原则中央集权(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民主原则(3)法国总统共和制确立标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一项制度共和制度两大权力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力三种职责总统、参议院和众议院(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一个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两种方式王朝战争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两个核心在德意志联邦内以普鲁士邦国为核心,在国家政权中以皇帝为核心三个特点主导权掌握在容克地主阶级手中;不彻底、不完善,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3.崭新道路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由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由理论到实践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个政权由理想到现实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到多国二战后,东欧和亚洲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是苏联模式,各国也纷纷效仿或力图突破这一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4.谁主沉浮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发展历程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1)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

5、原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矛盾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3)影响: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大国强权政治恶化国际关系,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国际局势动荡和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妨碍世界经济发展;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1)表现:欧洲、日本、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等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2)影响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

6、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1)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2)表现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二)经济层面线索梳理1大国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欧洲与亚洲、非洲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7、,与美洲开始了经济交往,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殖民扩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西、荷、法、英等国开始了殖民扩张,不仅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也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对立,工人运动兴起;近代城市兴起,自然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列强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使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和输出资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

8、.长路漫漫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1)罗斯福新政四大背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剧,国际局势动荡不安;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国内改革呼声高涨;罗斯福就任总统一个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两个阶段调整与复兴经济;改革三项内容救济、复兴和改革四项措施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复兴工业;调整农业;实施救济与兴办公共工程四大意义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改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及评价新变化:西方发达国家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5070年代初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70年代后期进入“滞胀”时期,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西

9、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和了阶级矛盾。产业结构变化,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美国“新经济”的出现。评价: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3“轻重”难调苏联(俄)的社会主义建设(1)向社会主义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余粮收集制为核心,集中全国的力量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但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实行以粮食税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斯大林模式1924年斯大林统治时期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实

10、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迅速完成了工业化。但片面发展重工业,牺牲农民的利益,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源。(3)社会主义改革领域评价赫鲁晓夫农业、工业,以农业为突破口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改革以失败告终勃列日涅夫政治、经济,以工业改革为重点前期取得一定成效,但未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最终失败戈尔巴乔夫政治、经济,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效,最终导致苏联解体4.如履薄冰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维系,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

11、体系。在金融方面,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在工业方面,美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在科技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美国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二战后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共同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主要出现在欧

12、洲;第二阶段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方面欧洲区域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趋势之一;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区域集团化发展掀起了新的浪潮,进入了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动力;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信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跨国公司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三)文化层面线索梳理1人的觉醒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演变人的发现古

13、希腊的人文精神(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强调人的价值人的觉醒文艺复兴(人追求世俗的生活)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现世的享乐;把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人的自主宗教改革(人追求心灵的生活)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把人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人的自觉启蒙运动(人追求政治的生活)激发了人追求理性的勇气和决心,把人从王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人的自信自然科学(人追求幸福的生活)建立了人在自然界中的自信,把人从自然束缚中解放出来2.科技之光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1)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出现;冲击了宗

14、教神学思想,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生物进化论是对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打破了造物主造人的神话;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为现代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2)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

15、会进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3.激荡心灵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在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中,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浪漫主义文学产生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革

16、命的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出现了力图真实表现现实生活、对现存的社会秩序和本质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的现实主义文学艺术二战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以反传统和反理性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出现二、横向中外关联联系明(一)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1一战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控制,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发展良机,民族工业蓬勃发展,呈现出“短暂的春天”。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纺织业、面粉业等领域最为显著。虽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其

17、自身的弱点,但在一战期间及以后的几年时间里勃兴的民族工业对中国的发展具有进步作用。首先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培养了大批技术员工,对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很大意义;其次,生产走向集中,以前许多分散的集体开始联合,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工人阶级团结的加强、革命的发动,都有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使中国的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宏观经济层面出口贸易遭受重大打击,入超连年增加经济危机波及中国后,民族工商业惨淡经营金融混乱,挤兑事件频繁,偷运白银屡禁不止,致使白银大量外流微观经济层面企业生产和资本集中,

18、企业自我调整和兼并时常可见国内企业生产设备技术更新和管理改进,新兴产品生产企业增势迅速经济危机中世界各个主要经济体的生产和出口相继遭到重创,给国内新兴替代产业的生产创造了条件3.二战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晌(1)战时:全面抗战爆发后,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掠夺,历尽艰险将企业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对大后方经济发展和支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企业,或被日本毁灭,或被日军以“委托经营”“军事管理”“租赁”等形式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出于抗战的需要,实施战时体制,强化经济的全面统制,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到1941年,

19、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2)战后:美国的经济掠夺。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等特权。之后,美国大量对华进行商品输出,排挤了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为“新二十一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上斯大林体制中“以党代政、个人崇拜、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估计”等问题使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主观夸大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破坏。2经济上经济结构与体制上,仿效苏联变多种

20、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农业领域,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了私有制,走农业合作化或集体化的道路;工业领域,开展五年经济发展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体系等等。3文化教育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时期内,教育的形式、内容全部采用苏联模式,使中国的文化教育打上了深深的苏联烙印。4外交上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执行所谓“革命外交”,意识形态占主流,对外封闭,恶化了我国的外交关系。5社会生活上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联系,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三)国际形势对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影响时期国际形势中国反

21、应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尖锐对立。在欧洲,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掀起“冷战”,企图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在亚洲,美国扩大朝鲜战争,对新中国进行战争威胁;同时,扶植日本,力图构建对中国与苏联的包围圈形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为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这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毅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有力地捍卫了国家独立和世界和平,内政上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起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及文化大革命时期(19561976年)美国经济发展缓慢;西欧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不结盟运动不断发展;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苏联霸权主义不断发展,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中国的安全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打开外交新局面。内政上,20世纪60年代恶劣的外交形势加剧了新中国的“左”倾错误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两极格局逐步瓦解,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发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不结盟的政策。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内政上,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